還有不到30天,
我們就要告別2020,
迎來新世紀的第3個十年。
你會以什麼方式,
迎來這場告別?
毫無疑問,2020年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回顧全年流水般的熱點和公共討論,「變化」是主旋律。在恆定的變化之中,最需要我們做的,或許是保持思考、堅持追問。它們無法幫我們獲得即時的利益,卻能助我們尋找方向。說清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理解生活,然後才有基礎,去思考如何抵達更好的世界。
那麼對於2020,你最想問什麼問題呢?
差異從何而來?
矛盾如何調和?
如何實現一種「好」的生活?
……
這是一個值得耐心推敲的問題,因為追問本身,已暗含你看待世界的視角和突破的方向。
在這裡,我想先給出我們的思考。
LANGUAGE
「內卷」出圈,新舊碰撞間,語言還能否準確勾勒我們的生存?
SYSTEM
「打工人」「外賣小哥」「拉姆案」「月經貧困」「大數據時代」「平臺資本主義」……逃離「系統」,是否是一場黃粱美夢?
PUBLICATION
選題策劃、被迫直播、熱點營銷……出版一本書,非得經歷這麼多「死線」?
熱點文化分析,系統結構思考,出版行業觀察,這些正是我們理解近身世界的視角
2020年12月9日、12月14日、12月19日,SKP RENDEZ-VOUS將聯合新京報書評周刊活動品牌文化客廳,推出三場年終特別回顧活動。
我們會圍繞語言、系統、出版三大主題,與特邀嘉賓一起與你一同追問自我、追問時代、追問2020。
無論追問的結果如何,我們希望最終都能朝同一個方向行進...
真實地理解世界
溫和地接納差異
撫慰更多的痛苦和隱忍
致敬各行各業逆行者的付出與執著
最後
堅定地相信未來
內容預告
新舊碰撞間,
語言還能否準確勾勒我們的生存?
Vol.1
語言流水線
每一年,語言總會湧現出新的流行趨勢。看似更新換代的語言,創作方式並非無章法可循:「內卷」是學術術語的出圈與溢出;「u1s1」是混合構詞法的最新成果,與「笑cry」「抖S」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依萍如洗、琦樂吾窮」則是諧音梗的遊戲,與前兩年的「騷年」「妹紙」「小公舉」如出一轍;還有一些生造的詞彙「打工人」「吃圭人」則帶有戲謔的意味……語言生產機制看似發生了變化,但內核究竟有多少轉變,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詞彙的更新,從漢語誕生之日開始便從未停止。新事物的出現,必然伴隨著新的命名。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電視機」、「洗衣機」或是所謂「常春藤高校」,都不是漢語原本就有的詞語。今天的一些新詞,距離漢語的使用規範越來越遠,也並不代表主流價值觀。或許是時候來一場批判性的思考,為什麼不合規範的新詞彙能夠迅速流行?新詞彙的生產,反映了哪些新的社會心理?
2020年12月9日19:00,「追問2020」系列活動第一場,我們將與你一同探討新時代的「語言流水線」。
周玄毅
■ 武漢大學哲學院副教授
邵燕君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 中文系當代文學專業主任
■ 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維舟
■ 書評人
■專欄作家
你將聽到
|從漢語誕生至今,我們如何構建新詞?漢語本身有哪些構詞規範?
|哪些因素決定了流行語的生命周期?
|我們祖輩說的語言,和今天有本質差別嗎?
|流行語傳播浪潮「考古」。
|流行語是一種對社會情緒的有力概括,還是一種標籤化思維?
|新語言是一種對漢語的汙染嗎?新語言能否準確表達我們自身的處境?
逃離「系統」,
一場黃粱美夢?
Vol.2
系統圍城
從「打工人」到「外賣小哥」、從「拉姆案」到「月經貧困」、從「大數據時代」到「平臺資本主義」……梳理今年的熱點新聞,不難看出公共輿論場域中大家關心話題的變遷軌跡。
今年,被人們更多關注的,是系統中的結構性問題。它們或來自工作、技術領域,或來自於性別結構。在這個工作、技術和父權制的系統中,處在系統「圍城」中的個體該如何自處?
2020年12月14日19:00,「追問2020」系列活動第二場,我們邀請你與我們共同思考如何突破「系統圍城」。
嚴飛
■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孫萍
■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 所助理研究員
張安定
■ 青年文化研究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
■音樂藝術家
你將聽到
|工作:「工具人」「打工人」「摸魚哲學」「職場PUA」「廁所自由」……2020年熱點話題似乎昭示著當代年輕人開始認清資本的剝削與殘酷。反思工作系統現狀有哪些觀察視角?
|技術:網際網路經濟下的數字勞動羅織了一張難以突破的巨網嗎?技術在製造越來越多的「結構性棄民」嗎?系統之下,打工人和不會使用二維碼的「技術邊緣人群」,如何能突破「圍城」?
|性別:今年的性別議題討論與以往有哪些不同?「張桂梅事件」「假靳東」讓身處話題注意力之外的全職媽媽、中老年女性成為話題聚焦點,我們能如何為她們發聲?家暴、性暴力陰影之下的女性,有哪些制度性的維權渠道?
出版一本書,
要面臨多少「死線」?
Vol.3
誠實吐槽會
大概沒有哪個時代,比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更關注書籍,其主要原因正是這一訴求的對立面:相比書的數量,讀書的人太少了。
一方面,每年會有大量的書籍被生產,投入市場;另一方面,除書之外,太多太多的誘惑讓我們遠離了它。而作為書籍的製造者,出版社及其從業人員為了出書、賣書,真是操碎了心。
儘管出書、賣書是個值得敬佩的行業,但在具體工作經驗中,出版社從業人員其實經歷著各種糟心事兒,心中壓抑著吐不完的槽。
如果不聽出版社從業人員講他們的真實經歷和感受,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在這個書籍海量產出的時代,一本書的出版一點都不簡單。
2020年12月19日19:00,「追問2020」系列活動第三場,我們邀請業內知名從業者,共赴一場「誠實吐槽會」。業內真實吐槽,出版圈步步心酸淚,走過路過……要不要錯過隨你便。
王恰恰
■ 貓科動物愛好者
■獨立出版品牌【一頁folio】首席吉祥物/藝文館主編
楊朗
■ 世紀文景營銷編輯
朱嶽
■ 後浪文學主編
你將聽到
|要策劃出好賣的書,才能讓小眾的書有出版機會!
|編輯圈兩大日常科研課題:如何不花錢搞營銷?怎麼把書體面地送出去?
|誰還需要書呢?
|流行語傳播浪潮「考古」。
|即使最貴的書,價錢也遠低於看一次心理醫生的花費!
|以前人們買書,是因為愛閱讀;現在人們買書,是因為愛談論閱讀。
|直播就是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遇見不想上車的出版方,碾過去。上車的,也碾。
|「媽!我真的沒有當微商!我老在朋友圈和親戚群裡賣書……是因為這些書都是我做的啦!」
|今年出到第幾本書了?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走流程。
單場活動詳情請見後續推送的內容信息
我們會實時公布活動詳情及報名方式
/ 關於SKP RENDEZ-VOUS /
SKP RENDEZ-VOUS,一處包含新概念書店、時尚創意西餐、生活好物、藝術展演與文化沙龍的跨界組合。
她的構想始於書店、但不止於書店。她以全球視角尋覓文化、藝術、設計、生活方式等領域的最新動態,為野心勃勃的生活家、知食分子與時尚人士提供永不過時的創意與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