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求職者為了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削尖腦袋向「大眾」所認為的「好工作」上擠。用人單位為了選到適合自己公司發展的人才,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於是,這種供求關係之間的線條就由獨木條演化為多種方式的靈活渠道,只要你有能力,不怕自己沒工作。「能者上」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而這個標準權的制定,則緊握在用人單位手中。
張朋,一位剛畢業的應屆生,在他的同學們都忙著找工作的時候,他心安理得地輕鬆度過了那快時光。因為他當時決定回老家發展,父母已經幫助其安排好的了工作,只等畢業證一到用就能到單位報到了。
當張朋看到同學們一個個都找到了對口的好工作時,他不平衡的心理出現了。憑什麼自己成績那麼好,就要回到四線城市發展,自己一些成績、能力不如自己的同學,卻能在大都市一展 自己的抱負。
張朋很不甘心,當他向好朋友訴說自己的苦惱時,好朋友勸他留在大都市發展,畢竟就業機會多,資源多,發展快。
張朋被其說的心動,決定兩條腿走路,自己在等畢業證這段時間,先依靠自己的能力找一份工作。如果事情進行得順利,到時候再說服父母。
說幹就幹,雖然現在不如前段時候的求職機會多,但張朋還是利用自己的數據分析能力,很快從各大網站的數據中找到了幾家招人的單位,其薪資待遇也不錯。
很快,張朋就收一家網絡公司的面試通知。因為這家公司主要是以信息化建設為主,其對人員的創新能力很是關注。
張朋憑藉自己善於言談的口才,與過強的數據分析能力,分析了這家公司對人才的關注度及錄用標準,因地制宜地調整了自己的應聘技巧。
當張朋來到面試地點時,儘管他已經做好了競爭的準備,但他還是被前來面試的人嚇了一大跳,100個人應聘5個崗位,20:1的比例,這競爭也太激烈了吧!
張朋調整好情緒,沒有受競爭壓力所影響,很輕鬆地就在前幾輪的應聘中脫穎而出,成為進入10位進入複試的人員之一。
複試是五人一組,以小組進行,當張朋他們組進入面試場後,面試官就很直白地說出了面試規則,一題定輸贏。
因為大家能進入複試,專業能力、技術素養都差不了多少。正當求職者們放下戒心聽面試官說話時,面試官話鋒一轉,突然說道:「什麼情況一山可容二虎?限時30秒。」
一位面試者緊接面試官的話尾說道:「不可能。除非是傻子才可能做到。」
第二位面試者說:「這兩虎分正副職,當然就可以容下來了。」
張三位求職者說:「這山上只有兩隻老虎,他們還是兄弟。」
第四位求職者說:「虎王與自己的接班人。」
張朋沉著地說:「簡單,一公一母,異性吸引,沒有什麼矛盾!還相互吸引!」
就這樣,張朋在輕鬆地應聘下,獲得了面試官的一致通過。
面試實現工作的過程,想要找到工作,就必須明白面試官在面試時的需求。這就要求求職者必須通過現象看本質,明白面試官司的關注需求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