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正骨必須掌握的——正常腰椎解剖結構

2021-12-28 醫學之家
  廣州普濟骨傷醫學研究院 近期專業針刀臨床、免費公益學習課程

正常腰椎解剖結構


正常腰椎間盤解剖位置 

正常腰椎錐體結構 


正常腰椎錐體結構 


腰椎間盤突出示意圖


椎間盤突出示意圖 


腰椎間盤突出的核磁共振圖象 

手術中取出的腰椎間盤髓核 


如何自查是否患有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康復鍛練操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經常會有腰部的側彎,這種腰椎的一種保護性現象,當經過治療以後,這種現象可以不治自愈。

腰椎側彎的×光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椎管內,造成椎間盤中心位置的「真空現象」,並且突出物鈣化和腰椎管狹窄 


 腰椎的神經分布和神經感覺區,當腰椎間盤突出以後,壓迫相應的神經就會出現相應部位症狀。 


腰椎的神經分布和神經感覺區,當腰椎間盤突出以後,壓迫相應的神經就會出現相應部位症狀。 


腰椎的神經分布和神經感覺區,當腰椎間盤突出以後,壓迫相應的神經就會出現相應部位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最常見併發症「椎管狹窄」的示意圖


腰椎康復做好10節操

  目前由於人們運動量少,致使腰背部肌肉鬆弛,輕易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症。10節腰椎康復操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期、後期和病程較長的患者都非常有效。
  假如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急性期進行練習,採用適應性牽拉活動和放鬆活動來解除腰部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就可以促進炎症消除和防止神經根粘連;假如是在後期,則可以進行增加腰背肌力量和改善腰腿功能的鍛鍊,以矯正腰部不良姿態,增加腰椎的穩定性,預防復發。
  對於病程較長,患側下肢有肌肉萎縮或肌力下降,腰背肌力量有減弱或兩側不平衡的患者,也可通過這10節操來改善這些症狀。
  ——床上運動——
  第一節:伸腿運動。仰臥位,雙下肢交替屈膝上抬,儘量貼近下腹部,重複10~20次。
  第二節:挺腰運動。仰臥位,屈雙膝,兩手握拳,屈雙手置於體側,腰臀部儘量上抬,挺胸,緩慢進行10~20次。
  第三節:後伸運動。俯臥位,兩臂及兩腿自然伸直,雙下肢交替向上盡力抬起,各重複10~20次。
  第四節:船行運動。俯臥位,兩肘屈曲,兩手交叉置於腰後,雙下肢有節奏地用力向後抬起、放下,同時挺胸抬頭,重複10~20次。
  第五節:伏地挺身。俯臥位,兩肘屈曲,兩手置於胸前按床,兩腿自然伸直,兩肘伸直撐起,同時全身向上抬起,挺胸抬頭,重複10~20次。
  ——豎立位運動——
  第一節:顛腳運動。豎立位,雙腳併攏,腳跟有節奏地抬離地面,然後放下,如此交替進行,持續1~2分鐘。
  第二節:踢腿運動。雙手叉腰或一手扶物,雙下肢有節奏地交替盡力向前踢,後伸。各持續10~20次。
  第三節:伸展運動。雙手扶物,雙下肢交替後伸,腳尖著地,盡力向後伸展腰部。各持續10~20次。
  第四節:轉腰運動。自然站立位,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上肢肘關節屈曲平伸,借雙上肢有節奏地左右運動,帶動腰部轉動。持續1~2分鐘。
  第五節:懸掛運動。兩手抓住單槓或門框,兩腳懸空,腰部放鬆或作收腹、挺腹運動,儘量堅持,但不要勉強。 

腰椎間盤突出常見的合併症之一:腰椎體滑脫

腰椎體滑脫×光表現 


腰椎體滑脫三維圖象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五星推薦:基層醫生中西醫診療學習平臺,用簡單實用的方法,解決各種問題,如感冒風寒、脾胃虛弱、手腳冰涼、精力不濟、鼻炎、皮膚病、痛經、月經不調、頸椎病、風溼疼痛以及亞健康等。

                          【 醫  訊  好  消  息 】
    為了能讓您進一步提高針刀操作技術水平,增強與業內人士的交流和共同進步。
我院擬定於2017618日在 鄭州大學 舉辦「全國液針刀微創屍體解剖臨床研修班」

▲ 本班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人體各部位的解剖結構,了解人體精細、甚至微觀的解剖、動態解剖、立體解剖和體表投影解剖,熟悉體表標誌、主要器官、血管、神經的投影,解剖層次以及動態下組織器官所發生的位移,提高實際診療操作水平。

▲ 本班將從具體、直觀的屍體解剖入手,著重講解肌肉組織、血管神經走向、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等精細解剖,讓學員在屍體上掌握針感和手感,直觀的看到自己的針通過皮下、淺筋膜、深筋膜、肌肉、避開重要的神經血管直達病灶。

▲ 本班採用理論病種講解與屍體解剖及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力求每位學員都能夠獨立完成操作。

 應邀老師:龐繼光教授、黨東旭教授、肖新民教授。

 培訓地點:鄭州大學

▲ 培訓時間:2017年6月18日-21日(學習時間4天)

 培訓費用:6500元(包括:代表證、學費、教材、證書、臨床帶教、屍體解剖)
 特別提示:為提高培訓質量,此次安排學員名額有限,按報名先後順序安排座位,參加學習請提前預交報名費500元,報到時減除。聯繫鄒老師可申請優惠500元學費。

▲ 報名方式13048776299 鄒老師

微信號碼 :13048776299

(掃一掃下面二維碼直接添鄒老師微信)

特色技術、成就輝煌!

把握機遇、創造佳績!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名師指路!


24小時熱線電話:鄒老師 130 4877 6299

溫馨提示:由於解剖室容納有限,名額不多,先報先得!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動動手指轉發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收穫知識與健康喔!

相關焦點

  • 新醫正骨:腰骶部疼痛的另一因素——腰椎滑脫
    還有一種腰椎滑脫是退行性的,即由於腰椎各種結構老化而發生結構異常,通常發生於 50 歲以後,這種滑脫通常伴有腰椎管狹窄,多需要手術治療。腰椎滑脫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確,大量研究表明先天性發育缺陷和慢性勞損或應力性損傷是兩個可能的重要原因,一般認為以後者為主。
  • 腰椎正骨手法
    6.坐式旋轉搖扳法:適用於左右旋轉式腰椎後關節錯位者,胸腰椎其他錯位類型做輔助手法。以L3棘突偏左,L4棘突偏右為例。例如頑固性腰痛者,伸屈、轉體功能正常,側屈功能受限者,觸診L3棘突輕度偏左,相關後關節有深壓痛,其上下椎棘突序列正常。患者俯臥於治療床上,術者站其右側,以右掌根部「定點」於L2棘突右旁,以左手前臂託住其雙膝大腿部,順床面將雙下肢向左側擺約30°,繼將雙下肢扳向右側至側屈角度≥45°,與「定點」手同時發力,完成扳按動作,此為「解鎖」。
  • 正骨手法治療【腰椎】
    6.坐式旋轉搖扳法:適用於左右旋轉式腰椎後關節錯位者,胸腰椎其他錯位類型做輔助手法。以L3棘突偏左,L4棘突偏右為例。例如頑固性腰痛者,伸屈、轉體功能正常,側屈功能受限者,觸診L3棘突輕度偏左,相關後關節有深壓痛,其上下椎棘突序列正常。患者俯臥於治療床上,術者站其右側,以右掌根部「定點」於L2棘突右旁,以左手前臂託住其雙膝大腿部,順床面將雙下肢向左側擺約30°,繼將雙下肢扳向右側至側屈角度≥45°,與「定點」手同時發力,完成扳按動作,此為「解鎖」。
  • 腰椎解剖及腰部層次解剖
    )200元18、胡進江定向正骨視頻20元19、李吉尚培訓班高清視頻30元20、喬立紅新筋經療法50元21、上海沈國權手法視頻教學30元22、潘之清手法正骨視頻10元23、陳忠良正骨視頻全套50元24、陳方燦博士運動拉伸+功能解剖30元25、黃氏 一手整脊 視頻講課加課件30元
  • X線高清圖譜 | 精緻腰椎解剖及解讀
    正常弓頂在L3椎體,二線間最大距離正常為1.8~2.2cm,代表腰椎曲度。腰椎過度前凸時致弓頂距離增大,則此時T12垂線亦後移使腰椎前凸指數加大,身體重心後移,小關節負荷重易勞損及退變。腰痛者腰前凸常因代償性腰椎變直而減小。    (2)腰骶前弓角  分別做L3椎體,L5椎體和Sl椎體的對角連線,對角線交點分別為各椎體中心。
  • 正骨推拿復位法
    骨盆諸關節正常時互相制約而更穩固,一旦發生錯位時亦互相影響,故在診斷時,應注意查明諸關節錯位的主次輕重。治療時要有重點。又要全面調理,才能取得滿意療效。骶骨側擺致兩側髂骨不等高(長短腿),定點選在後突或側擺的腰椎棘突上,另手按於向上移位的髂後上棘部。髂骨「點頭」用雙向分壓法;「仰頭」定點選在後突隆起的腰骶關節部,做直接衝壓法。定點方向選準,是取得療效的關鍵。復位後作「強壯手法」和「痛區手法」,軟組織筋結德彈撥、拿捏,點穴法,內臟病者加「捏脊療法」。
  • 詳細的腰椎解剖、椎間盤突出、膨出,看這裡!
    ▲本班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人體各部位的解剖結構,了解人體精細、甚至微觀的解剖、動態解剖、立體解剖和體表投影解剖,熟悉體表標誌、主要器官、血管、神經的投影,解剖層次以及動態下組織器官所發生的位移,提高實際診療操作水平。
  • 你知道「腰椎滑脫」嗎?
    1.神經減壓術 主要目的是充分讓神經根減壓,可通過單側或雙側椎板開窗減壓,如果椎板切除不可避免,則必須附加脊柱融合術。而如果腰椎滑脫的症狀是由腰椎不穩引起,而不存在椎管狹窄的情況,則只需腰椎融合固定而不必椎管減壓。
  • 中醫正骨之整脊—從零力度談起,輕、快、立竿見影
    簡單易學原理:無需練習功力,指力,只需掌握用力技巧通俗易懂,手法套路簡單化。適用範圍廣,無需紮實的醫學基礎,了解人體骨骼結構即可。本次學習班不緊講解了零力度正骨原理。基礎骨骼解剖學、脊柱神經解剖學,還教授了多種手法治療特技,達到了一病多治的功效。本療法適應症1·各部位關節脫位可手法復位,某些四肢關節陳舊脫位可以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嘗試手法閉合復位。2·頸椎、胸椎、腰椎、脊柱關節病的診斷及治療。
  • 「咔咔咔」的正骨手法為什麼用了上千年?
    屈指接觸的不少中醫骨傷科老師甚至認為這種手法直接來源於《黃帝內經 素問 骨空論》:「督脈生病治督脈,治在骨上……」,李義凱教授也認為以下肢為槓桿的腰椎治療手法最早是由2300年前的中國人記述的,一些PT或者做整脊的老師則聲稱「腰椎側板法」這種手法在《希波克拉底文集》當中就有記述——不過屈指並沒有看過《希波克拉底文集》,但所謂「扳法」應該是很早就有的手法了。
  • 正常胸、腰椎的MRI解剖
    胸、腰椎椎體矢狀面呈方形或長方形。胸椎椎體從上至下逐漸增大。
  • 【張振聽】零力度(柔性)正骨,84項技術,頸椎、胸椎、腰椎、脊柱一步到位
    01、無需練習功力,指力,只需掌握用力技巧。02、通俗易懂,手法套路簡單化。
  • 解剖圖譜 | 腰椎、骶椎
    腰椎解剖圖譜即使同一腰椎的不同平面,亦呈現不同的形態。三角形和三葉形椎孔因側隱窩的大小而有所區別。解剖是所有醫學的基礎,是所有醫務工作者的必修課程。好的解剖功底,將助力你對人體生理及病理的認識。為提高廣大醫務工作及醫學愛好者對人體解剖學的了解,作為國內專業解剖類平臺「醫學解剖」特推出「從零開始學解剖」的專業課程。課程邀請國內著名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講師,將為各位帶來一系列的解剖課程。購買者,我們將拉群與各位解剖愛好者共同學習,共探人體奧秘。點擊上方頁面查看詳細課程。
  • 陳杰老師帶來「新醫正骨療法」幫助大家解決胸椎錯位!
    要注意熱敷,做好保暖工作,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做一些功能訓練。因為年齡因素我們是無法避免的,每個人都在慢慢地衰老,而外傷因素和工作方式呢,很多時候也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所以要想預防胸椎錯位,最最主要應該做的工作是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防止惡化。今天給大家推薦一位老師——陳杰老師帶來「新醫正骨療法」,來幫助大家解決胸椎錯位。
  • 正骨推拿後的注意事項——讓您的治療效果更持久!
    )」——我們的身體不能適應我們目前的生活,肌肉與骨骼構成的身體輪廓就會發生空間和結構方面的改變,對其中容納的血管、神經及淋巴循環和臟器都會產生影響而發生疾病。這類由於物理結構改變引發的疾病是手法治療的適應症。
  • 膝關節內側結構的解剖
    膝關節內側的解剖已經在質量上有描述,但是內部的主要結構附著點還沒有報導。
  • 臀大肌功能解剖
    臀大肌的評估髖伸展激活模式測試正常的肌肉激活順序為:髖伸展激活模式-順序1:(a)治療師輕輕地觸診患者左側膕繩肌和臀大肌;(b)治療師的雙手位置的近距離特寫;(c)患者從治療床抬起左腿順序2治療師將拇指輕輕放在患者豎脊肌上,要求患者將左腿抬高治療床2英寸(約5cm)。
  • 論天元中醫的辯證推拿正骨療法!
    現代人越來越多地伏案工作、低頭刷手機,頸腰椎過早進入「老年」階段,按摩成為緩解疲勞、放鬆身體的好選擇。尤其是近年來,在一些名人的推波助瀾下,就連正骨這樣的項目,也令年輕人躍躍欲試了。  一位典型的「低頭族」女白領,脖子一直感覺「硬硬的」,去按摩店裡做了「按摩」,不僅沒有達到效果,隔天還感覺手臂有些麻,擔心病情加重,請假來就醫。
  • 正骨之道之悟
    但要真正學會摸筋摸骨必須得有人帶,告你什麼樣的筋是出槽的筋,怎麼樣出槽了,向那邊出槽,應當向那邊歸位。這樣漸漸手摸心會,漸到巧熟。我想沒有數年純功是不行的,我也正在摸索探尋中。所以我們在治療腰腿疼痛時,有時候只調引起相關症狀的腰椎往往並不見效,然後調某胸椎或頸椎時效果立現。此即為證明。所以中醫的治療有點像現在最新醫學所謂的力線。但又有所不同,力線是根據解剖和力學得知,很難確定把握,只有其理論而未有操作性。而中醫則謂之筋出槽,可能手摸到感知。譬如頸椎病,只調局部的頸從或有人提出的兄弟椎腰椎並未見得全見效。
  • 屍體解剖——腰大肌、髂肌(髂腰肌)
    起點:第12胸椎 ~ 第5腰椎橫突、椎體及相應椎間盤外側止點:股骨小轉子功能·屈曲髖關節·外旋髖關節神經支配·腰叢·第1~4腰神經(L1 ~ L4)功能解剖腰大肌和腰小肌聯結軀幹與下肢,起自腰椎側面,身體直立時,可穩定下位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