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維金融
銅價的上漲也許吹響了2020年後半年通脹的號角。
周一,倫敦銅價繼續延續此前漲勢,一度達到6547美元/噸,為2019年4月17日以來的最高水平,較今年最低價4371美元/噸漲了49.78%。
銅價上漲引發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上周滬鋁價格繼續上行,周五晚盤更是攀升至14650元/噸,創下近20多個月的新高。今天,8合約日內持倉減少15804手至148900手,滬鋁指數持倉減少5690手至422154手,日K收於一條長陽線,上漲2.47%,錄得三個月以來最大漲幅,單日上漲355元/噸,衝破14500元/噸大關。
7月10日,商品期貨多數上漲,有色板塊爆發集體上漲,滬鋅大漲超4%,滬銀、滬鉛、豆一、滬銅漲超2%;LPG、焦煤、滬鋁、瀝青、螺紋漲超1%;白糖、焦炭、菜粕小幅上漲。雞蛋跌超2%,塑料跌超1%,鄭煤、PTA小幅下跌。
7月13日,金屬市場普遍大漲,鐵礦石盤中大漲逾5%,盤中期價最高至837元/噸,創近一年新高。因預期鐵礦石主要供應國家近期或出現供應減少的情況發生。
大宗商品價格普漲看似突然,事實上基於兩個原因:一是中國經濟超預期復甦,疫情相當於給中國的供給砸出了一個缺口,而北京二輪疫情爆發被有效控制,給市場信心,生產和生活很快恢復。
最新的兩大經濟數據表明經濟復甦動能強勁,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9%,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高於50%的榮枯線。6月份全國PPI同比降3.0%,環比漲0.4%,這是年內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首次回歸正增長區間。以上兩個數據表明疫情後經濟正在觸底反彈。
所以中國需求是銅價上漲的基礎性因素,中國對銅的需求約佔全球銅需求的40%,而銅主要用於家電生產、房地產裝修和電網建設,這些工廠生產活動的恢復,也促使其對銅的需求飆升。
另一個觸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直接因素是作為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智利數千名銅工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為了在不放棄太多產出的情況下保證工人的安全,礦商推遲了非必要的活動並減少了勞動力,疫情也減緩了第二大礦業生產國秘魯的礦業復甦。
近期,智利工會和當地政界人士呼籲採取更嚴格的限制措施,這可能會進一步抑制供應。
必和必拓集團宣布,計劃縮減旗下一座礦山的開採活動,智利國有銅礦開採公司Codelco則暫停了一座礦山的冶煉和精煉,並停止了其最大礦山的開發工作。兩個銅礦的工人正在投票決定是否繼續罷工,這增加了進一步中斷的可能性。
生產面臨的風險令一些分析師警告稱,今年市場可能陷入供應短缺。
大宗商品的上漲是此輪A股牛市的基礎之一,今天,洛陽鉬業A股漲停,H股漲12%。江西銅價在兩個市場也都上漲至少6.5%。五礦資源在香港飆升17%,至六個月高點。盛屯礦業一度上漲了10%,銅陵有色和華友鈷業上漲了至少5.7%,其他與大宗商品相關的股票都在飆升。
每次災害過後,首先恢復的是大宗商品價格的舉起,也就是所謂的「眉飛色舞」煤炭、鋼鐵、有色金屬,農業產品等等帶動周期股上漲,往往成就一輪牛市,並引發一輪由經濟上行而來的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