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Wind資訊
(圖片來自海洛)
全球經濟經歷了上個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但疫苗進展順利,經濟復甦預期一致,全球商品市場已經提前反應,一眾機構投行因此大賺數十億美元。
南華商品指數從三月低點上漲了24%,漲幅超過了互審00指數年初至今的漲幅。
近期,不確定性逐漸消除,華爾街的風險偏好重新回升,大宗商品也走出了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作為全球經濟風向標的銅,已經大漲數月;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原油,也在三月歷史低點中恢復,並站上50美元大關;同時,受益於極端的氣候變化和強勁中國需求的農作物,價格也在不斷飆升。
知名對衝基金、前美聯儲主席擔任高級顧問的Citadel,今年在大宗商品方面的投資收穫頗豐,大賺超10億美元,為該基金全年業績貢獻巨大。Citadel商品交易大賺超10億美元的劇本在2019年也曾出現,當時的巨大收益主要來源於到歐洲添人氣和電力交易。
據報導,Citadel今年的大宗商品交易收益來源於廣泛,包括原油、電力、天然氣和農作物市場的交易。該機構的旗艦基金惠靈頓多元戰略基金截止到11月末的漲幅為21.2%,是該基金自2012年以來最好的月份。
截至10月1日,Citadel管理的資產約為350億美元。該公司商品交易大賺,人才引進也在同步進行中:最近聘請了一名前嘉能可能源衍生品交易員,領導其在亞洲的第一支大宗商品交易團隊;並聘請了摩根史坦利的前大宗商品交易主管Jay Rubenstein。該基金還聘請了Freepoint大宗商品公司前歐洲天然氣部門主管Eike Schick擔任倫敦投資組合經理。
不止是Citadel,摩根大通和高盛今年也在大宗商品交易中大賺。摩根大通在貴金屬交易、儲存和融資方面的營收創紀錄的約10億美元,遠超競爭對手銀行。
麥肯錫諮詢公司(McKinsey CIB Insights)估計,今年前十大投行的總收入將從貴金屬(主要是黃金)中獲利。麥肯錫的George Kuznetsov表示,近年來,個人投資銀行在大宗商品領域的收入很少超過10億美元,以前也從來沒有一家銀行在一年內的貴金屬收入超過6億美元。
展望未來,大宗商品漲勢還有空間。
高盛幾周前表示,近期的上漲只是大宗商品「更長時間結構性牛市」的開始。美國銀行最近表示,隨著世界經濟從衰退中反彈,預計2021年將全面實現「溫和」增長。
原油方面,隨著疫苗好消息逐漸釋放,差旅恢復,油價已經全面反彈,未來預計還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與此同時,銅價從三月低點上漲約70%,達到7年多來的最高水平。美元走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全球向低碳能源發展的趨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推動了銅在電子產品和替代能源設備中的應用。此外,鋁和鋅在內的其他工業金屬價格也在上漲。
南美和歐洲旱季天氣影響產量,大豆和玉米價格近期大幅上漲。與此同時,小麥價格也在近期上漲。
唯一的例外可能是黃金,作為傳統的避險資產,今年漲幅之大已經是近十年來最難得年份。但是未來繼續上漲的空間,可能已經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