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有話說:
這是一群被稱為日本「國寶」的世界領先級中小製造企業。
數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不計較工本,苦心鑽研,感性拿捏,在「製造」的過程中,享受極大的喜悅,直至「一品入魂」。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位日本製作手工鋼筆的工匠達人——川窪克實。
鋼筆,日語寫作萬年筆,可以使用上很多年,書寫起來圓滑而有彈性,相當流暢。明治維新之後,手工鋼筆受到日本人的追捧。
然而1980年後,對手工鋼筆的需求銳減,目前,在整個日本只有3位手工製作鋼筆的匠人。
川窪克實就是其中一位。
川窪鋼筆店創立於昭和元年(1926年),身為第三代傳人,川窪克實繼承者手工鋼筆製作的精湛技藝。
下圖為初代的祖父長七製作的手工鋼筆:
日本知名雜誌文藝春秋的創刊者——菊池寬、以及日本女作家宇野千代等代表昭和時代的日本文豪們在當時,都十分喜愛使用川窪家的手工鋼筆。
第三代傳人川窪克實做出來的手工鋼筆,也深受使用者的喜愛。
手工鋼筆的購買者表示,在使用手工鋼筆的時候,心情會變好,需要寫原稿的時候就會用手工鋼筆。
除了顏色和形狀,川窪還會配合使用者的個性製作手工鋼筆。
對川窪克實而言,每一支鋼筆書寫時的感覺都應該是不同的。他會對每一支鋼筆都加入自己的思考。
川窪的第一道工序是雕琢木材。川窪拿出了一塊2000年樹齡以上的屋久杉(木材的品種)。
因為樹紋有相當緊的密度,所以才能削出正確的筆軸。
接下來是製作鋼筆的圓柱。
把屋久杉切成木塊以後。
在由祖父那代傳下來的旋盤機上固定,然後把支撐鋼筆的軸部分削成圓形,
接下來,換一個旋盤機,繼續削下去。
為了做出適合鋼筆的木紋,需要反覆削好幾遍。
木紋應該適度地分散開來,整齊劃一的木紋在書寫的時候,筆軸會旋轉,選擇木材的時候,川窪會使用木紋複雜的款式。
下一步是轉中。
使用鑽頭,一點一點地把內側的芯給取出來。
如果一次削太多,就會報廢一塊木材。
削木材需要花費很多精神。
削一個筆柱需要花費3個小時,削出來後就是下圖的效果:
手工的鋼筆的軸部完成後,川窪就進入到了下圖中的工序:
找出被稱為硬橡料的硬質橡料。
硬質橡料
接下來進入鋼筆製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切螺絲。
首先為了要和筆套相接,要切出螺絲的部分。身體的部分要做成螺旋的形狀。
在鋼筆製作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用手指握的部分。
對首軸進行加工,
再利用流傳了3代,自家制的刀子,削出理想的形狀。
有一點點傾斜的部分,是當手指碰到的時候,最好握的狀態,也是讓手指最上手的做法。
就像使用者的個性不同一樣,每支鋼筆的個性也不同。這也是川窪對手工鋼筆的堅持所在。
雖然川窪從小就是看著父親、祖父的匠人背影長大的,但他並不是高中畢業後,就開始繼承家業。
一開始川窪克實想當程式設計師,由於父親的突然病逝,讓川窪意識到傳承手工鋼筆製作的責任。
於是在沒有技術,沒有師傅的情況下,川窪開始了手工鋼筆製作的道路。
一開始所有旋盤作業都外包給了別的公司,這樣的無助狀態持續了4年。支撐著他走下去的是,從小在工作室內目睹的父親的背影。
對於川窪克實而言,工匠的原點就是無意中看見父親製作手工鋼筆的情景。
接下來,川窪要使用前代也使用的道具,進行筆頭調整作業。
把筆頭固定在軸上,用磨刀石研磨,首先使用磨刀石,先來粗磨,用研磨機把筆頭的角度研出來。
接下裡,再用比較細的砂輪來做調整。
筆頭需要微調,特別是角度,對客人來說事拿筆的角度不同。
調整好的筆頭原本消尖的前端被磨圓,變得光滑。在最後,再把吸油墨的吸入器,裝到軸心。
就這樣,花費一整天,一支手工鋼筆總算是做完了。
寫到這裡,我都想定製一支手工鋼筆了。
以上。
來源:紀錄片《日本工匠達人》
歡迎留言與小編互動,與大家分享~
你的每一條留言,小編都會虛心閱讀,小編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