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的馬保國之問:與舞蹈同源共質的武術該朝什麼方向發展

2020-12-13 笑語千年

前兩天,「渾元形意太極門」的掌門人」馬保國在30秒內,被50歲的業餘搏擊愛好者王慶民「KO」擊倒三次,最後一次直接休克,引來武林界各路門派的爭論。

這位讓裁判都覺得有點懵的「太極拳」大師,這兩年因為不停和別人打嘴仗,已經成為網紅。在被問及自己的功夫如何學到時,馬大師表示自己是由師娘傳道,一夜之間開悟,弄懂了少林、太極、形意和八卦的拳理,並自成一派。

5月21日 ,馬保國利用微博發聲:「再次申明:我們認為練習傳統功夫的價值在於養生健身和防身自衛 。 參加專業搏擊擂臺賽 , 除了系統的傳武練習外 , 一定要增加現代搏擊的規則和技法訓練 。感謝大家的關心 ,我回到上海後身體一切良好 。功夫不分中西 ,健身以修心養性為主 ,擂臺以技擊實戰為王 , 願大家多多關心中國傳武及搏擊事業的發展 , 謝謝大家!"

被業餘搏擊者三次「KO」的結果,不但讓馬保國再一次成為網絡紅人,同時也將「太極拳」和「中華傳統武術」再一次推上風口浪尖。一時間,有關中國武術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騙子扎堆武術界」之類的評價充斥網上。那麼中國武術,到底是搏擊的技能,還是強身健體的舞蹈呢?

武術與舞蹈的同源性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體育項目之一,是融健身性、技擊性 、表演性為一體的體育項目。 它體現著中國古典的哲學理念 、美術觀點和倫理道德,在發展過程中又吸收和滲透了中華民族的藝術、道德 、風俗等傳統文化。

在原始社會先民們長期與自然的鬥爭中,人們為了捕獲獵物和防身自衛,經過長期的積累形成了各種擊、刺、劈、推的技巧,形成了一定的攻防姿態與動作,武術也就此產生。中國武術是先民們自衛、生存的方法 ,是日常鬥爭行為的一種升華,是人類生產勞動的結果 。

人類最初舞蹈是先民們獵獲了食物自然而然的產生了一種歡樂的心情,他們聚集在一起敲擊著各類石器 ,有節奏地模仿鳥獸的動作和形態 ,表達他們勝利的喜悅。這種些動作和形態,不僅是歡慶勝利和狩獵生活的再現,也是年長的人向青年傳授生產知識的一種形式 。經過代代相傳和創新,發展成為形象生動 、表現各異的舞蹈。

中華民族的原始舞蹈與狩獵、戰爭、祭祀、祈禱等活動密不可分,與武術同根近源。無論是舞蹈還是武術都是屬於人的身體活動行為,甲骨文「舞」字的寫法是一個「人」字兩手握兩個帶長把的尖銳的東西,也就是手執牛尾一類東西在舞;而甲骨文的「武」字是個會意字,上面表示手執兵器用做舞具,下面為跳動著的腳,跳舞時手執兵器可隨時而「武」。

最早的擬獸舞的特徵是「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是古人狩獵生活的生動反映。而早期的練武活動,往往是通過「舞」的形式進行的。他們把徒手或手持武器的各種戰鬥技術動作的模擬,通過舞的形式予以再現。這種再現比較近似於戰鬥動作,也就是把在戰鬥中運用成功的一拳一腿 、一擊一刺重複出來 。儘管還沒有一個體系,只是凌亂的動作反覆重複模仿, 沒有固定的動作規格,也沒有呆板的程式 ,邊跳邊舞,但這種舞練的過程,也是攻防格鬥技術傳授過程。

「舞」與「武」的交融

中國文化具有悠久的巫史傳統,巫術及其儀式是原始人的符號系統,它兼具內容與形式,具有舞蹈元素的身體活動在原始社會中的地位極高。原始人控制自然的實踐交感活動是動態、激情和狂熱的,而要想表達狂熱和動態的巫術儀式,舞蹈就成為表達情感的最佳載體。

《禮記》上說:「舞,動其容也;舞以宣情;猶斯舞;中心喜樂,口 欲 歌 之,手 欲 舞 之,足 欲 蹈 之;詠 歌 之 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商、周時期把學習禮、樂、射、御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很多具有武術內容的禮樂舞蹈很受重視,後來演練成一種訓練武術技術的方法。這些禮樂舞蹈都是以教授「擊刺舞伐」為主要內容,其中「擊刺舞伐」中的「舞」 ,其實也是一種「武」的內容。

周代男子13歲開始學樂頌詩、舞勺;15歲學舞象、射御,這些都是「武舞」,它是武術套路的一種變相形式,更確切地說它是武術還未發展至完備情況下的一種套路的雛形。這種「舞」在一定程度上具備搏擊與攻殺能力,不僅能習武健身而且還可用於徵戰。武舞的舞具主要有棍、弓、矢、矛、鉞等,這些舞具也就是後來發展起來的各種武術器械。

武舞可以說是早期武術與舞蹈的一種交融,它既有表達思想感情及娛樂性,也有著習武健身的實用性。武舞的動作組合與現今的武術套路有許多一致的地方,在武術的技擊性 、套路演練性與舞蹈的藝術性尚沒有充分發展的時期,很難區分武術 、武舞與舞蹈。許多「舞」既是中華武術之先導,也是今天的舞蹈之源 。武王伐紂時所作的「大武之樂」 中,舞者手持幹、盾等武器,「夾振之而四伐」 ,其中就有許多武術擊刺動作。當時的武舞中還有弓矢舞、技予舞 、幹戚舞、持鉞舞,這些都是武術與舞蹈的結合,既有表演的性質,又有武術器械練習的性質。

武術與舞蹈的一致性

中國傳統文化追求是陰陽平衡,「一陰一陽之謂道 」。因此中國武術與中國舞蹈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滋影響,將動、靜平衡的觀念作為自身追求的身體文化。

中國武術尤其注重「動迅靜定」的韻律 。其表現為武術手、眼、身法 、步都要求「拳貴神速、勁發宜促;眼一轉,周身動 」,其最高境界是「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武術中表現出的是迅敏、神速之美 。但是。「動」不是絕對的, 只有「動中存靜意」,將動與 靜密切聯繫在一起,才是中國武術一直追求的「動不舍靜、靜中含動」的哲學思想。

舞蹈也十分強調節奏鮮明,動靜結合。舞蹈有靜態的形和動態的形。靜態的形是流動的線條在某一點上的停頓,最能體現舞蹈作品的情感;而動態的形則是感情的起伏變化和延伸 。 舞蹈中動態與靜態的相互轉換,是靜止的點和動態的線相互協調的運動過程,將手 、眼 、身法、步嚴密串綴與組織起來,形成喜、怒、哀 、樂 、愛、惡 、欲等各種感情的動態語言。靜由動中生,動由靜中發,在靜與動的相互孕育和發展中表現情感和寓意 。

動靜交融是中國傳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武術與舞蹈的文化根基。中國古代早期的練武實踐活動就吸收了「舞」的形式進行反覆操演。縱觀中國武術的歷史變遷,會發現武術早就吸收了舞蹈的形式。從形式上分析,具有身體藝術表現的舞蹈特徵。套路中的類似於表演形式的「穿、蹦、跳躍、閃、展、騰挪」均具有舞蹈的形式美。

武術與舞蹈的相互影響

武術和舞蹈有著近似起源,而且兩者都具有較大的娛樂性。比如的「劍舞」本身來自民間武術,是一種從實戰的劍術變成了一種藝術美化的劍舞。中國的許多古典舞蹈大量引用武術的動作:撲步 、飛腳 、旋子、射雁等動作在今天的舞蹈中仍然常見,廣泛應用於舞臺表演 。

唐朝的《劍器舞》就是在繼承傳統武術的基礎上,吸收其他民族民間樂舞因素進行再創造的結果,在藝術上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大詩人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寫道:「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這種劍舞,你很難將它界定為單純的舞蹈。它所表現出來的,正是盛唐那種昂揚氣勢和所向無敵的時代風貌。

古代著名的戰舞《秦王破陣樂》,舞者披甲執戟,舞姿威武雄壯,「發揚稻歷 ,聲韻慷慨 。」它不僅具有濃厚的戰爭氣息,還有一種威懾力。從「變為四陣,擊刺往來」 中我們也能看到,古代的武舞大量吸取了武術中的擊、刺、攻防等動作 。

中國的武術套路表演時,追求的是「 行如遊龍,舞似飛鳳」的境界。許多武術套路為了加強表演效果,都吸收了舞蹈的一些動作,藉以豐富套路的內容 ,突出表演效果。這些舞蹈化的武術套路,不但能強健身體,還具有很高的表演和欣賞價值,一直以來都受到人們的喜愛。

武術該向何處去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武術與中國舞蹈一樣都是追求美的藝術。如果只在搏擊的視野下去解讀武術 ,用 「唯技擊論 」來圈定武術的本質,那一定會使博大精深的中國武術越走越窄。

搏擊是搏擊,武術是武術,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如果武術以 「打 」為標準,那一定會背離武術的傳統文化背景,也背離了武術原有的真實。中國武術是體育,但是帶有大量文化的體育;武術是運動,但不是簡單肢體運動;武術是技擊術,但不是殺人術。武術是通過技擊的意識和行為 ,體現技擊之美,體現動靜結合、陰陽和諧的文化內涵,是一種理想化審美的技擊藝術,而並不是以」KO「為唯一指標。

現代武術受到奧林匹克「更快、更 高、更 強」 影響,為了追求成為奧運會正式項目,武術有向競技體操的方向演變的危險。現在的武術競賽規則和評分標準越來越向動作難度靠攏,傳統武術日益邊緣化,學校的武術活動變成了強調整齊劃一的廣播體操,令人痛心不已。

中國武術作為一種技擊藝術,完全可以脫離實戰的」打「,去相對獨立的發展。中國不應該走向理想化的技擊藝術這條道路 。武術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藝術,是講究美和人的審美體驗的,是要給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的。

武術完全可以通過穿蹦跳躍 、閃展騰挪的身體表現,在審美上更多的與」舞蹈「結合,形成雄渾 、豪放、飄逸的美。它是一種極具美感的健身方法,而不是「體育舞蹈」,更不是自由搏擊。

目前中國武術的發展重點是宏揚傳統武術,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武術運動,在不改變武術項目的體育屬性情況下,與體育舞蹈更緊密的結合,這對武術運動的發展無疑是有益的,也可以減少」馬大師「這樣一類」武術家「給武術帶來的負面影響。至於搏擊競技的事,還是交給散打或者自由搏擊吧。

相關焦點

  • 83歲武術泰鬥怒斥馬保國讓武術蒙羞,傳統武術真不該被這麼糟蹋
    前段時間馬保國與王慶民的決戰在網絡掀起了熱潮,再次將傳統武術能否實戰的問題拋向了輿論的漩渦,不過這一疑問在馬保國被王慶民30秒KO而告終,問題的答案更傾向於傳統武術難以實戰。這場比賽前,賽事主辦方一直利用馬保國的各種頭銜來做宣傳,以期達到熱炒的效果。馬保國,自稱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是一名傳統武術大師,在此前還曾擊敗過MMA拳王。王慶民何許人也?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名搏擊愛好者。從結果來看,這場比賽真可謂是一場鬧劇。
  • 釋永信眼中的「傳統武術」,打臉馬保國之流偽傳武大師
    由於他濃重的方言口音,「耗子尾之」也成為風靡網絡的流行語,成為公眾群嘲的笑柄。馬保國之所以醜態倍出,除了一些不負責任的網際網路平臺的炒作之外,馬保國自詡為傳武大師,借傳統武術之名,謀一己私利之實,也為網友們所反感。他的行為給傳統武術抹黑,民間最大的聲音就是「傳統武術」不行了,不禁打。
  • 馬保國的現象證明什麼?傳統武術到底厲不厲害?
    馬保國之賽的歷史意義不要再討論下去了。武術界如此,書法界如此文藝界如此也就算了教育界,科字界,不敢想像。證明了絕大多數傳統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要上綱上線,靠吹來安慰自己。馬保國現象證明不知己不知彼不但非常愚蠢而且也非常危險,弄不好不但失敗等著你,甚至丟掉性命。 誰說馬保國是混蛋,我說他是好蛋,他教育了我們每一個人,「假冒偽劣是一定會遭到懲罰的」。傳統的養生太極,給現代的武術散打有本質的區別,養生武術是以養身為目的,強身健體。
  • 83歲武術泰鬥很氣憤:馬保國讓中國武術丟臉,成外國人的笑料
    對此,83歲的中國武術泰鬥吳彬老先生表示很氣憤:馬保國讓中國武術丟臉,成外國人的笑料!事情的經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馬保國慘敗引負面觀感馬保國,據說是某太極的掌門人,一代武術大師,根據之前的各種宣傳,馬保國還曾打敗過英國拳王。
  • 馬保國是個什麼梗?
    兩年後,高中畢業的馬保國報名參軍。他順利通過了政審、體檢。入伍前,父親問他有什麼要求。馬保國要求父親教他幾手絕活。臨行前不久,馬德峰教了他幾手戰爭年代用過的擒拿技巧。而為了省錢,馬保國甚至沒能去北京送兒子上飛機。順利出國後,為了早點還清債務,馬保國想到了下海經商。可除了武術外,他什麼也不懂,更別提手上毫無本錢。唯一的底牌,只剩那套低價購買的房改房。而且隨著房改房上市的新政策,馬保國的房子已升值到了20萬。這是馬保國的底牌,賣還是不賣?精明的馬保國再次抓住了時代風口,在萬難境地前,他沒有出售自己的房產。
  • C刊論文|馬保國現象:一個傳統武術江湖人士的人設特徵解讀
    研究方向:體育生活史、體育表演學以及足球傳播史。2020年5月,「渾元形意太極掌門」馬保國在短短半分鐘內連續3次被自由搏擊愛好者王慶民擊敗,隨後馬保國依然揚言,自己的功夫是點到為止,發力的話會傷害對手,此為「馬保國事件」。事件一出,輿論譁然。
  • 馬保國宣布退隱,自創武術飽受爭議,「馬大師」到底什麼來頭?
    馬保國的視頻火遍網絡,你看過嗎?這位「馬大師「靠著太極拳、「接,化,發」、「耗子尾汁」、「閃電五連鞭」火遍全網,身份神秘,但實際上,可能並不是真正的武林人士,到底啥情況?渾元形意太極門的創始人馬保國,自成一派,武術種類未被國家層面認可,在他自己出的書裡是這樣介紹的,在今年的5月17日與王慶民切磋三擊被ko,隨後被廣大網友們剪輯成搞笑、惡搞視頻火遍網絡,最新的動態就是公開表示「回歸平靜,遠離武林,望大家了解」,下面帶大叫了解一下這位「馬大師」到底什麼來頭呢?
  • 馬保國,從太極大師到B站鬼畜新秀,他經歷了什麼?
    馬保國為什麼這麼火?作為一個太極大師,馬保國不在武術圈火,反而火到了鬼畜區,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一切還得從今年5月17號馬大師的一次比武說起,關於這場比武,當時馬大師還在微博進行了一次宣傳。比武前,馬保國在採訪中表示會在比賽中展示「接化發」絕技。但比武開始後,馬保國在第4秒便被打趴,「接化發」絕技只用出了接,沒有化和發。(以下為比武盛況)此後馬大師再次站起來迎戰,但依舊不敵,最後一次倒下時比賽剛過去30秒!
  • 從馬保國看「真功夫」與「假大師」的江湖亂象
    什麼是武德?《左傳》中說「武有七德」,在中國千年歷史中時有變化但離不開「懲惡揚善、助人為樂」的根本。中國人的武俠夢裡總少不了有著絕世功夫的大俠,能夠救民於水火,也是道德的模範。而就在今年5月17日,馬保國與50歲業餘搏擊愛好者王慶民的一場決鬥卻讓人大跌眼鏡。賽場上,只見馬保國擺出架勢,步伐沉穩,儼然一副宗師之威。王慶民看了兩眼,衝上來就是一拳,「馬大師」應聲倒地。在短短30秒內,他被連續擊倒3次,最後一拳更是讓他當場休克。在這場比賽後,馬保國之前所有的視頻片段都成了笑柄,被網友瘋狂娛樂。
  • 這才是馬保國的真面目
    這便是馬保國的父親,馬德峰。據馬保國自述,出身武術世家的父親能晝夜疾馳240餘裡,靠著祖傳馬家拳,屢立戰功。在一次與日寇的遭遇戰中,團長受傷,馬德峰背起團長,施展輕功絕學,一口氣背著團長跑了十餘裡。新中國成立後,馬德峰隨軍南下河南,於洛陽結識馬保國之母,隨後兩家結親。1952年,馬保國出生。
  • 馬保國30秒被KO,網友高呼他不是中國武術代表,小丑一個
    諸位還記得那位號稱擊倒歐洲MMA冠軍,可以化解一切格鬥術的渾源太極掌門人,馬保國馬大師嗎?江湖上享有盛名的太極至尊,卻在一場賽事上被50歲的搏擊愛好者不到30秒,打的沉睡不醒,輸的那叫一個徹底啊。傳統武術到底行不行?
  • 武術?舞蹈?沒想到武術居然是這個樣子的!
    很多人練武術都在想,壓腿,拉筋有什麼用呢?小編剛開始的時候也有這個疑問,教練就舉了個很簡單的例子,他問我:你覺得鞭腿是直接踢到對方脖子上或者頭上的殺傷力大還是踢到對方胳膊上或者背上殺傷力大?這個問題顯而易見,肯定是脖子或者頭上的殺傷力大。
  • 網紅武術大師馬保國:他們只想把人打暈
    作為瞬間火爆全網的流行語句,背後卻有一段故事,那麼你又是否知道這句「不講武德」指的具體是什麼呢?今日,讓這句「不講武德」流行起來的,網紅武術大師馬保國就親自講述了具體含義。在前一段,網紅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約戰職業拳手,被瞬間秒殺躺地的視頻火遍大江南北,武術家馬保國也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
  • 馬保國成功包裝自己!曾是國企中幹的他成武術宗師,如今拍上電影
    如今全網最紅的人物莫過於馬保國!近日馬保國再次被網友推向了輿論之巔!很多人已經開始在網絡上消遣馬老師,甚至一些外國網友也開始惡搞馬保國!這也是近日馬老師出面請求網友放過的原因吧!但是對於馬保國個人而言,他似乎正在享受這樣的炒作,而並沒有因此而感到羞愧!畢竟這也是一種營銷!
  • 馬保國「鬧劇」將徹底消失!83歲武術前輩怒斥,武協發令禁止
    如果不是因為被人在30秒內連續KO了三次,馬保國這個名字應該永遠不會被大家知道。這樣的慘敗也是讓他一下子火了起來,之前大家還以為他可能是一位武林高手,結果竟被打的落花流水。
  • 裡合腿田野大罵馬保國:不知深淺,傳統武術的臉都丟乾淨了
    這段時間,馬保國被重拳KO的事情在武林當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大網紅裡合腿田野,也趁勢蹭一波熱度,大罵馬保國是丟人現眼。要知道,田野向來狗嘴吐不出象牙來,這次大噴馬保國,也是展示自己粗魯性格的一種方式。讓我們看看裡合腿田野都扯了些什麼。
  • 馬保國看我如何跟你接、化、發
    有個成語叫一戰成名,意思是原來默默無名的一個人,突然在一次機遇當中發揮出了超強的實力而聞名天下,比如我們熟知的關羽溫酒斬華雄,還有白起的長平之戰,都是一戰成名的例子,但這兩位在我下面要說的這位大師面前可是小巫見大巫,他們是一戰成名的正面案例,但這位大師可是靠著反面案例「一戰成名」。
  • 張偉麗被央視點名後,馬保國卻批評她不懂武術!網友:去找一龍吧
    而就在這個時候,許久未露面的「渾圓形意太極大師」馬保國又站出來說話了,他直言張偉麗其實不懂武術,還有要跟她約戰,並稱自己跟她打,三分鐘不帶喘氣的。就算站在硬地板打張偉麗也毫不費力,他「承諾」不會使用自己的絕招:連環崩拳。最後,馬大師還說自己可以幫張偉麗炒得更紅。
  • 馬保國連中3拳都沒事,太極拳的定位是什麼?真正的高手在哪裡?
    太極拳是國粹這沒錯,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學了點太極拳的人都可以代表太極拳,像那什麼馬保國這種人,不過是打著太極拳的旗號,招搖撞騙的人而已。到底有沒有真正的太極拳高手呢?有!既然有真正的太極高手,那他為什麼不出來顯示一下太極拳的真正威力呢?原因很簡單——不屑!因為在真正的太極拳傳人眼中,很多市面上的太極拳都是草臺班子。
  • 賣書拍電影,馬保國成「頂流網紅」?人民日報點名鬧劇該收場了
    「年輕人要講武德」、「耗子尾汁」,馬氏語言一時間火爆網絡,與此同時,馬保國的熱度和商業價值也在近期迅猛躥升,先後爆出接商演,拍電影,言論頭像也被爭相註冊成了商標。11月28日午間消息,《人民日報》客戶端發文直指「馬保國鬧劇,該立刻收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