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是吃出來的?餐桌上一種調味品,最好及早撤下桌。
隨著人們的衛生健康知識增加,很多人都知道了血管堵塞對健康的危害。但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食物益漸豐富,很多人一日三餐都是大魚大肉。
這樣的飲食習慣背後,卻不知血管在「呼救」。尤其是餐桌上這1調味品,更是血管堵塞的重要推手之一。
所以有人說,血管問題是吃出來的。這樣的說法毫不誇張,尤其是這1調味品的出現。
2019年,《柳葉刀》發表了一篇文章,對近2000多萬人、通過30餘年的觀察得出一個結論:在所有的食物中,一個調味品的出現,使得其對血管的危害遠遠超出高油、高糖。而這一調味品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即鹽。
鹽,攝入過多,容易誘發高血壓。一旦血壓升高,衝擊血管,易使血管變形。長此以往,會倒是血管內膜受損,一些代謝垃圾也容易堆積在受損的血管內壁處,持續不斷地形成增生,使管腔狹窄、堵塞。
而生活中,有關於高鹽的食物比比皆是。例如鹹菜、醬油、鹹鴨蛋、味精等,都是屬於高鹽的範疇的。營養專家建議的食鹽攝入量,正常成人每天不超過6g。所以,平時我們要注意了。
此時下面3食物也要少吃,同樣不利於血管健康:
1、油炸膨化食物:
其實,市面上許多零食都屬於油炸膨化食物,例如薯片就是典型的一種,這種失去熱量是很高的,並且含有的脂肪含量也不低,長期吃的話,是容易導致血管堵塞的,還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2、酒精類食物:
都說喝酒傷身,其實不止傷身,還傷血管。因為酒精的緣故,會刺激到血管,容易導致血管出現異常收縮的情況。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更易堵塞血管。
3、燻烤食物:
燻烤的食物通常會含有大量的油脂。如果經常吃這些食物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血脂升高。而高血脂就很容易會誘發血栓,堵塞血管,進而引起一系列疾病。
當然,對於血管不好、堵塞的患者,除了吃藥外,生活中我們做到3件事。
1、按時體檢:
體檢是一種預防血管堵塞的重要手段,因為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會有明顯的異常,提醒我們該怎麼做的。
所以想要及時的發現血管堵塞,及時進行調理,就需要我們有定期體檢的意識。一旦發現低密度脂蛋白或膽固醇升高,就要積極的進行調理。
2、飲食講究健康:
血管堵塞的患者,也不用過於著急,在按時吃藥的同時,也要也會少吃高熱量的食物,控制調料的攝入。
此外也可以多吃一些防止血管堵塞硬化的食物,比如姬松茸、蘆筍、冬瓜、木耳等。
這些食物所含有的營養物質,是可以幫助稀釋血液黏稠度的,對血管也有著保護的作用。但是這些食物所含有的營養物質較少,建議可以直接飲用姬松茸蘆筍液。
其保留了食材的營養成分,能直接被人體吸收,所以在延緩血管衰老,疏通保護血管上面更明顯。
3、適度鍛鍊:
鍛鍊是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環,加強脂質的代謝的。每周鍛鍊4-5次,可以減少血栓的形成機率,從而降低血管堵塞的概率,有利於更好地保護血管健康,預防血管堵塞、硬化。不過建議年紀太大的人不要做過於劇烈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