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昭後世,子孫盡人傑,他是「千古第一完人」

2020-12-21 華人星光

育子之道,

盡在以身作則而已。

—— 華人寄語

如果要評出近代中國,最讓牛人們崇敬的偶像,

那麼曾國藩絕對名列前茅。

他出身農家,通過自身的學習和努力,最終卻成為「千古第一完人」。

他進入仕途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

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成為整個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並在晚清惡劣、劇變的政治環境中全身而退,

不可謂不是個奇蹟。

去世之時獲得清廷國葬的最高優待,

還讓子子孫孫都能獲福。

不可謂不是個奇蹟。

梁啓超先生直呼他為:五千年才出一個的奇人。

毛澤東說:「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

天下學問唯勤不破

早年在湖南鄉間讀書的時候,有一天晚上,

曾國藩背誦一篇文章。有一個小偷潛伏在他家屋簷下,

準備等曾國藩背完書睡覺後偷點東西。

可小偷等了好幾個時辰,都聽見了公雞打鳴的報曉聲了,

曾國藩還在背書,一直沒有睡覺的意思。

小偷實在是不耐煩了,跳了出來,

走到曾國藩的面前,怒氣衝天地說:

「你笨到這種程度還讀什麼書呢?」

說完,他便很流利的將這篇文章背誦了一遍,

便揚長而去。

就論天賦而言,曾國藩在這方面實在算不上高。

他連續考了7次,直到23歲才考中秀才。

同為晚晴四大名臣張之洞13歲即中秀才,

左宗棠14也考中,即便是李鴻章也是17歲中的秀才。

而曾國藩24歲才中舉人,名列第36位;

28歲中進士,名列殿試三甲第42名,

獲賜同進士出身。一甲有三名進士及第,沒有他的份;

二甲有幾十名賜進士出身,沒有他的份;

三甲有一兩百人賜同進士出身,

從當時看,他真無特別過人之處。

但即使如此,其餘三位都視曾國藩為師長,

能取得如此成就,與曾國藩的勤奮和堅持脫不開關係。

天賦是老天爺賞飯吃的東西,沒人能夠控制得了。

勤奮卻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

普通人只能堅持一月的習慣,

他能堅持一輩子,這便是他的過人之處。

單就書法這一項,他一直傳習到老,

終其一生所寫的書信、日記和奏摺,

均為楷書或行書。

所有的勝利,最後都是一種價值觀的勝利。

在他寫給兒子的家書中,

總是提醒兒子勤能補拙,天道酬勤。

勤字功夫,

第一貴早起,

第二貴有恆;

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無種,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 餘於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

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

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

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人貴知不足,不足之處,記而改之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缺點很多的人。

三十歲進了翰林院之後,

見到了全國範圍內各種優秀的人才,

這也激起了他的敬畏心和羞恥感。

自小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他立志效法古今的聖人。

三十一歲那年,曾國藩給自己定下了日課十二條,

不斷反省自己並改正自己的行為。

曾國藩一生都有記日記的習慣,

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天還未曾間斷。

年輕的時候,曾因為遊手好閒,

曾父寫了一封家書指出他的缺點。

看過之後,他便立馬悔悟並改正。

從此,他以勤克惰,

除偶爾生病之外,一生堅持早起。

論天資,許多人都看不起曾國藩的「拙」。

他算不上聰明,讀書的時候,

「一書未讀完,斷不看他書」,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

他不使巧勁兒,硬碰硬地來。

昨天哪裡做得不好,一一記錄下來,

今天一點點改掉。他總不忘告誡家人應當如何謀正道,

修正業,立正德。即使在戎馬軍營之中,

每天面對生死未卜,他依然沒有忘記修業與功課。

他曾訓誡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

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

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

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曾言:「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聚守口,獨居守心」

「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禁大言以務實」。

精闢的、有價值的見解才能受人歡迎,泛泛空談則招人生厭。

曾國藩的「戒多言」源於一件小事,

當時他剛進入翰林院不久,

正春風得意,一次在給父親過生日時,

對前來祝壽的好友鄭小珊誇誇其談,

有些得意忘形,結果引起鄭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後曾國藩後悔萬分,

他在日記裡反思自己有三大錯。

一是平常就自以為是;

二是嘴上說話沒把門的,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三是明明說話得罪了人,還跟人強辯,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曾國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

他不僅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

也經常反問自己「言多諧謔,又不出自心中之誠」,

這種言語習慣、個性缺點,

「何時能拔此根株?」

他不僅對自己有這個「戒多言」的要求,

還把它當成家訓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內容,

尤其是對他的兩個兒子和幾個弟弟反覆灌輸、強調這一點。

「立身以不妄語為本」,俗話說,「禍從口出」,

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輕浮和自滿,

從而說出一些不恰當的話,或者為了自我誇耀而撒謊吹牛。

因為這樣一來可能會給自己招致災禍,

二來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誰還會放心任用你?

所以,喜歡逞一時口舌之快的人,最終都難成大事。

傳家之道在詩書,在精神

古語有云:勸人一時以言,勸人一世以書。

而曾國藩的傳家之道,便是詩書、便是精神。

他曾在給兒子的家書中不斷勸誡兒子努力讀書: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

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曾國藩一生成就顯赫,

但他其實只是農戶出身並不是官宦世家。

曾國藩有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

祖父曾玉屏沒讀過多少書,一直耿懷於此,

父親曾麟書為塾師秀才,

二位先輩一直將崇尚讀書作為自己的家訓代代相傳。

曾國藩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讀書明理。

他在家書中寫道:

「餘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弟每用一錢,

均須三思,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

吾在外既有權勢,則家中子弟最易流於驕,

流於佚,二字皆敗家之道也。」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

曾國藩一生官做得極大,成為晚清中興的第一大能臣,

朝廷依仗的肱骨。擔任總督期間:

不要錢,不怕死,不收禮,不中飽私囊,

捐贈不留名。其餘方面節儉,但買書方面非常捨得花錢。

去世時留下1萬8000兩養廉銀,

他告誡後人自己喪事不可收禮,

結果喪事花了1萬多兩,這些銀子基本沒有留下。

只留下兩項財產:

一座」富厚堂「宅地,一座藏書樓和大量的書籍。

富厚堂藏書樓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

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他要求長子每天早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要起床灑掃庭院,

然後回房練字一千,其中第一個字就是「儉」。

吃飯的時候,有一次遇到帶殼的穀物,

兒子便挑出來放在桌上。

曾國藩看見了什麼都沒說,

只是默默地撿起來剝開外殼把裡面的米吃掉。

身教的影響力自然優於言傳,

一個簡單的動作,不需要長篇大論,

甚至一語不發,便讓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曾國藩每天日理萬機,自晨至晚,勤奮工作,從不懈怠,

給子女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擬,

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

仍然天天堅持不懈。

他所寫日記,直到臨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樣,好的家教與門風,

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才能讓孩子有所為,

走入社會才能有大作為。

聰明的人,懂得讓功,不佔便宜

曾國藩有句名言:「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1853年,曾國藩書生治軍,創建了湘軍。

他自己都沒想到,湘軍竟能屢建奇功,

最終將燒了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烈焰撲滅。

湘軍在攻克太平天國都城南京之前,

打下的最後一個重要城市是安慶。

按理說,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在這一戰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特別是曾國荃,

如果不是他在安慶城下穩穩地挺住,這一戰,湘軍絕對贏不了。

可是,曾國藩在給朝廷的奏章中,

卻把這一戰的謀劃、統籌之功讓給了胡林翼,

把前線血戰之功讓給了多隆阿,這令曾國荃十分氣憤。

「安慶是我冒著生命危險,

血戰一年多才拿下的,憑什麼把戰功讓給別人?」

曾國荃質問他的哥哥。

對此,曾國藩只是捏須一笑,不做聲。

他的智謀,豈是曾國荃這種莽夫所能理解的。

對於曾國藩來說,讓功有兩重好處。

一重是可以贏得別人的擁護。

別人的功勞,得到了超出期望的肯定,自然會擁護曾國藩。

更為重要的好處是可以消除朝廷的猜忌,

讓朝廷對曾國藩放心。

歷史上,手握重兵的權臣大多不得善終。

只有懂得謙讓,才能避免悲劇的重演。

並且讓功給多隆阿尤其重要。

多隆阿是八旗貴胄,

他在朝廷面前給曾國藩說幾句好話,是能一語定乾坤的。

聰明的人,不佔便宜,

便宜好佔,或者難堪,或者麻煩。

李嘉誠曾叮囑其子:「你和別人合作,假如利潤你拿七分合理,

八分也可,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曾國藩也有句名言:「利可共而不可獨。」

1861年,湘軍名將鮑超打了勝仗後,

借給曾國藩賀壽之機,

送來十六大包「戰利品」。

其中許多是珍貴的珠寶古玩之類。

曾國藩說:「你打開,我都看一看。」

細看一遍後,他取出一頂繡花小帽:

「我喜歡這個帽子,其他的,你都帶回去去。」

鮑超素來剛毅勇猛,此時眼圈卻紅了。

曾國藩派容閎去美國採購機器,

這是一個肥差,按慣例,容閎必會送禮。

但此時,曾國藩已離開南京,北上剿捻。

所以,他特意寫信給兒子說:

「容閎送的東西,價值不超過二十兩白銀,

就收下,要是超過,就退掉。」

收下小禮,那是不拂人面子。

拒絕大禮,既是堅守原則,又是仗義輕財。

曾國藩說得好:「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他輕財,所以留住了人才。

孔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所謂「泰」,就是穩如泰山,就是處事嚴謹,

處事為人上謹言行,輕財貴,氣量寬,謙讓功,方成大器。

忠厚傳家遠,德高萬世長

論修身,曾國藩恪守儒家禮教,終生有志、有識、有恆;

論齊家,曾氏兄弟九人,個個因他建功立業,族內家家融洽和諧;

論治國、平天下,

曾氏平定太平天國、捻軍之亂,為晚清力挽狂瀾。

曾國藩給自己列出日課四條:

「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思誠則神欽」。

他每天從早到晚,時刻自我監督,

以聖人的標準來檢查自己之一舉一動。

而且每天用工楷寫日記,

記錄甄別每日的一切言行。

正因求缺,曾國藩不斷完善自身,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通常而言,大多數的富貴官宦家庭,福不過三代。

財富和地位的積累相對容易,

可並不是每一代都能有人才守住家業,

而曾氏家族卻代代英才輩出。

曾氏後人照

據有人曾經統計的資料顯示,自曾國藩始,

在其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裡,

他的子孫中有成就的人多達240多位,

他們在化學界、教育界、文學界、藝術界、

考古界、交通界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曾紀澤:清末著名外交家

曾紀鴻:清末著名數學家

曾廣均:光緒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曾廣銓:駐英、駐朝鮮公使,翻譯家。

曾廣植:著名有機化學家。

曾憲植:葉劍英元帥夫人,革命家。

曾昭掄:中國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學家,革命家。

曾寶蓀:著名教育家。

曾昭橘:著名考古學家。

......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

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

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

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

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

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

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

他的學問文章兼收並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

「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

他的育子之道以身作則,家書傳世,淳淳善誘,

成就家族長久輝煌,

曾國藩的一生,

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

忠厚傳家遠,高德則流芳,

「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曾國藩當之無愧!

相關焦點

  •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肺腑之言:為人不可太聰明,說話不能嘴太笨
    曾國藩是我國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一生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立下功勞無數,後世稱他為"千古第一完人"。實際上,曾國藩也不是打小就擁有過人的智慧。在他年輕的時候,曾國藩也曾不斷學習,一心只為功名利祿,因此吃了不少虧。30歲之後,曾國藩就發誓,不做衣冠禽獸,要做聖人。
  • 胡雪巖臨終前留下三個遺囑:後世子孫第一不要經商,第二不得從政
    裡面的原因就是馬雲所說的他是一個壞的榜樣!胡雪巖能取得這麼大的成果離不開自己的奮鬥和腦子裡的經商謀略,但也離不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左宗棠!這也是左宗棠為什麼要說:西徵之事胡雪巖功勞不輸於任何衝鋒陷陣的將領,他雖然出生商賈,但卻有豪俠之概!可是,胡雪巖雖然攀上了左宗棠這個大人物,但也得罪了另外一個大人物,這個人就是李鴻章!
  • 這首詩開頭第一句就是千古名句,卻被後世用來形容私密事
    今天向大家介紹也是這樣一首有篇有句且開篇就是千古名句的詩。這首詩是蘇東坡所作的《春宵》,僅有四句,第一句就娓娓道來卻成千古名句,並且被後世用來形容私密之事。春宵北宋·蘇軾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 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為何將皇位傳給了養子?
    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為何將皇位傳給了養子?時間:2020-09-24 13:59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為何將皇位傳給了養子?
  • 唯一能與孔家並肩的世襲家族,2000年從未中斷,如今仍被後世供奉
    但另有一家族,是唯一能與孔家並肩的世襲家族,2000年從未中斷,如今仍被後世供奉。它就是「天師世家」,第一代「天師」是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追溯其先祖,張道陵還是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的八十孫。
  • 與元好問一起讀詩6:千古第一美男文不如人?
    02潘嶽其人千古美男潘安大概誇一個男人長得美,說「貌比潘安」絕對是頂級的吹捧了他結合當地地理環境令滿縣栽桃樹、李樹,等到春天到來,滿縣全是桃花李花,紅的似火,白的勝雪,美不勝收。於是,此地獲得了「花縣」的美稱,後世人也用「河陽一縣花、花縣」等代稱潘安,也指一個地方的治理得好。李白《贈崔秋浦三首》之三:「河陽花作縣,秋浦玉為人。地逐名賢好,風隨惠化村。
  • 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是!謠言止於智者,李淵為何這樣說
    面對李世民如此做法,作為皇帝、父親、爺爺的李淵早就無計可施,也只好聽之任之,既無法阻止李世民,也沒辦法保護幼孫,甚至在秦王親信掌控長安權力之後,他本人都不是很安全,皇宮早就換成秦王府的親信。無論新舊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還是時人的記載,李世民處死侄子是奉皇命的,相當於李淵才是主謀。這樣更加不能斥責李世民,落水的鳳凰不如雞,拔了牙的老虎和貓沒什麼大區別,被架空權力的皇帝什麼滋味李淵這個時候應該最心知肚明。
  • 趙子昂在47歲時寫得一部作品,筆法豐富多變,冠絕後世700年
    眾所周知,《洛神賦》是三國曹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內容豐富、辭藻華美,對中國後世文壇有著重要的影響。《洛神賦》以曹植第一人稱自述,描述了自己與洛水之濱的女神相識、相愛、相離的故事,其撲朔迷離的情節、婉轉幽怨的情調和綺麗華美的辭藻,留下了很多千古名句。
  • 「禍福」三代子孫
    「禍福」三代子孫中國人的墓葬講究山水結合。山能夠為後代帶來人丁的興旺,水能夠為後代帶來財運。這也就是為什麼要砂水環抱,明堂開闊。先墳聚地氣,養生吉,聚養生氣護佑後代。那麼祖上有德,祖墳風水好的徵兆有哪些呢?如何來辨別祖墳生氣旺不旺呢?可以從這幾個徵兆來判斷哦。1、選址。選擇得不能隨意選擇。
  • 蘇軾:千古第一曠達家,行走便是一道風景
    這裡的人對他由衷充滿感激之情,這裡一直流傳下來的有東坡路、東坡橋等,甚至流傳「東坡語」都深深見證了東坡的印記。愛其三:佳人有約,深情自難忘蘇軾,作為一個官員,他為老百姓做了無數貢獻。關於他的感情自古以來,同樣被人稱頌。
  • 後代從未出過敗家子,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家教居然是這樣?
    曾國藩一生嚴於律己,被後人稱為"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家書》有言:「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 他才是雍正最聰明的兒子,裝瘋賣傻一輩子,後代子孫都感謝他
    裝傻還是真聰明這件事一直都不好說,比如說劉阿鬥,有人會說他樂不思蜀其實很傻,但也有人說阿鬥其實非常的聰明,不然也活不下來。跟劉阿鬥一樣有一個人也是裝了一輩子的傻,不過他應該才是雍正最聰明的兒子,也正是因為他裝糊塗後世子孫也是非常的感謝他。這個兒子就是弘晝。
  • 孔子說「君子不器」,老輩人卻最怕子孫不成器,究竟誰說錯了?
    孔子說「君子不器」,老輩人卻最怕子孫不成器,究竟誰錯了?中國古代流傳四句關於「寶」的名言:「天有寶日月星辰,地有寶五穀金銀,國有寶忠直良臣,家有寶孝子賢孫」。這話最早是北宋時期的名臣呂蒙正說的。在這裡,「寶」指的是最為珍貴的東西。在古人看來,一個家庭最為重要、珍貴的東西是後輩子孫。子孫的賢德與否,代表的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希望、潛力和方向。
  • 秦始皇一句話讓人至今不敢動其陵墓,人魚油水銀海到底有多神奇?
    秦始皇被稱為千古第一皇帝,為國家統一做出了貢獻,但是他的暴政也讓當時百姓民不聊生。死後他的陵墓也讓後人心嚮往之。但是一直沒人動它。1965年,由郭沫若牽頭,許多歷史學家為了挖掘秦朝歷史,向政府請求開挖秦始皇陵,可是,最終卻被周總理否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今天就來說說看。
  • 十大人生智慧集於一冊,「千古謀略第一書」看後長見識
    十大人生智慧集於一冊,「千古謀略第一書」看後長見識!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大聲說出來,但是如果我問這句話是誰的話,大多數人都遇到了麻煩。實際上,這句話來自馮夢龍的《喚醒橫顏》的第三卷提出:別識一番面目,意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 深夜夢見亡妻,他寫下「千古第一悼亡詞」,開頭13字讓人淚崩
    但如果要你舉出這些題材中最讓人不忍卒讀的一種,你還能舉得出來嗎?我相信也沒有問題,因為我們都學過北宋大文豪蘇軾一首著名的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首詞的題材就是能讓人不忍卒讀的——悼亡詞。所謂「悼亡詞(詩)」,一般指的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其中「悼亡」二字,包含了經年不改的思念、悱惻纏綿的深情,以及深入骨髓的愴痛,讓人讀後思緒萬千,久陷傷情,難以自拔。
  • 除了愛情絕唱、詩詞、他的書法亦是千古
    他也時常夢見唐婉,一直到80多歲,陸遊仍然不能釋懷。這是他一輩子的痛,也是他一輩子割捨不了的情懷。這首《釵頭鳳》裡,那悽婉的愛情故事,穿越時空,不知感動了後世多少有情人,也留下了一段千古愛情絕唱。對於陸遊,很多人知道,他生於憂患之世,有一顆熱血愛國之心,是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他一生仕途不順,但文學方面成就巨大,留有《劍南詩稿》85卷,收詩9000餘首,在古代眾多詩人中著作最多。他的詩詞作品,有慷慨激昂的報國熱情,也有壯志難酬的悲憤,有描寫田園風光熱愛生活,也有繞指柔的纏綿愛情。「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 揭秘千古第一酷刑:影視劇浮光掠影的背後還是欺騙了你!
    但真正的「凌遲」可決不是這個樣子的,當皇帝宣告某位大臣要凌遲處死是,他大概魂飛七竅,早已嚇個半死了。將千古第一酷刑揭秘之後,你會發現,影視劇浮光掠影背後並沒有什麼實質內容,它還是欺騙了你!凌遲,指山勢漸高,也作「陵遲」,《淮南子.泰族》:「山以陵遲故能高。」
  • 據說夢尋千古第一本文的成績有點好?
    隆重向各位介紹一下這位作者:夢尋千古,他的作品《太古真龍訣》現在也正在火熱連載中,各位有興趣的話要去看哦。千古,來做個自我介紹吧。夢尋千古:大家好,我是夢尋千古,一個九零後粗漢子,閒暇時,喜歡看看小說電影,玩玩遊戲之類。海洋:歡迎歡迎,那我們首先第一個問題要問到千古。
  • 韓愈對後世影響深遠,所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新的文學世界
    韓愈,唐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代表人之一,他出生於河南河陽,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或「昌黎先生」,他是個極其優秀的文學才人,為我國的文學詩壇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