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家長們有沒有遇到這樣一種情況:
每當孩子在讀課文、背課文時流利又清晰,沒有不認識的字。可一旦換種方式,比如家長讓孩子在本子上聽寫生字,或者隨意從書中點個字、詞語什麼的讓孩子認認,他卻又不認識了。
這種能讀能背,但卻不能認識單個字的孩子,往往都是沒有將語文最基礎的生字學會。這種能讀能背的學習,其實是學會知識的一種假象,看似都熟悉了,學會了,實則不然。
一般出現這樣的情況,多是字的筆順、部首、結構,還有拼音沒學紮實。生字是學習所有功課的基礎。如果根基未曾夯實,那後期的學習就會變得很困難,好成績更是無從談起。
我們要怎樣才能學好生字呢?
《禮記·中庸》中有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其意思是說無論做任何事,事先都要有所預習和準備,如此方能成功,不然就會失敗。學習也是一樣的,特別是在學習生字的時候。
一、預習課文
在學習生字之前,需要預習課文,先用阿拉伯數字標出自然段落,這麼做可以很快知道整篇文章的大概,二是可以方便找到要學的生字。然後用圓圈圈出生字,讀一讀,了解生字的偏旁部首、組詞、拼音,再動手去寫一寫,如此等到老師講課時,可以加深對生字的印象和理解。
二、留意需要會認和帶點的字
書中要求會認的字也是一個重點,但這個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因為大家對待它的態度一直都是可有可無的。畢竟是沒有被明確規定要做的,所以也就不會在意了。
可是,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去想就能知道,既然是要求會認,那還是需要去學去記的。而學了記了的孩子,自然比別的孩子能夠認識更多的字。那整個小學階段下來,可是不得了的一件事。
三、家長對孩子要有要求
當用大圓點標示出來後,他自己就會留意帶點的字,待到老師講課或者自己複習時,更能明白應該要怎麼做。
家長對孩子要有要求,這是對孩子最好的負責任。對於當天學過的課文生字,一定要讓孩子去記憶和練習,最好是父母能夠給他聽寫,並過關。
俗話說得好,今日事情今日畢。
從一開始學習生字時就養成當天的生字當天必須學會的習慣,待到小學中高年級,父母和孩子都要少使很多勁。
學過的生字必須聽寫,在寫生字的時候,拼音、部首、結構、組詞都要寫上,另外在寫字時還需注意孩子書寫的順序是否正確,有沒有倒筆畫和拼湊字。
四、及時複習
在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遺忘曲線,叫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艾賓浩斯通過對自己和被試的記憶研究測試,得出了記憶與遺忘的規律,從而形成了一個曲線圖表。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人的記憶是遵循「先快後慢」的規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遺忘的速度減慢,特別是在學的知識後大約一周的時間裡,如果不抓緊複習,這些知識就只剩下原來的25%了。簡而言之,這一曲線說明:學習完成後的複習非常重要,而且是越早多次重複複習就越有利於記住學到的知識。
因此,在學完一課後,第二天進行複習,之後每隔三天左右複習一次,直到所複習的生字能夠達到長時記憶,再也不會忘。
複習時要讓孩子嘗試著去默寫。默寫的好處有很多,它不僅能提高記憶力,提高詞彙量,增加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一旦記憶速度提了上去,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別的功課。
養成課前預習,課後練習,準時複習的好習慣,每天做到加強聽寫或默寫,以及對生字的反覆記憶,如此沒有學不好的生字和記不牢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