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慵懶範兒
他是導演胡玫口中的「不才」,金星眼中的「影帝」。
01
他,28歲那年,有幸在胡玫執導的《喬家大院》中演小結巴,之後,胡玫說:「男演員28歲還沒混出點名堂來的話,那就洗洗睡吧。」
有人笑他在演藝圈玩完了,而他把這句話理解為:一種愛憐,這個孩子值得提點一下 。
所以,在他得知康洪雷導演《士兵突擊》時,他鼓起勇氣給康洪雷寫了3000字的自薦信《我的請願書》。
康洪雷慧眼識金,給了他劇中一個靠前的角色:史今班長。
這事就發生在2006年《喬家大院》之後,該劇火了王寶強、段奕宏、陳思誠,他也成了最有觀眾緣的史今班長。
胡玫被打臉了,她口中的敗將「逆襲」了——張譯,毫不客氣的走入觀眾視線,他披上了人生的戰袍出徵了。
同樣是女人視覺,金星卻特別欣賞張譯,她邀請張譯坐客《金星時間》。
金星這個「毒舌」卻「口吐蓮花」,她預言:「未來10年,張譯一定是影帝。」
就憑這次「金口玉言」,星姐可以改行當預言家了。
張譯在她說出這話的第二年,張譯就憑藉都市劇《雞毛飛上天》獲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
兩個女人對一個男人的預言時隔近10年,雖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但她們似乎都是張譯生命中的貴人。
胡玫的「打擊」讓張譯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期,這是「託」;金星在張譯曙光乍現的時候,她說張譯一定能做影帝,這是「推」。
人,往往就是差這麼點火候,只要有人敲敲打打,推推趕趕,他就能撬動人生的支點,從烈火中重生,站上人生的制高點。
張譯一次次重生。
2020年,《重生》,是張譯首次出演的網絡劇,也是他首次擔任藝術總監的影視劇作品,劇中,張譯扮演秦馳。
該劇講述了「714槍案」唯一倖存者西關支隊副支隊長秦馳,遭遇重創後不斷與失憶抗爭,破解疑案的同時找尋「714槍案」真相的故事。
今年42歲的張譯,在低調、奢華中享受著「重生」的快感。
02
有媒體這樣評價張譯:
面對著「演戲就是個死」的評價,張譯用勤奮和努力證明這自己。
與他合作過的導演和演員,都用「敬業」「認真」「高要求」來形容他。
工作中他喜歡低調、生活中他喜歡舞文弄墨。
張譯活出了別於他人的真我。
在喜歡他的人中,他是小眼睛的魅力男,在不看好他的眼裡,他就是一張橫豎不順眼的「驢臉」。
因為這張「驢臉」,他差點錯過整個世界。
張譯,這個長得有點醜的男孩出生於哈爾濱,父母都是老師,父親教音樂,所以,希望張譯也有點「文藝範兒」,幫助他遮遮先天不足的醜模樣。
爸爸要求他學二胡、提琴、鋼琴,並用手繪圖給他畫了一個鋼琴鍵盤模板,放在桌子上讓他練指法。
張譯出氣般地敲打,弄痛了指頭,他不練了。
但,「胳膊擰不過大腿」。
學藝術不從,就鍛鍊身體。
張譯小時候身體差,個不高,父親擔心,於是,從4歲到13歲,他爸就給他當陪練,打羽毛球。
他父親對他很嚴苛,方式很「魔鬼」。
那就是張譯口中的「行進當中練打球」,即從家打到松花江邊,半小時,再打回來 ,期間不許掉球,掉球重來。
張譯對父親的嚴苛恨得牙痒痒,但又無可奈何,13歲的張譯終於有了力氣,他把拍子弄折了 ,他臉上露出狡黠的笑。
只是還沒等張譯笑出聲來,父親就給他安排好下一個訓練項目:滑冰。
父親把他擰到松花江上,剛剛放下,張譯就是一個趔趄,父親就是一腳踢上他的屁股。
父親說,摔倒一次必吃「一腳」,沒有商量的餘地。
從小淘氣的張譯終歸在父親的拳腳下長大了,他有一種衝出牢籠、絕地逢生的感覺。
他迎來了人生轉折點的高考。
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小小的夢想:當播音員。
他覺得自己的聲音好聽,很牛。
所以,高考時他孤注一擲,志願欄裡只填了北京廣播學院,結果兩次落榜,他成了待業青年。
張譯並非生不逢時,就在當年,哈爾濱話劇學院招表演學習班。
張譯在家人的勸說下去了,沒想到,對表演一無所知的他,僅學了半年,他竟然喜歡上了話劇。
話劇對聲音要求極高,但,張譯的天分和努力已經足夠。
張譯的夢想在北京,於是,他隻身來到北京,開始了考戲劇學院之路。
機會不錯,恰逢北京戰友話劇團學員班招生,20歲的張譯,穿上了軍裝,他開始了10年的軍旅生活。
張譯從 18歲到28歲,做過劇務、跑過場記、錄過廣播劇,他似乎只有打雜、跑龍套的命。
但卑微的工作並沒有打磨掉他對表演的熱忱,他寵辱不驚 ,有點打不死的「小強」的頑強。
正是這份頑強,張譯殺出了屬於他自己的人生之路。
「誰說我不行,是我還沒修煉成精。」他在心裡暗暗和自己較勁。
其實在很多人不看好他的時候,張譯迷茫過,但他不曾放棄,他有點玩世不恭,又有點不服輸的倔勁。
小時候,父親逼他做不喜歡的事,他都能做得讓父親心服口服,他的羽毛球和滑冰成績都得到了父親的讚許,更何況表演是自己喜歡的事。
天道酬勤,只要足夠努力。
2009年,張譯主演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並憑藉該角色獲得2009中國電視榜「最深入人心電視形象」的榮譽。
他蟄伏10年,潛心打磨自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03
2016——2019,是張譯的收穫之年,他真正做到了厚積薄發,令人心悅誠服。
2016年9月,他主演黑色幽默懸疑片《追兇者也》,憑藉該片獲得第八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獎。
2017年,憑藉都市劇《雞毛飛上天》獲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
2018年,主演中國首部現代化海軍題材電影《紅海行動》全國上映,獲得36億的票房成績。
2019年,主演的劇情片《一秒鐘》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年近四十的張譯,就這樣「遍地開花」了。
成名了的他並不喜歡「招搖過市」,他除了演戲就是宅在家裡養貓和陪伴家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修身養性。
他養了7隻貓,他尊稱貓是他老師,他說:一個合格演員必須做到「真聽真看真感覺」,自己領悟到這一點是從貓身上學來的。
人,大徹大悟就是在某個點某個時刻靈光一現,張譯竟然是在貓的身上得到開悟,貓是有靈性的動物,張譯可謂有福之人。
即便運氣來得晚了點,但終歸大器晚成、實至名歸。
張譯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得到了饋贈,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張譯不僅收穫了事業和名氣,他還收穫了愛情,但他很低調,知道他的另一半的人並不多。
一是他保護著家人,二是他沒有緋聞。
放眼望去,但凡有緋聞的明星,沒有一個家庭不是「赤裸裸」的暴露在人們的視野裡。
金星笑他:《新上門女婿》、《辣媽正傳》、《抹布女也有春天》,奠定了「女婿專業戶」的好名聲,所以,張譯更懂得結了婚的男人肩上的責任和擔當。
他把愛藏在心底,把愛人護在愛的港灣裡,不容許他人「越雷池半步」。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爭議,請聯繫作者
本文為作者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