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戰爭:韓戰中的第五次戰役(七)

2020-12-21 學會活得簡單

直到今天,誰也無法否認,在韓戰第五次戰役中,我軍蒙受了重大損失,其實簡單地看一下雙方的兵力部署,你就會發現中朝方的兵力分配中出現了大問題:

由西海岸至春川,我方一線部署有北韓1軍團(相當於2個我軍的師),志願軍65軍、64軍、63軍,加上春川正面的60軍180師,總共才12個師,約13~15萬人(估計19兵團在第一階段傷亡約2萬人沒能及時補充),而這些部隊卻要負責整條戰線寬度的一半多。

而在這段戰線上,聯合國軍共有美軍4個師(騎1師、美25師、美24師、美7師)13個團,大英國協2個旅和土耳其旅(相當美軍團級戰鬥隊),三個表現最好的韓國師(韓1師、韓6師、韓2師),總計約13萬人,與我方兵力人數相當。並且在這段戰線上,儘管相當大的區域也是山區,但山大多不高而且公路較多,較利於美軍的機械化部隊行進和攻擊。

從春川東至東海岸這段戰線上,集中有60軍179師、15軍、60軍181師、12軍、27軍、20軍和北韓2、3、5軍團,共計20個師(如果27軍和20軍仍是4個師的組成,那麼一共是22個師),約25~30萬人。

聯合國軍在這裡有3個美國師(陸戰1師、美2師、美3師)和兩個韓國師(韓1軍團),外加一些被擊潰的4個韓國師的殘餘,總計約8~10萬人;而這段區域很多地段是無路的高山野嶺,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易守難攻,我方戰役初期壓倒性的人數優勢在後撤的時候則成為了大問題,因為南北向的公路只有這麼幾條。

而且,更為糟糕的是,我方絕大部分部隊所處的位置極其為難:60軍的兩個師和15軍,他們位處於華川水庫南面,他們必須先橫向轉移,然後經水庫西面或東面向北撤退。12軍和27軍及北韓兩個軍團,則因向南穿插進攻,處於戰線的突出部位。

一旦聯合國軍在水庫西面控制了華川至春川公路和水壩,則公路以東的部隊將必須向東繞過水庫後才能西行增援西線;如美軍在水庫東面再佔領楊口和麟蹄,這些部隊將會全部被困在水庫以南的地區,而範弗裡特也敏銳地抓到了這點,他的主攻方向也正是這些地區。

所以,為了儘快將15軍和60軍的兩個師西調到春川及以西地區,沿經春川的橫向公路橫移是最為快捷的。所以所有部隊,必須他們西面的各單位確保住各自的陣地,只能在東面的部隊撤過該部所防守的地區後,這個單位才能撤離,而180師所要堅守住的春川,則成為關鍵中的關鍵,這就是他們不能撤退的原因。

由於180師和它所防守的春川是15軍和60軍的另外兩個師安全撤離的關鍵,從5月20日開始,180師就面對著美7師的兇猛進攻,它頑強地防守著,連續4天擊退了美7師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範弗裡特在22日向李奇微的聯絡官總結戰場情況時,對美9軍和美7師的表現非常不滿。受到極大壓力的美9軍軍長霍奇和美7師師長法倫巴赫也依次將所受的壓力往下傳,最終壓力落到主攻的美32團。

美32團在多日進攻毫無進展的情況下,將攻擊策略改變,從先奪取制高點再控制公路,改成強行沿公路突破。它在24日以一部兵力繼續攻擊陣地,以吸引180師的注意力,工兵則在坦克和高射炮、高射機槍組成的直射火力掩護下,在公路上作業,強行移開障礙物,排除地雷,引爆爆炸物......

下午13點30分,公路被打開,在後面等待多時的美32團第2營,立即以坦克為先導,車隊中夾雜著半履帶式高射機槍/炮,沿公路強行越過180師的阻擊陣地,衝進春川。春川市裡許多房屋早在先前的戰鬥中被摧毀,市裡只有約有200名我軍士兵,當美軍車隊衝進市區時,這些士兵只能撤離,19名美軍戰俘被遺留在一間空房裡,後被美軍解救。

儘管這部美軍突破了180師防線,但180師立即投入預備隊將缺口再次封鎖,擋住了美軍的後續部隊。突入春川的美軍因後續美軍未能跟上,在下午16點30分,奉命撤回,整支車隊又冒著路兩側我軍隊密集的彈雨突破回來。美軍裝備的優勢展露無遺。

到了25日上午9時左右,美軍趁著180師沒有時間有效地重建路障,再次沿公路突破了180師防線,這次突破還造成沿公路兩側的大部分180師陣地也被突破。突破陣地後的美軍隨後再次衝入春川,使得剛進入春川不久、正在休息的179師(艾坡曼在書中記錄為178師,如是的話,60軍可能是4個師結構。請熟悉60軍的人給予補充)措手不及,美軍的坦克和半履帶式高射機槍和高射炮,沿著街道射擊,179師傷亡慘重地退出春川。

隨後,美7師一面肅清市內的我軍,一面派出部隊攻擊周邊的制高點,到了中午時分,美軍全面佔領了春川。韓6師隨即越過美7師,沿公路及路東側高地向北攻擊前進。在隨後的兩天裡,美7師越過韓6師在5月27日攻佔了華川,韓2師同日佔領了華川水庫大壩,全面切斷了華川水庫以南我軍隊的退路。我軍的防線徹底崩潰。

美24師在25日也同時在其正面取得進展,迫使其正面的63軍後撤。26日和27日,在美24師的防區,它的部隊,特別是預備隊美5團戰鬥隊,僅僅兩天就抓獲約五千多戰俘,這些戰俘主要來自被圍的180師。當時的真實情況是:這些志願軍戰士在幾天的阻擊戰中早已彈盡糧絕,許多人更是因生吃野菜而中毒死亡。美軍第二次突破能輕易成功就包含這些原因。

180師師長鄭其貴

據我方的資料,主因是180師的師長鄭其貴犯下了嚴重的錯誤,被圍後下令全師砸毀電臺,分散突圍,而導致全師各單位的戰鬥力都垮掉了。並且事後證明,如果不是這個錯誤決定,180師完全可能突圍出來。本次戰役中很多陷入重圍的部隊都成功成建制地安全撤出就是一個例證。

對於這個話題,我們後面會有討論。但多年後,有人一直認為180師是戰鬥力比較弱的一支部隊,但客觀地說,從阻擊美軍一個師達五天的成績來看,這支部隊的戰鬥力並不弱,彈盡糧絕才是一個主要原因。

但無論如何,180師成建制的被消滅是我軍戰史上的一大抹不去的慘痛記錄,這也是我軍歷史上第二次師級軍隊建制在戰鬥中消失的事件,第一次還是紅軍長徵時期,最為慘烈的湘江戰役中的紅34師。事後確認180師出事後,整個志司氣氛一片沉凝,空氣中都仿佛擰的出水來,在戰後的總結會上,60軍軍長韋傑更是罕見的頂撞了彭老總......

繼續回到戰場上,在更西面,美1軍在26日已經重新佔領了肯薩斯線,在大部份地區恢復到五次戰役第一階段前的位置:韓1師也佔領了汶山,依臨津江重建了防線;騎1師25日佔領了議政府,隨後一路向北推進,主力沿議政府至鐵原的公路攻擊前進,威脅到可能包抄美25師正面的我軍,這一動作迫使志願軍64軍後撤,使得美25師逼近鐵原東面。

在春川以東,在前期作戰中被打垮了的韓7師,在整頓後與韓8師在美7師和陸戰1師之間也加入,騰出了陸戰1師開始轉守為攻;美3師7團和65團在控制了原州至江陵的公路後,也開始向北攻擊。

與此同時,美3師15團向東的進攻取得進展,佔領了中朝軍隊南下公路的一個樞紐:下珍富裡,截斷了此點以南的中朝軍隊的補給,迫使這些部隊只能從小路繞道撤退。

24日,美7團和美65團完成了堵截任務,開始向西轉移,回西線加入美1軍,所負責的正面由美15團和韓1軍團接手。由東線撤下的美3師的兩個團和整頓後的韓9師,於29日在騎1師和美25師之間加入攻擊,直逼鐵原正面。美25師則沿議政府至金化的公路切入到美24師前面,再轉向北向金化正面進攻。

而美187空降團在22日穿越美2師的防區,沿洪川至麟蹄的公路攻擊,奪下了控制公路的山口。27日上午,一支龐大的車隊集結在山口以南的公路上,車隊由第65坦克營的一個重型坦克連,原配屬美2師的第72坦克營,原配屬美2師的防空營的兩個連,第187團3營及工兵兩個連組成。他們的任務是直接穿插到志願軍後方截斷退路。

上午11點,怒氣衝衝的阿爾蒙徳乘直升機降落在車隊邊,他問前來迎接的187團3營營長和坦克72營營長為什麼部隊還沒有出發,同時要求187團團長鮑溫準將前來見他,並威脅著要將兩位營長送交軍事法庭。

這兩位營長嚇壞了,立即跳入車輛帶隊出發,當到了山口停下等工兵進行排雷作業時,阿爾蒙徳又趕來了,對他們說,"我不管什麼地雷,你們給我他媽的以不低於20英裡的速度前進,直到撞上第一顆地雷時再停下排雷。"

於是車隊在威嚇下又開始一路狂奔,遇上少量的中朝軍隊就一路掃射而去,連停都不停一下;遇上多一點的中朝軍隊,車隊就快速展開攻擊,以最快時間將對方擊退,然後繼續飛速前進。一路上他們曾多次遇到我軍部隊,但很少停留,風馳電閃般在目瞪口呆的我軍士兵面前馳過,只留下一地的機槍子彈。

事後證明,這支部隊的快速插入給我軍造成了致命的威脅。

當車隊在下午15點30分接近麟蹄時,偵察機報告在麟蹄有大約有4000名我軍部隊,72坦克營營長開始猶豫了,當他向187團3營長請示是否該撤回時,3營長對他說,"不能回去,阿爾蒙徳這個狗娘養的就在後面。"於是美軍對麟蹄展開猛烈攻擊,並在16點30分佔領了麟蹄,美187團其餘部隊隨後陸續開到,在麟蹄開始建立起了防禦陣地。

麟蹄的陷落使得東線上我軍部隊正在面臨著巨大危機。麟蹄位於穿過春川的橫向公路和洪川北上的公路交接點,美軍佔領此處後,就可接應沿東海岸北上的韓1軍團向西攻擊。同時,也掐斷了中朝軍隊由東線中部北撤的一條主要公路,使得原來可以通過這條路後撤的中朝軍隊,只能從小路後撤。

我軍後來被迫遺棄大批重武器和物資,抄山路小道向北撤離;在這個過程中,多支部隊相互擁擠,編制嚴重混亂。道路上擁擠的人流和車輛,成了美空軍最好的攻擊目標,撤離的道路上,傷亡慘重。而美空軍的猛烈轟炸,更進一步造成了部隊的混亂......

不過,儘管美軍在東線的我軍腹地的穿插造成了重大威脅和損失,但美軍正面推進卻相當緩慢,主要原因是美軍已經有厭戰情緒,進攻缺乏積極性,其次是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在楊口附近,志願軍12軍34師106團,頑強地堅守陣地,阻擊著陸戰1師,儘管該團全部打光,但它的阻擊使得絕大部分我軍得以經楊口撤到北面。為此阿爾蒙徳大發雷霆,對陸戰1師極為不滿,但又無可奈何。

儘管美軍空降187團佔領了麟蹄,但北韓軍隊的頑強阻擊使它未能繼續向東北繼續前進,同時,南韓1軍團在阻擊下也沒能向西迂迴與其相互呼應,這個失敗導致許多被切斷在敵後的中朝軍隊得以沿太白山麓這個缺口撤回北方。為此朝鮮人民軍付出了重大犧牲。

但嚴重的是,由於美7師突破了春川防線,對尚在後撤路上的3兵團兵團部、60軍軍部、15軍和181師造成了巨大的威脅,這些部隊不得不在白天頂著美軍的完全制空權,在春川至華川的公路上行軍後撤,這就給美空軍提供了絕好的攻擊機會。

每日上百架次的轟炸和掃射,造成了我方巨大損失。26日和27日連續兩天,美空軍在春川和華川公路上每天都造成了我方數千人傷亡,其中一次就炸毀至少100餘輛車輛;而遺留在公路上的屍體由於來不及掩埋,在夏日的高溫下很快就開始腐爛,甚至使得美7師負責清理戰場屍體的軍官不得不向師部要求戰鬥部隊來支援。一位曾在二次大戰戰場實地採訪過的戰地記者親眼目睹了這個場景,在他的通訊稿中,更是以諾曼第登陸後的法萊斯包圍圈來形容這個場面。

如果五次戰役以5月22日結束來算的話,那麼不能說我方失利,但接下來的時間,客觀地說,我方從5月22日開始可以說是慘敗。不僅是人力和物質的巨大損失,士氣也受到嚴重影響,而美軍則趁機向重要的地點鐵三角推進。5月30日,爆發了著名的鐵原阻擊戰。

本來有朋友希望講講鐵原阻擊戰,但網絡上有關這場阻擊戰的文章很多,資料已經很詳實了,這裡就不佔用篇幅多講了。另外這個系列主要講的是戰略層面的形勢,所以就沒有對個別戰鬥多做贅述。

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的是,這是一場攸關整個韓戰後來形勢的重要戰鬥,這也是整個韓戰的轉折點。在這十數天的戰鬥裡,63軍幾乎被打殘,當接令撤下陣地時,許多戰士身上只剩下一條褲衩和一支彈倉空空的步槍。他們抵擋住了美軍四個主力師的猛攻,為大部隊贏得了寶貴的撤離時間。

在整個韓戰中,這樣偉大的部隊還有很多,這完全是一場血肉與鋼鐵的較量,是一場意志與血性的比拼。無數中華好男兒在這片土地上為了祖國灑下自己的鮮血,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民族不能忘記,更應該永遠銘記這份和平的珍貴,得來的不容易。

此時,美軍還在推進,6月4日,美3師兵臨鐵原鎮;同時,美25師也從西南接近金化。6月9日美3師佔領了鐵原,美25師也佔領了金化,志願軍63軍萬餘人在前一日夜間已經撤離了鐵原,20軍也撤離了金化。

6月11日,美3師從鐵原、美25師從金化各派出一個營,配以坦克、炮兵和工兵,分別沿鐵原至平康、金化至平康的公路搜索前進,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沒有受到阻擊,中午時分在平康會合,然後分別從原路退回,但第二天,美軍發現我軍在夜間已經佔領了這兩條路兩側的制高點,美軍再去平康的話已經不可能不再經苦戰了。

美陸戰1師在6月10日佔領了華川水庫東面的楊口,韓國陸戰團經水庫南佔領了水庫東岸,陸戰1師東側的韓1軍團沿東海岸越過襄陽,他們的對手是北韓2、3、5軍團。朝鮮人民軍隊以極度頑強的方式抵抗著美韓軍的進攻,希望能保住每一寸他們的土地,但最後還是在美韓軍強大的火力優勢下,傷亡慘重,失去陣地後被迫退卻。

至此,美韓軍在這條新的戰線上停止推進並建立起防禦陣地。第五次戰役終於結束。

戰後,美軍統計在此次戰役中,共發射了約三百八十萬多發不同口徑的炮彈。在東線估計就共造成我方約七萬人的傷亡,繳獲了一千多門、大多是75毫米口徑以下的火炮;美軍總體統計傷亡數目因爭論太多,就不多說。僅從一個比較可信的數據看美軍整體:美軍中傷亡最大的美2師死亡和失蹤人數大約是兩千餘人。

此戰後,也讓我方真正明白了這場戰爭的艱苦性和現代化戰爭和過去的區別,開始制定了長期作戰的準備計劃。

在6月隨後的日期裡,美韓軍一直是在投入力量鞏固防線,防止我軍的再次反攻。6月30日,李奇微奉令向中朝方廣播停戰談判的請求,7月初,我方新華社奉命用廣播播放中朝方的回應,至此,第五次戰役結束,雙方開始進入曠日持久的停戰談判......

第五次戰役到此就結束了,後續的文章主要是對這次戰役的一些總結和對網友們對這次戰役錯誤認識的一些糾正,敬請期待!謝謝你的閱讀!!

相關焦點

  • 鏡頭裡請看:韓戰中的美軍
    軍事科學院編著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編著的《抗美援朝戰爭風雲錄》和韓國出版的《韓戰》對「聯合國軍」從不同立場、不同角度做了簡要介紹,於江欣對「聯合國軍」做了深入研究,在《軍事史林》雜誌上也發表文章加以論述,筆者綜合各種資料,並採訪的有關專家,對韓戰中的「聯合國軍」內幕進行系統披露,以飧讀者。
  • 韓戰給美國人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戰爭電影從來不敢涉足朝鮮
    在美國,這場戰爭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如果你問一個普通美國人他們對韓戰的看法,他們反而會反問你,美國真的打過這樣一場戰爭嗎?對於美國人對韓戰的漠視態度,不是因為百戰百勝的美軍在朝鮮遭遇了失敗,美軍在越南遭遇的失敗要比朝鮮更加巨大,但是美國人對越戰的關注程度一向是很高的。
  • 韓戰中美軍的「六個沒想到」_騰訊新聞
    面對強勢的美軍,面對這些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中國政府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志願軍以非凡的勇氣和戰略戰術打贏了戰場戰爭。自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先後發起5次戰役,一舉收復了朝鮮北部廣大土地,此後又發起了多次進攻戰役,沉重打擊侵略者,迫使聯合國軍不得不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 老照片:黑白鏡頭中真實的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悍然派兵進行武裝幹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並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和圖們江,把戰火燒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在此危急關頭,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 建國以來,中國一共對外出兵7次,除了韓戰,還有哪6次?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國一共對外出兵7次,也可以說是7次保衛戰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韓戰,中國一一己之力對抗多國聯軍,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了38線,除了這次戰爭,中國還對外出兵6次。在韓戰爆發之前,中國還曾幫助越南抗擊法國。二戰中,法國快速被德國打滅國,但二戰失利的法國卻不願意放棄自己在越南的殖民地,二戰結束之後,開始重新攻略越南。
  • 朝鮮戰場的第五次戰役獲得了大勝,但彭老總仍後悔沒聽鄧華之言,這...
    偉人得知後,也不敢輕易冒險,於是就緊急召見,曾經經略大西北的彭老總進京,讓其出任志願軍總司令,統帥百萬大軍,聲勢浩大地開赴朝鮮戰場參戰。 志願軍在7個月的時間內,就打成了五次防衛自衛反擊戰役,將來勢洶洶的敵軍壓退回了三八線以南。抗美援朝戰爭最終取得全面勝利,打出了新中國的軍威和國威,也讓世界承認了中國的大國地位。
  • 韓戰結束,彭老總籤署停戰協定時很是感嘆:有些可惜了!
    不過麥克阿瑟不能忍受自己眼中的"土老帽""農民軍隊"把自己打得連連敗退,所以無視了華盛頓發來的寫有停戰協議建議的《公開聲明》,而是自擬了聲明稿,稿中甚至狂妄地叫囂要升級戰爭,一直打到中國境內去,同時還要在中國上空投下幾十顆原子彈。華盛頓見死了個"鬥牛犬"沃克,又來了個"瘋狗"麥克阿瑟,於是直接將麥克阿瑟撤職,讓李奇微接任總指揮官。
  • 韓戰中,人民軍的戰鬥力是強還是弱?表現到底怎樣?
    李三萬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深度軍事】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摘要:在1950年到1953年的韓戰中,朝鮮人民軍戰鬥力是強還是弱?表現到底怎樣?很多人都想當然地認為,人民軍不過是打醬油的角色,但真實的情況顯然不是這樣。
  • 蝴蝶效應事件:萬曆援朝戰爭,諾門罕戰役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人類生存四維宇宙的三維時空中,時間跟空間是聯繫的,三維時空加上時間就像是一個大網絡,一些小的事情會產生很巨大的結果,以下是歷史上兩件著名的「蝴蝶效應」事件。
  • 韓戰:澳軍三軍出動不自量力
    6月24日,1軍1師2團8連25人,在甲區21號陣地伏擊戰中,消滅澳軍17人。志願軍第1軍先後與澳大利亞營作戰8次,斃傷澳軍146人,俘虜3人。在叢林中巡邏的澳大利亞士兵從美軍公布的澳大利亞軍隊在韓戰中的照片說明,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奧軍士兵博川、清州戰鬥中非死即傷。一位筆名「行走的考拉」的中國人旅居澳大利亞多年,他細心收集和研究澳大利亞軍隊在韓戰的情況,通過參觀澳洲幾處戰爭紀念館和澳洲網絡,了解到有關澳大利亞軍隊參加韓戰的事實,這些都是過去中國難以掌握的情況。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是什麼樣的?
    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中,70年前的韓戰開始為更多的年輕人所知。影片中的志願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抵抗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讓人眼睛溼潤。這些最可愛的人,不容忘記。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場戰爭仍然停留在美國的文化意識之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戰似乎已經被美國歷史所淡忘。可能是美軍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最後也沒有從中受益。他們寧可認為這場戰爭從來沒有發生過。
  • 為何韓國沒有在韓戰停戰協定上簽字?
    (兵力相等情況下)例如1952年的白馬山戰役,韓軍一個師在美國空軍的支援下,就抗住了我第38軍四個團的攻擊。(韓戰期間,韓軍對志願軍唯一的獲勝戰例)總之。李承晚覺得自己也行了,不是當初那個廢材了。現在也提得動刀了。完全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了。要跟志願軍掰腕子了。
  • 趁《金剛川》熱度,聊聊韓戰中那個非常殘忍的武器
    其實,這段英勇無畏的經歷是真實發生在1951年韓戰的第五次戰役——保衛黃江橋的戰鬥中的,當時全連都被美軍投放的汽油彈攻擊,很慘烈。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上,也是因為遭到汽油彈的攻擊,在炮彈落下的瞬間,毛岸英等兩人和所在的木板房立刻化成了灰燼。
  • 韓戰,美國三易主帥,為何最終還是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韓戰期間,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軍」司令,首先由麥克阿瑟擔任,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職後,由李奇微接任,李奇微調離朝鮮後,由克拉克接任。三易主帥,最終,克拉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並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這三位美國主帥在韓戰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導致最終沒有取得勝利?
  • 徹底改變中國的一場戰爭,韓戰的真實目的被爆出
    戰爭,從來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戰爭中免不了勞民傷財損失人口,不過有時候當戰爭無法避免的時候,只能選擇主動出擊!當一個國家的脊梁被打彎的時候,就需要一場戰爭來重新挺起腰杆!
  • 韓戰的拐點:慘烈程度堪比上甘嶺,志願軍與美軍雙方損失慘重
    上個世紀的韓戰中,我國為了支援朝鮮成立了志願軍,當時的中華青年和將士們都熱血沸騰,想要投身於解放人類的偉大事業中。在志願軍參戰的多場戰役中,其中有一場戰役尤為重要,這場戰役甚至成為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轉折點——長津湖戰役。
  • 韓戰中,美國為何主動提出談判停戰?再打下去就要出大問題
    1950年9月15日,美國正式出兵朝鮮半島,美第十軍團成功登陸仁川。起初,美國雄心勃勃,滿以為很快就能將朝鮮半島據為己有。但是,後來的戰爭發展,完全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
  • 韓戰,一個死在戰俘營的美軍士兵遺骸的故事
    就像被迎面而來的子彈擊中,他被江南的秋色驚呆了:金紅色的暮色籠罩天地,兩隻羽毛豔麗的野鴨在空中比翼翱翔,一群光屁股孩子在蘆葦蕩裡嬉水,一張張笑臉在夕陽中晃動,閃爍著祥和純淨的光。這是來自1950年初秋的和平景象,那個時候韓戰已經爆發,但抗美援朝還沒開始。
  • 韓戰爆發時,朝鮮到底有多少兵力,為什麼打得韓國落花流水?
    在第三次戰役中,韓軍故意放棄漢城,想拉長我軍的後勤線,將精疲力盡的志願軍誘至「聯合國軍」的包圍圈,然後打一場大規模殲滅戰。然而讓其失望的是,彭德懷並沒有上當,而是就地駐紮。於是韓軍只好退而求其次,發動反擊作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日本三次賭國運戰爭——日中戰爭、日俄戰爭、日美戰爭,先贏後輸
    ,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其第一步是攻佔臺灣,第二步是吞併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徵服亞洲,稱霸世界,實現所謂的「八紘一宇」。而甲午中日戰爭就是日本實現「大陸政策」前兩個步驟的重要環節,由於其自身實力資源都不具備相應條件,所以實行以戰養戰的策略來達到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