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的韓戰中,我國為了支援朝鮮成立了志願軍,當時的中華青年和將士們都熱血沸騰,想要投身於解放人類的偉大事業中。在志願軍參戰的多場戰役中,其中有一場戰役尤為重要,這場戰役甚至成為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轉折點——長津湖戰役。
朝鮮戰戰爭時開始時正好趕上了百年難得一遇的惡寒天氣,我軍有近四千名戰士在天寒地凍中被凍死。原本我軍的武器和兵力,就同擁有著精兵良將的美軍成雲泥之別,我們只能險中取勝,而因寒冷天氣而損失的兵力更讓我軍大受挫折。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長津湖戰役將會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一場勝負明顯戰鬥時,奇蹟卻發生了。
主導長津湖戰役的軍隊是當時的志願軍第九兵團,第九兵團來到長津湖後,觀察了當地地勢,軍隊領導者決定採取"迂迴切斷、包圍殲擊"的戰略。第九兵團的規模達到了十萬士兵,這麼龐大的一支隊伍在冰天雪地之中穿著單衣薄褲秘密地穿行。而美軍當時的後勤戰備充足,他們還沒到雪地裡穿行的地步,自然也很難想像中國士兵有如此毅力。所以,第九兵團的突擊非常順利,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就將美軍迅速包圍。
被打得措手不及的美軍反應迅速,卻來不及挽回局面。原本抱團聚集的美軍被第九兵團圍攻,打得四分五裂,兵力無法集中。美軍見大勢不妙,節節敗退,只好向總部請求支援。很快聯合國軍派來了七艘航空母艦,美軍的殘留部隊從海上突破重圍,進而結束了這場血戰。
這場戰役中第九兵團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殲滅了美軍一整個兵團,這次的勝利數據,據說是當時韓戰的最高紀錄。由於我軍的戰備裝置不比美軍,之所有如此亮眼的成績也是無數戰士用鮮血換來的,同時軍隊領導的英明決策,採取了適當的戰術策略。除了戰爭導致的人員傷亡為我軍帶來兵力損失外,另一個導致兵力折損的重要原因就是天氣。
長津湖戰役打響沒多久,東南海入潮導致朝鮮的天氣比原先更加惡劣,由於我軍入朝的時間緊急,沒能準備大量禦寒所用的戰時物資,大約有四萬名戰士被凍死在了長津湖,就連物資豐富的美軍也凍死了將近四千人。可見,當時的嚴寒不是一般人能抵禦的。據有關韓戰的回憶錄裡寫道,某位營長回憶說當年的韓戰全營只有他一個人沒被凍傷。
長津湖戰役的勝利驅趕了所有盤踞在東北邊境的聯合國軍,並且收回了三八線以北的遼闊疆土。而在此次戰役之前,朝鮮戰場一直處於劣勢地位,而此次戰役之後,聯合軍處於下風。這也為後期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的基礎,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長津湖戰役,是韓戰的重要轉折點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