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的拐點:慘烈程度堪比上甘嶺,志願軍與美軍雙方損失慘重

2020-12-21 歷史的寶庫

上個世紀的韓戰中,我國為了支援朝鮮成立了志願軍,當時的中華青年和將士們都熱血沸騰,想要投身於解放人類的偉大事業中。在志願軍參戰的多場戰役中,其中有一場戰役尤為重要,這場戰役甚至成為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轉折點——長津湖戰役。

朝鮮戰戰爭時開始時正好趕上了百年難得一遇的惡寒天氣,我軍有近四千名戰士在天寒地凍中被凍死。原本我軍的武器和兵力,就同擁有著精兵良將的美軍成雲泥之別,我們只能險中取勝,而因寒冷天氣而損失的兵力更讓我軍大受挫折。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長津湖戰役將會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一場勝負明顯戰鬥時,奇蹟卻發生了。

主導長津湖戰役的軍隊是當時的志願軍第九兵團,第九兵團來到長津湖後,觀察了當地地勢,軍隊領導者決定採取"迂迴切斷、包圍殲擊"的戰略。第九兵團的規模達到了十萬士兵,這麼龐大的一支隊伍在冰天雪地之中穿著單衣薄褲秘密地穿行。而美軍當時的後勤戰備充足,他們還沒到雪地裡穿行的地步,自然也很難想像中國士兵有如此毅力。所以,第九兵團的突擊非常順利,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就將美軍迅速包圍。

被打得措手不及的美軍反應迅速,卻來不及挽回局面。原本抱團聚集的美軍被第九兵團圍攻,打得四分五裂,兵力無法集中。美軍見大勢不妙,節節敗退,只好向總部請求支援。很快聯合國軍派來了七艘航空母艦,美軍的殘留部隊從海上突破重圍,進而結束了這場血戰。

這場戰役中第九兵團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殲滅了美軍一整個兵團,這次的勝利數據,據說是當時韓戰的最高紀錄。由於我軍的戰備裝置不比美軍,之所有如此亮眼的成績也是無數戰士用鮮血換來的,同時軍隊領導的英明決策,採取了適當的戰術策略。除了戰爭導致的人員傷亡為我軍帶來兵力損失外,另一個導致兵力折損的重要原因就是天氣。

長津湖戰役打響沒多久,東南海入潮導致朝鮮的天氣比原先更加惡劣,由於我軍入朝的時間緊急,沒能準備大量禦寒所用的戰時物資,大約有四萬名戰士被凍死在了長津湖,就連物資豐富的美軍也凍死了將近四千人。可見,當時的嚴寒不是一般人能抵禦的。據有關韓戰的回憶錄裡寫道,某位營長回憶說當年的韓戰全營只有他一個人沒被凍傷。

長津湖戰役的勝利驅趕了所有盤踞在東北邊境的聯合國軍,並且收回了三八線以北的遼闊疆土。而在此次戰役之前,朝鮮戰場一直處於劣勢地位,而此次戰役之後,聯合軍處於下風。這也為後期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的基礎,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長津湖戰役,是韓戰的重要轉折點的原因了。

相關焦點

  • 砥平裡戰役失利,志願軍雖損失慘重,卻也總結到了經驗教訓
    等到韓戰正式打響之後,原本韓國是處於戰爭劣勢的,但是美國卻在之後參與到這場戰爭之中,朝鮮方面無法抵擋美軍的炮火攻擊,只好尋求中國的支援,我國便組建了人民志願軍前往朝鮮進行作戰,其實韓戰本就是金日成與李承晚為了完成朝鮮半島的統一,結束分裂的現狀所打響的內戰,但是由於中美等國多方勢力的參與使得其演變成了一場大規模混戰
  • 志願軍取得上甘嶺大捷,遠在臺灣的蔣介石聽聞後,說了一句大實話
    縱觀整個抗美援朝戰場,上甘嶺戰役,可以說是打得最激烈、最慘烈的戰役了。志願軍統帥彭老總曾說過:「丟了上甘嶺的人,就要為朝鮮歷史負責。」彭老總的這句話,足以說明了上甘嶺這個陣地的重要性,它是最為關鍵的戰略要地。
  • 在韓戰中,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在戰爭中真正使用過原子彈的國家,原子彈的威力美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清楚。在二戰時,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放棄了最後的抵抗,最終選擇投降。而美國在韓戰時,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卻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呢?
  • 損失慘重的志願軍180師,師長和政委分別是誰?後來結局怎麼樣?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首批志願軍數十萬人跨過鴨綠江,來到朝鮮戰場上與美帝侵略者展開鬥爭。直到1953年7月,雙方才達成停火協議,這也標誌著戰爭的結束。在這近三年的戰鬥中,志願軍給予敵人巨大傷亡,同時自身也損失慘重,尤其是今天我們要講的志願軍180師,更是差點全軍覆沒。180師前身是晉冀魯豫軍區24旅,曾在徐向前元帥的指揮下參加了太原戰役、運城戰役和臨汾戰役,解放戰爭後期又奉命進軍大西南,開展剿匪工作。
  • 血戰上甘嶺
    然而,經過43天慘烈的戰鬥,敵軍共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雖付出25000餘人傷亡的代價,仍然寸土未得。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達每秒6發,已超過二次大戰水平。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巖石被炸成30多公分厚的粉末,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
  • 美軍司令戰後垂頭喪氣,為什麼說上甘嶺戰役是新中國立國之戰?
    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展開了一場著名的戰役,史稱上甘嶺戰役。鮮為人知的是,在這3.7平方公裡的地方,炮火的密集程度已經超過了二戰最高水平,志願軍是如何在武器全面落後的情況下取得最後的勝利呢?一、美軍為什麼要打上甘嶺?
  • 韓戰:志願軍差一點活捉李奇微,事後彭德懷表示:太遺憾了!
    韓戰期間,在美軍節節敗退的情況下,美國規定團級軍官有權享受專機營救的特權,在被包圍的時候有權乘坐專機逃回國,保持指揮人才有生力量。而坐飛機就有一定可能性會被擊落,因此在這個情況下,曾經發生過很多「趣事」,讓人津津樂道。
  • 志願軍老兵回憶,目睹冰雕連,血戰上甘嶺,見識了戰鬥力最強美軍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1953年7月27日,美國侵略者在停戰協定上簽字。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他們之中,有人經歷極其慘烈的長津湖戰役,親眼見證冰雕連的悲壯故事;有人積極參與秋季防禦戰,靈活指揮部隊取得勝利;有人在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九死一生;還有人一直感念中朝友誼,記述了回國前的那段歲月......
  • 43天血戰上甘嶺,血肉凝成的國魂,讓我們從此昂首西方
    儘管韓戰時期美國人輕視我們,妄言輕鬆擊潰志願軍,但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浴血奮戰,把美國人逼退到38線,而震驚中外的上甘嶺戰役讓我們從此昂首西方,那麼志願軍在上甘嶺陣地上究竟有著多麼偉大的壯舉呢?上甘嶺陣地上的志願軍裝備遠遠落後於美軍,這場陣地戰的殘酷程度可想而知,美軍對志願軍陣地發起了猛烈的攻勢,志願軍部隊誓死防守陣地來回易首,多次失而復得,整整190萬枚炮彈傾瀉在志願軍的陣地上,志願軍無論再多的犧牲也要防守到底。
  • 美為何沒對志願軍動用原子彈結束韓戰?這些忌憚足以掀翻美國
    原子彈爆炸韓戰可以說是美軍戰爭史上屈辱的一戰,當時的朝鮮人民已經打進了南韓的漢城,李承晚更是只有一隅苦苦的支撐著,不斷向美國請求援助,美國更是大驚,隨後操控集結15國組成聯合國軍,這下受到前後夾擊的朝鮮損失慘重,美軍這個時候並沒有收手,而是擴大戰爭局面,戰火更是燒到了三八線以北,佔領朝鮮首都平壤,這些囂張的美軍更是打算直接佔領整個朝鮮全境,戰局急轉直下,北朝鮮求助中蘇,隨著中國志願軍的加入,對於一個沒有強大火力支持的新中國,硬是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牢牢地拴在三八線附近。
  • 韓戰:志願軍嘹亮的軍號聲,是對美軍的一種「死亡的召喚」!
    李奇微作為韓戰的親身參與者和指揮者的身份,寫下了一本《韓戰回憶錄》,對這場讓美國人心有餘悸的戰爭,給予了非常細緻的描敘,也不斷的甚至充滿激情的更滿懷牢騷的抒發自己在這場戰爭中的深刻感受,作為一個中國人民的敵人,我們想要他給出對這場戰爭公正的評價,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們依舊能從他的敘述中看到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向前無所畏懼的精神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是什麼樣的?
    01 被淡忘的韓戰對於美國,韓戰是一場令人困惑的的戰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看似永無希望,永無止境。而箇中原因,除了那些在前線奮力廝殺的美軍將士外,大多數美國人都寧願不求甚解,不想去關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場戰爭仍然停留在美國的文化意識之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戰似乎已經被美國歷史所淡忘。可能是美軍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最後也沒有從中受益。他們寧可認為這場戰爭從來沒有發生過。
  • 志願軍在朝鮮留下的,不只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6月27日,第五次戰役第36天,志願軍陷入了入朝以來最大的危機!志願軍的許多部隊被李奇微的這種戰術打到痛處,志願軍機動能力有限,被美軍分割包圍,損失慘重。他是整場戰爭中,聯合國軍俘虜的志願軍最高級別的軍官。180師也是志願軍在整場韓戰中,損失最為慘重的部隊。(圖左:吳成德)幸運的是,絕大多數志願軍部隊沒有碰到180師這樣的絕境,他們還是相對有序地撤離到三八線以北。
  • 喀秋莎秘密參戰,美軍不知情被炸慘:志願軍轟千枚火箭彈不用十秒
    以美方對中國軍力的了解,並未推斷出志願軍能夠使用喀秋莎,尤其是前五次戰役都沒有出現過的情況下。1951年9月,志願軍炮兵才第一次在朝鮮戰場使用這樣的武器,這時五次大戰役都已經結束,交戰雙方逐漸進入相持階段。
  • 喀秋莎參戰竟是秘密:志願軍一輪齊射不到10秒,美軍陣地幾無活物
    以美方對中國軍力的了解,並未推斷出志願軍能夠使用喀秋莎,尤其是前五次戰役都沒有出現過的情況下。1951年9月,志願軍炮兵才第一次在朝鮮戰場使用這樣的武器,這時五次大戰役都已經結束,交戰雙方逐漸進入相持階段。
  • 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金句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
    麥克阿瑟是一位徹底的反共反蘇分子,韓戰爆發後,他不僅在1950年8月份親自訪問臺灣,還稱只要蔣介石堅持抵抗共產黨人的統治,美國就會堅定不移地保衛臺灣。不過,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句句金玉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
  • 韓戰:張東蓀誤判局勢,「洩密」美國,讓30000志願軍被凍傷
    因為張東蓀的洩密,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志願軍多項計劃被打亂。在中國志願軍入朝作戰時,後面的補給跟不上。更有無數的英雄不得不穿著單薄的衣服和褲子,在冰天雪地的環境裡衝鋒作戰。長津湖戰役,想必很多人都應該聽過。這場戰爭的慘烈,簡直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 上甘嶺戰役中的「喀秋莎」
    瞬間,列車和整個火車站化為廢墟,德軍死傷慘重。  由於不知道是什麼火炮能在短時間內傾瀉如此多的炮彈,造成如此大的損失,德軍官兵一度稱其為「魔鬼火炮」。直到莫斯科會戰打響,德軍首次繳獲了一具架在卡車上的火箭發射器,才揭開了這種秘密武器的神秘面紗。  1939年,蘇聯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款火箭炮,秘密命名為BM-13型火箭炮。
  • 韓戰,美國三易主帥,為何最終還是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發動韓戰,6月27日,杜魯門下令美軍支援南朝鮮的作戰,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美國起草的決議,組織聯合國軍參加韓戰,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威克島會晤時,杜魯門擔心,三八線以北的戰爭,會不會引起蘇聯和中國的幹涉。麥克阿瑟認為中國不敢出兵,他還說,如果中國人試圖前進到平壤,那一定會遭受極為慘重的傷亡,他們永遠看不見三八線。
  • 韓戰中,志願軍喊話美軍就投降,僅僅因為美軍是富貴兵嗎?
    美國號稱強國,美軍號稱打不贏的軍隊,可是在韓戰中,這一神話屢屢被打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志願軍經常遇到主動投降的美軍,還沒開打就投降,如果採用喊話的方式,則投降的更多,不是一人二人投降,而是成建制,一個連一個連的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