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志願軍差一點活捉李奇微,事後彭德懷表示:太遺憾了!

2020-12-17 小一歷史筆記

韓戰期間,在美軍節節敗退的情況下,美國規定團級軍官有權享受專機營救的特權,在被包圍的時候有權乘坐專機逃回國,保持指揮人才有生力量。

而坐飛機就有一定可能性會被擊落,因此在這個情況下,曾經發生過很多「趣事」,讓人津津樂道。

在1951年,我國的志願軍迎來了久違的勝利,殺敵上萬人,幾乎全殲美軍兩個師級單位。

這場勝利讓整個志願軍部隊精神為之一振。

在某一天的下午時分,一架直升機進入了志願軍的視線中,那是一架營救敵軍指揮官員的飛機。

看到這一幕,志願軍的指揮官宣布全軍突擊,希望在敵軍軍心動蕩的時候打破防線,擴大戰果。

志願軍指揮員端著槍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突破了敵方的防線,取得了勝利。而敵軍的指揮官卻溜之大吉。

在戰場上可以看到敵人在落荒而逃時都會把所有補給全部炸毀,一方面是以防志願軍收繳之後加以利用。另一方面是為了銷毀戰爭的罪證。

在這裡要說的「趣事」就是志願軍部隊曾險些活捉到敵軍總司令——李奇微。

李奇微是接任麥克阿瑟「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職位,他的作戰風格堪稱一位冒險家,他曾在二戰時擔任師長,負責北非指揮作戰。他曾身穿德國軍服,裝作德國軍人穿過戰區,自己前往刺探信息,由此可見他喜愛冒險的程度。

在慘烈的諾曼第登陸戰期間,他親自乘坐美軍派出的潛艇,偷偷繞到義大利境內,在敵後指揮軍隊進攻。

在1952年2月,美國使用了轟炸戰略,連續3天的轟炸,希望可以依靠火力覆蓋來消耗我軍力量。

當時擔任我國總司令的是彭德懷將軍,他命令將士們小包炸藥燃起煙柱,裝作我軍損失慘重的假象。讓敵軍以為我軍的炮兵被炸光,裝作防空力量全部癱瘓的樣子,引誘美軍進攻。

果然,沒過一天,敵機40餘架,在42軍陣地上空掩護2架直升機,意圖釋放地面部隊來繼續消滅志願軍力量。

的彭德懷將軍命令炮兵齊射,密集的炮火很快消滅了一架直升機,另一架直升機也冒著黑煙搖搖欲墜。

而那架搖搖欲墜的直升機裡坐著的正是敵軍司令李奇微。

他看局勢不妙,立即從直升機中跳了出來,躲進附近的山洞裡,在他跳下後沒到半分鐘,那架飛機就爆炸了。

直升機的爆炸讓志願軍誤以為不可能有生還者,就沒有去搜索飛機殘骸,這造成了一個很大的遺憾,如果當時去搜索是否有生還者存活,就一定能抓捕到敵軍的總司令,這是多麼大的一個籌碼啊。

但是當時我們並不知道有這種情況發生,當時都認為這兩架直升機是為了運送補給。

然而在晚上,竊聽無線電的戰士聽到了令人驚嘆的消息,那架直升機裡坐著的正是敵軍總司令李奇微,並且是他們的失誤導致敵軍總司令死裡逃生,順利地逃回了己方的防線。

這不由得讓人捶胸頓足。

彭總聽到這個消息既感到高興,又感到遺憾,高興的是擊毀了敵人兩架敵機,遺憾的是讓李奇微跑了。

如今這場戰役已經過去多年,雖然沒能活捉李奇微,可這些志願軍們的付出,卻永遠留在了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如果想去深入了解韓戰的前因後果,那麼可以拿起李峰老師的《決戰朝鮮》去看一看。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深入解讀了,這段令人心痛的戰役的始末。

韓戰的勝利,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在正面上,擊敗了世界強國的國家,獲得了無數國家及人民的尊重。李峰老師翻閱大量的史實資料,耗費數十年終於完成這本《決戰朝鮮》的巨作,給中國人民、世界人民一個嶄新視角來認識這場戰爭的影響。#韓戰70周年#

書中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無不讓人聲淚俱下。珍愛和平,更應該永記歷史。把這一套書買回去送給朋友,客戶,孩子,培養他們的愛國之心,能極大拉升自己的格局。

連結就在下方,歡迎點擊購買!

相關焦點

  • 李奇微是如何評價彭德懷的
    李奇微接手聯合國軍的時候,部隊士氣低迷,遍布悲觀情緒。 但在這種情況下,李奇微善於觀察和分析志願軍的作戰方式和特點,摸清志願軍的規律,最終他總結出了志願軍的作戰方法,並制定出磁性戰術將彭德懷率領的志願軍擊退,並不斷在戰爭中獲勝,從而扭轉了當時的局面,將「聯合國軍」從死亡的邊緣帶回來。
  • 志願軍攻入漢城,發現李奇微的睡衣,彭德懷:不好!立刻停止追擊
    一向為人厚道的李奇微一直憋著心裡,直到晚餐時分,他心頭積鬱的怒火終於發作了,當他來到司令部餐廳吃晚餐時,發現招待美軍集團軍司令的餐桌上,竟然被隨隨便便的鋪上一塊灰不灰白不白的桌布,餐具燭臺也毫無光彩,活脫脫就像美軍官兵臉上那無可救藥的失敗神情。這可是不久前還趾高氣揚的號稱「世界主宰」的美軍最高級別的軍官餐廳,就這樣一副邋裡邋遢隨隨便便的樣子,這意味著什麼?
  • 志願軍攻破漢城後,在李奇微睡衣中發現一封信:向中國軍隊致敬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極不對稱的戰爭。彼時的美國和剛剛解放的中國,在物質水平上相差巨大。從表面看,韓戰是聯合國發動的,從根本看,這是地緣政治的必然結果。朝鮮半島當時的位置十分特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徹底支配了日本,但日本並不是東亞大陸的跳板。
  • 韓戰,美國三易主帥,為何最終還是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韓戰期間,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軍」司令,首先由麥克阿瑟擔任,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職後,由李奇微接任,李奇微調離朝鮮後,由克拉克接任。三易主帥,最終,克拉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並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這三位美國主帥在韓戰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導致最終沒有取得勝利?
  • 韓戰:志願軍嘹亮的軍號聲,是對美軍的一種「死亡的召喚」!
    李奇微作為韓戰的親身參與者和指揮者的身份,寫下了一本《韓戰回憶錄》,對這場讓美國人心有餘悸的戰爭,給予了非常細緻的描敘,也不斷的甚至充滿激情的更滿懷牢騷的抒發自己在這場戰爭中的深刻感受,作為一個中國人民的敵人,我們想要他給出對這場戰爭公正的評價,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們依舊能從他的敘述中看到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向前無所畏懼的精神
  • 金日成以命令口氣,要志願軍追擊,彭德懷:你自己帶人民軍去
    ,戰士們只能炒麵伴雪,很多都患了夜盲症;天氣太寒冷了,造成志願軍大量凍傷,僅116師,就凍傷了數千人。他在給國內的回電中,指出,部隊沒鞋穿,彈藥接濟不上,炮兵不能隨步兵進攻,前線運輸不暢……除了後勤問題外,幾十年的戰爭生涯,讓彭德懷敏銳意識到,這次拿下漢城太輕鬆了,美軍主力並沒受到重創,這很有可能是美軍的圈套,故意誘使我軍南下,從而疲憊我軍,再發起反擊,甚至可能會上演仁川登陸一幕。
  • 志願軍在朝鮮留下的,不只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通過和彭德懷半年的博弈,李奇微大概總結出了志願軍的戰術思路:從單兵情況來看,中國軍隊火力極弱,缺乏裝甲部隊,步兵是他們突擊中的骨幹力量。然而,志願軍的戰鬥素養極高,當他們進攻的時候,不是一窩蜂地上,而是分層次分小隊交替掩護前進,特別善於夜間作戰!
  • 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金句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
    麥克阿瑟是一位徹底的反共反蘇分子,韓戰爆發後,他不僅在1950年8月份親自訪問臺灣,還稱只要蔣介石堅持抵抗共產黨人的統治,美國就會堅定不移地保衛臺灣。不過,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句句金玉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
  • 中印戰爭,曾與我軍交過手美上將李奇微,對此戰爭有過一番評價
    但很少有人知道,60年代初的中印邊境戰爭,以及珍寶島戰役,如果還要算上八十年代的對越反擊戰,中國一路走過來也是歷經鐵血,中印邊境戰爭是自抗美援朝結束以後,我軍為了保家衛國進行的一次戰爭,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對於確立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至關重要,中國軍隊用自己無與倫比的勇氣,打敗了侵略者。
  • 打敗仗,無損志願軍的偉大,不許說出失敗,才是一種悲哀
    之後的戰爭進程正因為這三點的實現和未實現,按照歷史的軌跡發展了下去。接下來這件事,又是對戰爭有著重大影響的。那就是毛主席建議第三次戰役打過三八線,主動撤回來。而彭德懷固執己見,沒有聽從,最後主席做了妥協。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早已詳細講述,本文不再展開。但需要注意的是,志願軍因此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
  • 韓戰結束,彭老總籤署停戰協定時很是感嘆:有些可惜了!
    彭德懷在朝鮮半島籤署停戰協議時,想必也是這種心情。當時我軍剛取得了金城大捷,殲敵近8萬人,而彭總在籤完字後則感慨道:"沒能通過這場勝利對敵人造成更大的打擊,這實在有些可惜。其實也能看出來美國還是有頭腦的,不然就要被我們趕到海裡餵魚去了"對於停戰協議的籤訂,美國其實早就有了這樣的想法,在把麥克阿瑟撤職時就已經考慮過和中朝方籤署停戰。
  • 曾澤生50軍堅守漢江50天,用行動證明:起義部隊並不比別人差
    韓戰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它使得新中國得以穩立於世界,讓歐美列強不敢再欺壓我們。可以說,如果沒有當年的韓戰,如今中國的外部生存環境,說不定與民國或清朝時沒什麼兩樣。而韓戰之所以會打得這麼輝煌,也與志願軍本身的戰鬥素質有很大關係,當中有不少的軍隊和將領都是從抗日一直打到現在,可謂是身經百戰。然而在這麼多強軍之中,卻有一支一直不被看好的軍隊,也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了自己的威風和價值。
  • 志願軍陣地被炸成火海,無奈搬出「沒良心炮」,半個小時削平美軍
    在這場極不對稱的戰爭中,當時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和百年積貧積弱的共和國狹路相逢。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二十四萬志願軍戰士進入朝鮮,與人民軍並肩戰鬥。從這時起,直到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三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取得全勝。當然,這要拜麥克阿瑟所賜,所以李奇微接替他後,立即改變戰術。一九五一年一月中旬,李奇微命令麾下二十五萬聯合國軍進攻漢江一線,直逼漢城。
  • 美軍總司令李奇微評價志願軍:與他們作戰逃得越遠越好,這是為何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志願軍在世界上打出了自己的威名,打破了美軍的不敗神話,志願軍官兵以其驚人的戰鬥意志和強悍的作戰能力,讓世界知道了中國軍隊的強大,而在戰爭結束之後,曾任朝鮮戰場上美軍總司令的李奇微這樣評價志願軍:與他們作戰逃得越遠越好。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是什麼樣的?
    01 被淡忘的韓戰對於美國,韓戰是一場令人困惑的的戰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看似永無希望,永無止境。而箇中原因,除了那些在前線奮力廝殺的美軍將士外,大多數美國人都寧願不求甚解,不想去關注。普通的美國民眾,當時認為這場戰爭對美國毫無益處,對於歸來的駐韓美軍也沒有表現出什麼崇敬之情。這讓那些退役的士兵感到痛苦和茫然。02 對麥克阿瑟的貶斥和對李奇微的讚美可能是因為韓戰早期麥克阿瑟的糟糕指揮,作者對他非常貶斥。
  • 韓戰:志願軍189師幾乎打光,2營在種子山陣地全軍覆沒!
    然而在1950年爆發的抗美援朝戰爭中,種子山卻成為了吞噬生命的戰場。但是,當種子山陣地失守後,志願軍189師師長蔡長元卻大發雷霆,一怒之下撤免了566團好幾個人的職務。志願軍189師的將士們對蔡長元的評價是:「不僅打起仗來兇悍,性格也是異常火爆」,有時候就連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也拿他都沒有辦法。
  • 韓戰中,南朝鮮軍隊戰鬥力如何?前後對比反差很大
    當韓戰開打之時,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信息,三大強國力量入主之前,僅憑朝鮮雙方的力量對待,北朝鮮似乎實力要強很多。正如史書所載,北朝鮮發動進攻,南朝鮮頃刻之間居然連首都都沒有了。若非美國以及聯合國軍的及時介入,恐怕南朝鮮就不在了。
  • 韓戰:志願軍反情報戰開展的有聲有色
    ——韓戰中國與美國情報戰掃描(三)趙 雅針對美軍的情報手段,志願軍採取多種方式與美軍展開了有聲有色的反情報戰,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戰果。——利用廣播反情報戰。1950年11月初的一天,北京豐澤園裡燈火通明。
  • 美為何沒對志願軍動用原子彈結束韓戰?這些忌憚足以掀翻美國
    當今社會因為核武器的誕生,世界格局進入了恐怖的平衡,大國之間對於戰爭都保持著克制,這個平衡的要素就是兩個國家都有核武器,然而在韓戰的時候,這種平衡是不存在的,美國的實力對於當時剛成立的新中國可以說是單方面壓倒性的實力,既沒有先進的飛機大炮,更沒有毀天滅的的原子彈,那麼為啥抗美援朝期間,美國為何沒有對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動用原子彈呢
  • 抗美援朝:聯合國軍反擊,志願軍全線撤退,第63軍擔任阻敵任務!
    1951年5月19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從位於東京的司令部飛往朝鮮戰場,在靠近薩馬的美國第10軍指揮所裡會見了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並下達了「第8集團軍於5月21日發起反攻」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