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的時候,已經70歲的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正在日本當「太上皇」,當然了,他那時的真正職位是美國遠東軍司令和駐日盟軍總司令。7月8日,麥克阿瑟出任幹涉朝鮮半島事務部的聯合國軍總司令。
麥克阿瑟在美國軍史上飽受爭議,一些人認為他是狂妄自大的吹牛大王,一些人認為他是偉大的愛國者。但從在韓戰中擔任不到一年的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慘敗經歷來說,麥克阿瑟最大的特點的確是自負,而且自負到了極點。
事實上,麥克阿瑟在1950年7月8日被杜魯門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但不到一年,便在1951年4月11日被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而解除職務。
麥克阿瑟是一位徹底的反共反蘇分子,韓戰爆發後,他不僅在1950年8月份親自訪問臺灣,還稱只要蔣介石堅持抵抗共產黨人的統治,美國就會堅定不移地保衛臺灣。不過,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句句金玉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
當美國遠東軍參謀長阿爾蒙德告訴麥克阿瑟人民軍越過三八線襲擊韓國的消息時,麥克阿瑟滿不在乎地說,「這大概只是一次武力偵查,對付這點小事對我來說真是小菜一碟。」不過人民軍僅用三天就佔領了漢城,麥克阿瑟只得氣急敗壞地命令炸掉韓軍倉皇南逃時沒有完全炸毀的漢江大橋。
在韓軍從漢城南撤的同時,麥克阿瑟大言不慚地告訴記者,「給我兩個師我就能守住朝鮮。」杜魯門答應了他的要求。麥克阿瑟又狂妄地宣稱,「人民軍一見到我們,就會狼狽逃竄。」不過,人民軍在1950年7月5-21日的烏山戰鬥和大田戰鬥中,不僅讓最早到達朝鮮的美24師損失了7305人,還俘獲了該師師長迪安。
美軍於1950年9月15日在仁川成功登陸,並在29日佔領漢城後,麥克阿瑟對李承晚說,「上帝安排美國人是勝利者,亞洲人是打不過美國人的,可能亞洲人腿短。」當美軍於10月7日越過三八線後,麥克阿瑟在威克島首次與杜魯門見面,杜魯門對美軍越過三八線會導致中國共產黨派部隊入朝作戰表示擔憂,麥克阿瑟說,「中國人是亞洲人的思維,他們是懦弱的。他們敢過江,我就會讓他們遭到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屠殺。」
麥克阿瑟的話當然被志願軍的第一次戰役狠狠打臉了,先是40軍118師在溫井全殲韓6師兩個營、120師在溫井至雲山的公路上狠揍了韓1師一頓,接著118師又北上把那支曾到達鴨綠江邊被韓國譽為「在鴨綠江邊洗刷刀槍」的韓6師7團全部殲滅。當然了,最打臉麥克阿瑟的自然是號稱美國「先驅師」、「長勝師」的美騎1師的騎8團在雲山之戰中幾乎被39軍全殲,而增援騎8團的騎5團團長詹森也被39軍王扶之343團擊斃。
直到此時,麥克阿瑟仍然嘴硬,即使看到了被美軍抓獲的幾名志願軍俘虜,他仍然不相信中國軍隊已經入朝作戰。麥克阿瑟在1950年11月4日向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保證說,「有許多合乎邏輯的理由證明這樣的事不會發生,而且還沒有得到足夠的證據說明中國出兵這種可能性在目前是站得住腳的。」麥克阿瑟的「中國通」情報處長威洛比幫腔說,「我早就說過,北京無非是在虛張聲勢。」
1950年11月上旬,麥克阿瑟督促西線的第8集團軍和東線的第10軍發起了聖誕節攻勢。11月21日,美7師先頭部隊抵達鴨綠江邊的惠山津小鎮,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特地感到那裡拍攝了一張眺望中國東北的照片。麥克阿瑟因此而欣喜若狂,而在第8集團軍在24日開始全面進攻後,麥克阿瑟激動地親臨清川江邊激勵沃克和阿爾蒙德。
麥克阿瑟口若懸河地對記者說,「我左翼部隊的強大攻勢將勢不可擋,任何抵抗將是軟弱的和毫無希望的。我右翼部隊有強大的海空軍的配合,將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左右兩翼在鴨綠江邊的會合,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戰爭的結束。」麥克阿瑟還回答記者說,「聖誕節前讓孩子們回家!」
等待麥克阿瑟以及美第8集團軍和美10軍的當然是志願軍的第二次戰役,志願軍在西線的清川江戰役打殘美2師,重創美25師。而在東線的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不僅讓美軍最強的陸戰1師損失慘重,還成建制地消滅了被譽為「北極熊團」的美7師31團。
麥克阿瑟終於垂頭喪氣地承認「爆發了全新的戰爭」,他終於認識到志願軍在西線有至少5個軍,而在東線有2到3個軍。在聖誕節攻勢遭受慘敗後,麥克阿瑟深刻發現自己有關中國的知識一夜之間全部過時了,他表示,「必須從這樣一個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在完全新的情況下,和一個具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強國進行一次完全新的戰爭!」
在志願軍的前三次戰役中遭受恥辱性的失敗後,麥克阿瑟叫囂空襲中國東北,封鎖和攻擊中國沿海,並啟用臺灣的國民黨軍隊入朝作戰。他要求華盛頓再給他4個師,並向華盛頓攤牌說,「要麼同意我擴大戰爭,要麼大伙兒都乖乖地滾出朝鮮!」杜魯門當然沒有同意麥克阿瑟擴大戰爭的要求,但新任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一有機會就實施反攻」的計劃加上麥克阿瑟的危言聳聽讓杜魯門再次硬氣了起來,杜魯門決定暫緩談判計劃而繼續打下去。
當然了,李奇微雖然發現了志願軍的「星期攻勢」和「月夜攻勢」秘密,並在1951年1月25日對志願軍發起了全面反攻,但志願軍在後勤補給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採用「西頂東打」的戰術,通過西線慘烈的漢江阻擊戰和東線的橫城反擊戰,延緩了麥克阿瑟和李奇微的反攻。但由於砥平裡戰鬥的失利,志願軍被迫撤退到三八線以北轉入防禦。李奇微也不敢貿然越過三八線,因為新入朝的志願軍部隊正陸陸續續地趕來。
志願軍的退卻讓麥克阿瑟又自吹自擂起來,他說美軍之前的撤退是「一種巧妙的戰略行動,因為它拉長了中國人的後勤線。」麥克阿瑟還厚顏無恥地把李奇微的功勞歸功於自己,他說,「現在的局勢證明了我的戰略的有效性!」
不過,這或許是麥克阿瑟的最後表演了,麥克阿瑟在1951年發表了一篇狂妄的聲明,他赤裸裸地說,「如果聯合國改變它力圖把戰爭局限於朝鮮境內的容忍決定,而把我們的軍事行動擴展到赤色中國的沿海地區和內部基地,那麼赤色中國就註定有發生軍事崩潰的危險……」
這份聲明當然意味著麥克阿瑟政治生命的即將結束,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被召回國,而由李奇微接替他出任美國遠東軍司令、駐日盟軍總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