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澤生50軍堅守漢江50天,用行動證明:起義部隊並不比別人差

2020-12-18 舊匣子

韓戰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它使得新中國得以穩立於世界,讓歐美列強不敢再欺壓我們。可以說,如果沒有當年的韓戰,如今中國的外部生存環境,說不定與民國或清朝時沒什麼兩樣。

而韓戰之所以會打得這麼輝煌,也與志願軍本身的戰鬥素質有很大關係,當中有不少的軍隊和將領都是從抗日一直打到現在,可謂是身經百戰。然而在這麼多強軍之中,卻有一支一直不被看好的軍隊,也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了自己的威風和價值。

這支部隊就是曾澤生的50軍,與作為志願軍王牌部隊的38軍和其他部隊不同,這支部隊原型其實是國民黨的60軍,起義之後才成為共產黨的50軍。鑑於國民黨在三年內戰中的拙劣表現,志願軍根本不指望它能打出什麼過人的戰績。當時入朝的第一戰,彭德懷捨近求遠,寧願把留在天津的66軍調過來,也懶得理會當時駐守在鴨綠江的50軍,就是這個原因。

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曾澤生的50軍會在朝鮮第四次戰役中,表現出絲毫不輸於王牌部隊38軍的勢頭。當時李奇微為了挽回聯合國軍的敗局,調動聯合國軍幾乎所有的主力部隊前往西線,企圖從西線打破局面,以此收復漢城。為了應對這個局面,志願軍就必須在東線完成殲敵任務的同時,做好西線的防禦工作,而當時的曾澤生50軍就處在西線戰場上。

在西線所有部隊中,50軍資歷最淺,儘管當時有韓先楚和王近山等優秀將領在那裡坐鎮,但是彭德懷本人還是對西線有些不太放心,他擔心50軍打不好這次戰役。然而沒過多久,西線就迎來第一個好消息,那就是50軍殲滅了英國皇家坦克營。

緊接著50軍的表現就更加「生猛」了,先是作為先頭部隊第一個打入漢城,然後追敵70裡,讓彭德懷都為這支起義部隊的勇猛感到意外。不過這樣的戰績,與38軍在松骨峰阻擊戰的表現相比,還是相差甚遠,彭德懷對他們的印象仍是比較生分。直到之後的漢江防守戰,才讓曾澤生的50軍有了真正揚名的機會。

入朝之後的50軍,因為經過整編之後,實力下降了不少,加上是起義部隊,一直是作為預備隊伍來使用的,所以其軍事裝備也比其他的部隊差不少。但面對裝備精良的美韓聯軍,50軍並沒有因此退縮,另外50軍在打防禦戰方面其實挺擅長的,這也是彭德懷讓他們負責漢江防守的緣故。

曾澤生果然不負所托,率領50軍在戰線上足足頂住了敵人的炮火達50天之久。但是他們同樣也損失慘重,單是447團就損失了上千人,50軍所有死亡人數加起來一共損失了2萬人以上。

漢江防禦戰終於讓曾澤生得到志願軍其他部隊的重視,就連一直對他們存有疑慮的38軍,也對他們的這次作戰稱讚不已,大家都表示,沒想到國民黨的起義部隊也會有這麼強大的一面 。

相關焦點

  • 50軍浴血漢江減員過萬,彭德懷:優先換蘇械,有我在絕不撤番號
    這首歌曲歌頌了志願軍在漢江南岸的白雲山陣地英勇阻敵的事跡,故事的主角是第50軍。50軍的前身是1948年在長春起義的國軍第60軍,再往前追溯則是地方派系龍雲創滇軍。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以後,軍長曾澤生已經養病數月,聽到消息他數次要求參戰,終於獲批。1950年10月26日,50軍陸續跨過鴨綠江,是首批入朝作戰的部隊之一。
  • 滇軍60軍血戰臺兒莊剩下一個師,漢江防禦戰只剩下4個營4個連
    經過深思熟慮,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在堅守、突圍、起義3個方案中毅然選擇了起義。9月16日,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蕭勁光,委派參謀長解方、副參謀潘朔端會見了起義代表,進行起義前的準備工作。第二天1948年9月17日,曾澤生率第六十軍的2.6萬人通電全國宣布起義。曾澤生的義舉,更加撼動了駐守長存的餘敵,加速了軍心瓦解。
  • 曾澤生:國軍雜牌軍長到志願軍王牌軍長,毛主席為何勸他先別入黨
    而前國軍中將,後來的解放軍第50軍軍長曾澤生,則用自己一生的經歷,詮釋了兩種制度下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和生存空間。 這次起義,開創了解放戰爭中迫使敵軍整軍起義的先河,也讓遼瀋戰役出現了根本性的逆轉。 隨後,60軍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而曾澤生繼續留任。從此他也由一個國軍中將軍長,成為了人民的軍長。為了協助改造50軍,黨派出大量革命幹部,協助曾澤生工作。 按照共產黨改造國民黨起義軍隊的方針,出身舊軍隊的50軍逐漸產生了質的改變。
  • 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的部隊,為何被裁撤的時候,沒一個人反對
    新中國建立之後,歷經多次軍改,很多戰功赫赫的部隊都被裁撤了。每當這些部隊被裁撤的時候,由於各種影響,都會有人反對,但是在1985年大裁軍,50軍被裁撤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反對,這是為什麼呢?50軍的前身是民國時期大名鼎鼎的滇軍60軍,這支部隊的歷史很悠久,曾參加過辛亥革命,護國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抗戰爆發的時候,雲龍王龍雲將60軍進行擴充,兵力達到四萬人,還花重金為這支部隊購買了全套的法械裝備,而當時全雲南的兵力有不過十萬人,龍雲還讓自己的表弟盧漢擔任這支部隊的首任軍長。
  • 遼瀋戰役,廖耀湘以12萬人對東野40萬大軍,為何不選擇起義?
    被殲滅的國民黨軍47萬東北部隊中,最精銳的部分毫無疑問就是廖耀湘擔任司令官的國軍第9兵團,兵團總人數超過12萬,下屬5個軍中包含了2支王牌軍(全美械的新1軍、新6軍)。這個兵團實力之強,冠絕全國的國民黨軍部隊。但9兵團在遼西平原被40餘萬東野大軍死死包圍後,實際已無多少突圍希望。既然如此,廖耀湘當時為何不像長春的曾澤生將軍一樣選擇順勢起義,而是要硬拼後被俘呢?
  • 抗美援朝「東北三隻虎」,38軍、39軍和40軍,誰是真正虎王?
    四野參戰的梁興初38軍,吳信泉39軍,溫玉成40軍,吳瑞林42軍,蕭全夫46軍,曹裡懷47軍,曾澤生50軍,丁盛54軍。其中46軍、47軍實力稍差,50軍是長春起義部隊,42軍和54軍是後起之秀,實力最強的還是東北「三隻虎」。
  • 38軍背水一戰,單挑25萬美軍輪番攻擊,寸土未失還反殺2萬人
    一旦漢江解凍,38軍和50軍就將滯留於南岸,從而被敵人圍殲。首當其衝的是50軍。50軍是一支起義部隊,軍長是曾澤生,在第三次戰役中,他們率先殺入漢城,證明了自己的戰鬥力。在這場漢江南岸的阻擊戰中,50軍打得十分頑強。在白雲山保衛戰中,50軍官兵頂著敵人飛機、大炮。坦克的輪番轟炸,硬是擋住了敵人的輪番進攻。
  • 49年盧漢起義時,手握雲南6萬重兵,為何卻什麼條件也沒有提?
    解放戰爭後期,在國民黨軍的一眾起義大佬、名將中,態度和立場最堅決的要數1949年12月的雲南省主席盧漢。當時有一個令人感慨的情況:二野大軍進攻西南,部隊打到四川省,盧漢主政的雲南卻先發動起義了!此時距離解放軍攻入雲南理論上還要有一段時間:畢竟川康等地尚有數十萬國軍殘部,盧漢這樣的「跨省起義」在解放戰爭中十分罕見。
  • 四川軍閥楊森兩次申請起義都被拒後,跟隨蔣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以自身傷亡130多萬人代價,斃傷國軍171多萬以及起義部隊84.7多萬人。解放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解放戰爭中,除了我軍將領以及士兵的英勇作戰外,其中一些國軍起義將領的貢獻也是非常巨大的。解放戰爭中,國軍大概有15位將領起義,比如傅作義帶著25萬國軍在北平和平解放,六十軍的曾澤生,湖南和平起義的程潛和陳明仁。
  • 都是傅作義的重兵集團,為何綏遠起義部隊能保留,北平卻被改編?
    傅作義是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在華北的最高指揮官,手下兵馬最多時不下60萬人。這麼多部隊,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和平起義的。北平起義時,25萬國軍開出城外改編,打散編入不同的解放軍部隊;而綏遠的董其武、孫蘭峰(都是傅作義愛將)兵團近10萬大軍卻保留了建制沒被打散,轉化為第23兵團,後來還獲得了參加抗美援朝的機會。
  •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地區國民黨軍起義投城之一:第184師海城起義
    1946年春夏之交,當蔣介石挾優勢之兵力,向東北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的時候,國民黨軍第60軍第184師在潘朔端師長的率領下,於1946年5月30日,在遼寧省海城縣舉行了反內戰起義,開創了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戰場上國民黨軍一個師起義的先例。
  • 奴隸起義:斯巴達克起義
    此外,斯巴達克原本是軍人出身,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當起義軍初具規模的時候,他就模仿羅馬兵團的建制將奴隸起義軍組建成有完整編制的軍隊,如果加以時日,這支部隊必將成為可以與羅馬兵團相匹敵的軍事力量。可惜,羅馬元老院不會給他那樣充足的時間。
  • 不屈的沂蒙——從幅軍起義到沂州教案
    19世紀下半葉,先後爆發了幅軍起義和反洋教鬥爭,還出現了著名的愛國將領左寶貴。|幅軍起義1850年前後,沂州府一帶水、旱、蟲等自然災害頻發生,饑民病餓而死者不計其數,而官府的苛捐雜稅與日俱增。天災人禍,把廣大農民逼到了絕境。
  • 15軍1個連頂住3個南朝鮮營猛攻,2人奪回前沿陣地,咋做到的?
    在我軍的攻擊下,美軍節節後撤,15軍用8天的時間將美3師逼過了漢江,並且擊退了對方的一切反撲。面對急轉直下的情況,15軍擔負起掩護3兵團主力北撤的任務。從1951年5月28日開始,15軍45師134團奉命在腳屹峰和鳴城山一線阻擊正在尾隨我軍主力的美軍部隊。
  • 起義上將董其武為何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先後任國民黨陸軍第三十五軍軍長、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部副總司令、綏遠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1973年,董其武參加中日友好協會代表團出訪日本時,當年侵略中國的日軍將領對董其武說:「如果國民黨所有部隊都像傅作義的部隊那樣有戰鬥力,恐怕日軍早就失敗了。」
  • 有意不讓其掌握嫡系74軍
    1948年9月,以華東解放軍為主力的14萬大軍發起了濟南戰役,僅8天時間,濟南解放,而在所有被俘虜的國民黨軍將領之中,唯獨不見一個人,此人就是時任山東省政府主席、第二綏靖區司令、山東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主任、山東綏靖統一總指揮部主任——王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