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後期,在國民黨軍的一眾起義大佬、名將中,態度和立場最堅決的要數1949年12月的雲南省主席盧漢。當時有一個令人感慨的情況:二野大軍進攻西南,部隊打到四川省,盧漢主政的雲南卻先發動起義了!此時距離解放軍攻入雲南理論上還要有一段時間:畢竟川康等地尚有數十萬國軍殘部,盧漢這樣的「跨省起義」在解放戰爭中十分罕見。更值得一提的是,盧漢起義時手上有自己的6萬多嫡系部隊,加上地方武裝共有近10萬人,可以說很有實力。為什麼盧漢一點條件都沒跟我軍提,就堅決發動起義了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原因:滇系恨透了老蔣和中央軍。由於民國初期的歷史原因,雲南、廣西、廣東三省軍閥實力強勁,尤其雲南作為大陸邊境省份,當地軍閥有很好的條件自給自足,搞獨立王國。到了龍雲主政雲南時,國民政府藉助抗戰由頭把觸角深入雲南,不僅有王牌第5軍等駐軍(當然客觀上也有中國軍隊滇緬作戰的需要),更是滲透經濟領域。但此時龍云為首的滇系,總體上還是把持著雲南軍政及財權。
這裡提到龍雲,也是近代勢力最大、最著名的一任「雲南王」。龍雲直到1945年抗戰結束還是雲南軍政首腦,此後突然變為盧漢。盧漢和龍雲關係親密,龍雲不僅是盧漢的上級,還是盧漢的表哥。因此45年盧漢上位,卻並非是他本人逼宮龍雲下臺,而是老蔣耍的陰毒手段,以出國接收日軍武器為誘餌支開了滇系主力,藉機對龍雲實施軟禁,恰恰是駐雲南中央軍第5軍系統的杜聿明、邱清泉等人起了重要作用。龍雲的舊人盧漢之所以被蔣扶植起來,是因為國民政府難以完全控制軍閥掌管多年的雲南,需要有舊滇系大佬來代理,但是就實權方面,盧漢遠不能與主政時期的龍雲相提並論。
盧漢深知中央系的打壓滲透政策,因此他並沒有以雲南王自居,也沒有被地位衝昏,而是保持著與表哥龍雲的秘密聯繫,軍政事務均與龍雲溝通決定,並伺機倒戈,表面上還假裝對老蔣恭順。他接受龍雲的建議,重建自己的嫡系保安部隊(滇系精華60軍和93軍被中央軍抽走,到東北打內戰),擁有軍隊才有實力和反擊的本錢。盧漢深以為然,自籌經費用3年時間組建起保安軍為名的新軍,雖然武器配備一直很差,但總算有了數萬人的家底。除此之外,盧漢和龍雲還給遠在東北的曾澤生、盧浚泉等滇系將領發去密信,要二人找機會發動兵變,替推翻蔣政權助力。曾澤生果然在1948年遼瀋戰役期間帶領2萬多雲南子弟(抗戰初期盧漢本人也曾擔任過60軍軍長)起義,盧浚泉則出於保護盧漢的目的,沒有輕易行動,在遼瀋戰役中被俘。
因此,滇系大佬盧漢從來都沒有真正和國民黨中央政府一條心,滇系部隊在解放戰爭後期成了最積極的起義力量,絲毫不出人意外。手握6個師、6萬多正規軍(以雲南保安軍為主體重建的93軍和74軍)的盧漢,起義時沒有就個人前途、職位、軍權等提出任何要求,反而扣押了沈醉、徐遠舉等一幹西南國民黨軍要員,無條件發動了雲南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