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攻入漢城,發現李奇微的睡衣,彭德懷:不好!立刻停止追擊

2022-01-05 今日人物誌

收錄於話題 #抗美援朝系列 18個

* 「今日人物誌」獨家撰稿,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北朝鮮人民軍隊勢如破竹,僅僅三天就攻克南朝鮮首都漢城。

隨後兵峰直指釜山,眼看朝鮮半島就要被北朝鮮統一之際,遠東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使出名垂戰爭史的「仁川登陸」,一下子截斷人民軍退路。

美國糾集十幾個僕從國組成「聯合國軍」,協助韓軍進攻人民軍,半島戰局頓時反轉,人民軍兵敗如山倒,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和韓軍乘坐各種戰車,開足馬力向北追擊。

很快就逼近鴨綠江,美軍飛機甚至多次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城市,那些抗戰時期跟著日軍到過中國的南韓官兵甚至用吉普載滿鈔票,叫囂著要跨過鴨綠江,到「滿洲」玩「花姑娘」!他們還想重溫日寇入侵中國的舊夢!

而此時成立不久的新中國,為了保家衛國和進行國際主義援助,立即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秘密入朝參戰。

志願軍入朝作戰

不動聲色地發起迎頭痛擊,一下子就打垮驕狂的美軍騎一師,和韓軍第六師大部,被打得猝不及防的美軍還不服氣,被俘的美第八團團長還質問我軍:「哪有你們這樣打仗的?沒有炮火預備,沒有坦克開路,不打槍不打炮,偷偷摸摸靠上來就打,這是什麼戰術?」

我軍回答:「這是毛澤東戰術!我們就是用這個戰術建立新中國的,你服不服?」

緊接著,在百年一遇的嚴寒中,我軍乘勝追擊,又打了無比艱苦的第二戰役,將幾萬美軍包圍,使其在暴風雪交加中度過一個悽悽惶惶的聖誕節。

第二次戰役粉碎了麥克阿瑟許諾聖誕節結束戰爭的美夢,斃傷俘美軍2.4萬,更令美軍乃至美國感到無比沮喪的是,堂堂美軍第八集團總司令沃爾頓·沃克,竟然在倉皇敗逃途中,與韓國敗兵的軍車為爭奪道路而發生撞車事故。

沃爾頓·沃克

這個有著「鬥牛犬」綽號的美軍二戰悍將,沒有死在與納粹或日軍的作戰中,卻以這樣可恥的方式結束人生。

一片失敗恐慌的氛圍中,美國另一個二戰老將,時任陸軍助理參謀長的馬修·邦克·李奇微中將接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

李奇微剛一走馬上任,就目睹一件件令他倍感堵心的情景,他看到的幾乎每一個美軍,無論官兵,都一副無精打採垂頭喪氣的樣子。

二戰時期美軍處處歡欣鼓舞、信心十足地說著戲謔俚語的模樣沒有了,這些可是令巴頓這樣的名將無比自豪的美軍標誌,現在一去不復返了。

一向為人厚道的李奇微一直憋著心裡,直到晚餐時分,他心頭積鬱的怒火終於發作了,當他來到司令部餐廳吃晚餐時,發現招待美軍集團軍司令的餐桌上,竟然被隨隨便便的鋪上一塊灰不灰白不白的桌布,餐具燭臺也毫無光彩,活脫脫就像美軍官兵臉上那無可救藥的失敗神情。

這可是不久前還趾高氣揚的號稱「世界主宰」的美軍最高級別的軍官餐廳,就這樣一副邋裡邋遢隨隨便便的樣子,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第八集團軍上上下下已經自認失敗了!無所謂了。

李奇微頓時大怒,下令重新布置餐廳,鋪上雪白的桌布,擺上銀光閃閃的餐具,才坐下匆匆吃下第一頓晚餐。

李奇微

李奇微決定下大力氣,重振美軍士氣,他首先召開全體軍官會議,大罵官兵的萎靡不振,以刺激他們喚醒榮譽感和責任心,會後又下了一道令全體美軍目瞪口呆的命令:所有載人軍車,包括軍官的吉普車,一律撤掉遮風擋雨的車篷,好讓美軍在嚴寒風雪中,不得不時刻警醒,不至於屢屢遭受中國軍隊伏擊,稀裡糊塗就被打死!

就在李奇微打算「新官上任三把火」時,中國志願軍又準備發起更大的第三戰役,目標直指南朝鮮首都漢城。

李奇微為此約見南朝鮮總統李承晚,請求召集民工,緊急修建漢城的防禦工事,並向李承晚承諾,自己一定要竭盡全力守衛漢城,絕不輕言後退。

本來對美軍一退再退非常不滿且有點失望的李承晚,一聽新上任的美軍最高長官這樣的許諾,李承晚這個老鬼臉上頓時浮現出激動的神情,他脫口道:「您需要多少人?將軍。」

李奇微有些難為情地說:「兩萬人三萬人或者更多一些吧。」

誰知李承晚立刻拍板:「將軍,我給您十萬人,任您驅使!」

李承晚說到做到,立即派軍警抓來十萬民工,逼迫他們晝夜施工,修建工事。

李承晚

1950年12月31日,攻克漢城的第三戰役打響,聯合國軍反守陣地尚且具有不小的戰鬥力,尤其火力非常猛烈,但右翼的韓國軍隊的陣地就純屬「豆腐渣」軟肋了,我軍一向避實擊虛,全力進攻韓軍陣地。

自中國軍隊入朝參戰一來,韓軍可謂「逢中必敗」、「逢中必逃」!他們一聽見中國軍隊鋪天蓋地的軍號聲,就像聽見死神來臨的號角,立馬丟掉手中的武器,撒丫子就跑。軍官不僅不阻攔,相反帶頭跑。

李奇微一聽韓軍陣地垮了,立即坐上吉普,前去阻截敗兵退路,他將車橫路停在路中央,掏出手槍,還想發號命令,誰知,潮水一般湧來的韓軍車隊,根本就不減速,徑直就朝李奇微輾軋過來!要不是司機機靈,趕緊把車開到路邊,恐怕李奇微又和前任沃克一樣,死在韓軍敗兵的車下。

志願軍衝鋒

在韓戰中,韓軍的撤退速度無人能及。

右翼一破,漢城門戶大開,美軍也必須儘快撤退,不然就會被包圍。李奇微萬沒想到,自己雄心勃勃想要大幹一場,在世界矚目的「漢城保衛戰」中為美軍扳回一些臉面,誰知敗的還是一樣慘。

此時,漢城城中槍炮聲大作,中國軍隊特有的刺耳軍號此起彼伏,李奇微滿心悲愴地回到司令部,在自己的臥室裡,匆匆收拾行囊。

李奇微不愧是經過一戰二戰錘鍊的老將,在中國軍隊已經蜂蛹攻進漢城,隨時可能衝進司令部活捉自己之際,還是非常鎮定從容。

他將桌上自己親人的照片一一收拾進行李箱,這些他最珍視的東西是絕不能落入敵人之手,不過,作為深具古代騎士做派的歐美傳統軍人,還是懂得一些即便是敵我關係也行之有效的「軍人儀禮」的。

他想給打敗他的中國軍隊最高指揮者彭德懷,留下一份禮物,表明自己大大方方的服輸和敬意,又明明白白地暗示出自己的不屈不撓,知恥而後勇的精神,其實也是一種「咱們走著瞧」的意思。

選什麼禮物呢?李奇微想了想,伸手把行李箱裡自己的貼身睡衣掏出來,把它釘在床邊牆上,並寫下:「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向中國軍隊彭德懷司令致敬!」

李奇微

而後,李奇微才匆匆步出司令部離開,不久,志願軍戰士衝進美軍司令部,很快就發現了這神奇的場面。

當李奇微的睡衣被送到彭德懷司令員桌面時,雖未謀面,但作為戰場廝殺的軍人,彭德懷還是立即感悟到李奇微籍此「禮物」所要表達的所有含義。

他不僅被對手坦然面對失敗的大度感到幾許敬佩,也從對手雖敗傲然依舊的姿態中,感受到對手隨後必要還以顏色的決心。

彭德懷陷入沉思,少許,他抬頭,下達了一個令所有人吃驚不解的命令:「不好!命令部隊立刻停止追擊,修築防禦工事,嚴陣以待!」

彭德懷的命令不僅讓志願軍感到突然,也令朝鮮人民軍方面不解,金日成立即派人質詢為什麼停止追擊。

面對所有人的疑惑,彭德懷正色回答:「我彭德懷打了三十年仗,怎麼不懂得乘勝追擊的道理?中國人民的軍隊最擅長的就是這個!可是,現實條件已經不允許我們這樣。」

「志願軍自從入朝參戰以來,一連打了三次戰役,雖然三戰三勝,但我們作為指揮員,也應該冷靜清醒地看到,我們損失有多麼巨大,部隊現在犧牲的同志、失去戰鬥力的傷病員越來越多,武器彈藥的消耗極大,後勤供應嚴重不足。現在我們都實際狀態就是強弩之末,恐怕連一張紙都不能穿透了!」

「而敵人呢,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機動作戰能力和最好的後勤補充能力,戰鬥中他們並沒有受到太大損失,隨時可能藉助立體作戰能力,在任何地點實施反擊,我們稍有不慎,就會重複仁川登陸後人民軍的覆轍!,所以我命令我軍立即停下休整,現在最重要的是提防美軍隨時可能的反擊!」

實際情況也的確如彭德懷司令的分析,其實美軍本來就不是很希望在漢城進行防禦戰,漢城防禦戰與其是出於軍事需要,不如說純粹是政治上的需要。

一座大城市,其面積太大,防禦起來勢必千瘡百孔,到處會給敵人以空擋。

所以,美軍更願意在漢城以南地區,修建一條純軍事目的的防禦線,以美軍高超的軍事科技設計,這條防禦線火力空前強大,勢必給重武器不足而給攻堅能力不足的中國軍隊造成巨大的阻力,真可謂固若金湯。

李奇微打算藉助這條防禦線,給尾隨追擊而來的中國軍隊以「毀滅性打擊」,新的軍事行動代號他都想好了,就叫「屠夫」。

可是彭德懷接到他的禮物後,感覺到他的「小自信」背後必有一手,所以果斷停止追擊,使李奇微陰謀落空。

李奇微不愧老奸巨猾,他見中國軍隊不上當,便開始琢磨主動尋找中國軍隊軟肋實施進攻。

李奇微命令美軍情報部門搜集一切能收集的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並對這些東西進行科學的研究分析。

美軍為此設立專門的實驗室,堆滿美軍繳獲的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槍枝彈藥、服裝鞋襪、背包糧袋、甚至茶缸筆記本等,擺放的琳琅滿目。

李奇微自己也經常來到實驗室,認真地親自檢查,他從空軍那裡知道中國軍隊後勤供應不行,士兵打仗只能自己攜帶足夠一個戰役的武器乾糧,所以他最關心的是中國軍隊靠什麼維持一個戰役。

當他看到中國士兵身上那條狹長的乾糧袋裡只有粗糙不堪的乾糧時,李奇微和所有美軍軍官都震驚了,既敬佩中國軍人吃苦耐勞的毅力,也慶幸他們終於抓到中國軍隊的致命軟肋,單靠一個士兵自己攜帶武器彈藥和乾糧,最堅強的士兵也只能帶維持幾天的物資。

加上微弱的補給,中國軍隊每一次戰役,都只有七天的作戰能力,可謂「禮拜攻勢」。

因此,李奇微醞釀出一個針對性的「磁性戰術」,就是時刻與中國軍隊保持若即若離的姿態,在七天內中國軍隊尚有足夠戰鬥力時,美軍避免實質交戰,一旦中國軍隊消耗殆盡,美軍立即發起疾風驟雨般的進攻!

可以說,老奸巨猾的李奇微是志願軍最可怕的對手,也是彭德懷自帶兵以來認為的最難纏的對手。

從韓戰後期來看,李奇微的這個發現,使志願軍的作戰更加困難。

不過,英勇的志願軍還是克服困難,不畏犧牲,最終打敗了美軍,贏得抗美援朝的勝利。

點個「贊」「在看」唄,祝你財運亨通,萬事大吉!


編者簡介:宋小樂,一位90後奶爸,普通家庭出身,專職寫作5年,靠自媒體寫作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與多家新媒體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對自媒體、寫作、賺錢感興趣,想每個月都能靠下班時間做副業、兼職,可以點擊下方卡片關注我的公眾號「今日人物誌」,再點擊右上角(...)設為星標,一起探討一起進步。

相關焦點

  • 志願軍攻破漢城後,在李奇微睡衣中發現一封信:向中國軍隊致敬
    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開始了保家衛國之戰。志願軍進入朝鮮後,從十月二十日到十二月三十日的兩次戰役期間,打敗了美軍和南朝鮮軍,初步鞏固了戰果。十二月三十一日,第三次戰役打響。這一次,李奇微決定打陣地戰,意圖通過強大的物質力量拖垮志願軍。
  • 金日成以命令口氣,要志願軍追擊,彭德懷:你自己帶人民軍去
    就在所有人熱火朝天,摩拳擦掌時,期望一戰定乾坤的時候,彭德懷卻下了一條引起各方激烈爭論和迷惑不解的命令——全軍立即停止追擊。彭德懷給出停止追擊的解釋:仗打得太順,部隊動作太快,追得太遠,後勤保障越拉越遠,物資根本就跟不上去。彭德懷的這道命令和解釋,很快引來了各方面的壓力。
  • 李奇微是如何評價彭德懷的
    根據明確史料記載,李奇微曾3次評價彭德懷。 李奇微接手聯合國軍的時候,部隊士氣低迷,遍布悲觀情緒。 但在這種情況下,李奇微善於觀察和分析志願軍的作戰方式和特點,摸清志願軍的規律,最終他總結出了志願軍的作戰方法,並制定出磁性戰術將彭德懷率領的志願軍擊退,並不斷在戰爭中獲勝,從而扭轉了當時的局面,將「聯合國軍」從死亡的邊緣帶回來。
  • 三戰三捷,志願軍取漢城後為何不南下?彭德懷:老夫也懂誘敵深入
    人民軍第2軍和第5軍團在橫城和原山一帶順利突破敵軍防線,此時志願軍第50軍在東線擊潰美軍25師一部後,成功全殲英軍29旅來福槍團第一營,這極大震動了美軍的防線。此時志願軍前鋒已經對漢城形成合圍之勢,李奇微下令放棄漢城,將前線部隊回撤到37線一帶建立新的防禦體系。3日下午15時,聯合國軍主動撤出漢城,次日誌願軍第50軍、39軍以及人民軍第一軍團一部兵不血刃的佔領漢城。
  • 韓戰:志願軍差一點活捉李奇微,事後彭德懷表示:太遺憾了!
    在1951年,我國的志願軍迎來了久違的勝利,殺敵上萬人,幾乎全殲美軍兩個師級單位。這場勝利讓整個志願軍部隊精神為之一振。在某一天的下午時分,一架直升機進入了志願軍的視線中,那是一架營救敵軍指揮官員的飛機。
  • 志願軍陣地被炸成火海,無奈搬出「沒良心炮」,半個小時削平美軍
    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二十四萬志願軍戰士進入朝鮮,與人民軍並肩戰鬥。從這時起,直到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三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取得全勝。當然,這要拜麥克阿瑟所賜,所以李奇微接替他後,立即改變戰術。一九五一年一月中旬,李奇微命令麾下二十五萬聯合國軍進攻漢江一線,直逼漢城。
  • 志願軍打下漢城後,彭老總突然下令收兵,理由非常現實
    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1951年1月,中國志願軍一鼓作氣攻克了漢城,並且一路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三七線。 但是,就在這個士氣正盛的關鍵時刻,彭老總卻突然下令停止追擊,把蘇聯駐朝大使兼人民軍總顧問拉佐瓦耶夫氣得七竅生煙,直接去找史達林告狀去了。
  • 志願軍在朝鮮留下的,不只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通過和彭德懷半年的博弈,李奇微大概總結出了志願軍的戰術思路:從單兵情況來看,中國軍隊火力極弱,缺乏裝甲部隊,步兵是他們突擊中的骨幹力量。然而,志願軍的戰鬥素養極高,當他們進攻的時候,不是一窩蜂地上,而是分層次分小隊交替掩護前進,特別善於夜間作戰!
  • 1951年3月志願軍撤出漢城後,這裡還有多少人口?是中國的錯嗎?
    在1951年3月的朝鮮戰場上,正是聯軍持續反攻的階段,在李奇微制定的「屠夫作戰、撕裂者行動」等一系列的反擊行動中,我志願軍由於後勤不足以及等待後續部隊的增援,開始有步驟的步步後撤,以圖保存實力,並同人民軍一起撤出漢城回到了「三八線」以北。
  • 打敗仗,無損志願軍的偉大,不許說出失敗,才是一種悲哀
    我們了解到美國國內悲觀的情緒,並有從朝鮮撤退之意,但沒有了解到柯林斯來到戰場後發現,美軍實力基本都在,只不過士氣低落,將無戰意,兵無鬥志。而這個問題很快就被李奇微解決了。三是美國出現重大戰略決策失誤。第二次戰役美軍雖敗,麥克阿瑟卻提出,第10軍依然保留在興南港,形成第二戰場。但美國高層更擔心正面戰線能不能守住,執意調第10軍回韓國,否決了麥克阿瑟的建議。
  • 50軍浴血漢江減員過萬,彭德懷:優先換蘇械,有我在絕不撤番號
    麥克阿瑟要從這兒進犯,我們的英雄叫他停止在山前。——《歌唱白雲山》這是由著名作曲家鄭律成創作的《歌唱白雲山》,曾家喻戶曉。這首歌曲歌頌了志願軍在漢江南岸的白雲山陣地英勇阻敵的事跡,故事的主角是第50軍。50軍的前身是1948年在長春起義的國軍第60軍,再往前追溯則是地方派系龍雲創滇軍。
  • 韓戰:志願軍嘹亮的軍號聲,是對美軍的一種「死亡的召喚」!
    但是,我們發現,較之朝鮮人他們是更加文明的敵人。有很多次,他們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這樣做,很可能是想讓俘虜深深感到,生活在共產主義制度下要比資本主義制度下好得多(其實這句話有些無恥,一向標榜自由民主的李奇微,對於這種人道主義的做法,竟然無法理解。)。我們在奪回漢城時發覺,中國人並未恣意毀壞我們運到漢城準備用以修復這座遭到轟炸的城市的建築材料。
  • 抗美援朝:聯合國軍反擊,志願軍全線撤退,第63軍擔任阻敵任務!
    「堪薩斯線」是北緯三十八度線(三八線)以北的一條軍事分界線,這條線對於朝鮮半島來說十分重要,它是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最接近交戰雙方所劃定的軍事分界線,李奇微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在鐵原地區取得突破,把志願軍主力消滅在「堪薩斯線」以南」。
  • 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金句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
    不過,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句句金玉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當美國遠東軍參謀長阿爾蒙德告訴麥克阿瑟人民軍越過三八線襲擊韓國的消息時,麥克阿瑟滿不在乎地說,「這大概只是一次武力偵查,對付這點小事對我來說真是小菜一碟。」不過人民軍僅用三天就佔領了漢城,麥克阿瑟只得氣急敗壞地命令炸掉韓軍倉皇南逃時沒有完全炸毀的漢江大橋。
  • 為掩護志願軍主力,曹玉海營與2萬美軍血戰7天,最後全營陣亡
    曹玉海唯一一張照片一九五零年十月,志願軍開赴朝鮮,與人民軍並肩作戰,保家衛國。在前三次戰役裡,志願軍取得全勝的戰績。李奇微接替麥克阿瑟後,開始主打陣地戰。他命二十五萬聯合國軍主攻漢江一帶,直取漢城。此時,雖然二十八萬志願軍駐紮在漢城,但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太差,因此彭德懷決定西頂東放。他命三十八軍抵擋二十五萬敵軍,掩護鄧華率領的志願軍主力部隊,這支部隊將迂迴到聯合國軍右翼。這次大規模迂迴作戰能否成功,全看三十八軍能否頂住。為了不辱使命,三十八軍立下軍令狀。
  • 美軍總司令李奇微評價志願軍:與他們作戰逃得越遠越好,這是為何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志願軍在世界上打出了自己的威名,打破了美軍的不敗神話,志願軍官兵以其驚人的戰鬥意志和強悍的作戰能力,讓世界知道了中國軍隊的強大,而在戰爭結束之後,曾任朝鮮戰場上美軍總司令的李奇微這樣評價志願軍:與他們作戰逃得越遠越好。那麼,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