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攻破漢城後,在李奇微睡衣中發現一封信:向中國軍隊致敬

2020-12-07 田君良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極不對稱的戰爭。彼時的美國和剛剛解放的中國,在物質水平上相差巨大。從表面看,韓戰是聯合國發動的,從根本看,這是地緣政治的必然結果。朝鮮半島當時的位置十分特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徹底支配了日本,但日本並不是東亞大陸的跳板。一條朝鮮海峽,就是東亞和日本的天然屏障。

同時,作為戰勝國的蘇聯,也對朝鮮覬覦已久。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後,當時大量進入中國與日軍作戰的蘇聯軍隊,在戰後並沒有立即撤離。相反,史達林還在遠東部署了大量空軍和少量海軍部隊。杜魯門和史達林心知肚明,朝鮮是東北亞唯一的橋頭堡。這裡地緣政治尚不穩定,一切皆有可能。如果被美國搶佔先機,後果不堪設想。這一點,中國自然明白。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開始了保家衛國之戰。

志願軍進入朝鮮後,從十月二十日到十二月三十日的兩次戰役期間,打敗了美軍和南朝鮮軍,初步鞏固了戰果。十二月三十一日,第三次戰役打響。這一次,李奇微決定打陣地戰,意圖通過強大的物質力量拖垮志願軍。為此,他建立了號稱東方馬奇諾防線的巨大戰線,部署了大量軍力和火炮,希望將志願軍擋在臨津江以北。結果,志願軍僅僅用了三天,就突破了臨津江,佔領了漢城。這不得不說是軍事史上的奇蹟。可以說,第三次戰役的開局太過於順利,甚至彭德懷都覺得有些過了。

一月四日,三十九軍三四八團副團長周問樵,率先代表志願軍部隊和三十九軍,進駐漢城。當時由於處在戰爭時期,漢城李承晚治理下的百姓,大多數都逃離了漢城。試圖追隨南朝鮮軍和美軍南下,因此漢城空空如也。在周問樵的日記中,他回憶了當時進駐漢城的往事。

我們是在四日傍晚進城的。從打仗第一天起,我就沒有好好洗過一個熱水澡,心想這次進城,一定要如願以償。我布置好了警戒任務,又派人回報三十九軍,告訴他們城內安全,可以進城,然後就去尋覓李承晚和李奇微的指揮部。在平壤的時候,我們三十九軍也是第一個進城的。當時美軍的司令部設在市政廳,但司令住在市長的宅子裡。我對司令部沒有興趣,就問了一些俘虜,李承晚住在哪裡,其中一個美軍,好像是個翻譯,說可以帶我去。

李承晚的住處比我想像得還要奢華,難怪南朝鮮的仗打成這個樣子。兩層樓,一個院子。院子有個大草坪,中間一顆垂柳,四周是些花花草草。進入房子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到處都有書櫃,走廊兩邊,樓梯上下,客廳臥室,書籍很多,甚至還有一個二十四室書櫃。我走上二樓,想趕快洗澡。李承晚的浴缸很好,很漂亮,放在房子中間,四周還有地毯。進入朝鮮後的第一次泡澡,舒服極了。

洗完澡後,周問樵穿好衣服,來到李承晚臥室。在臥室的床頭柜上,他發現了一封信。周問樵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忍住好奇,打開來看。信上寫著一句英文。晚上找來翻譯後,周問樵問上面寫的什麼,翻譯的戰士說:

第八集團軍司令官謹向中國軍隊總司令官致意!

短短一句話,道出了當時美軍指揮界的普遍心聲。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正是李奇微。指揮戰鬥期間,他就住在李承晚的家裡。

這份遲到的敬意,是志願軍全體將士和司令官彭德懷應得的。進入朝鮮之處,志願軍缺乏糧食、缺乏禦寒衣物。在第二次戰役期間,東線第四十二軍和宋時輪第九兵團數萬將士,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冰天雪地裡,吃一口雪,一口炒麵,硬是靠著堅強不屈的戰鬥意志和犧牲精神,和美軍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戰鬥。

第二次戰役結束後統計,僅僅在東線雪山中,就凍死了足足一千餘名志願軍英雄戰士,他們有的整連整連地凍死在冰山之上,沒有後退一步。

李奇微接棒麥克阿瑟之後,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力挽狂瀾,扭轉戰局。為此,他曾經專門開了一次動員大會,在大會上,他發表了演講:

戰士們!你們面對的是戰鬥,不是野餐。你們對面是強大的對手,不是蛋糕和麵包。如果你們再抱著這種野餐的心態和對手戰鬥,再不懂得正視對手,尊重對手,你們將在聖誕節見到敦刻爾克,而不是家人!

為了堅定美軍的戰鬥意志,李奇微命令全軍都將吉普車和卡車上的布質鬥篷拆下來,他告訴戰士們,如果中國軍隊可以吃雪、可以光著腳行軍,你們也可以。如果他們可以在沒有飛機和火炮的掩護下前進,你們也可以。

然而,自以為比麥克阿瑟高明的李奇微,不但沒有抵擋住志願軍的進攻,反而在上任僅僅不到一個星期內,就被志願軍趕出了漢城。李奇微向志願軍致敬了,至少,他是一個輸得起的人。

相關焦點

  • 韓戰:志願軍嘹亮的軍號聲,是對美軍的一種「死亡的召喚」!
    有一次,中國人甚至將重傷員用擔架放在公路上,爾後撤走,在我方醫護人員乘卡車到那裡接運傷員時,他們沒有向我們射擊。我們後來體會到,中國人是堅強而兇狠的鬥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攻擊。但是,我們發現,較之朝鮮人他們是更加文明的敵人。有很多次,他們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
  • 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金句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
    麥克阿瑟是一位徹底的反共反蘇分子,韓戰爆發後,他不僅在1950年8月份親自訪問臺灣,還稱只要蔣介石堅持抵抗共產黨人的統治,美國就會堅定不移地保衛臺灣。不過,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句句金玉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
  • 三戰三捷,志願軍取漢城後為何不南下?彭德懷:老夫也懂誘敵深入
    人民軍第2軍和第5軍團在橫城和原山一帶順利突破敵軍防線,此時志願軍第50軍在東線擊潰美軍25師一部後,成功全殲英軍29旅來福槍團第一營,這極大震動了美軍的防線。此時志願軍前鋒已經對漢城形成合圍之勢,李奇微下令放棄漢城,將前線部隊回撤到37線一帶建立新的防禦體系。3日下午15時,聯合國軍主動撤出漢城,次日誌願軍第50軍、39軍以及人民軍第一軍團一部兵不血刃的佔領漢城。
  • 志願軍在朝鮮留下的,不只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截止到此時,美軍完全沒有辦法遏制志願軍的穿插攻勢。前三次戰役中,美軍一旦成建制被志願軍包圍,就不得不大規模回撤。志願軍的快速穿插和複雜的山地地形,讓美軍的機械化優勢似乎只體現在「快速向後撤退上」。對於美軍的現狀,李奇微非常有發言權。年初,他靠著一臺吉普車和一架直升機走遍了朝鮮前線的每個師。他向指揮官們徵求意見,計劃要發動一次大的進攻。可是,他從軍官那裡得到的答覆出奇的一致——現在無論對中國軍隊實施何種進攻都會失敗!
  • 1951年3月志願軍撤出漢城後,這裡還有多少人口?是中國的錯嗎?
    在1951年3月的朝鮮戰場上,正是聯軍持續反攻的階段,在李奇微制定的「屠夫作戰、撕裂者行動」等一系列的反擊行動中,我志願軍由於後勤不足以及等待後續部隊的增援,開始有步驟的步步後撤,以圖保存實力,並同人民軍一起撤出漢城回到了「三八線」以北。
  • 美軍總司令李奇微評價志願軍:與他們作戰逃得越遠越好,這是為何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志願軍在世界上打出了自己的威名,打破了美軍的不敗神話,志願軍官兵以其驚人的戰鬥意志和強悍的作戰能力,讓世界知道了中國軍隊的強大,而在戰爭結束之後,曾任朝鮮戰場上美軍總司令的李奇微這樣評價志願軍:與他們作戰逃得越遠越好。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韓戰:志願軍差一點活捉李奇微,事後彭德懷表示:太遺憾了!
    在1951年,我國的志願軍迎來了久違的勝利,殺敵上萬人,幾乎全殲美軍兩個師級單位。這場勝利讓整個志願軍部隊精神為之一振。在某一天的下午時分,一架直升機進入了志願軍的視線中,那是一架營救敵軍指揮官員的飛機。
  • 志願軍陣地被炸成火海,無奈搬出「沒良心炮」,半個小時削平美軍
    在這場極不對稱的戰爭中,當時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和百年積貧積弱的共和國狹路相逢。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二十四萬志願軍戰士進入朝鮮,與人民軍並肩戰鬥。從這時起,直到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三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取得全勝。當然,這要拜麥克阿瑟所賜,所以李奇微接替他後,立即改變戰術。一九五一年一月中旬,李奇微命令麾下二十五萬聯合國軍進攻漢江一線,直逼漢城。
  • 志願軍打下漢城後,彭老總突然下令收兵,理由非常現實
    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1951年1月,中國志願軍一鼓作氣攻克了漢城,並且一路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三七線。 但是,就在這個士氣正盛的關鍵時刻,彭老總卻突然下令停止追擊,把蘇聯駐朝大使兼人民軍總顧問拉佐瓦耶夫氣得七竅生煙,直接去找史達林告狀去了。
  • 李奇微是如何評價彭德懷的
    李奇微接手聯合國軍的時候,部隊士氣低迷,遍布悲觀情緒。 但在這種情況下,李奇微善於觀察和分析志願軍的作戰方式和特點,摸清志願軍的規律,最終他總結出了志願軍的作戰方法,並制定出磁性戰術將彭德懷率領的志願軍擊退,並不斷在戰爭中獲勝,從而扭轉了當時的局面,將「聯合國軍」從死亡的邊緣帶回來。
  • 李奇微勁敵吳信泉:零星傷亡消滅美軍一營,不看球心臟病就要復發
    沒想到半個多世紀後,又是美國人在朝鮮戰場上嘗到了水攻的滋味。志願軍利用上遊的大壩,成功消滅了美軍的炮兵部隊。不過,志願軍並沒有摧毀大壩,而是充分發揮了大壩的調節功能。那是在1951年4月的第四次戰役時,美軍故意拉長志願軍的補給線,連漢城都放棄了。李奇微還發現志願軍由於後勤薄弱,只有維持一個禮拜攻勢的能力。
  • 韓國名將不服志願軍:中國軍隊雖然厲害,但有一個致命弱點
    一開始,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一路勢如破竹,高歌猛進,韓國軍隊一退再退,漢城很快失守,大量士兵投降。美國見勢不好,決定發兵幹預。9月15日,美軍在朝鮮仁川西海岸登陸,將朝鮮人民軍切割為兩截,首尾難以相顧,半島戰局就此逆轉,變成了美韓聯軍追著朝鮮軍隊跑。朝鮮軍隊退回三八線以後,美韓聯軍不依不饒,越過三八線繼續向北進攻。
  • 中印戰爭,曾與我軍交過手美上將李奇微,對此戰爭有過一番評價
    但很少有人知道,60年代初的中印邊境戰爭,以及珍寶島戰役,如果還要算上八十年代的對越反擊戰,中國一路走過來也是歷經鐵血,中印邊境戰爭是自抗美援朝結束以後,我軍為了保家衛國進行的一次戰爭,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對於確立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至關重要,中國軍隊用自己無與倫比的勇氣,打敗了侵略者。
  • 為掩護志願軍主力,曹玉海營與2萬美軍血戰7天,最後全營陣亡
    曹玉海唯一一張照片一九五零年十月,志願軍開赴朝鮮,與人民軍並肩作戰,保家衛國。在前三次戰役裡,志願軍取得全勝的戰績。李奇微接替麥克阿瑟後,開始主打陣地戰。他利用志願軍善於修築工事的優點,在山坡北面修築了許多坑道,防禦敵軍炮擊。果然,四日清晨,距離曹玉海陣地數公裡之外的美軍,用火炮轟擊了曹玉海陣地,隨後進行了六次衝鋒,但都被曹玉海擋住了。這次交戰,是志願軍進入朝鮮後與美軍交戰的頭幾次之一,曹玉海在這次小規模戰鬥中,激勵了志願軍全軍的信心。
  • 1951年志願軍攻入韓國首都後,看到了這一幕,韓國人無法忘卻的恥辱!
    國家建立起來的軍隊,也以能鬥能戰作為選拔依據和訓練目的。既然是戰爭,那就至少存在兩方參與,畢竟,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 上世紀中期,發生在韓國首都漢城的一場戰役,中國志願軍進入戰區後,卻看到了這樣一幕,這樣讓韓國人視為永生恥辱的一幕。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事情,我們一起看看。
  • 在朝鮮的美國士兵,圖5為收復漢城,最後一張士兵被志願軍打哭!
    【海軍陸戰隊士兵】在朝美軍的7個師中有一支來自海軍陸戰隊,這支陸戰師曾在第二次戰役期間遭受到嚴重的心靈創傷,即便損失不大,卻依舊在戰役結束後回到後方修養。【收復漢城】漢城作為韓國的首都,曾經在韓戰期間四次易手,堪稱世界軍事史上少有的一幕。
  • 美為何沒對志願軍動用原子彈結束韓戰?這些忌憚足以掀翻美國
    ,這下受到前後夾擊的朝鮮損失慘重,美軍這個時候並沒有收手,而是擴大戰爭局面,戰火更是燒到了三八線以北,佔領朝鮮首都平壤,這些囂張的美軍更是打算直接佔領整個朝鮮全境,戰局急轉直下,北朝鮮求助中蘇,隨著中國志願軍的加入,對於一個沒有強大火力支持的新中國,硬是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牢牢地拴在三八線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