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動中秋節的原來是它:長喙天蛾

2021-03-02 科普遊子

■「我發現蜂鳥了!就在中山公園!」

■「請問這是哪種蜂鳥?正在採蜜……」

這幾天,微信群裡不斷有人提到它——模樣很像蜂鳥的小精靈,在花朵前懸停,用長長的嘴巴伸進花心吸取花蜜。

然而,蜂鳥只分布在美洲熱帶地區,中國並沒有蜂鳥。這些「蜂鳥」其實是一些身體強壯、色彩豔麗、飛行靈活、長著長長喙管的大型鱗翅目蛾類昆蟲:「長喙天蛾」。

昆蟲世界裡的「四不像」

乍看上去,長喙天蛾只比蜂鳥多出了一對觸角,而體型大小和飛行特徵都與蜂鳥相仿。在昆蟲世界裡,長喙天蛾長得似乎有點「不著調」。

蛾類多數在夜間活動,而長喙天蛾卻在白天歡實。觸角尖端膨大是蝴蝶與蛾類的重要區別之一,而長喙天蛾的觸角長得很像蝶。它們又像蜂類,振翅飛行時也有蜂類發出的「嗡嗡」聲。曾有報導說某市「發現產於美國的稀有昆蟲長喙天蛾,在我國實屬罕見,估計和進口花卉有關係」,其實中國有很多種長喙天蛾,而且並不罕見。


中國的長喙天蛾並不少

在中國很多城市裡見到長喙天蛾的機率其實並不低。長喙天蛾屬的小豆長喙天蛾、黑長喙天蛾、青背長喙天蛾等便是常見的幾種。

小豆長喙天蛾翅展45—50mm,下唇須及胸部腹面白色,兩側有黑白色斑,前翅橙紅色,後翅橙黃色,刷狀尾毛棕色。從每年4月開始,就可以見到它們「尋花問柳」。青背長喙天蛾分布也很廣,一些城市還能見到九節木長喙天蛾、斑腹長喙天蛾、福建長喙天蛾、滇長喙天蛾等。還有一種透翅天蛾屬的咖啡透翅天蛾,它們的雙翅是透明的,在花叢中飛行的姿態和長喙天蛾相似,也常被人誤認為蜂鳥。


為什麼它們此時集中出現

近日,長喙天蛾在市區的目擊率非常高,除了它們習性的原因,還因為入秋後自然生長的草木開始凋零,而人工種植的花卉在公園裡開得正盛。綠化帶、廣場上的花卉集中擺放區是長喙天蛾天蛾經常光顧的地方。花卉區常見的花卉品種矮牽牛盛開著管狀花,這是典型的蟲媒花,吸引長喙天蛾來發揮它管狀長喙的特殊功能。

你還可以在茜草科植物身邊發現它們的身影。茜草科植物的花很多是管狀或小漏鬥狀,不僅可以為長喙天蛾提供食物能量,更是它們產卵的場地。


長喙天蛾Q&A:

Q:「長喙」好理解,為什麼叫「天蛾」?

A:天蛾科的名字早在1819年就使用了,這個名字暗示了它們的強大。天蛾的希臘語原意是「人面獸身的怪物」,是指天蛾幼蟲身上長著警戒斑紋,受驚擾時會擺動頭胸,做出令人畏懼的動作。

Q:都說昆蟲豔麗有毒,長喙天蛾呢?

A:成蟲無毒,有些天蛾的蛹還是地方美食,做法以油炸居多。這其實也不奇怪,《本草綱目》早有記載。

Q:天冷了,長喙天蛾怎麼辦呢?

A:有的長喙天蛾以蛹的形式越冬,很多則以成蟲的方式越冬,如小豆長喙天蛾的成蟲就在建築物或山林間的洞穴縫隙中越冬,第二年4月飛出去尋找鮮花和愛情。


(註: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關於我們:

科普遊子自然教育平臺由5位來自中國科學院系統的年輕人創辦,在全國率先提倡「一起玩科學」的理念,讓孩子們在山野、溼地、高原、森林等自然環境中認識植物、鳥類、走獸、昆蟲、魚類及兩棲爬行動物,讓孩子們學會用專業科學考察方法了解自然、愛上自然,重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科普遊子擁有中科青少年自然科普基地等多處場地,自2014年8月11日至今已經成功舉辦140多期自然科普教育活動。其中中科安利隆青少年科普基地為北京最大的青少年戶外科普基地,中科白洋澱溼地科普基地是在國家級溼地核心區中創建的罕有的精品科普活動場所,深受青少年和家長的讚譽。

聯繫我們:

微信公號:科普遊子

新浪微博:科普遊子

qq群號:413276227

相關焦點

  • 像鳥像蜂又像蝶——長喙天蛾
    當你專注於它,可聽到它輕微的嗡嗡聲,但看不清它的翅膀。我關注良久,始終沒看到它停下來休息。開始我幾次嘗試拍攝都沒有成功,大有挑戰了我拍鳥的功夫,激起我非把它拍個清晰不可的鬥志!於是我多次改變快門速度,最後調到1/4000秒,才把它全貌定格——眼睛獨特,色彩豔麗,物種有別。       原來,這是一種蛾。這種蛾,生物學家把它歸類於昆蟲綱,鱗翅目,蠶蛾總科,天蛾科,長喙天蛾屬。
  • 探索昆蟲界的模仿者,假扮蜂鳥的昆蟲——長喙天蛾
    它的頭上還有兩根觸角,原來這是一種神秘的蛾子——長喙天蛾,這種小小的昆蟲可是擁有別致的美麗呢!作為蝴蝶的近親,一提起天蛾,人們就會想起那些醜醜笨笨的小蛾子,但是有的天蛾卻比蝴蝶更加美麗呢!天蛾作為蛾類中最為優美豔麗的一類,大多數擁有像鳥類一樣的翅膀,但長喙天蛾卻是這個巨人家族中小巧玲瓏的一員。
  • 長喙天蛾是自然界的「大壞蛋」,雖然長得還挺「帥」,像明星
    在江浙一帶,只要春暖花開,或者秋菊綻放,都可能遇見它們穿梭於花叢中,似蜂似蝶似蜂鳥,它就是長喙天蛾,也有人叫它蜂鳥天蛾。長喙天蛾喜歡在白天活動,尤其是陽光明媚之下,會格外勤快,不停地更換花朵,長長的喙管用來吸食花蜜,尖端膨大的觸角和色彩繽紛、美麗炫目的翅膀,跟蝴蝶很像。
  • 江蘇句容:昆蟲界的「四不像」——小豆長喙天蛾 「長吸管」懸空採...
    有一種蛾類,被稱為昆蟲界的"四不像",它叫做小豆長喙天蛾,最近,江蘇句容的吳久琴女士和家人一起在花叢中賞花時
  • 天蛾和中學教師
    茜草科的寄主說明它們多半屬於長喙天蛾亞科,長喙天蛾亞科包含了一些最常見的天蛾,多樣性也幾乎佔了中國天蛾科的半壁江山,即使有了鑑定到種屬的寄主信息,因為不同種類的長喙天蛾取食同屬甚至同種的植物時有發生,縮小範圍還是困難。
  • 常見昆蟲識別歌訣:天蛾
    天蛾Sphingidae天蛾幼蟲有「尾巴」,身體粗肥多光滑,受驚愛舉頭與胸,藉此來把敵人嚇。
  • 鬼臉天蛾,蜜蜂害蟲
    鬼臉天蛾是我國南方最常見,侵襲蜂群鱗翅目天蛾科害蟲。軀體肥大,複眼明顯,喙粗大發達。鬼臉天蛾白天很隱蔽,常藏於枯枝爛葉下。由於長有迷彩般的保護性體色,平時很難被人們發現。如果鬼臉天蛾成蟲進不了巢箱,它是死不甘心的,便在巢箱周圍用腹部環節摩擦發聲。以騷亂驚動巢箱內蜂群的正常生活,使蜂產卵減少或停產,工蜂採集力下降。有時鬼臉天蛾也被蜜蜂咬螫死亡在箱內,因其體大蜜蜂不能從巢門搬運出去,造成巢門堵塞。受害嚴重的蜂群會棄巢飛逃。
  • 天蛾科昆蟲的概述
    天蛾科屬於昆蟲綱、 鱗翅目、 韁翅亞目、天蛾總科,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 品種繁多, 全世界已知的約 1000種我國已知的約有150種。 天蛾科昆蟲危害多種植物,包括林木、 果樹、糧食、 油料、糖料、蔬菜等重要作 物,因此,經濟意義很重大。
  • 青城山上發現世界上最大天蛾
    4月15日,成都一隊昆蟲科考隊在青城山考察時,發現一隻翅展達到17.5cm的鋸翅天蛾,超過此前記載15.6cm的世界記錄。發現它的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說,天蛾科是我國常見的一類大型蛾子,但鋸翅天蛾每年4月底到5月初在川西海拔1000米-2000米的山區短暫出現後,就神秘消失,第二年才會再次出現。鋸翅天蛾的體翅藍灰色,胸部背板黃褐色,腹部灰色,披有端部白色的較長鱗毛,近端部有三條灰色縱帶,縱帶下方有黑斑……總的來說,就是比起青城山眾多的各類蛾子,鋸翅天蛾可以說是醜出了水平。
  • 一個美麗的誤會,它是蛾還是蜂鳥?講出你的答案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最近,在秦嶺山間拍攝植物時,偶然發現了這麼個小東西,圓圓的眼睛,長長的喙,饞豆大小,雙翅煽動迅速,嗡嗡嗡的懸停在花前,忽而前進,忽而後退,忽而又「倏」的轉身飛走。飛行技術高超,身姿曼妙輕盈,這難道不是蜂鳥嗎?咦,但它真的是蜂鳥嗎?跟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咖啡透翅天蛾成長記
    咖啡透翅天蛾是鱗翅目天蛾科的一種蛾類,它和多數蛾類有著顯著的不同。首先,蛾類多在夜間活動,而咖啡透翅天蛾喜歡白天活動,它快速煽動翅膀懸停於空中吸食花蜜,被許多人誤認為是蜂鳥。再者,咖啡透翅天蛾的翅膀是透明的,若蟬翼一般,而多數蛾類翅膀密被鱗粉,看起來毛乎乎的。
  • 夾竹桃天蛾:從外星人到戰鬥機
    不過,野外觀察的經驗告訴我,許多蝴蝶和天蛾都具有偽裝能力,尤其是利用眼斑來混淆視聽和防禦天敵。況且幼蟲身上的兩個斑塊距離頭部太遠,都已經到胸部了,顯然不是眼睛。和眼睛同款配色的,是幼蟲體側那兩條藍白色的條紋,其紋路從頭部延伸到尾部,周圍還密布白色小點。這身螢光的藍白色就是它的警戒色,仿佛在警告天敵:我有毒,離我遠點!另外,它還有一條橙黃色的尾巴,和它的肥臀搭配更加顯得可愛。
  • 來飼養一隻夾竹桃天蛾吧!
    有時候,我們可以在夾竹桃的葉子上發現一個黃色的小圓點,這些其實就是夾竹桃天蛾的卵。我們可以把它帶回家,進行飼養觀察。把卵連同葉子一起帶回家之後,就可以靜待這顆小蟲蛋的孵化。剛孵化出來的夾竹桃天蛾寶寶很迷你,這時候它們需要吃很幼嫩的葉子。四天之後,它們就會進行第一次的蛻皮。這時候可以看出,它們已經長胖了不少,嘴巴也變得厲害起來,普通的葉子也可以隨便進食了。
  • 【城市物種日曆】9月11日 夾竹桃天蛾(天了嚕!綠化帶鋼鐵俠來了!)
    新聞的主角是一種蛾子的幼蟲,和一般的毛毛蟲不同,它的外形十分前衛:渾身光滑無毛,呈淺綠色或黃褐色,體側各有一條銀白色的亮帶。「頭」上長著兩個藍色的「眼睛」,仿佛散發著螢光,像是一個外星人。它就是夾竹桃天蛾的幼蟲。夾竹桃天蛾Daphnis nerii (Linnaeus,1758)是廣泛分布於我國東南沿海、西南、華南的一種蛾子,屬於天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