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排坐呀吃果果,你一個呀我一個,妹妹睡著了,給她留一個...」
小時候,我們經常唱這樣一首童謠。秋季,各種應節鮮果接踵而至,你吃了哪些呢?
懂養生的你,對「秋吃果」肯定不陌生。但是這個「果」可不單指水果哦,實際上,它還涵括了各種堅果和根果哦。
下面,養生君就給大家介紹當下必吃的9種「秋果王」——
石榴性溫、味甘酸澀,入肺、腎、大腸經,可以生津止渴,收斂固澀,止瀉止血,是秋日不能錯過的水果之一。
★ 石榴好吃、難剝,怎麼破?
石榴酸甜可口、營養豐富,但好吃不好剝。稍不注意,弄得一手石榴汁不說,還會損害不少石榴籽,這可怎麼辦?
建議:首先我們可以在石榴頭部五分之一的地方,用小刀橫著刮一圈。注意別刮的太深,以防傷到裡面的果實。然後再用小刀沿著石榴的紋路輕輕切開,掰開即可。
梨有「百果之宗」的美譽,它味甘、微酸,性涼,可以生津止渴、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再者,梨還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消化,是胃腸最好的「清潔工」。飯後喝點梨汁,還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有害物質大量,避免便秘。
★ 秋梨雖好,3種人別吃
梨本身偏寒涼,開懷吃梨,容易傷及腸胃,故以下3種人應少吃,甚至不吃:
體質虛寒、寒咳者;
患有胃寒、腹瀉者;
婦女產後、小兒出痘者。
健康的人,也不建議多吃梨子,一天一個較為適量。脾胃較弱者,建議把梨煮熟再吃。
獼猴桃酸甜可口、營養豐富,有「水果之王」的美稱,是老年人、兒童、體弱多病者的滋補果品。
研究發現,每100克獼猴桃鮮果中含維生素C達100~200毫克,高者可超過400毫克,遠高於包括柑橘在內的大多數水果,是補充維生素C的不二之選。
再者,它的鉀含量較高、鈉含量較低,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還富含礦物質如鈣 、磷、鐵 、鉀等,營養十分豐富,可適當多吃。
★ 奇異果、獼猴桃,有何不同?
獼猴桃原產中國,至少有 1200年以上的種植歷史。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而得名獼猴桃。
而奇異果源自紐西蘭,是20世紀初,獼猴桃從中國傳入紐西蘭後人工選育一個品種,因紐西蘭出口商將其改名為Kiwifruit,音譯便是奇異果。
簡單的說,奇異果就是留學歸來的獼猴桃。而在營養價值方面,兩者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秋冬時節,需要攝入必要的熱量和油脂來避免身體虛寒、皮膚乾燥,而核桃既能給身體提供豐富的營養,又可帶來飽腹感,避免發胖,是秋冬首選堅果。
核桃除了提供膳食纖維以及蛋白質外,還含有大量補腦益智的營養成分,如卵磷脂、鋅、錳、鉻等,也適合孩子、老人和經常用腦的成人食用。
★ 剝核桃,有妙招
鍋中加水用大火燒開,將核桃放到鍋中的箅子上,大火蒸5分鐘。之後,趁熱將核桃浸入冷水中,讓核桃冷卻。
用這個方法再去核桃外殼,就很容易將仁完整剝出來了。
中醫認為,秋燥之邪更易通過口鼻呼吸道或者皮膚毛孔侵入肺部。因此,要對付秋燥,首先就要潤肺,而杏仁就是首選。
杏仁性苦,溫,有毒,入肺、大腸經,在《本草綱目》中主要列舉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潤肺、清積食、散滯,排在第一的就是潤肺功能。
每天吃一把杏仁,其中維生素B2、維生素E、鎂和鋅還有益心臟健康、緩解壓力和提升情緒。
★ 苦杏仁有毒,切忌生吃
苦杏仁含有苦杏仁苷,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可分解產生氫氰酸,對呼吸有抑制作用,少量可以止咳平喘,所以苦杏仁多作藥用。
苦杏仁不能生吃,吃時應先浸泡、漂洗,再用熱水煮,浸冷水去皮。內服常用量一般不超過5~10克,相當於5~10顆。
中醫認為,花生有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清咽止咳的功效,經常食用可以幫助排洩、也可益壽延年。
再者,花生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達23.9%,鈣含量高達284毫克/100克,高出一般的堅果3~5倍,是食物中名副其實的蛋白質、鈣「雙料冠軍」。
★ 花生,每天吃多少好?
花生屬於高脂食物,不適合多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平均每天大豆類和堅果的總量在25~35克。如果每天吃大豆25克左右,那麼堅果可以吃10克,大概10~12顆花生。
芋頭入脾胃經,有補脾益胃、促進消化等功效,平時腸胃不好的人可以常吃。
《食物本草》說芋頭「療煩熱,止渴,令人肥白,開胃,通腸閉」,可見芋頭不僅能夠開胃健脾,除煩止渴,還能夠使人胃腸通暢,肌膚變白。
但要注意的是,芋頭富含的澱粉種類,攝入體內後易轉化為糖類,不利於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 強脾健胃,吃鮮魚芋頭羹
此方載於唐代孟詵所著的《食療本草》,具有強胃健脾之功,適於虛勞乏力者。
材料:鮮芋頭250克,鯽魚500克,胡椒、豬油、食鹽各適量做法:將芋頭和魚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煮至熟爛,再加入胡椒、豬油、食鹽調味服食。牛蒡是藥食俱佳的營養保健蔬果,其細長像鐵棍山藥,又稱大力子、牛菜、東洋參等。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牛蒡含菊糖、纖維素、蛋白質、鈣、磷、鐵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營養豐富。
其富含的菊糖,不被胃腸消化分解且有一定黏性,能為腸道有益菌提供極佳的生態營養, 有助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還能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
平日適當多吃,還有助降低甘油三酯、膽固醇和預防心血管病。
牛蒡排骨湯
材料:牛蒡1條、排骨半斤。鹽、味素各少許。
做法:排骨切塊焯水撈出,牛蒡去皮切塊泡水備用,砂鍋中放入排骨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小火熬煮1小時,加入牛蒡,再煮半小時調味即可。
雪蓮果,塊根形似甘薯,其貌不揚、味同雪梨,又稱菊薯、地參果、萬根苕等,其果肉嫩黃,脆嫩爽口。
新鮮雪蓮果富含低聚果糖,這種物質在腸道吸水後變成膠狀物,能吸附糖分和脂質然後排出體外,有助抑制血糖、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升高。
再者,雪蓮果熱量低,還能提供人體生理所需的20種胺基酸及鉀、鎂、磷、鐵等元素,是糖尿病或減肥者不錯的可口佳果。
★ 雪蓮果,每日別超100克
雪蓮果皮薄汁多,不僅可削皮直接生食,還可以下火鍋、燉煮雞肉或排骨食用。
但雪蓮果性涼,每次使用量控制在100克左右為宜,否則可能引起脹氣、噯氣甚至瀉肚等。
雪蓮果銀耳湯
材料:雪蓮果、銀耳、冰糖適量。
做法:銀耳泡發、雪蓮果削皮、洗淨、切塊待用,在鍋中加入所有材料,熬煮1小時左右,加入冰糖,再煮10~15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