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說的不就是你嗎?

2021-01-08 楊大春JT

作者:梅雪風,編輯:李不言,封面:動畫電影《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已然是本世紀的一部當代經典。

宮崎駿在他最盛年的階段,完成了一部集大成的代表作。

它的複雜和深邃,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動畫片」,抵達了第七藝術的某種極致之境。

下文即為對它的詳盡解析。

在大銀幕與宮崎駿的重逢

1、宮崎駿是一個世界觀特別宏大的導演。有的導演討論的是男女問題,有的導演討論的是社會問題,還有些導演特別喜歡討論階級問題,而宮崎駿始終討論的都是人類這一非常宏大的問題。

也正因為此,他的電影裡面始終有一個與人類世界平行的,或者相對應的另外一個世界。在《天空之城》裡面,這個世界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最終已經滅絕的懸浮城市拉普達,這是一個已經死亡的烏託邦。

拉普達是一座漂浮在空中的巨大的機器島,蘊藏著巨大的財富。(電影《天空之城》劇照)

他其實是在講,即使我們的技術再發達、再先進,但沒有對於生命的敬畏,沒有對於整個世界的敬畏,我們仍然會遭遇毀滅。

我們今天要講的《千與千尋》,還有《幽靈公主》,那另外一個世界,就是神的世界。在宮崎駿的電影裡面,神的世界實際上是大自然的一種人格化體現,是一種泛神論的浪漫想像。

從這點來說,宮崎駿是一個原教旨主義的環保主義者,在他的世界裡面,人以及人的欲望成了這個世界被敗壞的罪魁禍首,而這種蓬勃的不加抑制的欲望最終會受到大自然的反撲,或者說報復。

自然界最神秘、最強大的神,麒麟獸。(電影《幽靈公主》劇照)

這種宏大的思辨,是宮崎駿一個重要的側面,但這不是他的全部。另外一個與之分庭抗禮的側面,就是他的孩子氣,這種孩子氣來自於他的想像力。

或者說,這種過剩的爆棚想像力本身就是孩子氣的證明,就是樂觀的體現,就是對這個世界沒有失去希望的表現,就是對這個固定不移、一成不變的現實世界的反抗。

2、宮崎駿有多津津樂道地去描摹一個不存在的世界,就能說明他有多麼完整、多麼可貴地保留了那種很容易被世俗世界磨掉的童心。

所以說,他的電影裡面才充斥著那麼多的魔法。

就像《魔女宅急便》裡面那個騎著掃帚帶著他的小黑貓飛行的小魔女,就像《哈爾的移動城堡》裡,那個看似冷酷實則相當玻璃心的小鮮肉魔法師,也像《千與千尋》裡面那些精靈古怪的生物或人物,比如那個有著六條胳膊的鍋爐爺爺,還有那些活潑靈巧的小煤灰們。

魔女琪琪和寵物黑貓吉吉在海邊小城的修行之旅。(電影《魔女宅急便》劇照)

也是因為這種童心,他的電影才那麼熱愛去表現飛行。而且他電影中的飛行器都不是那種賽博朋克式、充滿金屬味、去人性化的機器,而是工業與自然相結合的奇異形態。

這就像《天空之城》裡那些飛船都有著蜻蜓一樣的翅膀,《紅豬》中飛機全部看起來都散發著它剛被發明時的手工質感,在《哈爾的移動城堡》裡面,那個城堡也不是一個酷炫的機器,而是一個擬人化、老邁、慢吞吞的有腿、有眼睛、有舌頭的破舊的房子。

可愛的城堡像個走起路來氣喘籲籲的老爺爺。(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劇照)

這種童心,還體現在他電影裡面的主人公總是一個個的夢想家。

《天空之城》中的小男孩,他總是嚮往著飛行,對機器充滿了熱愛,《紅豬》裡面的主人公紅豬雖說已經是一個中年大叔,但他內心仍然是個小孩。他情願變成一隻豬,也不願意進入那個煩人的惡俗世界,他永遠不能放棄自由自在的飛行。

也是這種童心,讓他電影裡面總是充滿了那種毫無性色彩、一見鍾情的孩童式的愛情,這種愛情看起來與兩性毫無關係,更像是一種小孩還會發育的玩伴的關係。

他電影裡面的人物對於愛情的忠貞也超出我們的想像。無論是男主人公為了救女主人公,還是女主人公為了救男主人公,他們都能毫無負擔、毫不猶豫地付出自己的生命,似乎這是天經地義的。這當然與宮崎駿拍攝的是動畫片有關係,但更與他的那種根深蒂固的世界觀有關係。

千尋與白龍一見鍾情,又有生死之交。(電影《千與千尋》劇照)

3、宮崎駿這種骨子裡面的悲觀,與他骨子裡面又無法抑制的樂觀,以及他的古板。他的那種爆棚的孩子氣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非常奇妙的矛盾感,也讓他的那種單純變得更加晶瑩剔透,讓他那種宏大的優勢也變得更加的純粹而動人。

在他所有的電影裡面,《紅豬》是我最喜歡的。像《魔女宅急便》《龍貓》以及《哈爾的移動城堡》,對我來說都過於輕盈和過於明媚了,而《幽靈公主》雖然史詩感極其宏大,但是也過於沉鬱,以至於顯得有些悽厲。

《紅豬》在我的眼中幾方面都平衡得非常好,有著一種既世故又單純,既溫柔又滄桑的雜糅的奇妙感。但在他所有電影裡面,思想性方面,這部《千與千尋》,還有《幽靈公主》,是最為出挑的。

紅豬是一位迷人的飛行員。(電影《紅豬》劇照)

《幽靈公主》講述了人與自然之間那種無法共存,卻又不得不共存下去的複雜與矛盾。《千與千尋》,則非常細緻地描繪出一個現代物質社會的現狀和困境。

更為精妙的是,影片中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劇情都有它的隱喻性。

千尋那對變成豬的父母,分明就是現代社會中那些義無反顧投身於物慾,最終被物慾吞噬的人;

無臉男看起來非常呆萌,其實是指那些物質極大豐富,但卻永遠找不到任何依歸,找不到任何港灣的那些孤獨靈魂;

而那個得不到東西就威脅要哭的巨嬰,看起來就像我們這個時代巨嬰症的一個象徵,這是一個過於明顯的明喻了。

「不要吃得太胖,否則會被殺掉的!」(電影《千與千尋》劇照)

影片當中,對名字探討也特別有意思。千尋失去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又找回自己名字,奮力逃出魔法世界。如果千尋忘記了她本來的名字,她就會和影片中的白龍一樣,再也無法走出魔法世界。

這是對於現代人的人生意味深長的隱喻,名字就代表了這個人的身份,也代表了這個人的過去。喪失了名字也就喪失了身份,同時也就喪失了過去;而喪失了過去,你也就沒有了未來,因為未來都是以過去作為基點的,沒有基點的人生也就喪失了希望,你就會變成一具行屍走肉,變成一部機器。

無臉人的金幣讓其他人垂涎三尺,卻無法打動千尋的心。(電影《千與千尋》劇照)

我們現代人就是這樣,奮鬥是為了獲得自由,所以我們拼命地掙錢,心甘情願地996,我們心甘情願地學習各種各樣的成功學。

但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們逐漸被這一套廉價的心靈雞湯給洗腦,成功本身成了全部,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就忘了所謂的初心是什麼。當你一旦忘了這個初心,你也就變成了物質的奴隸,也就像千尋的父母一樣,被那些物質美食餵養得不知疲倦、不知滿足,卻不知我們早已喪失了原來的模樣。

4、很有意思的是,影片發生在一個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的遊樂園的廢墟裡面,遊樂園與廢墟本身就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對比。

遊樂園的本質是要造夢,而廢墟卻又是夢想的破滅。這個情況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我們中國,我們現在或曾經的房地產熱潮,它讓我們不禁要去反躬自問,我們會不會也陷入這樣一種狂熱,我們是不是也正在或已經忘記了我們到底要幹什麼?

繁花似錦的樂園實際上一處廢墟。(電影《千與千尋》劇照)

影片除了講到了整個現代物慾對於人心的損壞,它還非常成功地講到了整個社會物慾對於大自然的戕害。

那個被誤認為是腐爛神的河神,他滿身的惡臭讓滿天神佛退避三舍。在千尋的幫助下,他吐出了所有的汙垢,這些汙垢就是各種各樣的工業垃圾,各種各樣的現代生活的廢棄物。

而男主角白龍,其實是一條河流,他忘了自己的名字,其實這也就是他已經乾涸或者甚至於消失不見的一種象徵,這是比河神更為悲慘的命運,這些都是在說在整個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所付出的慘痛代價。

《幽靈公主》也呈現了人類發展與生態平衡的對立。(電影《幽靈公主》劇照)

而湯婆婆和她的孿生姐妹之間的差別,可以說是宮崎駿對於這種時代病症的一種浪漫的解決方法的想像。

湯婆婆孿生姐妹的簡樸,與湯婆婆的鋪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許節制欲望是我們的唯一出路。欲望不只是傷害了我們這一代人,它對下一代人的副作用更大,湯婆婆的那個巨嬰孩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這個被過剩的物質餵養長大的孩子,就像一朵在溫室裡面長大,嬌嫩卻畸形的花朵,他喪失了行走的能力,喪失了勞動的能力,也喪失了交流的能力。他唯一會的就是索取,他唯一的武器就是哭泣。

當他非常理直氣壯卻又嬌滴滴地說出「你不陪我玩,我就哭喲」的時候,是我看到整部影片裡最為恐怖的場景,因為它如此真實,似乎就在未來的不遠處等著我們。

最高統治者湯婆婆唯一怕的就是她的巨嬰。(電影《千與千尋》劇照)

這部《千與千尋》,看起來就是對於「現代人怎樣才能從被物質奴役的現狀中掙脫出來」的一種探討。

一部動畫片,能夠這麼精緻而又細膩地對複雜的社會問題進行思考,是很難得的。更難得的是,它並沒有因此變得沉悶,並沒有喪失那種活潑的趣味。

從這點來說,宮崎駿特別像史匹柏、克里斯多福·諾蘭等好萊塢導演,他們始終在大眾與自我之間,天真與深刻之間走著鋼絲,而且最終都倖存了下來,讓萬千觀眾都收穫了奇觀,還有感動。而最後在這奇觀與感動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東西,在默默地影響著大家,讓大家去思索、去回味。

相關焦點

  • 《千與千尋》你看過嗎?中文版你們看了嗎?
    前幾天說是《千與千尋》的中文配音版要來上映了,但是我並不想去看,因為我已經看過原版的了,強迫症促使我不想看,我怕我得聽到中文版的配音分分鐘出戲,不是否定中文的配音,而是我的個人感受就是如此!千與千尋小千《千與千尋》我很早就看過了,不過我是在網上看的,也許你們會吐槽我,說我不支持正版了。《千與千尋》是宮崎駿非常有名的一部動漫電影了,票房也是全球票房動漫類最高的了!
  • 品味宮崎駿:《千與千尋》,神隱少女的故事,你看懂了嗎?
    我九年前第一次觀看了宮崎駿老師的作品——龍貓,從那之後對宮崎駿就產生了由衷的敬佩,宮崎駿老師的繪畫風格對我也有極大的影響(我原本就是學習繪畫的,到現在依然會定期的進行繪畫創作),所以說我打算在接下來的文章裡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位大師的作品,已經自己的一些感受。
  • 如何評價《千與千尋》影評 千與千尋的恐怖真相你敢看麼
    小時候看《千與千尋》,有人說,是被怪物嚇哭,擔心爸媽變成豬而做噩夢,疑惑無臉男為什麼總是跟著小千;也有人說,是羨慕千尋有一段勇敢的冒險,被千尋和白龍之間的感情打動。但幾乎所有人都承認,長大後再看《千與千尋》,他們都有了全新的體會。
  • 《千與千尋》鮮為人知的18個隱藏細節,你看懂了嗎?
    片中「湯婆婆」和「巨嬰男」,也是控制欲和破壞欲的典型代表。人們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千尋的長大,或許是從那次在白龍面前,令人心碎的痛哭開始的。也有人說無臉男象徵著感情關係中的「備胎」,他想付出真心,千尋卻不理解他的意思,他捧出一大把眾人都愛的金子,千尋卻不稀罕。他到底要做什麼才能得到千尋的青睞?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他最後面對千尋,只喃喃自語說了一句話「我好寂寞」。
  • 為何說《千與千尋》是吉卜力的巔峰之作?
    Karen Han(娛樂記者):其實,這些故事橋段不限於西方媒體,它們在許多東方作品中也有出現。在日本有很多民俗傳說,其主題就是不要妄碰不屬於你的東西。Susana:很有道理!即使那些最開始看起來很像壞人的角色,比如湯婆婆和無臉男,等你更了解他們之後,也變得不那麼嚇人了,反而能夠體諒他們。動畫中還呈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千尋最開始與同齡人一樣,是個莽撞無禮的小姑娘。儘管她後來有所成長,並拯救了她的親人與朋友,但她的起點是跟其他人相同的。
  • 《千與千尋》你真的看懂了嗎?角色隱喻大揭秘!
    《千與千尋》想必大傢伙都很熟悉了,劇情也都能倒背如流了。不知大夥從《千與千尋》中看懂了什麼,是千尋的成長、善良、童真?還是千尋與白龍的懵懂的愛情?是無臉男的孤獨?是千尋父母的貪婪?是腐爛大人肚子裡的垃圾,顯示出的人與自然的關係?……?
  • 值得看很多遍的動畫片《千與千尋》,你看懂了嗎?
    說實在的第一次看《千與千尋》我真的沒有看懂,但是後來慢慢的經常想起來電影中的某些情節,難道就是所謂的長大了?不禁又看了好幾遍,總算明白點什麼。這部劇目前在豆瓣評分高達9.4分,評論也非常高,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
  • 《千與千尋》:影片透露出的三個育兒問題,你看懂了嗎?
    千尋多維度的成長,你會看到嗎?在成長的道路中,你會關注孩子的多維度,深層次的成長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最初被呵護在羽翼之下的「千尋」,但是最後卻沒有成為那個勇敢堅韌的「千尋」,而是變成了被湯婆婆抽掉名字的「千」,成為一個依附體。
  • 《千與千尋》的國語版影片,你是否會去選擇觀看呢?
    歐哈喲,我的小夥伴們,今天傾醬來和大家分享,宮崎駿老爺子的經典之作《千與千尋》,電影版即將來襲,你做好準備了嗎?因為國外影片的引進,必備的一定要有國語翻譯的版本,所以,對於多數的影迷來說,觀看時將會面臨兩個選擇,國語版與原聲版,那麼對於這一次上映的《千與千尋》,你又作何選擇呢?
  • 關於《千與千尋》你所不知道的幕後故事,經典背後是用心的製作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是奧斯卡獲獎影片,也是日本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虜獲了全世界觀眾的心。那你知道它的背後故事嗎?帶著這些鮮為人知的事實,會讓你再次愛上這部電影。《千與千尋》沒有劇本儘管《千與千尋》的情節豐富,人物發展也很有特色,但它並不是按照劇本製作的。
  • 深度解析《千與千尋》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執導的動畫影片,該影片主要講述了千尋一家誤入詭異的另一個世界,千尋成功解救爸爸媽媽的故事,早年《千與千尋》於2001年上映,是宮崎駿進入21世紀的第1部神作,以304億元的票房成績,位居日本電影第1位,雖然之前大熱的《你的名字》,全球票房成績超越了《千與千尋》,
  • 小兔版本的《千與千尋》,這種形態的千尋和白龍,你喜歡嗎?
    《千與千尋》之所以被永遠銘記,成為眾多網友心目中永恆的經典,是因為在這篇宛如童話故事中,宮崎駿想通過千尋的故事告訴了我們太多成長的經驗。從千尋、白龍、坊寶寶、無臉男、湯婆婆錢婆婆的經歷中,我們能看到關於成長的很多事情。因此,《千與千尋》才成了眾多人心中永恆不滅的神話。
  • 《千與千尋》中的人物深意,你看懂了嗎?
    《千與千尋》中的人物深意,你看懂了嗎?動漫裡雖然是許多歡樂和幸福的場景,讓大家覺得非常的快樂,但是動漫裡也隱藏著許多的深意,不管是哪一個人物,都有著自己的存在的意義,小時候的我們看不懂這其中的內涵,但是今天我們應該能讀懂了,今天我們就來重新解讀一下千尋身邊的那些非主角的人物角色。一:玲玲在湯屋裡是一個普通的女僕,非常的熱心,對千尋也是照顧不少。
  • 《千與千尋》這麼多年了,千尋帶給你的感動還在嗎?
    #日本動漫#自己小學的時候甚至也沒看懂《千與千尋現在重新看《千與千尋》我覺得它絕不是看兩三遍就可以得懂動畫電影,或許起初它看起來沒有一個明顯的主題,很多地方也解釋不清楚,無法理解,結束時只是沉浸在夢醒時分,說不上來感動,但沉浸感一定很深。宮老真的很細節,雖然有時他自己也無法解釋某些細節存在的原因,但這正是他人所不具有的才能。
  • 時光的盛夏——《千與千尋》影評
    我是上周六看的電影,直到今天才寫影評,感慨很多,卻一直不知道怎麼寫,好久不寫影評了,找不到切入點,一直到昨晚聽到毛不易的《盛夏》,歌曲律動,歌曲好聽,這歌詞寫的,這不正就是我看《千與千尋》的感慨嗎?我最早看到《千與千尋》電影(影碟)的時候,或許是2002年或是03年的夏天。
  • 《千與千尋》沒變,是我變了
    時隔 18 年,《千與千尋》終於重新在中國上映。定檔消息確定之後,有人在知乎上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動畫《千與千尋》在大陸上映是為了撈錢嗎?」下面的回答是這種畫風:張小北:那你說啥電影上映不是為了撈錢的?《千與千尋》是我們跪求它來撈錢的。千裡:真的,來撈吧,求你了,千與千尋撈完麻煩天空之城再來撈一波吧。
  • 《千與千尋》:我們終會相逢
    1、「不工作就會變成豬。」很多人因為這句話認為電影強調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這句話是湯婆婆的規定。湯婆婆在電影可不是正面人物。「不工作就會變成豬」,是規則,而不是價值觀。湯婆婆用這個規則控制工人,這不就是資本家嗎。
  • 你真的看懂了《千與千尋》?
    對於《千與千尋》影射的內涵,大柚子我有一點十分肯定,而這一點很可能顛覆很多人對於該影片主旨的認知,那就是《千與千尋》絕對不是以成長為主題。為了闡明這一點,大柚子先旗幟鮮明地對《千與千尋》進行定性。對,沒錯!!《千與千尋》它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悲劇!!不對啊,它哪裡悲了?!
  • 作文素材:《千與千尋》值得摘抄的語錄
    —宮崎駿《千與千尋》主題:回憶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不可能忘記,只不過是想不起而已。—宮崎駿《千與千尋》主題:離別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悽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麼堅強。—宮崎駿《千與千尋》主題:人生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
  • 宮崎駿《千與千尋》,關於友情的3句引人深思之語,你讀懂了嗎?
    宮崎駿三個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因為他創作的很多精彩有趣發人省醒的動畫讓我們忘不了他。比如《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天空之城》、《龍貓》等等作品,總讓人感覺到不知名的溫暖,又帶著現實的「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