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具有潤腸、養胃等功效,不少人的養生之道就是一杯蜂蜜水。然而現在市面上有不少低價蜂蜜,其實這些低價蜂蜜都是加了果糖或者用其他物品製作成的——假蜂蜜!
那你知道這些假蜂蜜都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嗎?根據網上流傳的假蜂蜜製作攻略,方法很簡單:只要用水+白糖+紅糖+明礬,就可輕易勾兌出「蜂蜜」,而且成本相當低,只要6元!可怕的是,這種假蜂蜜不僅沒有養生功效,長期食用還會危害身體健康!
網傳的假蜂蜜製造攻略是真是假?
我們來看一看真實的實驗,
真相震驚所有人!!
實驗材料
500克白糖一袋,價格5元;
500克紅糖一袋,價格5元;
200克明礬,價格1元。
實驗步驟:
先往鍋裡放水,約200克,
用小火慢慢加熱至水開。
往鍋裡加入白糖,約100克,用勺子輕輕攪拌,讓白糖充分化開。一直保持小火,這樣水慢慢沸騰,表面開始冒出氣泡,鍋裡的水顏色開始發黃。
往鍋裡加入紅糖,約2克,還是輕輕攪拌,將紅糖溶入溶液中。
等紅糖溶化以後,在鍋裡加入5克明礬,同樣輕輕攪拌。這時,可以看到,看上去還很清亮的液體,在明礬加進去後,更加黏稠了,慢慢融合在一起。
開大火,鍋裡的氣泡也越來越多,水分越來越少。隨即,關火等待氣泡慢慢消失,「蜂蜜」出爐了。製作出的「蜂蜜」約有100g。
真蜂蜜(左)和假蜂蜜(右) ↑
勾兌的100g「蜂蜜」中,白糖1塊錢,紅糖加明礬也不過2毛錢,算起來,製作這樣的一斤「蜂蜜」才6塊錢。
記者將上述實驗結果告訴從業多年的蜂蜜行業的專家張先生,他表示,用明礬勾兌「蜂蜜」只是現在「假蜂蜜」的一種,還有一種則是加入果葡糖漿。
張先生告訴記者,用明礬勾兌出的「蜂蜜」成本遠遠低於真正的蜂蜜,紅糖主要是用來調色的。「這種明礬蜂蜜長時間吃肯定對身體不好,還影響鈣的吸收。」張先生表示,果葡糖漿是用大米之類的糧食生產出來的,說白了就是一種甜味劑,雖然對人體沒有傷害,但這種蜂蜜就沒有了真蜂蜜的保健作用。
其實真正的純蜂蜜價格是很高的。張先生表示,從收購、運輸、生產加工、銷售,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省,算下來最普通的蜂蜜至少也要20塊錢一斤,「我看有的地方還有捆綁銷售,買一瓶大的還送一瓶小的。如果是真蜂蜜,這樣賣下去肯定要賠死。」
1、看蜂蜜的色澤和黏度
好的蜂蜜色澤清透,光亮如油,晃動蜜瓶時顫動很小,停止晃動後掛在瓶壁上的蜜液會緩緩流下。
2、聞氣味
真蜜甜香,不同的花蜜衝泡後可聞到特有的花香味。每種蜂蜜均有獨特的香味,純正單一花蜜,多與其花香氣味相同。如發酵變質則可聞到一股酵酸味或酒精味;如摻入較多的白糖、飴糖或澱粉,便失去花蜜特有的香氣。
3、倒蜜瓶
優質蜂蜜由於含水量低質感黏稠,如果將密封好的蜜瓶倒置,會發現封在瓶口處的空氣很難上浮起泡。
4、拉蜜絲
用小湯匙或牙籤攪起一些蜂蜜向外拉伸,真蜜通常可以拉出細而透亮的「蜜絲」,而且絲斷後會自動回縮並且呈現球狀。
5、磨顆粒
購買乳白色或淡黃色的天然「結晶蜜」,可以將結晶挑出部分放在指尖研磨,真蜜的結晶顆粒細膩,會完全融化;而假蜜的結晶顆粒堅硬、結成一團,指尖研磨後會留下不易融化的顆粒。
6、嘗味道
真蜜入口甜膩,部分蜂蜜後味微酸。蜜有蜜味,糖有糖味。純正蜂蜜甜而微酸,口感綿軟細膩。而假蜜的蜜味淡,餘味淡薄短促。如摻蔗糖的蜜回味短,口感糖漿味濃;摻尿素的蜜味甜而又鹹澀;摻增稠劑的蜜有膠結口舌感和刺激性異味。
對於買回的蜂蜜,如何鑑別?
1、看滲透的方法:純正蜂蜜滴在白紙上不易滲出,而摻水的蜂蜜則會逐漸滲開。
2、冷藏結晶檢驗:蜂蜜在4至14攝氏度的環境下保存一段時間後會變成固體,這是蜂蜜的一種物理現象,真蜂蜜其結晶體的透明度差,結晶層次較「鬆軟」,用手指捻無沙粒感,結晶體用筷子一紮一個眼,很柔軟;假蜂蜜扎不動,凍得很結實。
據悉,假蜂蜜多半會以蔗糖或工業麥芽糖、果脯為原料,添加香精、增稠劑、色澤劑等配方,是種人造甜蜜劑,過量攝入有害健康。
選蜂蜜選常見的種類就行,比如百花蜜、洋槐蜜、荊條蜜、椴樹蜜等等。棗花蜜容易有農藥殘留,最好別喝,別相信那些稀奇古怪的蜜種。
以下蜜種,單靠小蜜蜂勤勞採集,是很難支持大銷售量的。
金銀花蜜:金銀花的花冠又長又細,蜜蜂的嘴很短,很難深入到花蕊,只有在花倒掛時流出來的花蜜,蜜蜂才能採到。
蘋果蜂蜜:蘋果花花蜜非常非常少,蜂蜜採的還餵不飽自己。
野菊花蜂蜜:產量極少,有時得天氣極好的時候才採到,不可能穩定地供給商家。
益母草蜜:益母草是一種輔助蜜源,能形成蜜的量很少,不可能有純的益母草蜜大量出售。
其實,還有八種蜂蜜壓根就是不存在的,如果在市面上看到了請不要購買,比如:
來源:健康時報(ID:jksb2013)
編輯: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