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解表、乾薑溫中、炮姜溫經,三種姜還有這些不為人知的妙用

2021-01-11 奇妙的本草

國醫大師,路志正,今年已經98歲了,身體一直棒棒噠。他說他的長壽秘訣就是堅持吃了40多年姜。

路先生說,他這個秘訣可是跟孔夫子學的,孔子「不撤姜食」,活了73歲,在那個年代絕對是長壽的了。可是吃薑的學問可多了,乾薑、生薑、炮姜,雖然都是姜,但是藥用功效上卻有很大的區別。

今天小妙就給大家好好說道說道,生薑、乾薑、炮姜這三種中藥應該怎麼用!

一、生薑:發散作用較強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肺、胃、脾經

功能:解表散寒、化痰止咳

主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嘔吐,痰飲咳喘,

配伍應用:

1.治療風寒感冒

四季更替,尤其是秋冬季節,最容易風邪入侵。風寒感冒者渾身發熱、頭身疼痛、鼻塞流清涕、或身體酸痛、咳嗽無痰、或咳痰稀薄、舌淡苔薄白、脈浮或浮緩。

生薑辛辣,可讓人體食用後,增加血液循環,促進身體的發熱。通過服用生薑芫荽湯或生薑蔥白湯治療,可以減緩體內寒氣。若是症狀較重者,得服用中藥湯劑治療,多與桂枝、羌活同用。《傷寒論》中也提到桂枝湯、葛根湯等可治療風寒。

2.治療肺寒咳嗽

風寒客肺指風寒引動痰飲所致的喘咳多痰,由於寒氣影響肺的宣發與速降功能引起的咳嗽或內有痰飲。

若患者咳嗽無痰、或怕冷症狀較輕,可服生薑蘿蔔湯治療。症狀較重者可服用中藥湯劑,多與麻黃、杏仁、乾薑配伍。

3.治療虛寒胃痛

虛寒不僅會引起感冒,同樣也會影響腹部。這類胃痛在空腹時較為明顯,吃了東西之後就可以得到改善。發病時,腹痛綿綿,泛吐清水,神倦乏力。

生薑能溫胃散寒,對於症狀較輕者可服生薑紅糖水治療;《傷寒論》中記載治療胃寒疼痛小建中湯就配入了生薑,用生薑水送服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也會比原有的效果有所增強。

4.治療嘔吐

《金匱要略》中提到:半夏、生薑汁均善止嘔。生薑有開胃和中之功,能溫胃止嘔。

嘔吐症狀較輕者可用生薑大棗湯治療。對於嘔吐較重者可配入複方中應用,如胃寒者,加高良姜、紅豆蔻;胃熱者,加鮮蘆根、竹茹;各性嘔吐均可配入半夏應用。

二、乾薑:重在溫中

性味歸經: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

功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主治:脘腹冷痛,嘔吐瀉洩,亡陽厥逆,寒飲咳喘,寒溼痺痛。

配伍應用:

1.治療中毒性休克、急性腸胃炎

張仲景的類方中有乾薑附子湯、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赤石脂丸等8個方都是乾薑和附子合用的。大多治療少陰證,陽氣衰微、亡陽厥脫的病證,有回陽救逆的作用。

乾薑加附子用於治中毒性休克、心肌梗死、急性胃腸炎等效果很好。

2.治療寒性的腹痛和結腸炎

《本經逢源》講:「入理中湯可以治療寒性的霍亂,止大便溏瀉,如果加上人參、白朮,溫中氣,有反本之功。」乾薑加人參、白朮,對消化系統疾病,尤其是寒性的腹痛和結腸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3.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

乾薑加黃芩、黃連適用於寒熱交錯的胃腸病。由半夏,黃連,黃芩,乾薑,甘草,大棗組成的半夏瀉心湯是代表方。現代研究證明,半夏瀉心湯有促進胃運動、調節小腸運動的功效,可以增強胃黏膜屏障作用,促進黏膜細胞再生修復作用,對於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4.溫肺化飲止咳逆

《金匱要略》治痰飲咳嗽不外小青龍湯加減,小青龍湯是溫肺化飲止咳逆的代表湯中主藥是細辛、乾薑、五味子。乾薑和細辛溫肺化飲,五味子有收斂的作用,藥材之間是相反相成的關係。

三、炮姜溫經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脾、胃、肝經。

功能:溫經止血,溫中止痛。

主治:脾胃虛寒,脾不統血之出血病證;虛寒性腹痛、腹瀉。

配伍應用:

1.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疼痛,嘔吐,瀉痢

炮姜性質溫和可以溫暖脾胃,能溫中止痛和止瀉,在治療時可以與厚樸和附子等中藥材搭配使用,另外炮姜對女性產後血虛也有很好治療效果,可以與當歸和桃仁一起使用。

2.治療中焦虛寒,脾胃不和,腹痛吐瀉

炮姜配以人參、白朮、甘草等,以補虛散寒,健脾和中, 方如《傷寒論》理中丸(湯)。

3. 用於吐血,便血,崩漏。

炮姜有出色的止血作用,可以用於人類脾胃虛寒和多種出血性疾病的治療。單獨使用炮姜治療效果不明顯,在治療時應該加入可配側柏葉炭、艾葉炭、烏梅炭等中藥材,這樣會讓它的止血功效得到更好的發揮。

無論是生薑、乾薑、炮姜都有各自不同的藥用價值,姜雖然有很多保健和治療作用,但始終作為中草藥的一種,應理性看待,多吃不宜,適量為上。

參考資料:[1] 《跟著仲景學用姜,乾薑、生薑別亂用》. 悅讀中醫 2020-03-25[2] 《實用中醫 ▏生薑的臨床應用》. 中國社區醫師雜誌 .2020-05-20[3] 方文韜,詹志來,彭華勝,黃璐琦.乾薑、生薑、炮姜分化的歷史沿革與變遷[J].中國中藥雜誌,2017:33-37.[4]劉紹貴.生薑、乾薑、炮姜與良姜的不同應用[J].家庭健康:醫學科普,2020:17-1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薑汁能生發,乾薑能止痛?不用醫生開藥方,生薑的妙用全在這裡了!
    姜今天的專家帶來了可以治病的6個生薑家族成員:生薑、乾薑、薑汁、炮姜、姜炭、姜皮。這些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甚至在臨床上專家也用姜來救治患者!那麼,生薑家族到底有何奧秘?中老年人當中,陽虛的情況比較普遍,乾薑散寒的功效要比生薑強得多,我們常用乾薑進行溫中散寒。乾薑家庭炮製法將新鮮生薑洗淨後,曬乾或微火烘乾,或將生薑切片曬乾後即得。
  • 炮姜精油 和 幹的生薑精油通過超臨界CO2提取 有何不同?
    炮姜:其實炮姜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當然,炮姜和乾薑的外形可能有些相似,但是區別也是比較大的,一般炮姜為不規則的厚片或塊狀,表面鼓起,棕黃色,內部深黃色,質地疏鬆,氣香。具有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的功能。
  • 醫聖張仲景常用半夏配乾薑,只為減弱半夏的毒性?個中深意須細想
    生薑,一個有的人愛、有的人恨的食物,既能豐富菜餚的味覺層次,又能偽裝成肉的樣子。其實生薑還是一味常用的中藥,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醫聖張仲景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桂枝生薑枳實湯等等名方都偏愛生薑這味藥,即便能散風寒的神仙粥藥膳,也是由蔥白加生薑發揮主要功效的。不僅如此,生薑還能解半夏、天南星、魚蟹之毒,可謂效用非常。
  • 冬吃蘿蔔夏吃薑,來杯「薑茶」養生
    養生達人們在立夏之日的早晨會為自己準備一杯暖暖的姜棗茶,迎著夏日朝陽,讓我們幹了這杯「薑茶」。在民間廣為流傳著一句養生名言「冬吃蘿蔔夏吃薑,勝過醫生開藥方」,因夏日喝薑茶可以暖因夏日人體陽氣在表而引起的胃中虛寒。薑茶驅寒暖胃的作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被應用,下面讓也我們簡單了解一下作為藥用的姜還有那些其他功效。
  • 嫩薑、老薑、乾薑、炮姜、沙姜、洋姜、南姜...常用的【姜】有多少種,分別怎麼用?
    (圖片來自網絡)黃姜也不是姜,用於化工、燃料和醫藥,東南亞一帶也用於薑黃粉和咖喱。這是日常烹飪中的區別。生薑性溫,溫肺止嘔,適用於感冒、咳嗽、嘔吐人群。(圖/TheSpruceEat)生薑或薑母乾燥成為乾薑。但現在乾薑的主要來源是藥姜,而非我們吃的菜姜。乾薑性熱,適用於脾胃虛寒的老胃病人群。
  • 夏秋換季吃對姜,效果賽參湯!專家推薦的6大妙用,一次性都告訴你
    生薑是我們廚房常見的調味品,而生薑、乾薑、薑汁、炮姜、姜炭、姜皮,雖然原料都是生薑,但是製作工藝不同,能夠發揮的治療作用也不同,各有神奇妙用!1 生薑——止嘔、治感冒【藥性】味辛、微溫。【功效】止嘔、止瀉、解毒、解表散寒。
  • 生薑就是「還魂」藥,橫掃百病全無敵!「男子不可百日無姜」「女子吃薑保安康」
    生薑的運用範圍是最廣泛,我們常說的老薑,泛指生薑。  子姜,則是生薑的嫩芽,為時令鮮蔬,季節性強,可作輔料、醃漬成泡姜或切絲生食,如子姜肉絲、子姜爆鴨、泡子姜就是用子姜或泡姜作的。  乾薑,是姜的乾燥根莖,主溫中,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主治脾胃虛寒、吐瀉、亡陽、寒喘咳等症狀。乾薑在川菜中常用來煮湯食用。
  • 姜:家中常備姜,小病不用慌
    又如,「上床蘿蔔下床姜」、「早上吃薑,勝過參湯;晚上吃薑,等於砒霜」、「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等。這是由於姜味辛性溫,能加速血液循環,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胃,促進消化。早上吃點姜,可以健脾溫胃,為食物的消化吸收打好基礎;同時,姜中的揮髮油可加快血液循環、興奮神經,使全身變得溫暖,對健康有利。
  • 生薑堪稱"還魂藥「,99%的人只知當佐料!看後真悔晚!
    空腹時服食,隔日吃1次,連服5日。乾薑溫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此藥膳可以治療由於腎陽虛衰引起的陽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軟、倦怠等。女子吃薑保安康古藥書雲「生薑辛溫,行陽分而祛寒發表,宣肺氣而解鬱調中,暢胃口而開痰下食,治傷寒頭痛、傷風鼻塞、胸壅痰隔、寒痛溼瀉,清水氣、行血痺。」
  • 黑糖姜棗茶剖析
    黑糖姜棗茶是比較火的一款中藥茶,它能夠暖宮,散寒,溫經,止痛等功效,可以說這款茶的出現極大的方便的女性朋友,尤其是月經期間的女性朋友。第一什麼樣的紅糖比較好,第二哪裡產的姜比較好,第三什麼樣的紅棗能夠很好補氣血同時又能夠調和口感。第四這個方子還有沒有改進的地方。
  • 生薑堪稱 還魂藥,99%的人竟只知道當作料!
    生薑的運用範圍是最廣泛,我們常說的老薑,泛指生薑。  子姜,則是生薑的嫩芽,為時令鮮蔬,季節性強,可作輔料、醃漬成泡姜或切絲生食,如子姜肉絲、子姜爆鴨、泡子姜就是用子姜或泡姜作的。  乾薑,是姜的乾燥根莖,主溫中,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主治脾胃虛寒、吐瀉、亡陽、寒喘咳等症狀。乾薑在川菜中常用來煮湯食用。
  • 炮姜丁香茶,溫胃健食
    胃寒、易積食的患者,可常服用炮姜丁香茶,以達到溫胃健食的效果。具體為:炮姜10克,丁香6克,炒神曲、炒麥芽各15克,沸水衝泡燜10分鐘,代茶飲。  方中,炮姜和丁香均性溫。鮮姜晾乾或烘乾後成乾薑,乾薑炒至表面微黑、內成棕黃色即是炮姜,可以溫中散寒止瀉,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洩瀉。丁香的藥用部分是丁香樹的花蕾或果實,對寒證胃脘痛以及寒性腹痛、腹脹、遇冷吞酸等症狀,可用其溫脾胃、理氣降逆。《本草綱目》記載:用丁香三個、陳皮一塊,水煎,趁熱服,可治療胃冷嘔逆。所以炮姜和丁香合用,可以溫胃散寒,適合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等而出現胃部怕冷、容易腹瀉等表現的患者。
  • 百寒消 | 被忽視的瑰寶(四):姜的種類
    經過了幾千年的培植和使用,姜是藥食同源最好的品類之一。
  • 生薑堪稱「還魂藥」 99%的人竟然只知道當作料!
    、「炮姜辛苦大熱,除胃寒而守中,溫經止血,定嘔消痰,去臟腑沉寒痼冷……」中醫常用姜作佐藥使藥。產後女子坐月子餐餐以姜醋佐膳,省內各地皆然,生薑或佐以豬腳雞蛋豬腸加烏醋鹽糖煲,或切成姜茸佐雞蛋糖醋蒸,皆取其藥效,適宜於產婦體質復原,也有利於餵養嬰孩者。另外,煲姜水洗浴也可防風溼頭痛。廣州有個中醫專家雲,「產婦坐月子不洗頭洗澡」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 生薑堪稱"還魂藥「,99%的人竟然只知道把它當作料!
    乾薑,是姜的乾燥根莖,主溫中,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主治脾胃虛寒、吐瀉、亡陽、寒喘咳等症狀。乾薑在川菜中常用來煮湯食用。 每天早晨含薑片含出三大奇蹟我從去年春節開始,堅持天天早晨含姜,從不間斷,外出旅遊也帶上生薑。
  • 生薑堪稱「還魂藥」,99.9%的人 竟然只知道當作料,太浪費了!
    生薑的運用範圍是最廣泛,我們常說 的老薑,泛指生薑。子姜,則是生薑的嫩芽,為時令鮮蔬,季 節性強,可作輔料、醃漬成泡姜或切絲生 食,如子姜肉絲、子姜爆鴨、泡子姜就是 用子姜或泡姜作的。乾薑,是姜的乾燥根莖,主溫中,能溫中 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主治脾胃虛 寒、吐瀉、亡陽、寒喘咳等症狀。
  • 生薑、乾薑並非同一種姜,功效也各不相同,這個是不是您也不知道~
    生薑解表發汗的作用很強,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初期)的效果特別好,可以單獨煎煮,或配紅糖、蔥白(大蔥根部白色的部分)一起煎服。做法:取兩塊拇指大小的生薑,斜著切三片,然後切蔥白半段,一起放入鍋中,再加一勺紅糖(如果孩子不愛喝,可以適量多放一點糖),然後添兩杯水,蓋上鍋蓋,大火煮至開鍋。開鍋後,再轉為小火熬三分鐘,閉火,悶十分鐘即可。
  • 生薑堪「稱還魂藥」,99.9%的人竟然只知道當作料,太浪費了!!
    空腹時服食,隔日吃1次,連服5日。乾薑溫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此藥膳可以治療由於腎陽虛衰引起的陽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軟、倦怠等。四肢麻木:生薑、陳醋外用劑:四肢循環不好,冷引起的四肢麻木,取生薑汁100亳升,陳醋100毫升,熱水2000亳升,溫度不燙傷未宜泡洗四肢,每晚上1次。生薑、乾薑應用淺析;生薑·乾薑·炮姜;這三種中藥都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莖,由於各自的性狀不同,所以它們在臨床上的主治用途也各有不同。生薑:為姜的新鮮的根莖,性味辛、微溫。
  • 「姜家」六大帥
    如橘皮竹茹湯中,生薑配橘皮以和胃降逆;吳茱萸湯中,生薑散逆止嘔、升清降濁,使胃濁隨茱萸而下洩;旋覆代赭湯中,姜棗和脾養胃,安定中州。其他如小半夏湯、橘皮湯、橘枳薑湯等方皆能降逆蠲飲,和胃止嘔。再如真武湯,本為溫陽散水之劑,但方後說:「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又通脈四逆湯方後說:「嘔者加生薑二兩。」梔豉湯中亦有嘔加生薑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