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孔帆】
2020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各國經濟面臨衰退,社會矛盾突出,歐洲大陸國家出現反極端伊斯蘭化的勢頭。
在西歐穆斯林人口最多的法國,一位歷史教師在被「斬首」之後,馬克龍總統宣布計劃制定更嚴厲的法律,以對付他所謂的「伊斯蘭分離主義」,捍衛世俗價值觀。
在10月17日發表這次演講時,馬克龍特地拉上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站臺。很明顯,極端伊斯蘭化是整個歐洲的問題。馬克龍這次下定決心,要給歐洲打造一個「樣板工程」。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受害教師生前職教初中發表講話。(圖片來源:BFM截圖)
馬克龍表示,在法國估計有600萬的穆斯林人口中,少數人有「反社會」的危險。他的建議包括更嚴格地監督學校教育,並控制外國對清真寺的資助。馬克龍宣布的措施將形成立法,並將在2020年底前提交法國議會批准通過。
本來,如果馬克龍僅僅宣布一些國內打擊措施,可能不大會引起國際反彈。問題是,他還批評伊斯蘭教是「分離主義」、「在全世界面臨危機的宗教」。他還說要繼續刊登諷刺漫畫,給學生們看。
這下把多個中東國家惹火了,包括卡達、科威特、約旦、土耳其、伊朗開始抵製法國產品,社交平臺上出現了「抵製法國貨」的話題。
10月24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抨擊法國總統馬克龍,稱其需要精神治療。當晚,法國表示埃爾多安的言論「令人無法接受」,並宣布召回駐土耳其大使。此舉在現代法土兩國外交關係史上應屬首次。
法國方面還指責土耳其官方在事件發生後沒有表示任何的譴責或同情,反而連日來對法國展開帶有仇恨與誣衊性質的宣傳,意在挑起針對法國以及法國內部的仇恨情緒。
而在東地中海局勢以及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近期衝突方面,土耳其和法國本來就都存在分歧。這下兩國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一句話,法國召回大使。(新華社)
馬克龍打擊「極端伊斯蘭」戰爭的「樣板工程」還沒有開工,就已經遭到了還擊。問題是,惹惱別人還沒關係,惹惱了土耳其,就有可能給歐洲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因為土耳其手裡有讓歐洲不寒而慄的武器——難民。一旦埃爾多安真惱了,再次開放中東難民通道,又夠歐盟頭疼很多年了。如此一來,本來想跟進馬克龍打擊計劃的歐洲國家,現在也要好好想想了。畢竟,難民問題,已經讓歐洲各國不堪重負。
雖然可能會失去歐盟各國的支持,但是馬克龍依然非常強硬。面對抵製法國的浪潮,他在10月25日用阿拉伯語發了一條推特:「沒什麼能讓我們退縮。我們尊重和平精神上的所有分歧。我們絕不接受仇恨言論並捍衛理性辯論。我們將始終堅持人的尊嚴和普遍價值觀。」
法國外交部25日呼籲「立即停止抵製法國產品的運動」,稱「抵製法國貨毫無意義」,「目前對法國的攻擊都是少數激進分子主導的,這些攻擊都歪曲了法國捍衛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的初心。」
法國要發起打擊「極端伊斯蘭」的戰爭,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真的很難。
首先,近年來法國社會圍繞言論自由、世俗主義和宗教紛爭產生的觀念分歧和社會撕裂日益表面化,其根源複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法國奉行政教分離;這個原則跟法國大革命後確立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根本理念同等重要。
根據政教分離原則,公共場所——無論教室、辦公室還是政府機構——都不受宗教影響。官方立場是這樣的:為了保護某一個群體的感情不受傷害,而限制言論自由會破壞國家整體的團結。
但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對這個立場感到不安的法國民眾日益增多;他們希望重新界定言論自由和世俗主義的概念。許多法國教師認為, 2015年《查理周刊》血案改變了形勢。當時,伊斯蘭激進分子持槍襲擊了這本政治諷刺刊物在巴黎的辦公室,因為雜誌上發表了他們認為褻瀆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