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法國將立法禁止「處女證」卻遭女權組織反對

2020-12-26 四川人在香港

作為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行動之一,法國政府計劃立法禁止「處女證」。但是女權活動家認為這種做法會適得其反。

法國婦科醫生兼助產士,巴黎郊區聖丹尼斯婦女之家的創始人加達·哈特姆(Ghada Hatem)醫生說,年輕的穆斯林女子為了保護家庭榮譽和父母的宗教信仰都要求醫生出具處女證。現在她們不知所措地表示,「不是我要這個證書,確實是給我家人要的。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哈特姆醫生創辦的婦女之家是一個專門為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提供諮詢的機構。

哈姆特醫生說,通常都是同樣的模式:「她們打電話到診所,要求與醫生直接通話。「 「然後我馬上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便與這些年輕女性交談。「。哈特姆醫生幾乎平均每個月接到3個這樣的電話,請她出具處女證書。在法國,很少有醫生做這類檢查,通常都是不加檢查便出具證明。

有辱人格的檢查

據世衛組織統計,目前世界上仍有20多個國家實施處女檢測。而檢查處女膜的方法是用眼睛查看或者用手指檢查。世衛組織指出,這樣的檢查根本不能證明女子或女孩是否有過性行為。處女膜破損並非是性交的「證據」。世衛組織認為,這種檢查是對人權的侵犯。

在這一點上國際特赦更加態度鮮明地表示,「所謂的貞操檢查具有極強的歧視性,侵犯了人的尊嚴和身心健康,違反了國際法中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和有辱人格行為的條款。」2018年10月,聯合國也曾呼籲各成員國禁止此類檢查。

是政治秀還是對婦女的援助?

法國政府確認的「共和國原則」法律草案已於11月提交給國民議會和參議院主席。部長會議將於12月9日審查該法案。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宣布,該法旨在打擊伊斯蘭激進主義和「分離主義」。

在教師塞繆爾·帕蒂( Samuel Paty)遭到伊斯蘭極端分子殺害之後,該草案增加了反對網絡仇恨的條款。歷史老師帕蒂被殺害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在課堂上使用了諷刺雜誌《查理周刊》的穆罕默德漫畫。

草案的五個要點之一是加強婦女的權利,消除婦女在繼承權方面的被歧視、抵制一夫多妻制、包辦婚姻以及禁止處女膜檢查。

該法案還旨在打擊網上仇恨言論、公共部門僱員必須保持宗教中立,以及所有申請國家補貼的協會必須尊重共和國原則和價值觀的義務。

法國內政部負責公民身份事務的助理部長希亞帕(Marléne Schiappa)強調,該法案規定,索要處女證書的人以及出具類似證書的醫生將受到懲罰。

禁令不能解決問題?

法國作家和社會學家哈奇( Kaoutar Harchi)認為,立法禁止處女證書有些過分。畢竟,這一現象並不普遍。她說:「這是一種汙名化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策略」。哈奇進一步說:「這項法律要懲罰做處女檢測的醫生。這也違反政教分離、共和國的價值觀和國家契約的原則。」

醫生和女權活動家也對這項法案持批評態度。法國最重要的婦女組織之一「女權主義站出來」(Osez le feminisme)的發言人皮克斯(Celine Piques)說:「政府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任何調查和研究便做出了決定。」在女權主義協會看來,政府禁止處女證書並不能解決問題。哈特姆(Ghada Hatem)反倒認為,這項禁令有可能使需要證書的婦女處境惡化。對醫生的制裁也不能解決問題,只能將問題轉嫁給他人。

相關焦點

  • 法國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引發外交衝突的背後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將立即增派士兵保護學校和宗教場所,兵力從目前的約3000人增加到7000人。馬克龍曾在10月16日慘案發生後就指出,政府將加強行動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他宣布,政府會在12月提交一份法律草案,以加強法國的世俗主義,反對「伊斯蘭分離主義」。馬克龍明確提出,「該法律允許人們選擇屬於自己的任何信仰,但學校和公共服務將禁止對外展示宗教信仰。」這一講話被認為是對伊斯蘭分離主義的「宣戰」。「斬首案」引發的這場外交風波中有三點值得關注。第一,法國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的立場更趨堅定。
  • 法國從教育嚴打伊斯蘭極端主義
    【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 歐時大參】12月9日,法國部長委員會正式收到「加強共和原則法」草案,預計明年初提至國民議會進行投票。該法案旨在對抗伊斯蘭極端主義,包括嚴打網絡仇恨言論並立法設置罪名、收緊幼童在家讀書、禁止開處女證、將一夫多妻家庭驅逐出境等。
  • ...會關於打擊利用網際網路等渠道傳播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
    新華社莫斯科11月10日電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於打擊利用網際網路等渠道傳播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思想的聲明  我們,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對恐怖組織加劇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以及國際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主要力量在敘利亞、伊拉克潰敗後恐怖團夥在上合組織地區更加活躍導致風險增加表示關切
  • 法國總統馬克龍釋放強硬信號,強化世俗主義、打擊伊斯蘭分離主義
    據環球網援引法新社報導10月3日,法國總統在10月2日的演講中表示,今年晚些時候法國將會公布一項新的法律,以打擊「伊斯蘭分離主義」。要知道,在一個強烈信奉世俗主義的國家,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而此前早在2月18日的時候馬克龍也宣布了一項法國政府打擊伊斯蘭分離主義的戰略。
  • 扎在法國胸口的一根刺
    因此,在法國教師被穆斯林極端分子斬首後,他發起了一場針對穆斯林文化的愛國主義宣戰,要用法國堅持的世俗主義去限制穆斯林,要打擊「伊斯蘭分離主義」。在遇害教師帕蒂的追悼會上,一名警衛人員手捧他生前的照片。他被指責將世俗主義 「武器化」,反對穆斯林;從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到巴基斯坦的伊斯蘭瑪巴德,都發生了抵製法國貨和反馬克龍的抗議活動。問題不在於馬克龍該不該有反應,而在於反應的分寸。
  • 在法國遭伊斯蘭世界圍攻時埃及總統塞西訪法 馬克龍表示感謝
    埃及總統塞西12月7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馬克龍感謝他在伊斯蘭世界圍攻法國後到訪法國,顯示對法國的支持。作為戰略夥伴,雙方討論了區域危機,並就「人與神孰高孰低」各自表述了看法。對於非政府組織呼籲關注埃及人權問題。馬克龍做了有節制地表達。
  • 法國擬立法禁止「精神家暴」
    法國擬立法禁止「精神家暴」 ,規定如果夫妻或同居伴侶在爭吵過程中辱罵對方,那麼此舉將被添加到他(她)的犯罪記錄中。一旦該法案獲得通過,法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立法禁止「精神家暴」的國家。  據悉,這項法律同時適用於已婚夫婦和未婚同居的伴侶,而且男女平等。  該法律將涵蓋任何形式的侮辱,包括對伴侶外貌的無禮取笑、有關不忠行為的虛假指控和威脅使用肢體暴力等。不論是衝著妻子大喊大叫,還是用語言侮辱丈夫,都屬於這項法律的管轄範疇。至於嘮叨,目前還尚未界定是否也算違法。
  • 伊朗 魯哈尼請求法國打擊煽動暴力者
    伊朗 魯哈尼請求法國打擊煽動暴力者 國際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1月04日 16:43 A-A+ 伊朗國家電視臺3號報導稱,伊朗總統魯哈尼2號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敦促法國立刻採取行動協助打擊煽動暴力抗議的伊朗反政府組織「人民聖戰者組織」。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呢?  「人民聖戰者組織」成立於1965年9月,主要由一些反對伊朗國王巴列維的下級軍官和士兵組成,曾與霍梅尼政權短暫合作,一致反美。
  • 伊斯蘭國(ISIS)和蓋達組織對區域穩定的威脅今天依舊存在
    根據一些研究中心的估計,存在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捲土重來的可能性。蓋達組織將繼續在其主要影響地區,特別是在北非、西非和東非開展行動,並繼續在阿拉伯半島和葉門的活動,並成功地維持其在敘利亞的存在,儘管它承受著來自伊斯蘭國組織或其前盟友的所有壓力。除了美國連續的打擊。
  • 布吉納法索有20人遭槍手殺害;尼日六名救援工作者遇害
    布吉納法索官方尚未將襲擊事件歸責於任何團體。根據法新社的報導,東部大區區長賽杜·薩努(Saidou Sanou)上校在聲明中表示:「一夥身份不明的武裝人員闖入法達恩古馬地區的納蒙古村牛市,襲擊居民。根據初始傷亡數字,約有20人喪生,多人受傷。」
  • 與伊斯蘭國家矛盾激化,法國網站遭到「穆斯林黑客」襲擊
    警告信息還配有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照片,並且還號召民眾抵製法國貨。 雖然目前黑客的具體身份尚未查明,但根據警告的內容不難猜測,他們來自包括土耳其在內的幾個強烈反對馬克龍講話的伊斯蘭國家。
  • 孔帆:凜冬將至,馬克龍能掀起歐洲打擊「極端伊斯蘭」的戰爭麼?
    (圖片來源:BFM截圖) 馬克龍表示,在法國估計有600萬的穆斯林人口中,少數人有「反社會」的危險。他的建議包括更嚴格地監督學校教育,並控制外國對清真寺的資助。馬克龍宣布的措施將形成立法,並將在2020年底前提交法國議會批准通過。 本來,如果馬克龍僅僅宣布一些國內打擊措施,可能不大會引起國際反彈。
  • 「社論」這樣的「女權」歪了樓
    將冠姓權仍然看作是壓制女性的桎梏、父權社會的遺毒,恐怕持這樣觀點的人,才是陷在封建泥淖中無法自拔。認為孩子隨父「姓」就不是獨立女性,將冠姓權看作是靶子,甚至對子女隨父姓的母親進行網絡暴力,這種打著女權旗號,行著網絡霸凌之事的人,就像是揚起長矛扎向風車的堂吉訶德,根本沒搞明白: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女性權利?什麼才是平等權?
  • 伊拉克反恐部隊今年打死206名「伊斯蘭國」武裝人員
    新華社巴格達12月19日電(記者張淼)伊拉克反恐部隊19日發表聲明說,今年以來反恐部隊共打死206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人員,另抓獲292名武裝人員。聲明說,在伊拉克空軍和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支援下,反恐部隊今年針對「伊斯蘭國」武裝人員共發起253次軍事行動,反恐部隊下屬的網絡安全部門在社交媒體和即時通信平臺上成功追蹤了26280個「伊斯蘭國」武裝人員使用的帳戶。
  • 巴黎斬首案後,「活在風暴中心」的法國穆斯林群體
    到目前為止,這起謀殺案在法國國內引起的討論已經超過了恐怖主義本身,而是一路上升至宗教、法治乃至文明層面。「言論自由」的邊界包括言論自由在內的自由權利,是此案引發的一大爭議點。伊斯蘭教完全禁止將安拉(上帝)和先知偶像化,一切對其形象的刻畫在伊斯蘭教中都會被認為是褻瀆,更不用說諷刺漫畫。
  • 「如果這才是好的女權主義,那麼我就是一個非常壞的女權主義者」 女性
    身材肥胖的棕皮膚女士蓋伊總是反覆強調自己是「壞的女權主義者」,她想用這種方式打破人們對女權主義者的幻想。文 | 吳夢琦「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我很失敗。」在她看來,自己是個不怎麼樣的女權主義者。她坦言自己平日裡喜歡聽一些有韻律卻充斥著對女性侮辱意味的黑人歌曲,喜歡粉色又毛茸茸的玩具,不願和男人一樣搬重物、修建草坪。反覆強調自己「糟糕」,是蓋伊對當下女權主義神壇化的一種抗議方式。在她看來,人們對女權主義者有過高的要求。他們先是將女權主義者捧上神壇,給予她們無數期望,又在她們稍有瑕疵時毫不留情地把她們踢下神壇。
  • 法國的穆斯林群體都做了什麼?誰才是真正的「和平使者」?
    譴責恐襲,卻對發生在自己國土上的民族仇殺面前袖手旁觀,法國人的言行究竟是出於反對宗教極端主義還是支持民族主義的考量?2020年人類所經歷的苦難並沒有隨著疫情影響的下降而有所減輕。換句話說,疫情的發展只是2020年的背景色,其他更加爆炸性的新聞事件則在這樣慘澹的背景下接連上演著。
  •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將打擊所有參與殺害蘇萊曼尼的人
    來源:海外網圖源:美聯社海外網9月20日電當地時間19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海珊·薩拉米表示,將打擊所有參與殺害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的人。美國廣播公司(ABC)援引塔斯尼姆通訊社報導,薩拉米在向軍隊指揮官發表講話的儀式上說:「我們將直接或間接打擊那些在殺害蘇萊曼尼的事件中,發揮了作用的每一個人。」薩拉米還否認有關伊朗密謀暗殺拉娜·馬克斯大使的報導,「報復性行動將以體面、公平、公正的方式進行,而不是以一位美國駐南非的女大使為對象。」
  • 法國由恐怖襲擊引發的國內宗教衝突,目前看來無解
    最近法國發生的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在歐洲和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很大震動。人們普遍擔心這些事件將導致法國社會今後將長期面臨極端主義風險,宗教風險。在法國教師塞繆爾·帕蒂遇害後,法國政府非常迅速地做出了回應,這種回應的速度和激烈程度在以往都是少見的,但是,法國政府鮮明的態度和立場似乎並沒有震懾住伊斯蘭激進勢力。
  • 馬克龍:法國與非洲之間,一定是一場愛情故事
    【編譯/觀察者網 鞠峰】法國總統馬克龍上任後,多次對非洲「示好」,做出歸還文物、減債等承諾,並積極尋求重塑法在非洲的影響力。然而近期,法國發生一系列宗教相關的極端暴力事件,他的強硬言論,激化了法國與伊斯蘭世界之間的矛盾;非洲、尤其是北非的反法情緒也日益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