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2008年百事可樂的Logo設計方案,你就會明白:乙方為了甲方可以有多拼。
據說2008年百事可樂Logo升級,百事向Arnell Group支付了超過100萬美元的設計費。沒錯,就是下面這個眾所周知的圖標,自從08年設計出來後至今12年一直沒換過。
來看看這份價值100萬美元的Logo設計方案,你沒看錯,封面就是這麼極簡。
接下來這一頁的大概意思在說,要打破常規,為甲方帶來一個突破性的創新。
下面這一頁在說,關於品牌的傳承與創新之類的。
之後就是實例分析,列舉了一些著名的圖形意象。總之這一頁的內容就變得玄妙了起來,說到了黃金分割線、達文西的名畫,甚至還提到了八卦圖。
在講了講百事Logo的演變史後,乙方開始展現真正的技術了。入手分析歷史上經典建築、畫作等著名圖形的結構、黃金比例啥的,以此來展望百事的未來,意思就是這麼厲害的東西我們當然也得用。
看看價值100萬美金的設計方案中的提案技巧:
A:黃金的分割線是從一個正方形開始
B:百事的比例是從圓開始
通過一系列的計算、畫圖、演變,人家愣是從正方形說到圓,從圓形說到百事的Logo,不知道的還以為在研究天文星系。
你以為做做幾何體就結束了?別太小看百萬美金提案的內涵。接下來,地球磁場也跟百事Logo聯繫上了。百事星球,能整明白不?
有了百事星球
再類比地球磁場
百事能量場
誕生了
地球磁場受太陽輻射和風的影響,在2008年和2010年會有不同的動態變化。所以百事能量場必須也考慮動力學,才能讓品牌形象更加完整。
這是一個萬有引力的世界,有了百事星球、百事能量場,當然不能缺少百事引力。
咱也看不太懂,咱只能向大佬低頭。
最後就是百事可樂的進化,百事星球-百事銀河-百事宇宙。
哇,這宏大的世界觀,甲方爸爸都驚呆了。
我給你百萬美金,你給我一個宇宙,這波賺了。
其實紀堂君覺得百事還不是最厲害的,至少設計出的Logo有紅有藍,有線條有點設計感。再來看看BBC的Logo演變史,真是從一種極簡風到另一種極簡風,而且總是黑白的。
BBC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當時它是世界上第一家放送「普通清晰電視節目」的電視臺。最開始,它的Logo是一個……圈。
公司首度嘗試定義自己的品牌是在五十年代,他們開始使用標誌來與其他頻道有所區別。
Abram Games——這個以創造英國節日標誌而著名的設計師設計了BBC的第一個品牌職別系統,Bat’s Wings也是他的作品之一。
後來,這個華麗的翅膀標誌被圓圈裡帶有外框的BBC tv字母標誌代替。
隨後的1963年,地球成為了BBC著名的象徵。就算有變化,也是以地球為核心。
看來大公司都喜歡大格局啊。
一年之後,BBC開播了英國第一個播放彩色圖像的電視頻道。
「平面世界」的標誌被推到臺前,電視臺用有色的標誌來提示電視節目是彩色的。
八十年代,「BBC」採用了一種未來主義的字體。
看來不止於宏大的世界觀,大公司還喜歡走在時代的最前端啊。
1985年新的」Computer Originated World」(電腦時代起源),簡稱「COW」來臨了,全世界都開始了數位化的進程。
BBC2電視臺在第二年啟用了一個新的品牌形象,由BBC資深設計師Alan Jeapes設計。
1985年,電視的發展更加進步,細緻的顏色、立體的表現。而BBC卻反其道而行,在1988年,BBC將Logo統一成簡約的文字標誌,並且加上藍紅綠三色底線,象徵彩色電視的磷光體,也是光的三原色。
然而後來,他們發現這個設計存在著不少問題:斜體字不能有效率地應用於屏幕上,藍紅綠三色在21世紀變得過時……
於是,設計師摒棄斜體、轉用黑框白字,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BBC標誌。
BBC現在的Logo就是1997年花了140萬英鎊在原Logo的基礎上,改用Gill Sans字體後確定下來的。
簡單來說,就是把斜體框框扶正了,換個字體,花了140萬英鎊……
雖然價格不菲,但設計裡考量了耐久度、應用性,能在電視、網站、各種屏幕以及印刷上統一,不受大小、顏色改變等影響……
所以,你覺得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