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徒手動作有很多,比如說深蹲、平板支撐、伏地挺身。而我們要鍛鍊上肢的肌肉群,就少不了伏地挺身了,這也是最簡單,最實用的動作。涉及的肌肉也是比較多的,比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小臂肌肉群、胸大肌、背闊肌、腹部及背部肌肉群等。而這些肌肉群也是彰顯男人本色的「臉面」。
雖然說伏地挺身是一個比較好塑造上身的動作,但是由於它同時要鍛鍊胸部、肩部、以及三角肌等部位的肌肉,所以需要的支撐點也是非常多,比如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這三個關節都是主要的支撐關節。我們在做伏地挺身的時候一般都是手掌與小臂呈90度去做的,這時候大部分的支撐都在手掌上,而腕關節也是最容易損傷的地方。
特別是很多的新手朋友,由於長時間的不運動,腕關節骨密度不夠,從而導致承受力不強,很容易導致做幾天伏地挺身就會出現手腕疼的情況。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伏地挺身的動作沒有做標準。
那麼說一下哪些動作容易產生手腕疼。
1. 塌腰
我們在做伏地挺身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塌腰的情況。這也是新手容易犯的錯誤,塌腰的原因是我們的下半身是屬於放鬆的狀態,實際伏地挺身不光是為了鍛鍊我們上半身,而下半身就不管了,下半身要時刻保持緊繃的狀態,這樣整個身體的力量會有一些勻給下半身,這樣會減輕手腕的一些壓力。反之塌腰的話,重心會前移,而這時候的支點最大的就是腕關節,就容易會出現手腕疼痛的情況。
2. 翹臀
做伏地挺身臀部翹起,也是常見的一個錯誤,這樣更加會導致你重心落在手腕上。自然會讓手腕產生更多的壓力。
3. 手掌不標準
有時候我們手掌的動作不標準,比如說掌心是懸空的,這時候整個的壓力都在手腕中,你可能做完一組都會感覺手腕不舒服。
4. 胳膊肘過渡朝外
很多人做伏地挺身的時候,胳膊肘非常容易朝外,而朝外的時候,手會自然的內旋,這時候的支撐點全部在手腕上,而且這樣的動作不僅對腕關節有損害,對肘關節的損害也是非常大的。
以上4種常見的錯誤動作,都會導致手腕疼痛,下面來講一下如何避免。
1. 手掌用力點
手掌用力抓地,就像虎爪一樣。一方面撐起空間,另一方面將手腕的壓力均勻到五個手指上,同時要注意手心不能是懸空的,這麼試著做一下,你就會發現支撐點就不光是手腕了。
在做伏地挺身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注意雙手的位置,手掌朝前肘部內手保持與身體在45度角之內,用胸部去發力保持身體挺直。
2. 軀幹姿勢正確
讓頭部與頸椎和臀部保持一條直線,手臂夾緊,收緊臀部,核心穩定,頭也不能抬頭和低頭,調整好呼吸節奏,重複循環動作。在做動作的時候,全身的肌肉都要保持緊繃的狀態。
如果說新手的話,本身的運動機能不是特別強的時候,可以選擇跪姿伏地挺身,先加強一下運動機能,慢慢的再進行正常的伏地挺身。
3. 護腕
護腕是一個健身者的必備裝備,可以很好的保護好我們的腕關節,而且對於新手來說護腕,可以使用纏繞式護腕,可以能調整鬆緊,可以更好的保護我們的手腕,不管是做伏地挺身,還是其他動作,都是可以的。
4. 速度放慢
有時候,速度太快,也會對手腕造成一定的壓力,所以在做伏地挺身的時候,需要放慢速度。
5. 運動前充分熱身
其實對腕關節的充分熱身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做以下動作。
手腕喚醒
反向壓掌(左右手都要做)
正向壓掌(左右手都要做)
雙扣旋轉
以上動作每個動作20秒,循環2組即可。
以上的防護技巧,不光可以避免伏地挺身時的手腕疼的情況,而且還能讓你保持一個好的習慣,只有好習慣的養成,我們的健身才能持續下去。那麼分享也到這裡就結束了。
希望可以對你產生實際的幫助,創作不易,別忘了點讚、收藏、轉發、評論,支持一下作者哦,您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