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文明禮儀在我們國家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們國家,自古以來都是論資排輩的,就連我們的起名,大部分宗族村落都是按輩分來起名的。
要知道,這個輩分,就是指在家族、親友的長幼先後中所居的地位;不管你年紀多大,從小都會被父母教育要明白尊老愛幼的道理。而且,宗族之間的輩分也是嚴格遵守的,特別是彼此之間的稱呼,一定要重視和遵循。比如說在日常生活中,晚輩要向家裡的長輩們敬酒,還有讓座。每年的節日,都要向長輩拜年送禮,這是一個晚輩應有的表現,也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禮法。
說到這個「輩分」上的年紀差異,相信應該每個地方都有吧。就好比在我閨蜜她的輩分就挺大的;她今年才23歲,可是在她們村裡,很多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都要喊她堂表姐。也不知道我閨蜜內心是什麼感覺呢?這要是我的話,估計會尷尬到腳趾摳出一大棟別墅吧!
最近,我在家族群裡看到這麼一個新聞。報導裡,有一位才十多歲的小男孩,在他們的村子裡的「輩分」居然極其的高;幾乎全村的村民,都要向他問好。即使年紀六七十歲的老人,在這個男孩面前,輩分還是比小男孩要低很多。
如果是在大城市的話,應該是不太注重這個輩分的。但是在當地的村落宗族裡,他們還是十分看重這個「輩分」的。雖然小男孩年紀不大,但是在村民面前,還是要尊稱一聲「小叔公」的。
有網友一定十分好奇,這位小男孩為啥會在網絡上走紅吧?其實,就是因為村中有一位村民娶妻,邀請全村吃宴席,而這位小男孩也在邀請函上,當地的村民都落座之後,飯菜都上齊了。但是,在座的村民卻沒有一個人動筷,這讓女方的親戚都十分的好奇。他們怎麼都不開飯呢?問了男方親人才知道,他們在等人,等一個小男孩。
沒多久,一個穿著簡單的小男孩終於出現了。隨著小男孩的落座拿起筷子開吃之後,宴席上的村民也都紛紛拿起筷子夾菜,興高採烈地開始享用美食;男方的親戚還紛紛過來給小男孩敬酒。
女方的親戚覺得十分的有意思,將這一幕拍攝下來分享到網上,引來了很多網友的調侃和議論,「這個村落很看重輩分啊!」「沒必要的吧,這不是結婚嘛,主人公不應該是新郎新娘嗎?」「這麼看重輩分,這小男孩會不會被養歪了啊?」不得不說,我覺得網友的猜測還是挺有道理的;畢竟,雖然注重禮節是一件好事,但是這樣的過分照顧,對於小男孩確實不是一件好事。
我國是泱泱禮儀大邦,我覺得孩子們更需要教育,需要明白基本禮儀。身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管是多少歲,都要明白虛心受教、尊老愛幼的道理。
1)孩子們要懂禮貌,不能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
都說,家長們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不能太不拘小節了;不管是在哪裡,都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告訴他們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聲喧譁,也不能隨便哭鬧、發脾氣。家長們應該明白,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是每一位孩子的基本禮儀。
2)其次,家長們還要教育好孩子,懂得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在我們國家,不管是在公交車,還是公共場合,應該都可以尊老愛幼的標誌吧;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這是一件值得弘揚的傳統美德,也是孩子們應該遵守的基本禮儀。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看見家裡的長輩們和親戚,都要主動打招呼;同時,看見學校的老師或者是工作中的領導,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是每一位孩子應該懂得的道理。
3)家長還需要教育孩子們明白生活中的基本禮儀
孩子還小,應該從小教育他們明白各種餐桌禮儀。這是一個孩子的教養,也是家長的教養。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孩子在用餐時,都需要懂得一些基本的餐桌禮儀,不能扒拉飯菜,也不能吃飯大聲話說等。
身為孩子的父母,又要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學會基本禮儀呢?
1)父母最需要注意的是以身作則
孩子們在小時候,經常和父母們一起生活,首先學習的就是自己父母的一舉一動。所以,孩子的言行舉止,以及今後的性格,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最需要的就是以身作則,在生活中,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2)引導孩子樹立好性格,糾正孩子不禮貌的行為
孩子純真可愛,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引導,當孩子在學習到不好的言行舉止時,家長們一定要及時告訴孩子,他們的做法和言語不正確,並糾正他們的一舉一動,給孩子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千萬不要放任孩子們學壞了。
總結:
家長們要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教養的人,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這樣才可以讓孩子更加受歡迎;平時父母們在教育孩子時,還要教育孩子最基本的禮儀知識,幫助他成為一個知書達理的、有教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