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84歲時創作的一首絕句,取材精當,巧妙自然

2020-12-21 品詩賞詞

一首詩有了深刻的立意,如果再有一些精妙的素材,必然可以感動讀者。所以詩歌素材的選擇非常重要,可以從大自然中觀察得到,也可以憑藉個人的生活經驗積累,甚至還能利用夢幻的故事加以改編。

不過無論是何種途徑,詩歌素材必須服務於主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紹陸遊84歲時創作的一首絕句,取材精當,巧妙自然。

春日雜興

宋代:陸遊

夜夜燃薪暖絮衾,禺中一飯直千金。

身為野老已無責,路有流民終動心。

陸遊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他年輕時就期望保家衛國,時刻準備著戰死沙場。可是南宋小朝廷只願偏安一隅,那些投降派更是明槍暗箭地陷害陸遊等愛國志士。陸遊壯志滿懷,卻才不經用,晚年更是愁怨難遣。這首詩就是作者有感而發,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有諷諭之意。

此詩末有原注,「聞有流移人到城中」。流移人,即無家可歸的流民。開篇兩句描寫他們的悲慘生活,「夜夜燃薪暖絮衾,禺中一飯直千金。」詩人告訴大家,這些流民每天晚上都燒柴取暖,早春裡寒氣逼人,他們偶爾得到一點殘羹剩飯,簡直就覺得價值千金。

陸遊重點從流民的衣、食兩方面落筆,突出「饑寒」二字,取材十分精當。絮衾,就是棉被,可是為何還要用火烘烤,當然是因其無家可歸,而棉被又太薄無法禦寒。禺中,通「隅中」,指將近中午。直,通「值」,即有價值。流民們中午時吃一頓飯價值千金,極言其食之昂貴,其實是寫其飢不擇食,更暗喻其吃了上頓沒下頓,飽一頓餓一頓。

後兩句由眼前之景,引發出詩人的感慨,「身為野老已無責,路有流民終動心。」野老,在野的老人,是陸遊的自稱;動心,此處指痛心。唐代詩人韋應物有詩,「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也對流亡的百姓予以同情。

陸遊感慨地說,自己致仕(退休)在家,即身為「野老」,已無為官之責任,但是看到路邊流亡的百姓,也為之而痛心,詩意比韋應物的詩句進了一層。韋蘇州本來就是地方官員,說出同情百姓的話,實屬正常;而放翁作為一位廟堂的退士,有此番言論,除了杜甫,無人可比。

陸遊身為一位退士和野老,卻體恤民生疾苦,都是因為他具有愛國愛民的思想,且至死不渝,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能憂國憂民。同時他退隱江湖後,生活也非常艱苦,雖然口頭上說自己不畏貧苦,苦中作樂,其實年老體衰、食粗衣破,真是令人心碎!這樣的詩人看見那些四處流浪的貧苦百姓,當然會感同身受,所以這首詩也是一氣呵成,充分地抒發了詩人最真的情感。

縱觀陸遊的這首詩,取材精當、諷諭自然。作者從衣和食兩個方面入手,這既是關乎民生問題的最重要的素材,也最容易引發讀者強烈感受。同時作者含蓄地用「一飯直千金」,形象地展現出流民們生活的苦難;又用「已無責、終動心」,表達出一為野老和退士的博大胸懷。全詩筆墨不多,卻技藝高超,陸遊不愧為南宋詩壇的大才。

相關焦點

  • 陸遊不多見的一首絕句,聯想豐富,值得反覆品味
    下面介紹陸遊不多見的一首絕句,聯想豐富,值得反覆品味。秋風亭拜寇萊公遺像宋代:陸遊豪傑何心後世名,材高遇事即崢嶸。巴東詩句澶州策,信手拈來盡可驚。寇準為人剛直,喜歡直諫,32歲時拜樞密副使,後又升任參知政事。他因參與宮廷權力鬥爭,被人排擠,數被貶謫,最終病逝於雷州。陸遊飽讀詩書,關心國事,也十分崇敬寇準的大無畏精神。陸遊這次遠來任職,因為身體久病,不堪遠行,才拖了幾個月啟程。所以他的悵然情懷,也是有箇中原因。
  • 大詩人陸遊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美得令人心醉!
    陸遊作為主戰首當其衝受到排擠,先是被降職,然後又是被罷免官職,後來他回到故鄉越州山陰(今天的浙江省紹興市),過著隱居式的生活,這一時期他儘管遠離了戰爭,離開了京城,可是依舊還是想著國家,希望有一天南宋朝廷的軍隊可以收復北方的失。
  • 李大釗的一首絕句,信手拈來,卻滿懷壯志豪情
    陸遊更是寫過「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詩人聽到這悽楚的風雨之聲,就像一位老戰士聽到衝鋒的號角一樣受到鼓舞。也有一些詩人就像冬眠的蟲兒期待驚蟄,希望風雨早日到來,還一個清新澄明的山河,於是便賦予「風雨」以變革的內涵。下面介紹李大釗的一首絕句,信手拈來,卻滿懷壯志豪情。
  • 陸遊很著名的一首梅花詩,28字童心滿滿,最後2句已家喻戶曉
    【臨其詩境】今天來看陸遊的一首梅花詩。這首詩的最後兩句非常著名,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甚至背過。公元1202年,南宋嘉泰二年的一月,已經78歲的陸遊終於看透了冷漠的現實,從抗爭的前線退下來,帶著一身的風塵回到自己在山陰的老家。
  • 古風詩文創作——律詩與絕句
    半邊蓮與蘆葦  帥呆老師攝於成都天府公園    把現在的生活創作成古詩,要解決許多技術性問題。看似比較容易的是押韻、對偶、修辭、用典,比較難的是平仄。    今天帥呆老師就來以律詩和絕句為例,整理一下平仄及其粘對。
  • 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
    下面介紹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絕句春寒惻惻掩重門, 金鴨香殘火尚溫。燕子不來花又落, 一庭風雨自黃昏。這首詩的作者是趙孟 ,詩人在南宋滅亡後,便歸鄉閒居。惻惻,指春寒在心中造成的悽清感覺;金鴨,是指鴨形的香爐,南宋的陸遊曾有「金鴨餘香尚暖,綠窗斜日偏明」,作者在這裡化用其意。首句描寫春寒的程度,次句補充第一句。「火尚溫」是反寫,正因為寒冷,才覺得殘香餘燼還帶有熱度。作者以爐中香料將盡而不添加,反襯詩人無聊心境和愁悶心緒。冷氣從外面飄來,所以後兩句轉寫室外。
  • 【古文探奇】絕句-升庵詩話
    品 READ 讀 絕句 絕句者,一句一絕,起於《四時詠》「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是也。或以為陶淵明詩,非。杜詩「兩個黃鸝鳴翠柳」實祖之。
  • 白居易遊廬山大林寺,即景吟成了一首七絕,成為唐人絕句中的珍品
    不過,事實上白居易在江州時官階六品,相當於省長助理。幹的是一份養老閒差,小日子還得還挺悠閒的。兩年之後,他約了一大幫朋友到廬山旅遊,即景吟成了著名的《大林寺桃花》。這首詩,成為了唐人絕句中的珍品。通過這一首小詩,我們就能窺見,他當時過著怎樣瀟灑自在的生活。
  • 陸遊很冷門的一首七律,夢中所得,一氣呵成,卻清秀如畫
    南宋詩人陸遊一生致力於抗金鬥爭,並希望能早日收復中原。他矢志報國,卻被奸臣排擠。雖然頻遇挫折,仍未改變初衷。詩人在晚年安居故園,卻心繫社稷,不時地賦詩感慨自己的憤懣不平。有一天晚上他和往常一樣翻看詩書,但沒多久就感到睏倦。
  • 陸遊罷官後遊村,寫下一首七律,寫出了農家盛情,頷聯成千古名句
    南宋大詩人陸遊,是一位愛國詩人,更是一位旅行家。他三十歲之前足跡已經遍布祖國山河,還曾經到達過琉球群島。因為自小生長於江南魚米之鄉,陸遊的詩中常常飽含著故鄉山水的讚嘆。後來出入官場,失意之時也會寄情山水,表達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
  • 陸遊和唐婉的千古虐戀
    陸遊的愛情源於一個叫唐婉的女子。唐婉是陸遊的表妹,兩人自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唐婉三歲能讀詩,五歲便識曲,待到八九歲已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公元1144年,20歲的陸遊娶了15歲的唐婉為妻。陸遊雅量高致,唐婉才貌雙絕,二人琴瑟和鳴,羨煞眾人。
  • 呂本中的一首絕句,以故為新,奪胎換骨,卻更有新意
    但是欣賞與創作卻是兩回事,尤其是格律詩需要注意的東西非常多,所以學習和借鑑前輩的優秀傳統,也是一件事半功倍之事。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代私塾中剛入學的孩子還不懂事,根本不懂詩文裡的深意,但是先生卻要求他們將詩文背得滾瓜爛熟,最後他們成年後卻感到受益多多。
  • 七歲娃寫下一首五言古詩,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七歲娃寫下一首五言古詩,第一句只有三個字,被贊為神童!這首古詩便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在七歲時創作的《詠鵝》: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駱賓王從小就聰明伶俐,面容又清秀,很得人心,大人們都喜歡逗他,卻常常被這個小孩的才思震撼到,《詠鵝》便是一客人指著鵝兒要駱賓王以鵝作詩,七歲的駱賓王臨場發揮,便有了如此流傳千古的名篇。駱賓王居住的小村子,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池水清澈見底,常常有白鵝成群結隊在駱家塘浮遊,而《詠鵝》便是駱賓王面對此情此景的即景詩。
  • 愛國詩人陸遊,用一生譜寫愛國主義壯歌,欣賞十首雄壯豪邁的詩吧
    由於陸遊出生在北宋亡國之際,出生在一個名門望族的家庭,當時民族矛盾激烈,國家不幸,加之家庭顛沛流離,少年時期的陸遊就被家中長者灌輸愛國情懷。長大後,陸遊參加科考,卻被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奸臣秦檜排斥,嫉妒他的才華,致使仕途不暢,空有一身大才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用武之地。 生活就是藝術創作的源泉。陸遊的詩成績斐然,與他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
  • 陸遊的一首詠梅詩,主席反其意另寫一首,偉人手筆就是不一般
    黃昏的月色裡,梅花的清香似有若無,淡淡的疏影映入水面,那麼幽靜,那麼嫻雅,詩人醉了……陸遊一生寫梅花的詩也不少,其中最有名的二首:梅花絕句宋 陸遊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梅花身處幽谷,花枝更是向著北方,年年花兒開得很晚,卻並不著急,它的高潔雅韻有誰知道呢?就在這冰雪豐盈的時候,它正默默開放呢。卜算子·詠梅宋 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 「小樓一夜聽春雨」,愛國詩人陸遊的才情,不僅僅是「鐵馬冰河」
    而陸遊身上,還是滿滿的士子之風:敢諫、敢鬧、敢調侃。人家說他放蕩,他就取號叫「放翁」,人家說他「嘲詠風月」,他就把自己宅子命名為「風月軒」。得益於宋朝對文人的特殊關照,他這種混不吝的流氓氣質,居然讓主和派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當然其時確實還是有很大的主戰力量抱團抗爭,如王炎、韓侂胄等人身居高位,一心北伐。
  • 範成大這首經典的六言絕句,通篇寫得很唯美,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現在一提起宋朝,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立馬會想到宋詞,畢竟兩宋期間的文人大多致力於詞的創作,從而把詞推向了另一個高度,達到了唐詩的水準;所以唐詩和宋詞並駕齊驅,成為了文學史上的兩種高峰。不過宋朝也還是有很多優秀的詩歌,即使是到了南宋,同樣還有很多的名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中興四大家」,他們分別是陸遊、楊萬裡、範成大、尤袤等人。那麼在這四位詩人中,要論名氣的話,自然是陸遊排在首位,其次是楊萬裡和範成大,只有尤袤的名氣稍小一些。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絕句的最高水平!
    由於唐詩風格多變,律詩、絕句、古風、歌行等各領風騷,難以一概而論,今天只選擇其中一個分類,那就是:七言絕句。所謂仙人嘛,自然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氣的咯!李白的七言絕句代表作非常多,比如我們中小學必學的《望廬山瀑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等。這首《望洞庭》(全名《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是明清時期文人最喜歡的一首李白詩作。
  • 陸遊最唯美的一首詩,原本只為嘲諷自己,卻常被人誤解
    詩人陸遊從南鄭去往成都的路上,第二次經過劍門關時,望著「天下雄關」,伴著微微細雨,想起仕途上的失意以及被金人佔領的舊山河,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劍門道中遇微雨》。詩中結尾一句「細雨騎驢入劍門」最為著名,常出現於各種文學作品中,人們常常在形容悠閒、愜意的情境時用到此句,但是詩人陸遊要表達的卻不是這樣的意思。陸遊的一生共兩次經過劍門關,而該詩是陸遊第二次經過時創作的作品,心境遠比前一次要複雜。
  • 秦觀,這個精緻的男人,寫詩卻唯美悲涼,經典絕句,你讀過幾首?
    今天,這四首詩,一首比一首絕妙,值得有心人細細品讀。這首詩句句寫「望望」,層次分明,點染如畫,故而讀來美景如在目前,讓人不得不佩服秦觀構思的巧妙和用筆的精緻老練。△王和尚讀詩:秦觀經典四絕句雨過之後,花朵是什麼樣呢?作者以對仗寫出,顯得工整且巧妙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