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GGE——後現代的生活美學

2021-01-07 後現代生活美學研習社

焦慮的大剋星:丹麥人的幸福哲學HYGGE

今天你焦慮了嗎?

當中國逐步成為世界的經濟金融中心,在這個飛速發展的快節奏高壓力時代,個體不斷努力,卻依然迷失,精疲力竭又不知所措。我們陷入了深深的焦慮絕望中。70後的油膩,80後的迷茫,90後的生發危機,我們在焦慮,我們被焦慮。在這場中國全民似的集體焦慮下,究竟該用什麼拯救自己?難道只有買買買?

反觀丹麥,一年有六個月晝短夜長,在這種連狗也能抑鬱的環境裡,丹麥人更幾乎承擔著全球最高稅率,其幸福指數卻位居世界榜首,有四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這簡直是個奇蹟。

丹麥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丹麥人分享了這個秘密:HYGGE——被丹麥人「靈魂演繹」的生活哲學,一種有質感的舒服,一種舒適愜意的生活方式。HYGGE並非一件物品,而是一種愜意滿足的生活狀態,一種令人身心愉悅的氛圍和經歷。

HYGGE也許看不見,卻可以真切感受得到,藏在陽光、擁抱、美食,還有音樂之中。

想像一下你推開甜品店的門,走進去,一股誘人的香甜撲面而來,當咬下一口最愛的蛋糕,從舌尖到整個口腔,通過胃部傳遍全身。那種甜美歡欣,滿滿的幸福感會被牢牢記住,存在心中。味蕾深處是故鄉,這是一種掩飾不住的快樂。

研究表明,色氨酸(Tryptophan)是大腦中血清素的重要來源,而血清素會使人心情愉悅。高糖和高澱粉食物,會使胰島素快速增加,而胰島素會使酪氨酸與苯丙氨酸在血中濃度降低,從而令色氨酸在競爭上處於優勢,很快進入細胞中轉換成血清素,進入腦中,使人有愉悅感。

這就是我們吃甜品時會有愉悅感的原因。同樣的,多巴胺也是「快樂」的大腦神經遞質。例如,運動會增加血液中的鈣質,進而刺激大腦內多巴胺的分泌和吸收,讓人身心愉悅。這些都是HYGGE的科學依據。

HYGGE不一而足。

可以是清晨,一杯瑰夏咖啡,聞見濃鬱花香;

午後,煮一壺老白茶,通體悠長而柔軟;

入夜,點一顆香薰蠟燭,斟一杯紅酒,放一張爵士。

質感HYGGE讓我們享受靈魂深處的愉悅,讓生活更溫潤更深刻,更具生命力。

HYGGE也可以是朋友、戀人、家人的陪伴。

春天的微風拂過草甸,在公園裡曬著太陽滾著草坪,以及不能辜負的燒烤;

盛夏的暴雨不期而至,溫熱的雨水打在屋頂、落在樹叢。

共同感嘆天邊放晴的陽光從雲中灑落;

秋高氣爽,於山間吐故納新,一場瑜伽,平靜而鬆弛;

白色冬季,雪似梅,梅似雪,一起滑雪踩冰躺冰湖,感受最真實自然中的美好。

走過冬景,攜手在網紅咖啡館籤到,在海邊的吊床上八卦……享受安心,享受釋放,享受交流,享受沉默。

在時間中,在親密的陪伴中,愜意HYGGE讓愛更了解愛。

面對焦慮,HYGGE是綠洲,是護身符,是精神支柱。

而這份寧靜平和的HYGGE背後,承載的正是「幸福之都」丹麥的幸福秘訣、生活美學。在抽象的美中,感受具象的魅力。就如同音樂為人們帶來自然、律動、真實的力量,高品質音樂甚至可還原出最自然的聲音,打開音樂大千世界,讓人如置身幸福國度。細細品,緩緩訴,是記憶,也是情感,於一隅聽見四季晨昏, 聽見七情六慾。

其實,幸福早已來到你的身邊,在你每天擦得一塵不染的茶几上,在你堆得亂中有序的書桌上,在你做紅酒燉雞的廚房裡,在草坪,在海邊,在觀雨間,在黃昏時分…… 因為HYGEE的滋養,你不再自我懷疑。因為HYGGE,你沒有錯過每一刻美好時光。HYGGE帶著理想,與你共同感受幸福生活。

HYGGE——後現代的生活美學

生活美學,幾年前,還僅僅是雜誌編輯掛在嘴邊的一個內容分類。

最近,隨著最幸福的國家丹麥的HYGGE小確幸,成為各個領域討論熱門概念。

首先,可以將「生活美學」理解為生活方式(lifestyle)的表現形式。

從「消費升級」角度來看,由於生活物質的極大豐富,而產生的精神需求。

與生活美學相關的活動,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需要專注和投入,感官上獲得美好體驗, 可以釋放壓力、陶冶情操、掌握技能,獲得更多同理心、精神寄託、成就歸屬和榮耀感。

它對抗和消解的是:焦慮、抑鬱、忙碌、空虛、負能量和價值茫然。

就形式而言,生活美學涵蓋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生活美學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也是生活品味的展現。雖然每個人選擇的內容和展現的方式不同,但都是一種價值,而價值的高低和社經地位並不成正比,完全取決於個人的感受力和經驗。

美學的內涵在於創意,在於啟發,在於包容和人性的顯現。而美學的形式在於秩序,在於規律,在於和諧,在於張力。生活美學是一種美感的生活享受,人活著的意義在於享受生活,如果人活得很沒趣,活得沒有品質,便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人因為美而活著,美學彰顯個人的品味和風格,在食衣住行育樂中,處處可以展現我們的美學素養。不用深奧的哲學理論,只要我們隨時用心去感受,美學自然存在生活之中。

其實,生活美學的概念出現在人類語言體系中,最早能追溯到19世紀末,偉大的作家、詩人王爾德,曾經預言:」生活與藝術的最終結合「。

20世紀才真正產生「生活美學」概念。波普藝術、行為藝術,消解了藝術審美與日常生活的邊界。設計行業的蓬勃發展,讓日常用品變得極具審美意味。「審美生活化」,「生活審美化」,「美是生活」。這些觀念應運而生,得以普及。

傳遞純粹簡單的生活理念

2017年消費觀升級:個性化消費普及、從價格到價值導向、追求細分小品類。

消費升級、生活美學普及,人們的審美意識開始回歸,加之網際網路和全球化影響,一部分人形成了反消費主義的消費觀,像我們熟知的 DIY、環保主義消費、極簡生活方式等都是這類消費觀。尤其是年輕人,在追逐個性化、享樂化的同時,逐漸放棄了拜金主義和過度消費,放棄符號化、景觀化的高附加值品牌,回歸以消費體驗為核心,以社群關係為紐帶的消費模式中。這些年輕人對一件產品的評價來自多方面的消費體驗,除實用性外,還對最終的產品做出審美判斷,甚至關注產品的生產過程和生產者。因此對於他們,消費注意的諸多現象,如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商品拜物教、符號消費正在消亡。同時,有趣的是,還伴隨有西方近年才產生的反消費主義。

可以說,在消費觀念上,中國又快速進步,大大縮短了進化周期時間。

既然提到「反消費主義」,那我們先看看什麼是「消費主義」:過度製造、過度消費、超前消費、攀比消費,拜金主義,符號化,景觀化,以消費區別他人,構建自我。

以8090後為代表的消費觀裡,呈現出:推崇高附加值產品,高度個性化、定製化的特徵,對規模化生產的不信任,回歸「審美泛化」,有些喜歡DIY、環保主義和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重視審美體驗,本質上是基於產品體驗的消費模式,是滿足精神需求的物質享樂。

80/90後新一代消費主力的新型消費觀、對規模化生產的審美疲勞,以及設計行業的蓬勃發展,衝擊了阻擋藝術與生活相融合的柵欄,日常生活用品開始變得極具審美趣味。核心理念是提倡精緻美學生活,主張創造一個美學生活社區。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論是人云亦云或出於自由意志,都願在個人生活中嘗試體驗審美經驗,嘗試去審美。這點彌足珍貴。這些年輕人的消費觀在崇尚個人主義的同時,回歸實用主義,不承認國際品牌製造的虛假的個人化定製產品;在遵循實用主義的同時,又看重個性化和享樂化,推崇基於產品體驗的消費模式,手工定製和滿足精神需求的物質享樂。

當下的年輕人如何評價產品?他們重視來自多方面的消費體驗,他們強調實用性和審美判斷,重視生產過程和生產者。這類消費觀,消解了工業化大生產之下人與人的疏離感。

因此,文創產業,匠人精神,私人定製,情懷營銷,成為了營銷領域的熱詞。

如何理解年輕人對規模化生產的不信任呢?

我們知道,通過價格戰擠壓了競爭對手的市場空間,逼迫大家降低生產成本,免不了同時降低產品質量,進而增加了產品的糟糕體驗。

因此,對生活美學的追求,也可以理解為消費者對基本權益的追求。

年輕人推崇的新型產品,價格相比規模產品稍高,但並非高不可攀,保持了相對優質的消費體驗。

在我國傳統文化裡,萬物有美。莊子曰過: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日常生活中能獲得審美經驗,審美與生活不隔離。傳統審美情結的保留、傳承和復興,是當下生活美學領域的特徵之一。要警惕的是虛假的生活美學泛化,警惕隨波逐流,警惕消費主義。

虛假的生活美學

雖然,在很多層面上,真正的生活美學正在發芽生長。但縱觀全國,一種虛假的生活美學仍在蔓延。那是一種真正的消費主義,它崇尚借用商品重建個人認同,與拜金注意媾合,關注他人而非自己的消費體驗。

這種虛假的生活美學的一大特徵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這些消費者仍受強烈的符號和社會景觀的影響,他們的消費需求是虛假的,同時引發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正因為消費需求是虛假的,他們所體驗的生活美學也是虛假的。這是一種東施效顰,也是一種裝腔作勢。

新的消費觀升級,其核心是消費體驗,其紐帶是社群關係。

什麼是社群?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自古流傳的成語,很大程度的印證了社群的客觀存在及其價值。無論對於誰來說,只有當你的客戶變成用戶,用戶變成粉絲,粉絲變成朋友的時候,才算得上是社群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消費理念的變遷隨之而來,由過去的產品功能性進化到用戶渴望參與到產品中來。也就是有參與度才能提高用戶興趣。

社群就是基於相同或相似的興趣愛好,通過某種載體聚集人氣,通過產品或服務滿足群體需求而產生的商業形態。社群的載體不局限於微信,各種平臺,甚至線下的平臺和社區都可以做社群營銷。

做社群的關鍵是有一個意見領袖的角色,也就是某一領域的專家或者權威,這樣比較樹立信任感和傳遞價值,社群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這個角色。通過社群運營可以提供實體的產品滿足社群個體的需求,也可以提供某種服務。

社群是任何時代、所有商業都在追求的終極目標,但只有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有了微信這樣的高效率工具以後,社群才是可能的。社群也是有著共同關注點的一群人在一起找到了解決痛點的方案。這中間的差別是,一個有社群的品牌和沒有社群的品牌,其競爭力是完全不同的。

後現代生活美學研習社

相關焦點

  • 暢想Hygge生活
    它是一種心態—特意選擇各種能使自己舒適安逸的生活方式,練習舒適安逸的細心時刻,以提升您的整體滿足感和幸福感。 「HYGGE」這個關鍵字讓丹麥式生活紅遍全球。它代表溫暖、舒適的含義。在這個一年中有六個月都處於極夜之冬的國家,冬季幾乎每天有17小時的黑暗時間,hygge所代表的溫暖、親近等正向生活態度更顯得尤為重要。
  • 生活中的hygge
    大家對丹麥最初的印象應該是安徒生童話,這個世界上最幸福國家排行榜單上的常客,是很多人嚮往的童話王國,在丹麥文化中,有一種佔據著丹麥人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叫做「hygge」文化。丹麥人會用「cozy」(舒適)向他人解釋這個詞,但在他們心中,「hygge」的內涵遠遠不僅如此。
  • 丹麥生活方式hygge受追捧
    對不熟悉這個詞的人來說,hygge是最近全世界對丹麥生活方式的一種狂熱追求,這一概念大致是指舒適和滿足的感覺,沉迷於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當中。  它經常讓人聯想到世界上最幸福的是丹麥人,而丹麥幸福的秘訣就是hygge。
  • 聽說丹麥家具很Hygge ? Hygge 是啥 ?
    翻閱官方字典,你會發現hygge的官方定義十分簡單,就是舒適的意思。曾有翻譯學家這樣解釋到hygge:「hygge不能靠文字來解釋,而需要用心去感受」。這樣是Hygge:丹麥自古以來以使用設計聞名,早先曾以瓷器和銀器著稱,後來卻以現代家具設計稱雄於世。丹麥家具最成功的因素就是質量和設計,這兩點又與實用、美觀和經濟密切相關。丹麥家具對實用和舒適度的強調起步甚早,而其歷史悠久的手工業家具協會所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丹麥家具協會早在1927年就開始舉辦每年一次的「家具年展」。
  • 丹麥生活方式hygge受全球追捧
    對不熟悉這個詞的人來說,hygge是最近全世界對丹麥生活方式的一種狂熱追求,這一概念大致是指舒適和滿足的感覺,沉迷於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當中。它經常讓人聯想到世界上最幸福的是丹麥人,而丹麥幸福的秘訣就是hygge。
  • 北活態度丨陳數遊丹麥,實力演繹丹麥Hygge
    我們跟隨明星生活家陳數來感受一下~「在一個寒冷的晚上坐在火爐邊,穿著一件羊毛套頭毛衣,喝著加熱的葡萄酒,用手輕輕撫摸著狗狗,四周點著溫暖的燭火。——這種感覺就是hygge。」作為國內首檔生活美學微綜藝,《SHU理生活》意在透過明星生活家陳數的視角,帶領人們靜享生活幸福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丹麥國家旅遊局的邀請下,分別前往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安徒生故鄉歐登塞(Odense)、藝術之都奧胡斯(Aarhus),探尋了丹麥人的生活美學與幸福奧秘。
  • HYGGE LIFESTYLE丨丹麥式生活小確幸
    「HYGGE」一個代表北歐生活模式的專屬詞語,這是丹麥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Hygge就是:活在當下、愉悅、平等、平和、舒服、真實,歸屬感和安全感。Hygge式舒享生活,是指人始終保持著舒服怡然的生活狀態,強調追求生活細節的儀式感和幸福感,最終的目標無非是回歸生活的純粹。
  • 明白了什麼是Hygge,你才真正懂了北歐風....
    在歐洲極簡主義浪潮波及世界的今天,以及自然舒適裝修風格的持續走熱,Hygge近年來也悄悄在引發人們對多元生活美學的狂熱追求。也許你會想到如今被反覆提及的「匠心生活」、「極簡主義」、「斷舍離」、「小資情調」等生活概念,可無論是因斷舍離而斷舍離的極簡主義生活,還是順應「消費升級」的形式化小資生活,都不如用Hygge一詞囊括,Hygge意在表達一種簡單、不虛張聲勢的小確幸和放鬆自我的狀態,這種舒適愜意吸引了當今越來越多注重生活質量的人們的關注。MYHOME西班牙PAMESA瓷磚依波娜系列
  • 丹麥的Hygge文化
    對於生活在丹麥的外國人來說,「hygge」 不僅發音難,它的含義也更難找到一個相對應的詞語來解釋。 Hygge 這個單詞最早來源於挪威語裡的一個意為「康樂」的單詞,它首次正式出現在丹麥文獻中是在19世紀。直到今天,它成為了丹麥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翻閱官方字典,你會發現hygge的官方定義十分簡單,就是舒適的意思。
  • HYGGE LIFESTYLE丨梵·戴克地板&丹麥式小確幸
    作為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丹麥人的幸福感其實是源於他們獨特的價值觀,「hygge」就是北歐人幸福的代名詞。01 | 風靡全球的HyggeHygge,發音與「hoo ger」類似,這是一個無論你用中文還是英文,都很難精準、貼切地翻譯的詞。
  • 明白什麼是Hygge,你才是真正懂了北歐風
    Hygge是丹麥以及北歐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文(還包括英文以及其它語言)當中,很難找到一個和它意思完全貼切的詞來對應。所以當丹麥人在給外國人解釋什麼是hygge時,他們常常會用cozy(溫馨、舒適)來代替,然而hygge卻遠遠不止是cozy。2016年底,Hygge一詞還入選了《牛津詞典》2016年度詞彙。
  • 一些「hygge時刻」
    hygge,北歐語,沒有特指的含義,詞典裡是「舒適愜意」的意思。但在丹麥,它形容的是一種感覺和氛圍,一縷陽光、一杯熱飲、一頓滿足的晚餐、窩在沙發裡的舒適、周末的無所事事......都可以形容成「hygge」 進入9月,秋天已至,夏天未遠,2020年在不覺中已過去大半。感慨時間過得太匆忙,但平淡細碎的生活中也有一些閃亮,每次再翻看讀者們的投稿都會有治癒感。
  • CHN 印象 都在講hygge,到底是在講什麼?
    對於丹麥人來說,他們的幸福哲學其實就只是一個簡單的單詞:hygge。hygge在中文裡沒有一個詞語可以詳解它的意思,hygge是形容所有一切舒適的感覺和溫馨的氣氛。這是一種簡單的內心獨白,並浸潤在丹麥人生活的每個角落裡。
  • Hygge丹麥式溫暖家,「少即是多」的生活哲學
    這間雙層住宅位於臺灣新北市,其設計靈感來源於丹麥的hygge概念*,擁有270度城市和山脈美景視野,由本地設計工作室CA Design傾力打造。住宅的感覺更像是一家酒店,卻擁有家的溫暖和舒適感。夫妻倆想要一個更像是度假屋的空間,而新北市的這個地區離市區不遠,卻遠離喧囂,非常適合度假和退休生活。由於業主習慣於環遊世界工作,因此他們非常享受在酒店居住的感覺。他們指出,許多酒店都試圖讓自己感覺像家,而他們則希望自己的家更像酒店-這也正是CA Design的設計目標。
  • Hygge來了!4月30日網紅咖啡即將入駐新街口蘇寧極物
    秉持著「致敬美好生活」的生活理念,蘇寧極物正在不斷地探索「極致」的發展,在追求店面空間美學的同時,用極具性價比的精緻商品展示美好生活的各個方面。4月30日,迭代優化之後的南京新街口蘇寧易購雲店將以「全球智慧生活體驗中心」的新形象與南京市民見面。位於一層的蘇寧極物作為全國首家蘇寧極物門店,在此次重裝中也將實現全面的升級。
  • 選擇北歐風,你需要明白什麼是Hygge.
    北歐設計師常會使用一個叫「hygge」單詞來形容他們的設計,很難翻譯,是句丹麥話,大致意思是「安詳、舒服、柔順的感覺」。Hygge是丹麥以及北歐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文(還包括英文以及其它語言)當中,很難找到一個和它意思完全貼切的詞來對應。
  • 在北歐生活館O.C.E體會最潮單詞「Hygge」的含義,做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因為啊K昨天參加了他們的一場發布會,就在O.C.E.店裡,我們體驗了真正的hygge北歐風格生活。-  hygge是丹麥特有的詞彙,意思是舒適愜意,形容的就是丹麥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的日常生活。而O.C.E.一直都在把北歐這種舒適簡單的生活方式帶到中國。
  • 去丹麥來場hygge旅行:感受生活中的小確幸!
    近幾年有一個丹麥詞語非常火——hygge,它還擠進《柯林斯英語詞典》的關鍵字排行榜,和英國脫歐、川普主義齊名。這個詞很難從字面意思上直譯,大意為「靈魂的親密和安適」,它詮釋著丹麥人幸福的生活方式。因丹麥在聯合國的「世界幸福報告」中連續四年幸福指數位居榜首而風靡。
  • 今晚,我們在這裡,體會到了Hygge的含義
    而丹麥的外交部投資促進局亞洲區域總監 Mr.Rasmus卻覺得,丹麥人的幸福感其實是源於他們獨特的價值觀,「hygge」就是北歐人幸福的代名詞。剛開始的小失落在互動遊戲結束的十分鐘後,便煙消雲散了。剛開始大家基於禮儀還是小心翼翼地拆分著吃,經William的指引後,我們決定把精緻的刀叉放一邊,徒手捧了起來,大快朵頤。抹了黃油奶醬,夾著酸黃瓜和大塊香酥肉嫩的燒豬肉的三文治,非常惹味~
  • 【雙語彙】Hygge/愉咯
    但是,2016年,英國人對丹麥人的快樂產生強烈的興趣,以至於描述這種快樂的hygge同時入選牛津和柯林斯年度十大詞語。Hygge讀作「愉咯」。比如,How to hygge(怎麼愉咯),I'm going to get some hygge(我打算搞點愉咯),I want to give the party a hygge feel(我想讓派對有一種愉咯的感覺)。英國人對愉咯的嚮往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