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泛遊戲時代,文學正變得越來越遊戲化?

2021-01-20 上觀

談論文學,技術越來越成為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過去20年來,依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網絡文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興起,以百萬計的網文寫作者改變了文學的形態、風格乃至於讀者的閱讀習慣。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

上海紐約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張崢

上海網絡作協會長陳村

 

技術時代,文學的未來在哪裡?12月15日晚,第12期陝西北路網文講壇邀請了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上海紐約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張崢與上海網絡作協會長陳村,圍繞「技術時代的文學」這一主題,共議文學的未來發展。

 

從兒時的彈射模型飛機、無線電,到自製望遠鏡,談起「技術」,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有著說不完的故事。近些年來,每次出國,還都會購買一個先進的望遠鏡觀測天空。1992年,嚴鋒成為復旦第一個自己組裝電腦的學生。「當時的電腦沒有音效卡,我輾轉打聽到可以去廣州的一家店購買,當時我的工資是105元一個月,音效卡要1500元。」揣著父親和他兩個人湊出來的錢,他南下廣州,在小店中第一次看到有人在玩電子遊戲,「還記得是《銀河飛將2》,一個太空戰,那之後,我也開始玩電子遊戲。遊戲和之前的飛機、無線電、望遠鏡一樣,有一些共通的地方,都寄託了我對飛翔的渴望。」

 

嚴鋒用「泛遊戲時代」形容他對當下社會的觀察。他既是電子遊戲的一名「玩家」,也是遊戲文化的觀察者和研究者。「電子遊戲被稱為第九藝術,我是在國內最早提倡遊戲文化的。遊戲裡面有很多文學的因素,從文學可以看遊戲,從遊戲也可以看文學。」他舉例,遊戲中有「視角」,而文學中的「敘事角度」也非常重要;《魂鬥羅》《超級瑪麗》等最早的遊戲都是第三人稱視角,對文學來說,第一人稱敘事的出現也是晚近才有的現象。

講壇現場,讀者細心記筆記。

 

回到技術時代的文學發展,嚴鋒認為,文學正越來越走向遊戲化,電子閱讀就像在做一種電子閱讀遊戲。「電子閱讀是所謂的超文本閱讀,又是多文本的閱讀,有圖像、聲音、連結、跳轉,打破了傳統閱讀的界限。讀者拿著滑鼠點擊的時候,和玩遊戲沒有區別。」研究發現,電子閱讀和傳統閱讀在大腦活動上也存在差異,「電子閱讀和傳統閱讀都會激活大腦中的文字區、閱讀區和記憶區,但電子閱讀同時還激活大腦中的決策區,是一種更全方位的大腦活動。」

 

「遊戲化」的電子閱讀,被嚴鋒形容為某種程度上的「返祖現象」。電子閱讀帶來的影響,有著積極的一面,如讓大腦反應更加靈活,對於物體的運動、感知、挑選等方面更加靈敏;但受「多屏閱讀」的影響,大腦的專注力、長期記憶方面將有所減弱。「當閱讀變成了一種在文本、聲音、圖像中獵奇、跳轉,並且大腦保持高度興奮的時候,其實我們回到了原始的叢林。」嚴鋒說,最早的時候,在叢林中,哪裡有豹子的聲音、哪裡有其他部落的訊號,原始人類都需要在短期內做出迅捷的反應,這並不是長期記憶;進入農耕時代,隨著印刷、文字的發展,人類可以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保持長期的、思維的一致性,「現在,這種狀態又被打破了,網絡是一個黑暗森林,我們尋找信息,就像在捕獵。」

 

不論如何,文學、閱讀正因為技術而發生變化。網絡時代,動輒數百萬字的網絡文學,佔據了讀者的絕大部分注意力。過去幾年,網絡文學呈幾何級數爆發,屏幕上充滿了由網絡小說改編而來的影視作品,網文被戲稱為可與美國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國偶像劇相媲美的「四大文化奇觀」。

 

「那麼多人拿著手機勤勤懇懇閱讀網絡小說,每天看每天看。」上海網絡作協會長陳村好奇,「網絡上有很多水一樣的文字,最終會不會造成白話文的大變革?」不過,他也擔憂文學的「邊緣化」。在早期論壇時代,陳村曾當過10年「版主」,那時候就看到,一張圖片的點擊量比文字多十倍,視頻的流量又高於圖片,「當人們本能地趨向於這樣的內容使用時,文字會不會退到邊緣去?」

 

在嚴鋒看來,文學是最早的虛擬實境,今天的虛擬實境,是技術對文學的一種延伸,「原來需要用文字來勾畫的內容,如林黛玉的形象、氣質、舉止,可以通過虛擬實境技術,活色生香地出現在眼前。而當未來,如果人工智慧已經可以面向每一位用戶,模擬、定製、生產文學,文學的尊崇地位或許不會再有,但文學永遠是一切藝術的基礎。技術的出現,或許會對文學創作產生一些新的啟發。」

相關焦點

  • 「長內容+遊戲」泛文娛生態布局 觸寶能複製B站走過的商業化之路嗎?
    一方面,瘋讀小說的異軍突起,讓大家看到了觸寶在場景化內容應用和休閒遊戲之外,打造的又一增長極,網絡文學;另一方面,依靠「長內容+遊戲」的泛文娛布局,其   2019年更是發起全面進軍內容化的態勢,在原有內容系列產品基礎上升級產品賽道,形成以「網絡文學、場景化內容應用和休閒遊戲」三大戰略布局下的泛文娛內容生態圈。   從工具到內容,市場驗證了觸寶的戰略正確。通過不斷開發內容產品,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觸寶的用戶持續增長。
  • 遊戲界 2015CJ看不成胸妹子 看遊戲產業乾貨總結也是好的
    而且,現有的遊戲所囊括的玩家的盤子已經越來越大,完全沒有玩過遊戲的用戶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少了。整個遊戲的口碑營銷變得越來越有挑戰。比如去年的《刀塔傳奇》,新增用戶很大一部分都是得益於二次傳播或三次傳播,這種傳播就對於遊戲的品質要求很高。
  • 專家建議謹慎認定直播等泛遊戲產業「合理使用」遊戲內容
    新著作權法給相關行業所帶來的影響必然是深遠的,尤其是呼應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所作出的與時俱進的修改,更將為網際網路相關領域的版權產業發展帶來積極影響。《2020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786.87億元,其中,中國自主研發遊戲國內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2401.92億元。作為新興產業,網路遊戲的版權保護歷來爭議不斷。網路遊戲是否構成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也在各界存在不同觀點。
  • 學生時代 文學意味著什麼
    但是《中國校園文學》等一些刊物依然存在,原因正如作家張煒在給《中國校園文學》創刊30周年的寄語中所說:「校園裡有最多的讀者,也有最多的作者,校園是文學的大本營。」「讀書多懂得多的人會更受歡迎」走進八年級學生閆子涵的房間,最抓人眼球的莫過於滿屋子的書。他已經記不清讀了多少本書,也不記得那些泛黃的書翻了多少遍,每天回到家,從書架上拿一本書幾乎成了下意識的習慣。
  • 《賽博朋克2077》刷屏,如何做好遊戲化時代的趣味營銷?
    《賽博朋克2077》的刷屏,也再次將「遊戲化」這一營銷概念拉回到大眾視野中。前幾年在圈內火過一段時間的H5小遊戲,是「遊戲化營銷」在國內爆火的初步嘗試。在這個階段誕生了非常多的經典營銷案例,比如網易遊戲的「迷霧世界」,騰訊的「穿越火線,激爽過大年」等等,而除了這些遊戲大廠出品,不少其他品牌也參與進遊戲化營銷的潮流中。
  • 學習工作即遊戲:遊戲化生存的現實物語
    當年那些守著電視機、紅白機、網吧遊戲的一代人已經長大、為人父母,不再把遊戲看作是洪水猛獸,當年那些曾經把網絡、遊戲看作是洪水猛獸的一代人,則沉迷在手機的娛樂世界中樂此不疲。小學生眼中的世界可能真的是這個世界的風向標,我們已經正在被數位化信息全面包圍,作為數字時代原住民的下一代未來將完成生活在虛擬世界搭建好的工作、學習、社交、消費等關係當中。
  • 讓遊戲更有溫度 騰訊遊戲追夢計劃持續深挖遊戲正向社會價值
    這款作品以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敘事長詩《長恨歌》的詩句作為主要解謎關卡,用遊戲的形式再現中國古典詩詞的獨特魅力。玩家通過「改畫」、「作畫」、「尋畫」三種解謎手段,體會「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的美學意境,了解《長恨歌》的文學和文化內涵。
  • 愛在人工智慧時代:那些愛上遊戲虛擬角色的人們
    通過遊戲來模擬愛情關係的想法並不是《神秘信使》所獨有的。這種類型的遊戲——通常被稱為「模擬約會」——在20世紀80年代就在日本出現。在日本,這種遊戲很受男性用戶的歡迎。隨著手機和網路遊戲的興起,模擬約會在日本以外的地區越來越受歡迎,玩家群體也越來越多樣化。
  • 當遊戲越來越「輕」:蛙出遠門了,無聊的我們留在原地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其實追求的「不浪費時間」並不是指高效地利用這段時間完成工作,而是用遊戲中的某些簡單操作把空閒的時間填滿。這就是數字時代最大的焦慮——時間不可以空白。技術的發展和無處不在的成功培訓班一再告訴人們,時間是重要的,時間=金錢。電子產品的生產商已在強調,現如今的系統和產品亮點就在於運行速度,因此下載文件或連接網頁時的等待變得越來越難以忍受。
  • 電商營銷遊戲化:誰最像10年前的騰訊?
    每個農場都會遇到農民棄玩的命運,除非遊戲不斷增加新功能。」2010年,模仿開心農場的唐彬森發現這種遊戲模式已經走入天花板,用戶正以每月10%的速度流失。幾乎像所有遊戲一樣,開心農場想用一次迭代衝破天花板,將愛恨交加的偷菜變成了傳播愛後,這款遊戲因為錯誤的迭代策略提前走入歷史。
  • 功能遊戲或許是生命之「糖」——「重識遊戲-首屆功能與藝術遊戲大...
    事物都有兩面性,更深層次地,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認為,遊戲可能會對未來人類或學術界所稱的「後人類」時代產生革命性變化,遊戲會深層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思考模式、教育方式。遊戲的影響如此之大,該如何發揮遊戲的積極作用,讓它成為「生命之糖」呢?
  • 關於社區遊戲化,我有這些思考
    編輯導讀:社區遊戲化是指用戶在社區中的行為「娛樂化、有趣化」,這種將用戶行為和遊戲結合起來的方式,頗受用戶歡迎。本文將從三個維度,對社區遊戲化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一、對於社區遊戲化的認知社區遊戲化,顧名思義,就是將用戶在社區中的行為都「娛樂化,有趣化」,比如用戶一個簡單的「評論」行為,是否可以和遊戲中的澆水行為進行關聯,這種將社區中用戶行為與遊戲進行結合的方式,就是遊戲社區化。
  • 2019年近2萬家遊戲公司「涼涼」,2020年「遊戲王」競爭正當時
    "2019 年,新品增量以及老產品的長線運營是支撐遊戲行業收入增長的關鍵。" 三七互娛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行業精品化趨勢下,用戶向頭部產品以及頭部公司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從業績快報的情況看,大部分行業頭部公司的業績都實現了超行業增速增長。
  • 推薦七款最佳遊戲化健身類App
    伴隨著網際網路醫療技術「遊戲化」這一新興的趨勢的深入,瘦身、減脂及改善生活方式也將步入新的領域。  何為遊戲化?  遊戲化就是將遊戲思維和遊戲機制運用在非遊戲類的環境中,以吸引用戶參與解決問題並提高他們的自我控制力,增加積極的行為和貢獻。
  • 1個月150萬玩家:美少女遊戲《心跳文學俱樂部》Steam爆紅,美國3人團隊開發
    遊戲於2017年9月22日在製作組官網發行,有PC、MAC、Linux多個版本,10月6日正式上線Steam,遊戲沒有中文,但有民間漢化補丁。《心跳文學俱樂部》採取免費遊玩體驗全部內容形式,玩家可以自行選擇購買付費DLC,包含遊戲音樂與壁紙的粉絲包(Fan Pack)。
  • Flash時代終將結束!追憶那些年我們玩過的Flash遊戲
    大家好,這裡是正驚遊戲,我是正驚小弟!粗暴又有趣的美漫畫風、多元分支的炮塔設計、即時化的英雄和技能選擇、各種地圖互動元素以及各種彩蛋,到處都是細節,壓根不像一部Flash小遊戲,這分明就是精品級的獨立遊戲。
  • 遊戲化理論與實戰(三):社交&社區中的遊戲化應用
    編輯導語: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一些由於遊戲化設計的功能,遊戲化功能的理論知識可以在工作中對我們有幫助;本文是在作者遊戲化理論與實戰分析的第三篇文章,關於社交與社區產品中遊戲化設計的功能,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DataEye遊戲買量分析|二次元遊戲推廣只能靠B站?
    ,躋身買量遊戲品類TOP5,參與買量的遊戲數量與主流買量遊戲題材持平,伴隨二次元題材遊戲的火熱,越來越多的二次元題材遊戲開始轉向買量市場獲取用戶。但隨著「二次元」概念的泛化和本土化,二次元遊戲似乎已經不再是小眾圈子的獨自狂歡,近年來的二次元爆款,《閃爍之光》、《命運神界》、《啟源女神》等均轉向全渠道買量推廣的形式引流獲客。
  • 將遊戲化融入網際網路醫療,這16家值得一看!
  • 【遊戲】大航海時代系列
    本系列文章摘取自 Gamker 攻殼的《就知道玩遊戲》系列視頻,該系列文案有許多獨特、先進的觀點,個人一直是個遊戲迷,在 Gamker 的的視頻中看到了學術又接地氣的多角度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