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文/蓮花清秋
今年五月的必讀書,偶遇《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上次閱讀,應該是十年,甚至更久。
印象中只記得查泰來夫人這個醜陋的中年婦女,勾引了雄壯的守林男人。
時隔多年,早已忘了原書所講內容,重看,卻覺得勞倫斯,簡直是女人的精靈,透過心靈深處,解讀了女性在社會中婚姻中的困惑。
果然,有些書,是到了年紀,才能讀懂的。
那個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多麗絲,在她的《天黑前的夏天》裡說:
一個漂亮、自信、勇敢的年輕姑娘,在家庭瑣事、孩子的歷練下,慢慢培養起難得的美德:自律、克己、耐心、堅貞、適應他人。二十年後,當中年女子驀然回首過往的歲月,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完全不認識自己了,那些孜孜獲取的也許不是美德,而是一種精神錯亂的形式。在她眼中多數中年女子的臉龐和步態,都和囚犯或奴隸相似。
我是在一個訪談節目中了解到萊辛的,她19歲便生了兩個孩子,從此成了家庭中重要的女性角色。也正是這種重要的女性角色,讓她審視自己,審視每一個人到中年的女性。他們看似什麼都圓滿了,卻似乎又什麼都沒有。
因為他們擁有的,都是從它處得來的安慰,自我的內心尋求,卻無一著落。
一如昨夜的媽媽聚會,朋友聊起自己的女兒,周末比平日還忙,各種學習班補習班,而她不過等孩子上學之後收拾一下房間,做做瑜伽,美美容……在我看來,一切的自我,如果不是在經濟和精神獨立的基礎上,都是毫無意義的自我安慰。
所以萊辛才會說,中年女性的美好自律,給人一種行屍走肉的可悲。
誰生活不是呢。誰又不是從行屍走肉中頓悟,而走出來的。
伍爾夫在她的《自己的房間》裡說:一個女作家要想保持獨立創作,必須有自己的房間和五百英鎊。
什麼意思?
不過是經濟與空間的獨立,是自由,也是一種自我解脫。
一如多年後再看《查泰來夫人的情人》,便不覺得淫蕩、羞恥和丟臉。
女主嫁給男主的時候,正值青春年華,然而男主人因為戰爭下半身癱瘓,失去了性生活的能力。然而男主人對女主的依賴,女主對男主人的照顧,讓他們安然無恙度過了很多年。
一直到,女主遇到了一位男性,男主人青來談道倫佛的男性作家,這個作家很快與康妮(女主)在一起了,滾了床單,並且大膽表達了自己的愛意。康妮卻沒有絲毫的蠢蠢欲動,但是男作家卻掀起了她對舊有的生活的一種自我懷疑。
有多少女性,不是在婚姻中多年,卻不知道自己還活著,不知道活著意味著什麼?正如萊辛所說的,自律的像行屍走肉,自以為把生活安排的滿滿的,條例竟然,卻幾十年如一日,活著只不過是在完成家庭中的任務。
康妮終於在守林人的身上,看到了男性額爾蒙的爆棚,她不拒絕這種離經叛道的性愛。專家解讀說,這是對工業文明與貴族階級的抗衡,我卻覺得不過是一部描寫了兩性關係的著作。
正如萊辛,亦如伍爾夫,還有勞倫斯。
古今中外,但凡中年有所成就的女作家,莫不是從兩性關係中滲透寫作,感悟生命。
無論在哪個時候,女性,都有著自身的枷鎖。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說:時光在流失,她終於對一切置若罔聞,因為她成功地脫離了一切。
哈,多像身邊的全職主婦們。
早已成功地脫離了一切。
慶幸自己還清醒,清醒自己已醒悟。
一輩子太長,我爭朝夕。
這本書,值得身處婚姻與家庭中的女性多次閱讀。我已讀到一半,還將用一周的時間,繼續讀下去。
讀書分享,今夜你最美!
經典名句:
1、我們根本就生活在一個悲劇的時代,因此我們不願驚惶。大災難已經來臨,我們處於廢墟之中,我們開始建立一些新的小小的棲息地,懷抱一些新的微小的希望。這是一種頗為艱難的工作。現在沒有一條通向未來的康莊大道,但是我們卻迂迴前進,或攀援障礙而過。不管天翻地覆,我們都得生活。
2、女人得過自己的生活,否則,她會後悔沒活過。
3、試圖擺脫自己的孤獨,是徒勞的。你得一生固守著這份孤獨。只是偶爾的時候,偶爾的時候,空罅會被填補。偶爾!但是你得等待著這樣的時候。接受自己的孤獨,一生固守著它。然後在時機到來時,接受這填補空罅的偶爾機遇
4、因為沒有溫暖的感情將這一切有機地凝聚起來,所以這房子就像一條廢棄的街道那麼悽涼。
5、他珍愛自己的孤獨,把它視做生命裡最後的惟一自由。
6、虛!接受這生命的龐大空虛好象便是生活的唯一目的了。所有那些忙碌的和重要的瑣事,組成了空虛的全體!
7、女孩子的尊嚴和生命意義完全在於獲得絕對的、完整的、純粹的、高尚的自由。
長按二維碼,進入京東購書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