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圈的人都知道,山地車都是帶有變速系統的,這也為我們的騎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你以為山地車的變速器就是簡單地提高速度?其實不然,變速器的作用只是幫助騎行者將踩踏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直觀體現就是速度有所提升。
當然,對於新手來說,可能會覺得調節變速器太麻煩了,而且也不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齒比。但是,如果你用的時間久了,掌握了一定技巧,那肯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了!
本文由公眾號迪動網絡:didong_cn供稿,更多內容可關注公眾號進行查看,還可以下載我們的APP哦。
為了避免新手朋友出現「有了山地車卻不會調變速」的窘況,小迪(didong)就來詳細介紹一下山地車變速器的原理,並分享變速器的調節方法,以助大家更專業地騎行。
山地車的變速器有哪些作用?
一般來說,變速器最直觀的作用就是調整齒輪,以適應不同路況的騎行,讓騎手能夠用最小的力獲得最佳的騎行效果。此外,變速器還可以幫助騎行者在體力不佳的情況下,有效減少能量的消耗。
如果你在騎行時突然感覺踩踏很吃力,腳踏似乎變得很沉重,這時候就可以調節變速器,換乘較輕的齒輪即可輕鬆踩踏。反之,就需要換乘較重的齒輪。
除了上述描述,變速器還分為外變速與內變速,具體如下所示:
外變速
採用塔形多級齒片,通過鏈條搭配不同數值的齒片,來得到較大範圍的傳動比。
優點:保養方便,傳動效果清晰可見
缺點:結構基本暴露在外,易受灰塵和異物影響,造成損壞。
內變速
將變速結構整合進自行車花鼓內,通過不同齒數齒輪間的傳動,來改變傳動比。
優點:結構密封,不受外界影響,一般無需經常保養。
缺點:結構複雜,殼體較粗、品質偏重。
山地車變速器的原理是什麼?
很多人好奇:變速器真的這麼神奇嗎?那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麼呢?下面,小迪就來詳解變速器的原理,以助各位騎行者更清晰地了解它的調節方法。
騎行者踩踏時的力量通過「鏈盤」「放大」後,由鏈條傳遞給「飛輪」,「飛輪」再帶動後車輪轉動,從而驅動自行車前進。簡而言之,變速器就是利用了鏈盤與飛輪的齒數比的搭配不同而改變前進速度的。
當鏈盤的「大盤」與飛輪的「小飛」組合時,「大盤」轉動一圈,「小飛」則會轉動很多圈,這樣「小飛」就會帶動後車輪前進很遠一段距離,因而此時車速最快,當然騎行者會付出較大的動力。
當鏈盤的「小盤」與飛輪的「大飛」組合時,「小盤」轉動一圈,「大飛」轉動的圈數不太多,這樣「大飛」就帶動的後車輪前進的距離不大,因此這時候車速最慢,而騎行者付出的動力卻最小。
騎行者變速時應避免這些誤區!
新手在初入騎行圈時,可能對變速器不夠了解,以至於不能正確及時地通過變速檔位來保持踏頻,這也就沒辦法真正了解變速的奇妙了!下面,小迪就來盤點一下新手變速時可能出現的誤區,大家記得避免。
固定齒比騎行
山地車騎行過程中,可能遇到不同的路況,騎行者就需要合理使用變速,讓自己更有效地踩踏。如果在山地車越野中,騎行者就更需要合理使用變速器,有時候在極短時間內切換變檔幾次才對。
若是長時間固定齒比騎行,不但會使得騎行者耗費不必要的能量,從而造成肌肉酸痛、身體疲累等症狀,還會使得飛輪、碟片、鏈條的磨損加大,還有可能對膝關節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傷!
爬坡不正確變速
爬陡坡時不會正確換擋,齒比太重會因為踩踏吃力、肌肉酸疼而爬不上去,太輕又會因為車速過低、轉速過高而無法爬上陡坡。
要知道,正確的齒比+適中的踏頻+合理的重心,才會輕鬆爬上陡坡。騎行者應提前變速至合理的檔位,保持踩踏有力又不會踏空,同時也要注意身體重心的調整,太靠前會使後輪打滑,太靠後則會「翹頭」。
騎行過程中該如何正確變速?
騎行過程中,大家記得衡量自身身體體能,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檔位,不可因追求速度而勉強踩中檔。調節好變速器,使得自己的踩踏不會過於費勁兒,也不會輕輕鬆鬆「踩空圈」即可。
檔位過重雖然可以獲得較大的動力前進,但在腿部肌耐力不夠的情況下,可能會造成膝關節或者肌肉拉傷等損害。
而檔位過輕會導致踩踏時的力量不平均,腿部的施力太重會使騎乘者的臀部無法穩定的坐在座墊上,造成所謂的「臀跳」。
此外,騎行者還應掌握「面對不同的路況,調節合適的齒比」這項技能,具體如下所示:
平路
在平坦的道路上,前方齒盤通常是採用小盤,搭配後方17至21的齒盤為主,若在順風的情況下騎乘,騎乘者可將前方調整至大盤,後方齒盤則可自由搭配,以達高速巡航的效果。
上坡
上坡時應當調整後盤的齒輪,一開始使用一齒一齒的調整方式來逐步尋找最合適的檔位。在連續上坡時,騎乘者應當依地形來變換檔位,通常前齒盤是調整至小盤,而後齒盤則是根據路況來變換檔位。
下坡
下坡時應以維持平均的踩踏效率,避免影響到後方車輛為主。前齒盤可調整至大盤,後齒盤則可以逐步降低檔位,以免面對突發狀況時剎車不及,從而導致嚴重的意外。
簡單的來說,騎乘時感受到阻力就應該換檔,踩踏過重就應將檔位調輕,反之亦然。當然,這只是小迪的建議,大家可作為參考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