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馬中欣出版了《三毛真相》。在書中,他將三毛批判為
一個一無是處的虛偽女子,盡數否定了三毛與荷西的愛情。
這本書的出版,引發了人們對三毛的重新審視,也讓不少喜愛三毛
的讀者瞬間粉轉黑。
從《三毛真相》中大抵可以讀出作者觀點:真正的愛情應當是「一生
只愛一人」,而對於三毛來說,荷西不是她的唯一,只是她的伴侶之
一,所以算不得愛情。
一、荷西之後,還有別人
初次相遇時,荷西就喜歡上了三毛。
一個18歲少年,堅定地對三毛說:「服完兵役,我就回來賺錢養你。」
即便三毛不缺錢,也完全有自我養活的能力,但聽到荷西的話,依
然很感動。
六年之後,荷西歸來,三毛嫁給了荷西。
在撒哈拉沙漠的日子裡,物資匱乏,他們卻甘之如飴,只因有彼此
相守的快樂。
但幸福的日子不過幾年,荷西便在一次出海中去世。
失去了荷西的三毛悲痛萬分,若不是父母攔著,恐怕她當即就會隨
荷西而去。
沒有了荷西,三毛每日的生活宛如活在地獄,表面上看似無波瀾,
內心卻早已滿目瘡痍。直到三毛遇上王洛賓,一個生活在草原的男
子。
或許是他身上有荷西的影子,或許是因為他恰好是三毛喜歡的類型,
三毛對王洛賓表白了。可惜這一次,有情人並未成「眷屬」。
那一年,三毛第二次探望王洛賓,回到老家不久後她便自殺了。
有人說,她是為王洛賓而死,也有人說她是為荷西而死。
但不論三毛的死因如何,她與王洛賓的一段情,毋庸置疑。
此外另有傳言稱,荷西之後,三毛與賈平凹也有一段情。至於傳言
是否屬實,我們不得而知。
二、荷西之前,也有別人
荷西也好,王洛賓、賈平凹也罷,他們都是真心愛護三毛之人。
然而,在這三人之前,三毛還曾愛過幾個男子,因此留下一身傷痕。
少年時的三毛,是個深度抑鬱症患者。她不喜交流,只喜歡拾荒。
幸好,老師顧福生發現了她文學天賦,才有了如今的三毛。也正是
因為顧福生的鼓勵,三毛才漸漸與人相處。有了文學的三毛,不再
是抑鬱症患者,只是一個不愛說話的少女。
豆蔻年華之際,三毛有了第一段戀情,對方叫做梁光明。
那時的三毛,有些偏激,不懂得如何與愛人相處。
她逼婚梁光明不成,自殘了幾十針。如此一來,這段感情自然是無
疾而終了。
不久之後,三毛又戀上了鄧國川。但因為他有家室,愛情也就只能
無疾而終。
後來,在父親的介紹下,三毛與一位德國牧師交往。在即將修正正
果的前一天,牧師去世了。
接二連三的打擊,即使是正常人都難以接受,何況三毛還曾患過抑
鬱症,是一個情感更為脆弱之人。
在經歷這樣幾段感情之後,三毛才遇上荷西,也才有了一段刻骨銘
心的經歷。但老天爺似乎一直不眷顧她,給了她荷西,卻也在幾年
之後,奪走了荷西的生命。
三、一生只愛一個人,太過苛刻
細數與三毛有感情糾葛的男子,被記載下來的就有5位。如果單純
從數量來看,三毛喜歡過的人不少,荷西不過是其中時間最長的一
個。但若因此就否定三毛與荷西的愛情,似乎並不合理。
少年時期的三毛,不過是個懵懂不知的孩子,於情感上是一張白紙。
那時候的她,或許壓根分不清「愛」與喜歡。
後來的三毛,好不容易懂得了「愛」,愛人卻被上帝奪走。
多年之後,她才有了王洛賓。
後來,馬中欣重走了三毛走過的路,得出結論,說她與荷西的愛情
是假的。就連三毛本人,也被馬中欣批判得一無是處、醜陋不堪。
在《三毛真相》一書中,馬中欣稱,在鄰居們口中,三毛是個醜陋
女子、神經質的女子,荷西是個普通工人,上過高中,相貌醜陋。
由此,關於三毛和荷西,便有了這樣一種說法——三毛找上荷西,
並非因為愛情,而是排解寂寞。而因為與王洛賓的糾葛,三毛又被
扣上了虛情假意的帽子。
這樣的分析看似合理,但細細看來,處處是漏洞。
任何人都有兩面性,為何《三毛真相》中的三毛一無是處呢?
三毛與鄰居,關係素來相處不好,死對頭的話如何能夠當真?
荷西之後,三毛愛上了王洛賓,那她對荷西就成了虛情假意嗎?
就像梁漱溟一般,髮妻活著時,他與妻子恩愛不離;妻子去世之後,
他愛上了一個年輕女子。
魯迅等名人的諷刺責罵,接踵而至。
梁實秋沒有否認自己的情感,只是淡淡說了一句:他只是一個凡人。
三毛又何嘗不是如此?
一生只愛一個人太過苛刻,那是活在理想中的愛情,而世人不過都
是凡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