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理論

2022-01-10 海雲和上法語

  形而上的部分,我們還是要再跟各位談一下,我把這個狀況取一個名字叫做混沌理論。講混沌理論實在也沒辦法,因為這個世界科學家們、天文學家們也都用了混沌理論,這個詞我們這裡來使用,比他們的使用會更恰當一些。所以我用這個詞好像借用他的詞彙,可事實上並不是,只是我們以往沒有使用,而這些狀況它是一直存在的。

  混沌理論要講的是什麼?是指形而上的這種狀態,你沒有辦法用理路,我們大腦理路講不清楚,因為它是一種形而上,而你沒有去體驗,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有了體驗你就很清楚了,一點都不混沌,而我們沒體驗的話,又感覺似乎有那麼一種狀況。這有點像男女之間的感情一樣,你說你跟她有沒有感情,你說有,你講講看,你是怎麼愛他,他是怎麼愛你,你大概就講不出來,講出來都是假的,對不對?然後他有跪著跟我求婚,那就表示真的嗎?他說海枯石爛,結果海沒枯,石還沒爛,他就變了。像這種情況你會感覺到是有那一種感情在,但是你講不清楚,這是一種混沌狀態。

  所以你常常會覺得說,我很清楚,你不用講,我跟你講也講不清楚,這就表示你的大腦理路是無法把它理清的,弄到最後你只能夠怎麼樣,我就這麼決定就對了。這是一種狀況,而這種狀況是表示你內心有很清楚的感受,但在語言表達上面你講不清楚,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一套。

  你要留意到,大腦思維這個東西是絕對錯誤,我跟你講清楚,思維模式有千千萬萬種,都對,只有一個不對,就是大腦運用大腦的思維是不對的。為什麼?因為大腦是一定要把它弄的很清楚,大腦理論在運作的時候絕對是清清楚楚的,可是你知道,生命跟真理的東西不是你大腦想像的那種清楚,它本身所在的位置是很清楚,可是那種清楚,你大腦是無法去推理的,因為大腦是一個單向,而且只能前進,不能後退,一後退就出狀況,它更沒有辦法同時兩個方向進行,它是不容許的。

  儘管現在很多學者都主張所謂跨領域,但是你要知道,假如你是學物理的,跨到化學的,甚至跨到文學的,都不叫跨領域。真正跨領域是指什麼,你的專業一定要跨到人性上面,跨到人性上面或靈性上面,這個才叫跨領域。不管你是專哪個行業,你要跨領域一定涉及到人性、靈性的部分,假如不涉及到靈性的部分,那不能叫跨領域,那叫雙領域,我既是學化學工程,我再兼一個文學,那是雙領域。所以跨領域是一定要跨到人性上面來,而人性這個領域是沒有辦法用你大腦邏輯來討論的。

  比如說音樂,我們看西方音樂史上,凡是把音樂理論講的越嚴謹越仔細的,他大概都沒有創作,反而像貝多芬、莫扎特幾乎沒有什麼音樂理論,他們的創作就是那麼完美。晚期的,李斯特以後的這些,尤其是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很多古典音樂學家,他的創作大概是只有一首而已,其它一堆都沒名的,沒人要演奏的。為什麼?因為他的音樂理論都是大腦的,而真正好的是生命的東西,那就叫天才,他只有創作沒有理論。所以你要知道,生命有關的東西,它涉及到形而上的時候,大腦是不能用的。這個時候我們用大腦的狀態來看生命形而上的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就叫混沌理論。

  而這個混沌理論,《華嚴經》一開始那個地方,大約兩千個字左右,這段經文我們叫做經首,群經之首,他講的就是這個形而上的境界。這個境界是多麼的完美,但是那種完美你只能體會,沒有辦法用理論去陳述。所以對於我們學華嚴的人,我都要求大家要去背這兩千字的經首,經首的文字非常優美,非常華麗。我們說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華嚴到底有多富貴,這段經首你要能讀的話,你就可以體會到它的富貴。而這個部分所講的是完整的形而上,本體的總相,但是因為它太短,只有兩千個字,你體會不過來。所以後面五卷經文,除了這兩千個字以外,後面的地方完全是講別相觀,本體論的別相,七十個因素的布局跟七十個因素的特質,分四大類講得很清楚。第二品經就講總相觀,這個總相觀跟前面經首的總相觀不太一樣,這個總相觀是講法身的部分,如來現象,如來、世尊、佛的稱呼是從這個地方來講的。而經首的這個部分,它是包括著後面總相觀跟別相觀的總體。

  所以在這個地方,真的很不好描述,我才把這個真理存在的狀況叫做混沌理論,或者叫混沌現象,這個混沌是指你大腦對它的了解跟認知是一種混沌狀態。大約你也知道有一些脈絡,但是用大腦要去理清是很難的。

擷自《華嚴經概論》

聆聽、欣賞、接納

珍惜、尊重、感恩

圓融、廣大、包容

華嚴寺全球資訊網:http://www.huayenworld.org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混沌理論?
    混沌理論的主導思想是,宇宙本身處於混沌狀態,在其中某一部分中似乎並無關聯的事件間的衝突,會給宇宙的另一部分造成不可預測的後果。混沌理論在許多科學學科中得到廣泛應用,包括:數學、生物學、信息技術、經濟學、工程學、金融學、哲學、物理學、政治學、人口學、心理學和機器人學。混沌理論的發展背景混沌理論是對不規則而又無法預測的現象及其過程的分析。
  • 混沌理論(Chaos Theory)
    釋義Lorenz和Poincaré的混沌理論,是一項通過研究複雜的動力系統,揭示表面無序行為所蘊藏的有序性(非混沌狀態)的技術。「混沌理論是對確定性非線性動力系統中的不穩定非周期性行為的定性研究」(Kellert,1993)。
  • 混沌理論的解釋與發展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偉健談,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混沌理論的解釋與發展混沌理論你早上去上班卻忘了帶錢包,你沒錢坐公交,所以上班遲到了,於是就被解僱了。這個例子說明,小事件可能造成大影響,這就是混沌理論的核心從量子物理到經濟模型,混沌無處不在混沌是從由數學方程明確定義的系統中湧現出明顯隨機的行為,通常發生在要用非線性方程(涉及平方、立方和其他更高次冪的方程)描述的系統中。混沌體現在這些方程的解對方程初始條件的極度敏感。比如,在一個描述天氣的混沌方程組裡,初始條件18℃和晴與初始條件17.5℃和多雲,所得到的結果就會差別巨大。
  • 思維模型23 - Chaos | 混沌理論
    混沌理論普通人理解的混沌混沌指的是混亂而沒有秩序的狀態,而這也是普通人所理解混沌的意思,最常出現於某些神話小說中。比如中國一些古代傳說中,混沌就是指世界開闢前,元氣未分、模糊一團的狀態。例如《西遊記》的第一回就出現過混沌的描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但我們今天的混沌是非線性科學中的混沌,這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
  • 混沌理論之父,蝴蝶效應發現者——愛德華·諾頓·洛倫茨
    愛德華·諾頓·洛倫茨(1917.5.23——2008.4.16)美國數學與氣象學家,混沌理論之父,蝴蝶效應的發現者。1917年5月23日洛倫茨出生在美國西康乃狄克州,從小洛倫茨就很喜歡科學,關心天氣變化。
  • 混沌理論到底是什麼——從蝴蝶效應出發
    分歧理論——混沌理論的命根子小編在《世界到底是不是確定的?》(傳送門)中提到過,所謂「混沌」就是《周易》中的「無極」狀態,是混亂和不可預知的代名詞。那麼如此簡單的方程組,為什麼就具有不可預知的特性呢?答案:方程右邊的非線性特性。
  • 混沌理論是什麼鬼?大顛覆,20世紀最偉大理論之一
    混沌理論不是糊塗理論,不是宣揚真理的理論,也不是意識形態,是辯證之道,自然之道,是發展著的關於世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混沌是一個由非線性效應引起的一個相當獨特的現象,具有對初值的敏感性、無周期性、長期不可預測性以及分形性和普適性等特點。
  • 讓你通俗了解什麼是混沌理論
    在本部紀錄片中,吉姆·奧卡利裡教授將帶領我們探索神秘的混沌理論,混沌中的數學可以解釋宇宙中從無序中產生有序的神奇景象,揭示出大自然那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美麗和結構中隱藏的科學規律。混沌理論(Chaos theory)是一種兼具質性思考與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討動態系統中(如:人口移動、化學反應、氣象變化、社會行為等)無法用單一的數據關係,而必須用整體、連續的數據關係才能加以解釋及預測之行為。一隻南美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扇扇翅膀,可能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場龍捲風。
  • 混沌理論到底是什麼?從蝴蝶效應說起-虎嗅網
    洛倫茨的偉大貢獻,是他第一次為這種極端敏感性和後來的混沌理論提供了一個簡單又精準的物理系統的數學模型。不過,嚴格的混沌數學理論並不歸功於洛倫茨。現代混沌數學理論的鼻祖,是剛才提到的那位通才數學家龐加萊。1887年,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懸賞,徵求太陽系穩定性問題的解答,期望解決天體力學中的三體甚至N體問題。
  • ...有點燒腦的紀錄片《神秘的混沌理論》,適合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
    混沌理論讓人聯想到不可預測的天氣、金融危機和出了錯的科學。但混沌還有令人著迷的一面,而這方面科學界只有初步的了解。 混沌理論貌似可以回答人類問了無數次的問題:人類是如何出現的。
  • 魔獸世界:浩劫法夜混沌理論流派天賦/屬性/配裝/導靈器等問題的討論與解答
    2、無情強攻 擁有核心橙混沌理論後,由於混打和毀滅數量的提高,該導靈器收益會大幅提高,大約在205裝等左右,單體BOSS下,就可以選擇了,而且隨著裝等的提高,優勢會越來越大。天賦選擇手動檔/自動檔1、自動檔完美契合混沌理論的特效,是唯一的選擇。2、如果你實在想玩手動檔,建議做雙噴橙。
  • 不可預測的宇宙:暗藏著令人驚奇規律的混沌理論
    來源:新浪科技該圖為長時間曝光下拍攝的雙擺末端光源的運動軌跡,很好地展現了混沌理論。但在這種混沌深處,卻又暗藏著一些令人驚奇的規律。假如我們能充分理解這些規律,或許可以揭露出更多事情的真相。理解混沌物理學最美妙的一點便在於其「決定性」。假如你了解某個系統的全部特性(這裡所說的「系統」可以是單個粒子、也可以是地球上的天氣規律、甚至可以是整個宇宙的演變史),也了解物理法則,你就可以精準地預測這個系統的未來走向。這就是所謂的「決定論」。
  • 數學中最具爭議的領域之一——混沌理論,通過雙擺直觀理解
    混沌理論可能是數學中最具爭議的領域之一。因為沒有人能就混亂到底意味著什麼達成一致。初始條件敏感依賴這可能是三種條件中最直觀的一種,當你試圖將其與混沌聯繫起來時,這也是最合理的,同時也是混沌理論第一個被發現的部分。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計算機的商業化實現了更快速更複雜的計算。受益的領域之一是數值天氣預報。
  • 我在混沌大學,等你
    而混沌大學把商學院中的創新學科單獨拉出來,創立的創新理論體系,還是給我了新鮮、驚豔、豁然開朗、喜歡、信賴的感覺。所以從做線上輔導員被招募培訓、杭州輔導員集訓、混沌大學行業營、助教營、領教營、教授私享會、年度蘇州南京大課...我基本參加了混沌兩年裡絕大部分的學習培訓。我也快速地從一名學員成為一名資深的混沌鐵粉。
  • 神話中常說的混沌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何世界誕生於混沌?
    其實古人對宇宙起源理論,已經相當完善,未見的就是錯的。比如我們經常在神話中看到一個詞,叫做混沌,大概是說世界誕生之前,宇宙的一種狀態。在世界神話中,幾乎都有類似的說法,世界誕生於混沌。比如我們熟悉的盤古神話,說盤古開天闢地之前,世界就是一片混沌,就像雞蛋一樣。
  • 是時候開啟一場混沌之旅了
    事實上,這即是一種混沌的狀態。何為「混沌」?東西方定義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在於混亂無序,但又孕育新生。《三五曆紀》有言: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而在西方神話中,混沌則被視為孕育世界的神明。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在《變形記》將混沌描繪為貫穿宇宙之物,更稱其為「其象未化,無形聚集;為自然之種,雜沓不諧,然燥居於一所。」
  • 離散混沌傳奇
    今天,這篇論文已被視為離散混沌理論的開山之作,而Logistic映射就是離散混沌系統的第一個和最重要的一個代表性例子。不過,離散混沌的精彩故事還得從1973年的馬裡蘭大學講起。馬裡蘭大學在1949年成立了一個「流體動力學與應用數學研究所」,1976年後改名為「物理科學與技術研究所」。1972年,該研究所氣象組的A.
  • 【一點心理】臨床心理與混沌效應
    解讀經典在了解以上這段話之前,我們先看一段視頻了解什麼是混沌效應。這是著名的雙擺運動,雙擺運動中蘊含的蝴蝶效應和混沌原理。其中有一點就是隨著起點位置的細微變化,在雙擺一段時間後,會突然出現不規則擺動,結果不可重複(不可能2次都從完全一樣的起點位置出發),也不可預測。
  • 科幻神作《蝴蝶效應》:混沌理論只是噱頭,認識人生才是核心
    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態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將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且巨大的鏈式反應,是一種混沌的現象。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個理論是真實存在的。這個理論是美國氣象學家羅倫茲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形式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後果。
  • 混沌與創世—對混沌原型的討論
    可以看出混沌在各個民族的神話中都有記載,且是共同的一個心理印象,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事物,只有混沌。所以討論混沌這個原型時,也會有時覺得摸不到頭緒,它很難用一個具象清晰明確的東西來說明。不像有的原型,有著更清晰明確的心理傾向。在體現為原始意象時,有著明確的性格。比如提到母親原型,大體會有著慈愛、溫暖、包容等大家所共鳴的一些心理特徵。而混沌這個原型,似乎描述的最好方式就是「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