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蝴蝶效應》,相信許多影迷小夥伴都知道這部大名鼎鼎的科幻片神作,這可不是刻意吹捧,這部電影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好電影,科幻片中的代表作。對比,另外一部科幻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兩部電影有著一曲同工之妙,靠真正的科幻讓你折服。
生命循環無終,千變萬化。但是所謂完美的生活,卻只能存在於某個午後陽光下的清晰夢境中。何必再詰問生命。往事已無法追悔。但明天,卻總是在等待著我們。就在振翅而飛的那一瞬間,我們下定了決心去面對上帝賜予的每一場苦難,還有美麗。
《蝴蝶效應》是一部由埃裡克·布雷斯、J·麥凱伊·格魯伯執導,艾什頓·庫徹、艾米·斯馬特等主演的科幻驚悚電影,於2004年1月23日在美國上映。《蝴蝶效應》寓意為原先看似無關緊要的小變化,到最後可能會導致起初無法預期的後果。
電影講述了男主角伊萬在小時候經歷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損壞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後來在心理醫生的建議下,他把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詳細記下來,但是事情卻變得越來越糟糕,他發現他居然有一種可以穿梭時空的能力,從此他便越走越深。
《蝴蝶效應》就如它的名字一樣,展現了由蝴蝶效應產生的一系列可怕後果。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態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將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且巨大的鏈式反應,是一種混沌的現象。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個理論是真實存在的。
這個理論是美國氣象學家羅倫茲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形式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後果。後來,羅倫茲在一次演講中提出了這一問題。他認為,在大氣運動過程中,即使各種誤差很小,也有可能將結果積累起來,經過放大形成巨大的大氣運動。所以,長期的準確預測天氣是不可能的。
我很喜歡這段影評:「量子力學的平行多宇宙解釋說,在交叉小徑的花園裡,總會有一條道路,讓人們在生命中的每一個節點都得到幸福,在那條完全幸福的道路上,有且僅有一個你在行走。這是多麼令人寬慰啊,在每一次銘心刻骨的選擇裡,總有一個你選對了路,在茫茫的恆河沙數的宇宙裡,總有一個你,終生幸福。」
《蝴蝶效應》回歸電影本身,這部電影的劇情可以說是科幻片最好的完美劇本了,結合蝴蝶效應與時空穿梭這兩大科幻與理論要素,將電影的深度與觀賞性大大提高,這部電影將蝴蝶效應這個理論完美詮釋,將科幻片的獨特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有著最精妙的構思。而這個構思最精妙的設想是: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悔的機會。然後就是完美主義者的瘋狂,主人公伊萬在他記憶模糊點上重建記憶,他之後的記憶將因蝴蝶效應而被改寫,人生也是。但是沒有人的人生是完全美好的,只有接受現有的缺憾後,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
《蝴蝶效應》劇透:(不想被劇透的影迷朋友們可以選擇跳過)
伊萬(艾什頓·庫奇飾),一個有著不幸童年的大學生,在小時候經歷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損壞了他完美的人生。可怕的是,這些事情就像卻沒有記憶,伊萬怎麼也想不起來。影片劇照童時的那些可怕記憶殘留在他的腦海裡,令他無法安心,他只記得自己是和幾個好朋友在一起:凱蕾(艾米·斯馬特飾)、林尼和託米。
後來,他找了心理醫生,醫生讓他用旅行來放鬆自己,此外把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詳細記下來。後來,進入大學的伊萬突然意識到,記錄自己所做事情的筆記本,可以幫助自己找回孩童時候的記憶,並且改寫過去。很快伊萬通過記事本找回了記憶,這些記憶讓他察覺到了自己的過錯,並因此失去了幾個好朋友。
但是伊萬在過去改變的每一件事,當他回到現在時都發現它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而且變得更加嚴重,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為了彌補錯誤,伊萬又再次返回過去試圖消除痕跡,但事與願違,他這樣做只會火上澆油。於是惡性循環,他奔波於日益混亂的過去與現實之間,直到不可挽回的結局,將一切都失去了。
《蝴蝶效應》這部科幻片卻充滿了人生哲理,改變過去我們真的會變好麼?我們每個人,都會幻想能夠改變過去使目前的狀態更好些,或者希望過另一種生活成為另一個人,這部電影反映的就是這種想法以及假如我們真這樣做的結果。
埃文不停的改變過去的選擇,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完美的未來。可事與願違,往往導致更加悲劇化的結尾。當我們回首往事,自然會對以往的錯誤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這些錯誤與道路,成就了我們的個性,正是這些痛苦使我們感受到生命中的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