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漫畫的作者被抑鬱症折磨了20年,最後發現了抑鬱的真面目

2020-12-16 阿正說動漫

抑鬱症,現在可以說是挺常見的病。

有不少不堪世事的小年輕,甚至還假裝自己有抑鬱症來給自己增添點文青氣質。

可是,一個真正抑鬱症患者的人生究竟會是怎樣的呢?

這就是今天要說的故事——

《能改變我的,只有我自己》

從這隨性的封面就看得出來,這就像是作者的信手塗鴉,但你翻開後就會發現,內容是那麼的沉重。

作者本人被抑鬱症折磨了整整20年,不過最終還是憑自己的努力走了出來。

他在康復後,就用漫畫記錄下了這一切。

這是一個關於自我救贖的旅程——

男主從小就生活在痛苦之中,他有一個暴力的父親。

父親經常對他各種拳打腳踢——

父親揍他的時候沒有任何理由,連男主都搞不清楚父親為什麼要這樣對自己——

不知道什麼時候父親的打罵又會再次降臨到自己頭上,他的生活被無處不在的恐懼所包圍——

唯有自己學習有些起色,被外人誇獎時,父親才會露出一點笑意,孩子給自己長臉了啊——

自己也因此想努力學習,來避免父親的打罵。

而在努力學習後,他卻無意中發現自己對歷史情有獨鍾,也因此找到了在這個家裡的解脫方式。

只要自己坐在桌前,精神就能遨遊在另一個世界,哪怕再大的痛苦自己都能忍過去——

整個初中時期對他來說,都是一段無比幸福的時光。

家裡的問題和父親的打罵都不再是困擾,他只要能每天看書就很幸福了——

只是有時候,看到父親的笑臉,總有種想和他幹一架的衝動——

不管怎樣,學習也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回報,他從一個三流初中直接考入了當地的頂級高中——

原本,光輝的未來正在遠方等著他。

可他沒想到,自己迎來的不是夢想與將來,而是一個名為抑鬱的惡魔——

上了高中之後,他就陷入了莫名的抑鬱。

腦子好像蒙上塵一樣,整晚整晚地睡不著——

連正常的走路都像是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一樣——

每天都打不起精神,連最喜歡的歷史書都讀不下去了——

這樣的他當然沒辦法繼續學習,原本的大學夢想也隨著自己的病情一天天加重而無奈擱置。

等熬到高中畢業,他想離開這個家輟學打工,卻又被父親痛罵一頓。

父親對學歷有種莫名的執著,好像是想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兒子身上——

可這樣的責罵,只讓男主倍感壓力。

最終,他根本沒參加大學考試,直接從家裡逃走了——

到了東京後,雖然徹底擺脫了父親的魔掌,但抑鬱依然沒有好轉。

自己每天可以說是竭盡全力地活著——

可這在外人眼裡看來,不過是懶散的表現——

哪怕自己來東京已經足足2年,生活卻遲遲無法進入正軌,連自己想做什麼都不知道。

終於有一天,他下定決心,直面自己的病症,開始在網上查找關於抑鬱症的事情——

可在確定自己的病症,知道自己連正常的生活都沒辦法實現之後,他一時衝動跑去自殺——

幸運的是,因為繩子沒扣緊,他總算撿回了一條命——

不過,這也相當於他是死過一次了。

有過這樣的死亡經歷後,他徹底看開了,既然連死都不怕,那自己還怕個球?

他決定開始隨心所欲地生活,自己想怎麼過就怎麼過。

以前覺得去了醫院就算輸,可現在感覺去醫院也沒什麼了——

他被確診為重度抑鬱,按照醫生的囑咐,他吃了藥。

沒想到的是,藥的效果居然那麼好,他久違地一覺睡到大天亮——

在藥物的幫助下,甚至眼中的世界都變得美好了。

只是,藥物給他的,不過是暫時好起來的錯覺而已。

不到一年,藥就漸漸地失效了——

藥物失效後,他繼續踏上了尋醫問診的道路。

可事實證明,醫院也幫不了他。

最後,他找出了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那就是和痛苦共存。

他嘗試和自己的抑鬱症和解,當自己感覺到抑鬱的時候,他就放下一切,嘗試用各種娛樂來衝淡抑鬱——

當自己與抑鬱症嘗試和解的時候,他的生活才真正迎來了轉機,甚至還交上了一個女朋友。

原本他害怕自己的問題會耽誤人家,但對方卻迎難而上,將男主徹底攻略——

女朋友非常善解人意,在知道男主飽受抑鬱折磨之後,還努力看了相關的書想去了解抑鬱症到底是怎麼回事。

她甚至發明了用數字交流的方式,讓男主能告訴她抑鬱的等級——

在男主特別抑鬱的時候,能表示理解——

女友是個很積極的人,有這樣一個人陪在自己身邊,男主第一次有了想治癒抑鬱症的積極性——

他開始嘗試各種療法,比如阿德勒心理學,比如正念冥想

每種方法確實都有一定的作用。

比如通過阿德勒心理學,他開始知道事實和感受其實是兩碼事。

像是同樣是半杯水,有人能從中感覺正面的想法,還有半杯水。

而有人卻能從中感覺到負面的念頭,只剩半杯水——

而通過正念冥想,他第一次察覺到自己滿腦子都是負面的念頭——

但這些作用都是只是增加了他相關的知識,並沒有幫助他消解抑鬱。

而真正起關鍵作用的,還是他在一名催眠醫生的幫助下,發現了自己抑鬱的真面目,是「自我虐待」——

有個很簡單的方法來判定自己是不是在進行自我虐待,就是你對自己說的那句話,會不會對別人說?

如果那種話只對自己說,比如自己天天說「自己很沒用」,但不會對別人說「你很沒用」,那你就是在進行自我虐待。

男主在知道這點後,第一次去好好感受自己的抑鬱。

他真的發現在自己內心的最深處,自己一直在虐待著自己,就像童年時父親對自己做過的事一樣——

整整20年,他一直是在被自己折磨——

既然知道了原因,那解決辦法就很簡單了,只要好好地愛自己就行。

只要有了愛自己的念頭,事情就會開始有轉機。

男主在做正念冥想時往往都會被負面念頭所困擾,杯子好髒,腳好冷,手心好多汗。

可是啊,這些問題不都是能解決的嗎?

杯子髒了,擦乾淨就好。

手心好多汗,洗乾淨就行——

他自己都沒意識到,放任那些讓自己難受的事,就是一種自我虐待啊。

自己覺得哪裡不好,把它改掉不就行了?

而只要自己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增加自己的愉快,事情慢慢地就會好起來。

直到最後,抑鬱消失了.....

男主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各位展示了他與抑鬱症長達20年的鬥爭。

雖然抑鬱確實很可怕,最也並非治不好。

正如這部漫畫的名字——能改變我的,只有我自己。

當你自己徹底接受你自己的時候,一切痛苦終將過去。

好好地愛自己吧,希望你永遠不會被抑鬱所困擾。

相關焦點

  • 抑鬱症患者親筆漫畫:與抑鬱症鬥爭了20年,我終於康復了!
    但最近我一口氣看完了一部漫畫作品——《能改變我的,只有我自己》。這篇短小精悍的漫畫作品記錄了作者罹患抑鬱症20年的親身經歷。作者從小遭受了大量來自原生家庭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尤其是父親的粗暴教育。動輒被打罵,內心長期恐懼、壓抑,這是他兒童、青少年時期的常態。
  • 這動漫漫畫創作者被憂鬱症折磨20年,最終發覺憂鬱症本來面目
    這就是今天要說的故事——《能改變我的,只有我自己》從這隨性的封面就看得出來,這就像是作者的信手塗鴉,但你翻開後就會發現,內容是那麼的沉重。作者本人被抑鬱症折磨了整整20年,不過最終還是憑自己的努力走了出來。
  • 抑鬱百科 抑鬱症名人
    陳寶蓮的母親表示,陳寶蓮剖腹產產下兒子後患有嚴重的產後抑鬱現象以及自殺的傾向,後經上海警方公布的消息稱陳確係跳樓自殺身亡。  被抑鬱症折磨的名人:陳琳 但後來事業愛情的雙重打擊使她性格大變,並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幾次曾企圖自殺。在她最後的日子,她仍然試圖用她堅強的性格同命運做最後一搏,她堅強的性格並沒有在逆境中幫助她,反而像一塊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引起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堅強反而壓垮了她,當最後一塊牌倒下,她失敗了。 被抑鬱症折磨的名人:陳百強
  • 被抑鬱症折磨的那些名人
    這個在二戰中拯救了英國的男人,在光環的背後卻一生獨自承受著抑鬱症的困擾。邱吉爾有句名言: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曾有一度,邱吉爾甚至不敢睡在陽臺旁邊,「我還不想告別這個世界。」他苦笑著對身邊人說:「但念頭,那種一躍而下的念頭卻會鑽進腦子裡。」即便在二戰中他成為首相,登上人生的頂點時,內心的無盡抑鬱仍時時流露。
  • 失眠就是抑鬱症嗎?治好了,90%的抑鬱患者都是人才
    久了,抑鬱症就難免找上他們。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性格孤僻,對自已要求極其嚴苛,有著完美主義的情結。最後因抑鬱與偏執影響到正常的生活,晚年也一直深受其擾。憑藉《老人與海》獲得1954年諾貝爾獎的海明威,內心時常經受著劇烈的苦痛與抑鬱帶來的煎熬。
  • 抑鬱症患者的反思:抗拒抑鬱情緒就是聚焦抑鬱痛苦,越抗拒越痛苦
    作者|簡客GAKER當我被負面情緒攻擊的時候,和情緒對抗就是我做出的本能反應。在和情緒對抗的過程當中我發現,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負面情緒以及引發負面情緒的時間上面去,受到的負面情緒的攻擊就越強。抑鬱症也是如此,我們越是抗拒抑鬱,越是執著其中,就會承受越多的痛苦,越容易陷入其中,也就越難走出來!01 從創業失敗中思考執念2015年的時候,我還在讀大學三年級,人生中第一次創業從成功到失敗,賠了不少錢。
  • 科普|抑鬱症和抑鬱情緒的區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的發病率為11% ,抑鬱症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一系列數字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目前的中國大約有抑鬱症患者3000萬人;全球範圍內,有超過5億人正在遭受抑鬱症這種疾病的折磨。預計到2022年,抑鬱症可能超過癌症,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
  • 抑鬱測試:躁鬱症如同一個夢魘,深受折磨.
    本文關鍵詞:抑鬱測試、抑鬱免費測試、抑鬱症自我檢測、抑鬱症測試題、抑鬱症自測系統
  • 《我的抑鬱症》:這本30分鐘就能看完的書,也許可以幫到抑鬱的你
    @鴕鳥說話《我的抑鬱症》出版於2007年,它的作者是伊莉莎白·斯瓦多,一位來自美國的著名作曲家、劇作家和導演。她以實驗音樂劇《逃亡者》聞名於紐約前衛戲劇的舞臺。很遺憾網絡上幾乎沒有她的照片,我搜羅了很多網頁,甚至關於她的介紹也都不過是寥寥幾句。
  • 抑鬱症測試題,25分以上是重度抑鬱症,看你抑鬱的程度有多深!
    5年下來,我感覺自己成了行屍走肉,最壞的時候嘗試過離開這個世界。家裡人看到我這樣,又急又怕,不知道該怎麼辦...... 抑鬱真讓人擔憂,不僅自己承受抑鬱的折磨,還讓家人擔心。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並沒有完全了解抑鬱,甚至覺得抑鬱的人無非就是過於矯情罷了。
  • 郭敬明用這部電影,把微笑抑鬱演出來了
    不過郭敬明最近導演的一部電影《如果聲音不記得》票房真的大賣,這部情節一般的電影卻用煽動感情換來了無數人的淚水,我相信來看這部電影的人有一部分是抑鬱症患者。雖然上映之後,影片在豆瓣評分一降再降,但是我自己是親自去看了,拋去劇情安排與藝術渲染,整體很像微笑抑鬱症患者的經歷。劇情大概是一位來自另外星球的辛唐,擁有通過聲音讓人產生幻覺的功能,最終讓人獲得快樂。
  • 2020年了,很多人還是無法接納抑鬱症
    文/老K前幾天我寫了一篇關於李連杰女兒為何會抑鬱症復發的文章,沒過幾天發現閱讀量還不錯,沒想到昨天就有人告訴我去看看她女兒微博後的留言,復發最大的原因就是,這個世界還是無法真正理解和接納他們。什麼都是「太閒了,還有她爸爸多積德,自己太裝等等」,一邊承受抑鬱折磨,一邊被網絡暴力,難道2020年了,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數據越來越多,可為什麼連個抑鬱症都接納不了?更是素質教育越來越高,文化修養卻越來越差呢?抑鬱症究竟什麼感受?都說,如果你知道抑鬱症什麼感受,大概你也不會這樣肆意詆毀他們了,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一下。
  • 女大學生和抑鬱症「打架」一年了 用漫畫解構這個「噬魂怪」
    到了今年1月份,我已經發展到重度抑鬱和焦慮。」抑鬱症不僅對小臻的精神構成折磨,對身體的傷害也非常大,她迅速消瘦了大概10多斤。「放假回到北京之後,家長一看到我,發現我整個人就像殭屍一樣,讓我去看醫生。從那時候開始,我才認真吃藥。」
  • 抑鬱症也是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被發現抑鬱症,而因為抑鬱症自殺的案件也隨著越來愈多,以至於抑鬱症問題已經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 2003年4月1日,香港影壇著名人物張國榮在酒店的24樓終身一躍,結束了其精彩的一生。後經自殺原因曝光,得知原來是抑鬱症害了他。這抑鬱症到底有多恐怖?
  • 「對不起啊,我得了抑鬱症。」
    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不再憂愁溫飽的人們開始走入新的困境,當肉體變得舒適,心靈便開始遭遇更加沉重的折磨。而近年來,明星因抑鬱症離世的消息,也多次將它帶入大眾的視野,人們多了些了解,但更多是一知半解。抑鬱的第二個階段,幹男由失眠轉為嗜睡,又漸漸變得清醒。媽媽來探望時提醒小晴,注意丈夫有沒有自殺傾向,病好了一半時才可怕。靠失業保險也撐不了多久了,小晴決定從自由職業轉去工作,她閃著淚水懇求漫畫編輯:我老公得了抑鬱症,請給我工作。在獲得了書籍插畫的推薦之後,小晴很高興,不止是因為這份工作,還因為自己能勇敢地面對這件事情。
  • 以家人之名陳婷有抑鬱症嗎?陳婷對凌霄的「折磨」不是其主觀意識
    以家人之名陳婷有抑鬱症嗎?陳婷對凌霄的「折磨」不是其主觀意識時間:2020-09-04 12:31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以家人之名陳婷有抑鬱症嗎?陳婷對凌霄的折磨不是其主觀意識 最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這裡面最大的反派讓大家討厭的人就是陳婷了。
  • 母親孕期抑鬱會增加子女患抑鬱症風險
    研究人員對產期母親抑鬱症與其後代患抑鬱症的長期風險間的關係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母親在產期患有抑鬱症,會導致後代在青春期和成年後患抑鬱症的風險均顯著增加
  • 家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重溫《丈夫得了抑鬱症》
    這部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記錄了漫畫家小晴(宮崎葵 飾)在丈夫(堺雅人 飾)患抑鬱症之後,陪伴丈夫一同與抑鬱症鬥爭的故事。另外,簡單心理Uni邀請到了臨床心理科醫生薑超,為大家帶來免費公益直播,講解生活中的常見心理問題症狀,以及實用應對技巧。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直接拉到文末預約哦~
  • 明星經歷抑鬱症感受:韓紅吃藥,黃曉明抑鬱到厭世
    偉大的政治家、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被抑鬱症折磨了一生,以至於他把這種疾病帶來的痛苦比喻成一隻一直尾隨著自己的「黑狗」。 有人說抑鬱症的人主要沒錢,如果有錢了肯定不抑鬱,不過這是一種錯誤的見解。
  • 抑鬱症和抑鬱情緒的區別,其中抑鬱情緒每個人都有
    抑鬱症這個詞想必大家已經不陌生了,那麼你真的了解抑鬱症嗎?抑鬱症又稱為抑鬱障礙,是一種精神類疾病,根據權威機構研究發現如果按照目前抑鬱症的增長狀態,那麼2030年抑鬱症將超管所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總和,成為致殘率第一的疾病,重度抑鬱症患者將喪失學習和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