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鳥眼病主要危害幼嫩組織,病菌藉助風雨進行傳播,一旦發生可以在田間造成多次再侵染,從葡萄剛萌芽到生長後期,都可以發生和流行,也算是一種比較「可怕」的病害吧。病害發生後,了解如何進行防治很重要,目的是為了減少損失,保證產量。但是,了解清楚病害發生的原因同樣重要,只有在了解發生原因的基礎上,才能在來年生產中注意和做好規避,減少病害發生。同時不能單單只藉助化學防治來進行,適時的藥劑防治+農業防治相結合,才能獲得理想的防治效果。首先了解下,葡萄鳥眼病是如何發生的。合適的氣候。可以說,大部分病害的發生都離不開合適的氣候,葡萄鳥眼病也是一樣。
當氣溫在28-30℃,伴隨降雨,溼度大的情況下,病害很容易發生。春季及初夏雨水多,發病重,7-8月高溫高溼,而且組織也逐漸老化,所以發病比較少,到了8月下旬後,氣溫下降雨水增多,又會再次蔓延。之後隨著氣溫降低,降雨減少,發病也會慢慢停止。品種易感病。這個因素可以說是「硬傷」了。每個品種對病害的抵抗能力不同,一些品種,比如東方品種就比較容易發病,而美洲品種抗病性就比較強,一般很少發病。管理不到位。田間管理是否到位,對病害的發生影響也是非常大,不到位的管理,會給病菌侵染提供機會,使得病害大面積發生。果園地勢比較低,容易積水,同時沒有及時排水;沒有及時修剪,枝葉鬱閉,互相遮擋,果園通風有光差,溼度大;長期施用氮肥,導致植株徒長;不能及時做好清園,果園內遍地都是病殘組織,為病菌提供方便的越冬場所,等到氣候適宜,就會開始傳播擴散。
化學防治效果比較直接,可用哪些藥劑進行防治?可以使用的藥劑是比較多的,我這邊推薦幾種,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10%多抗黴素可溼性粉劑;22.5%啶氧菌酯懸浮劑;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等。這些藥劑都是低毒藥劑,同時可以兼顧防治白腐病,霜黴病等多種病害。使用次數具體根據病害程度決定,發病重了可以增加噴藥次數,發病輕了相應減少就可以,藥劑最好換著噴施,不要一直施用某一個。除了使用藥劑防治外,還需要配合加強田間管理。全面清園,減少病菌數量。果實採摘後,對果園進行一次深度清理,徹底清除枯枝爛葉,雜草,掉落的果實,全部在園外燒毀,不要就地丟棄。
然後再全園噴施1次石硫合劑,確保萬無一失。生長階段,發現染病組織,及時修剪,摘除,避免傳染給其他健康植株,減少擴散。合理施肥,保持營養充足。重視秋施基肥工作,以有機肥為主,促進樹勢儘快恢復,未來年豐產奠定基礎。日常追肥時,注意合理的時間,合理的肥料,以及合理的用量。磷鉀肥,中微量元素肥都要重視,減少生理性病害發生,保持營養充足,保證樹勢強壯。細緻管理,保持環境適宜。細緻的管理可以創造出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減少病蟲害發生。新建果園時注意不要選擇容易積水的地塊,這樣後期容易發生病害,已經建造的果園,要注意採用措施,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溼度,特別是降雨後,一定要儘快排水。
保持合理的栽植密度,及時摘心,綁蔓,修剪,避免枝葉相互遮擋,影響通風透光,造成田間溼度太大。果實套袋,減少幼果發病。通過果實套袋,將果實保護起來,減少病菌擴散侵害幼果,保證果實產量和質量。但是在進行套袋前,首先要對果穗噴灑1次波爾多液,殺死可能存在的病菌。等藥劑幹了之後再進行套袋,不要貪圖便宜選擇一些低質量的果袋,同時注意按要求規範操作。總結:葡萄鳥眼病發病範圍很廣,大部分果園都會發生。病害的發生跟高溼度,大量病菌,以及管理不夠細緻有著密切關係。我們在日常管理中,儘可能將每項工作都做到位,打破病菌適宜生長和擴散的環境,通過合理,細緻的管理,保證葡萄樹更好的生長,減少病害發生。
以預防為主,化學+農業防治相結合,切勿只依靠化學措施,即便是當下有了效果,以後果園環境適宜了病害還是會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