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黨委:「農旅文」有機融合致富路越走越寬

2020-12-22 天眼新聞

夏日午後,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生機勃勃。

在花茂村「紅色之家」農家樂,老闆王志強在忙著招呼客人,廚房裡的盬子雞正「咕嚕咕嚕」冒著熱氣;  在花茂壩區蔬菜基地,忙完了手上的活路後,工人楊少娥正騎著電動車去學校接孩子放學;  在「稻+蛙」基地,養殖戶朱大亮正在查看稻蛙長勢,田間蛙聲一片;  ……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楓香鎮視察時指出:「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  五年來,楓香鎮黨委始終牢記囑託,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發展,推動「農旅文」有機融合,統籌精準扶貧與全面小康齊步走,走出了一條振興鄉村的特色發展道路。  在貴州省2020年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楓香鎮黨委被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稱號。  榮譽既是楓香鎮黨委在脫貧攻堅戰中交出的滿意答卷,也記錄著楓香鎮黨委戰貧困促發展的足跡。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楓香鎮黨委堅持黨建引領,以脫貧攻堅為統攬,緊盯目標任務,著力於抓班子帶隊伍、推動產業發展、發展鄉村旅遊等工作,推動全鎮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播州區委常委、楓香鎮黨委書記帥波說。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楓香鎮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通過發展訂單農業,實行「以銷定產、以銷帶產、以銷促產」,推動農產品入遵、入渝、入滬和進機關、進學校、進超市、進電商等。2020年,完成蔬菜訂單320萬斤,高粱訂單3600畝,辣椒訂單1.5萬畝。  ——引導群眾以流轉、入股、生產和務工等方式參與產業發展,解決建檔立卡戶就近就業125人,實現建檔立卡戶加入合作社和利益聯結全覆蓋,實現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推動建檔立卡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圍繞壩區建設,努力把花茂壩區培育成「樣板田、科技田、效益田」,今年預計壩區畝均產值達3.1萬元以上。深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充分發揮新佳裕、綠動九豐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發展蔬菜2.5萬畝、辣椒2.3萬畝、綠色「稻+」3000畝、烤菸4100畝、有機紅粱3600畝。  與此同時,楓香鎮圍繞苟壩會議會址、花茂田園、楓香溫泉、茶鹽古道等旅遊資源,深入挖掘紅色、鄉愁、農耕、土陶、古法造紙等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鄉村遊、紅色遊、康養遊,打造了一條農旅文示範帶,實現了農旅文、一二三產、產業與生態、人與自然融合發展。  截至目前,全鎮發展旅遊公司2家、精品酒店3家,帶動農戶發展農家樂28家、鄉村旅館39家、旅遊商品店32家,現有文創產品30餘種。苟壩村、花茂村分別被評為國家4A級、3A級景區。2019年,全鎮接待遊客195萬餘人次,帶動建檔立卡戶36戶38人就近就業,實現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全國文明村鎮」「中國鄉村旅遊最佳目的地」「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集體」「全國衛生鎮」「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一個個榮譽見證了楓香鎮幹部群眾的足跡與底色。  如今的楓香鎮,家園美、產業興,鄉親們的笑容越來越燦爛、好日子越過越幸福、致富路越走越寬闊。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蔣洪飛

編輯 韋依

編審 田旻佳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電影《儺面》在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開機
    11月17日,根據魯迅文學獎作品《儺面》改編的同名電影在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舉行開機儀式。《儺面》是由貴州省文聯副主席肖江虹創作的中篇小說,刊於2016年第9期《人民文學》。播州區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互相協作,積極為拍攝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務,確保電影如期順利拍攝完成。儀式最後,貴州省廣電傳媒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宋霖宣布開機,到場的嘉賓領導及電影的主創團隊共同為電影揭幕。據悉,《儺面》將在播州區茅慄鎮、楓香鎮等地拍攝一月,預計明年上映。
  • 致富路,越走越寬
    改善生態,發展產業,貴州畢節海雀村——  致富路,越走越寬  高原、高山、高寒,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一度被認為不適宜人類生存。地是種到了山尖尖,但卻廣種薄收:一個村民組50餘人挖一天土豆,兩個人一次全抬走。  海雀村老支書文朝榮提出造林: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養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能多打糧。「國家幫我們,我們也要爭氣!」文朝榮的兒子文正友回憶,當一批批救濟糧湧向海雀時,父親坐不住了,開始動員大家上山種樹。
  •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有了信貸支持 家鄉變了模樣
    從G75高速楓香站下道,十幾分鐘就到了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白臘河逶迤流淌,大棚裡的西紅柿果實纍纍,黔北民居錯落點綴,擺渡車上笑聲迭起……花茂村一派紅火景象。曾經貧困的花茂村,現已實現整村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花茂我的家│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村民...
    我叫張勝迪,是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村民。       我出生貧寒,為改變家庭狀況,努力考上了大學。畢業後,我來到仁懷市的一家酒企業上班,從此與酒結下不解之緣。如今,從業釀酒20餘年,實現了最初的夢想。
  • 播州區楓香鎮:用好「三個字」實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全覆蓋
    在「學」上較真,確保全會精神入腦入心為學深悟透全會精神,推動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往深裡走、往實裡走,楓香鎮制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工作方案》,細化目標、內容、形式。緊緊抓住「學」這個基礎和關鍵,採取集中研討學、靈活方式學、融入經常學等方式,及時組織黨員幹部讀原文、悟原理。
  • 科右前旗:「綠色升級路」越走越寬
    榮獲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區」、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有機農產品示範旗」等榮譽稱號,察爾森鎮被評為全區首批特色小鎮,遠新村、察爾森嘎查入圍國家森林鄉村名單。拓展綠色致富,做好增收文章。「1畝園能頂10畝田,不到1畝地的菜園子,每年都能收入8000元到1萬元。」巴日嘎斯臺鄉哈拉黑村村民張秀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河市鎮三和村:探索農旅融合 打造觀光農業 走出田園致富路
    近些年來,三和村利用得天獨厚的外灘資源和近郊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外灘農旅結合第三產業,以「旅遊+觀光農業」作為該村「一村一品」發展目標。至目前為止,河市鎮三和村有正德公司、海泰博農公司2家企業,各類農業合作社3家,農旅合作社1家,回鄉創業作坊1家;種植湘蓮280畝,草莓種植48畝。
  • 2020「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大型融媒體採風行啟動!
    為了更好的宣傳江蘇文旅部門 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進一步探索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新路徑, 助力江蘇鄉村旅遊發展, 同時全面宣傳推介金壇茅山旅遊度假區,
  • 龍泉市竹垟畲族鄉寫好「水」文章 走農旅融合致富路 建設文旅特色...
    竹垟畲族鄉緊緊圍繞「生態畲鄉、風情畲鄉、和諧畲鄉」的打造目標,以「抓鐵留痕」的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幹勁和韌性,狠抓「五水共治」工作,以水為媒、與水共舞,走出一條農旅融合致富路,建設美麗鄉村。特效治水,走農旅融合致富路借力發展,融合畲族元素。積極與省農辦、省法制辦、富陽區及市聯繫領導和部門對接,共謀劃建設項目14個。注重畲族文化傳承,扶持「文化走親」等民族文化傳承活動。將畲族文化融入項目建設,建成「畲字壩」「天下第一拔」等水上體育競技場等項目。
  • 責任肩上扛 致富路越走越寬
    5年來,青海氣象部門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不斷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利用部門優勢,多措並舉,在2020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所幫扶的4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致富,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根據部署,省氣象局對口幫扶西寧市湟中縣李家山鎮陽坡村,海東市化隆縣阿什努鄉羊隆村、塔加鄉塔一村和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保安鎮雙處村4個貧困村。
  • 將在茅慄鎮、楓香鎮等地拍攝一個月……
    11月17日根據魯迅文學獎作品《儺面》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播州區花茂村舉行開機儀式貴州省廣電傳媒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宋霖宣布開機,到場的嘉賓領導及電影的主創團隊共同為電影揭幕。據悉,《儺面》將在播州區茅慄鎮、楓香鎮等地拍攝一月,預計明年上映。來源:微播州編輯:宋勝海 李霞為您推薦方便了!遵義市政務大廳「一窗通辦」正式「開張營業」教育部最新認定!
  • 大豐區大中街道做新「梨」品牌 加快農旅融合
    中國江蘇網4月13日鹽城訊 今年以來,鹽城市大豐區大中街道積極放大恆北「名人、名村、名品」效應,著力打造農旅融合的產業名村。將旅遊經濟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以恆北旅遊公司和果品、民宿、美食、文創等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借鑑袁家村合作社發展經驗,專業合作社既做產業、又做旅遊,探索「公司+合作社+社員」發展新模式,帶動農民致富增收。充分發揮省農科院梨專家工作室作用,持續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做精百畝梨綜合示範園,示範帶動梨產業升級。快推「四個項目」。
  • 武隆白馬山:高山「仙女紅」鋪就農旅融合路
    如今,賓化茶銷聲匿跡,白馬天尺茶種植面積近5000畝,「仙女紅」系列品牌的有機紅茶,多次奪得國內茶博會金獎,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各國。武隆旅遊公司供圖「錯位拓展」走出農旅融合新路子自1993年發現芙蓉洞開始,武隆歷屆政府「一張藍圖畫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幹」,堅定不移發展旅遊產業,將武隆打造成為了能夠代表重慶旅遊的一張靚麗名片。仙女山大草原、天生三橋、龍水峽地縫、芙蓉江、印象武隆馳名中外。然而隨著國內外旅遊市場的不斷發展,武隆的旅遊市場又將進一步發生變化。
  • 用鏡頭記錄美麗鄉村,「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大型融媒體採風行啟動
    中國江蘇網·新江蘇訊 文農旅融合是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消費需求的關注熱點。依託鄉村豐富的文化資源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產品,不僅能讓文化歷久彌新,還可以助力鄉村振興,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 遵義市播州區茅慄鎮: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兩不誤-新華網
    茅慄鎮戶外宣傳標語  遵義市播州區茅慄鎮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春耕生產全面部署。  為防範新的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出現,鎮黨委要求全鎮黨員幹部群眾思想上不鬆懈,要密切關注全國全省最新疫情信息,隨時更新重點排查對象;措施上不鬆勁,隊伍不解散、宣傳不減弱、匯報不能少、督查不能少、動態觀察要繼續。
  • 致富百香果「搭起」農旅「新長廊」
    龍華區新坡鎮三個美麗村莊串點成線 致富百香果「搭起」農旅「新長廊」新坡鎮仁裡村百香果長廊把三個村莊串點成線,「搭出」農旅新路子。據悉,為壯大村集體經濟,仁裡村大力推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通過打造百香果長廊,把三個村莊串點成線,「搭出」農旅新路子。撂荒地變果園 帶來新希望5月12日上午,記者在百香果長廊看到,這裡一派生機勃勃,藤蔓沿著架子一路攀爬到頂部,鮮嫩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令人垂涎欲滴。
  • 旅遊減貧③ | 盤州市舍烹村:農旅融合 共赴小康
    旅遊減貧③ | 盤州市舍烹村:農旅融合 共赴小康 2020-12-18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放下身段,路會越走越寬
    放下身段,路會越走越寬。人的身段是一種自我認同,但這種自我認同也會成為一種自我限制。你如果想在社會上走出一條路來,那麼就要放下身段,放下你的學歷、放下你的背景、放下你的身份。是你的,就是你的。越是緊握,越容易失去。我們努力了,珍惜了,問心無愧。其他的,交給命運。 早上好!
  • 會理縣:依託石榴現代農業園區打造農旅奔康快車道
    應彰冠鎮地方幹群的迫切要求,專班組帶領會理三農服務體系結合前期開展試點示範的實踐經驗總結和反覆調研論證,經民主決議決策於2020年度再聚力打造彰冠鎮田園綜合體項目-張姑娘橋農旅景區建設項目。依託現有優勢資源,深入發掘鄉村農旅價值資源,致力農業農村增收渠道變寬。
  • 惠州惠陽秋長:串串葡萄串起農旅融合產業鏈
    七月,驕陽似火,當地多個農場內,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掛滿枝頭,又迎來了一個充滿喜悅的收穫季節,惠陽秋長藉助葡萄串起了農旅融合的產業鏈。在滿園飄著果香的周田村會水樓有機農場內,葡萄大棚的藤架上,一串串沉甸甸、顆粒飽滿,顏色與形狀各異的葡萄掛滿枝頭。每一顆葡萄都晶瑩剔透,讓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