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珊瑚白化帶來哪些影響?

2022-01-06 英倫擺渡人

全球暖化造成珊瑚白化的現象,珊瑚到底是什麼?顏色改變又代表什麼?這些和住在地上的人類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次我們來看看全球暖化帶給地球的影響,看溫暖的洋流如何威脅海洋生物。 

珊瑚其實是一種蟲,屬於刺胞動物,和他的近親水母一樣有觸手,不過珊瑚不能移動又五顏六色的,常被誤認為植物

一朵朵珊瑚像樹一樣綻開,那些珊瑚枝其實是珊瑚用以捕食的觸手,珊瑚也常被稱為珊瑚礁,因為珊瑚在生長過程會吸收海洋中的鈣和二氧化碳,分泌出石灰石成分的骨骼,我們看到的珊瑚是由一群珊瑚蟲骨骼共同交織而成,又由於它們的骨骼多孔呈枝壯生長,所以住進了許多微生物和小魚,可說是海洋裡的熱帶雨林

珊瑚上的五顏六色其實不是珊瑚蟲的顏色,而是上面附著的共生藻顏色,雖然珊瑚蟲不是植物,不過當有藻類附著在珊瑚上時,珊瑚會將藻類吞噬納入皮膚之下,形成特殊的共生關係,這也讓珊瑚間接得到了光合作用的養分。

珊瑚是壽命很長的動物,只要環境允許,一個珊瑚群體甚至可以活到幾千歲,因此珊瑚群體的死亡通常是因為生存環境的壓力或其他生物的破壞。

珊瑚對於生長環境極為敏感水溫酸礆值混濁度等條件改變,都會直接影響珊瑚與共生藻的共生關係,而珊瑚白化就是指珊瑚體內的共生藻因為環境壓力影響,漸漸離開珊瑚體內,剩下原本透明的珊瑚蟲和骨骼。

當共生藻離開後,珊瑚會變得非常脆弱,如果環境沒有改善珊瑚會慢慢衰弱最後死去,而近年來因為全球暖化使海水升溫,大量的碳排放也讓海洋酸化,減弱了珊瑚的造礁功能,人類產生的汙染也混濁了海洋,降低藻類光合作用能力,如今全球的珊瑚都出現了白化現象。

珊瑚對人類和陸地動物是相當重要的,從食物的角度來看,我們的食用魚類也有不少居住在珊瑚礁裡,從生態的角度來看,無論海洋生物或者人類都必須依靠珊瑚來維持生態和食物鏈運作,且珊瑚是濾食性動物,吃掉許多不容於水的汙染物顆粒,幫助保持海洋清潔。

珊瑚礁也是抵禦風暴和海浪的天然緩衝區,珊瑚礁複雜的形狀,以及它們在水下構成的「牆」有效降低了海浪衝擊的強度,從而形成緩衝區。 

除了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珊瑚礁還兼具醫療用途,目前已有科學家透過珊瑚研發對抗癌症、心血管疾病、白血病等藥物,珊瑚礁天然的漁業資源也附帶觀光旅遊價值

上圖揭示了短短一年內珊瑚白化的現象,但即使是生長最快的珊瑚也需要10到15年復原,而整個珊瑚礁則需要幾十年復原時間

為了幫助珊瑚適應海洋暖化,科學家及環保組織研發珊瑚移植進行了不少復育工作,潛水愛好者及海洋運動家們也幫忙提倡環境保育,那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減少塑料使用,海洋中最常見的就是塑料垃圾,塑料也是最難分解的物質之一,下次去咖啡廳帶上自己的保溫杯吧!自備餐具也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垃圾。

節能減碳能減少海洋酸化的現象,使用低碳環保燈具也能節省不少電費,搭乘公共運輸工具也能降低碳排放,喜歡運動也可以改成騎自行車。

環境保育的意義是為了找到人類與自然的共存方式,選擇永續經營也是為了打造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起讓世界美好吧!

參考資料:

BBC News:

-Then and now: Rising temperatures threaten corals

 ewsmarket

-珊瑚為何很重要?這五件事一定要知道

 知乎:

-珊瑚,珊瑚蟲,珊瑚礁,傻傻分不清?我來告訴你!

 綠色和平:

-今天就可以為海洋做的十件事

 Rhythmsmonthly:

-【大海.島.人】種珊瑚的人 復育與療癒之路

文/東春叔叔

 轉載請聯繫公眾號後臺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 我們非常期待大家的評論與建議 -

歡迎添加我們小助手微信

隨時獲得最新資訊

相關焦點

  • 驚人的珊瑚白化現象
    1998年,全球18%的珊瑚礁因大規模白化而亡。很多人認為,現在多達全球30%的珊瑚礁已無法恢復,另有30%則處於危機狀態。
  • 生態頭條 | 珊瑚白化「史無前例」,現在卻傳來這個消息……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珊瑚顏色的本質。它們看上去像是海底的植物,實際上是由腔腸動物珊瑚蟲構成的集合體。原本可以被共生藻色素吸收的光,照射到珊瑚本體上,都被反向散射出去,因此使珊瑚呈現出枯骨般慘白的顏色,形成了白化。如果白化的珊瑚不能儘快修復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就會失去養分來源,最終走向死亡。「白茫茫的一片,連魚都沒有了,靜悄悄的,特別恐怖。」
  • 全球已有50%珊瑚白化,這是什麼原因?珊瑚為什麼可以抵禦海嘯
    其實當我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在我的印象裡,珊瑚不就是一種類似水藻海藻之類的水生植物嗎?珊瑚這玩意真的跟我們想像中的不一樣,如果不是專門去研究過,真的很難靠想像把這玩意搞清楚!珊瑚,其實並不是一個個體!而是由很多珊瑚蟲聚合生長的一種生物群體!單個的珊瑚蟲只有米粒大小,珊瑚蟲本身很脆弱,所以它在生長的過程中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分泌出碳酸鈣等物質,來構建骨骼和外殼。這骨骼和外殼就是珊瑚!
  • 【乾貨】珊瑚「發色」、「變咖」、「白化」的深層原因
    由於影響珊瑚生長發色的因素太多,我們很難完全複製這些成功的經驗,這也超出一篇公眾號文章的能力範圍。不過,我們還是能夠通過儘可能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珊瑚「發色」,「變咖」,「白化」的基本原因介紹清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很多人都知道,珊瑚的顏色來自蟲黃藻和色素螢光蛋白兩部分。
  • 美國海洋暨大氣總局示警:臺灣正面臨20年來最大規模珊瑚白化危機
    臺灣今年因為受到太平洋高壓的影響,目前侵襲的颱風數量較少,連帶使陸地與海水的溫度都普遍升高。隨著臺灣夏季溫度飆破歷史記錄,臺灣周邊海域的珊瑚也正經歷20年來最嚴重的珊瑚白化危機。美國(USA)國家海洋暨大氣總局(NOAA)暨7月將臺灣南部海域的珊瑚白化警告提升到最高的等級2後,8月更將臺灣北部海域也升到最高警告,意味著全臺灣的海域都面臨大規模珊瑚白化,甚至是死亡的危機。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張皪心表示,NOAA的珊瑚觀測系統以衛星監測海水表面溫度,並依據水溫示警可能發生珊瑚白化的區域。
  • 臺灣6月氣溫飆高 澎湖東吉嶼珊瑚大面積熱死(圖)
    東吉嶼海域表孔珊瑚大面積死亡,白化物種大多是葉形及癭葉等表孔珊瑚。 臺灣聯合報圖   中新網7月4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澎湖南方四島公園珊瑚礁生態豐富,但持續氣候暖化已危及這座海下熱帶雨林。
  • 搶救珊瑚,海鳥或許可以幫忙?
    當海水溫度過高時,會導致珊瑚驅逐與其共生的藻類,這一現象稱為「漂白」或「白化」[2]。由於珊瑚的生存依賴這些藻類供能,許多珊瑚因此最終死亡。而日益頻繁和規模不斷擴大的白化事件正威脅著全球珊瑚礁的未來。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珊瑚礁附近的島嶼有無海鳥生活,影響其白化後的復原能力。
  • 挽救海裡的珊瑚 科學家卻在天上做文章
    導致珊瑚白化的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 李新正說,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提高,海洋溫度也不斷升高,海水酸化加劇。這一系列變化致使珊瑚生長所依賴的蟲黃藻離開,藻類數量減少,繼而珊瑚出現白化現象,珊瑚蟲也會因缺乏養料死亡。
  • 為避免珊瑚白化 夏威夷立法禁非處方防曬油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美國「僑報紐約網」7月4日報導,為了保護美國夏威夷美麗的珊瑚礁景致,州長戴維•伊蓋(David Ige)7月3日正式籤署5月時通過的防曬油禁用法案,當地商家將自2021年起禁止販賣恐致珊瑚白化的非處方防曬油。
  • 科考證實: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愈發嚴重,致大量珊瑚白化
    記者今天(5日)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了解到,2020年6-7月,由該所牽頭的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中沙群島綜合科學考察」項目在全體科考隊員與船員的通力協作下,克服新冠疫情影響,完成了2020年度綜合航次任務。通過此次項目,科考隊員們首次在中沙大環礁海域發現大規模長棘海星爆發,並導致了大環礁北部區域大量珊瑚白化。
  • 珊瑚的色彩何以如此絢爛
    由於這一深度通常光線微弱,研究者推測它們的螢光色素可能並不是用於防曬,而是能為其體內的蟲黃藻帶來更多的光線以促進光合作用。事實上珊瑚本身的色彩除了眾所周知的螢光蛋白以外,還有很多美膩的色彩是來自於一個龐大的家族——色蛋白(Chromoproteins)。
  • 科學家破解了深海珊瑚發光之謎
    因此,研究人員懷疑這些珊瑚發光可能另有原因。現在,Wiedenmann認為他的團隊已經找到了答案——深海珊瑚利用一種螢光蛋白最大限度地製造少量光線以供棲息在這裡的藻類進行光合作用。換句話說,深海珊瑚和它們的淺海親戚出於相反的原因而發出了螢光。
  • 火了半年的珊瑚橘不是2019流行色了?Pantone說珊瑚真正的顏色是這樣的……
    於是,2019年1月,這個團隊就自己動手,代替Pantone做了一份2020年的流行色——白化珊瑚色(Bleached Coral)。作為引導、激發和塑造設計世界的流行色,Pantone有責任把全球性的海洋問題帶到大眾眼前。
  • 漲姿勢貼:你的珠寶珊瑚竟然會產卵!
    珊瑚的顏色與其共生的藻類有關,例如:蟲黃藻。當珊瑚體內的共生藻數量下降時,會造成珊瑚白化的現象。所以,珊瑚骨本身的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的珊瑚是由於在其生長過程中要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黑色的珊瑚是由於其含有有機質所導致。
  • 與「有Ta在」一起,從珊瑚開始,讓世界出彩!
    其中所含的氧苯酮Oxybenzone和辛諾酸(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等更是可以直接殺死珊瑚,使珊瑚白化,令魚類發育畸形。  「有Ta在」全球形象大使、海洋保育教育計劃大中華區負責人、海洋守護者珊瑚繁殖訓練官芝麻小姐是其中的代表,從2018年開始,一直奔波於各大大小小的廠家和實驗室之間,奈何企業看不見環境保護的大未來,熱情度太低,產品始終無法落地。直到芝麻遇見了「有Ta在」創始團隊。
  • 【趣味地理】從島嶼分類看迷人的珊瑚究竟有多美?(附考點設計)
    珊瑚礁白化是由於珊瑚失去體內共生的蟲黃藻或共生的蟲黃藻失去體內色素而導致五彩繽紛的珊瑚礁變白的生態現象。1998年和2002年曾兩度發生過嚴重的珊瑚白化事件。到了2014年,由於全球溫度上升了0.9℃,珊瑚白化現象又一次大規模出現。2015年,由於白化,澳大利亞大堡礁淺水區67%的珊瑚不幸死亡。
  • 全球暖化讓綠藻大量增生,對氣候有何影響?
    隨著氣候的暖化,這類生物的數量正在成長,讓南極變得愈來愈「綠」。近期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通訊》期刊發表「南極綠藻分布圖」,揭密南極綠藻的分布狀況,以及它們與氣候變化之間的微妙關係。他們透過歐洲航太總署的哨兵二號(Sentinel 2)衛星,監測南極達3年之久,並率領團隊去南極半島實地考察2年,繪製出人類首張南極半島綠藻分布地圖,解密南極綠藻與生態、氣候間的相互影響。
  • 全球珊瑚礁面臨生存危機:防曬霜是兇手之一
    現在,全球的珊瑚礁正面臨著嚴峻危機
  • 聯合國全球環境報告:人類迫使百萬物種瀕危!
    最新的研究顯示,目前大堡礁有三分之二的部分遭受了嚴重的珊瑚白化。距離2016年大堡礁的93%發生白化還不到一年,白化就已經進一步向南擴散。研究還發現,全長2,300千米的大堡礁中有1,500千米已經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