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持續加大政策支持 推進形成生態保護新格局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人民網北京12月17日電(許維娜)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持續加大生態系統的修復和保護力度,並且取得了顯著成效。那麼,在政策支持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麼計劃?

17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時期主要從重大政策制定、重大規劃編制、重大工程建設三個方面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力度。

在重大政策制定方面,組織編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牽頭起草《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和總體方案,制定「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及實施方案,總結推廣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保護修復相關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印發《關於科學利用林地資源 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健全生態保護和修複製度。

在重大規劃編制方面,編制並印發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等數十個國家級專項規劃或者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自然資源部等部門深入研究、組織編制並經中央深改委審議同意,於今年6月份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實施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總體布局,就是「三區四帶」,包括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和海岸帶,並圍繞「三區四帶」部署了9項重大工程、47項具體任務。通過實施9項重大工程,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

在重大工程建設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調整投資結構,加大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間共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391億元,推進國土綠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溼地保護、重點林區經濟轉型等生態工程,以及京津風沙源、祁連山、青藏高原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有效地改善了重點生態工程區的生態質量,提升了生態系統的功能。

吳曉表示,「十四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強化對國家重大戰略的生態支撐,推動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加強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不斷優化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圍繞「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這一項重大任務,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為主線,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國家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按照「三區四帶」的布局,編制並啟動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專項建設規劃,持續加大生態保護修復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推進形成生態保護和修復新格局。

相關焦點

  • 發改委:「十四五」將推動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12月17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 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上,中國日報記者提問稱:中國近年來一直在持續加大生態系統的修復和保護力度,並且取得了很多顯著成效。
  • 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加大塑料廢棄物分類收集處理力度
    來源:中國新聞網兩部門:加大塑料廢棄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中新網1月19日電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今日公布《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結合實施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禁止隨意堆放、傾倒造成塑料垃圾汙染。
  • 持續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
    應該看到,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更好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需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生態公共產品,讓人們在分享發展紅利的同時,更充分地享受「綠色福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積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 劉以雷:區別對待、精準施策,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可以想像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又經過了反覆的斟酌和完善,足見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高度重視。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西部發展,採取了一系列的重大舉措,持續推動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總的來看,西部地區發生了歷史性、根本性的變化,主要經濟、社會、生態指標都有了很大改善。
  • 市發改委:我市召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工作推進會
    12月18日上午,市發改委(長江辦)主任韋懷餘同志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工作推進會,集中觀看《國家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認真傳達學習省長江辦主任(擴大)會議精神和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會議精神,研究我市貫徹落實舉措,部署相關問題整改工作,相關問題責任主體作了表態發言。
  • 環保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擺上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對於綠色發展、綠色生活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新安排。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 北大國發教授黃益平:以持續的開放政策支持形成「雙循環」格局
    與「十四五」規劃和明年經濟工作相關的一個重要的政策思路,是以「雙循環」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內外循環相結合。實際上,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們的政策一直在倡導更多地依靠國內需求來支持經濟增長。當然,現在說國內大循環,除了需求,還有供給,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才能構成循環。
  • 「委員面對面」趙東巍委員建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堅持持續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 五位一體 " 發展,著力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協調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推動環保市場形成積極利用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發展機遇,做大 " 環保紅利 ",鼓勵發展節能環保技術諮詢、系統設計、設備製造、工程施工、運營管理等專業化節能環保企業。
  •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計劃和措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保網訊:北極星環保網獲悉,北京市發改委近日公布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計劃和措施。四、協調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和清潔生產印發實施《北京市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落實方案》,推進創新高地和應用示範區建設。優化完善北京市節能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綜合服務平臺功能,指導幫助企業用足、用好、用活各類支持政策。
  • 國新辦舉行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發布會(實錄)
    財政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加大對生態保護修復的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主要支持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引導地方政府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保護溼地生態、推進綠色發展,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局面
    依託溼地自然資源保護,開展各類科普宣傳活動,廣泛宣傳普及溼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等法律法規以及環境保護知識,讓群眾自覺參與溼地保護工作,切實形成常態化管護綜合機制。  二、全方位紮實推進生態保護任務  一是統籌推進「十大工程」。
  • 河北:六項重點任務紮實推進察汗淖爾生態保護和修復
    ,省發改委日前印發《河北省推進察汗淖爾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到2022年,察汗淖爾溼地生態系統實現完整性保護;流域農業種植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完善,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全面推廣應用,農業灌溉設施完成升級改造;察汗淖爾溼地周邊灌溉機井全部封停關閉,地下水壓採取得明顯成效;綠色發展體系基本形成,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
  • 國家發改委回應
    本網訊 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司長羅國三1月5日在國家發改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稱,從2018年以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支持地方開展綠色發展的試點示範,形成「5+2」的試點示範格局。總的看,試點示範地區結合自身基礎和獨特優勢,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達到了預期目的,也初步形成了一批試點示範的經驗做法。  羅國三進一步介紹稱,總結起來有這幾個方面:一是「護綠」為本,厚植綠色發展底色。突出規劃管控,堅持自然恢復與治理技術創新相結合,整合生態環境治理各方資金,推進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功能質量,夯實綠色發展基礎。
  • 財政部:中央財政「十三五」投入8779億支持生態保護修復
    發布會上,鳳凰衛視記者提問稱:做好生態修復離不開財政的支持,能不能介紹一下中央財政對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情況和下一步的考量?對此,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負責人凡科軍答覆稱,「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主要支持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支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引導地方政府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二是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 如何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交通運輸部總結15個字
    關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發布後,交通運輸部門有哪些具體落實措施,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孫文劍介紹了五個方面:夯根基、促聯網、強內河、優環境和建通道。孫文劍表示,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交通運輸是先行領域和基礎支撐。
  • 黎春秋:加大招商引資和政策支持力度 營造更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黎春秋:加大招商引資和政策支持力度 營造更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2020-12-15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前瞻「十四五」 丨生態補償機制:促進綠色和均衡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生態保護補償(生態補償)是生態保護受益方以資金、項目、技術和政策等方式,給予生態保護提供方以補償的機制。當生態保護受益方是廣大的區域或不特定的人群時,地方政府或者中央政府代表受益方給予生態保護者以補償。
  • 石嘉興代表:大慶不會油盡城衰 生態綜合補償需國家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石嘉興談生態環保和東北振興的關係大慶不會油盡城衰 生態綜合補償需國家支持5月22日,國家發改委作關於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20年主要任務」中提到,將健全生態補償機制,起草生態保護補償條例,推進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大慶市原市長、黑龍江省人大民族僑務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石嘉興建議,國家將大慶作為地市級城市試點,納入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範圍。
  • 正視問題,對症下藥,高起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三個重點工作:一是加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貫徹新發展理念,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堅持節約優先和保護優先。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發揮政府、企業和社會的積極作用,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
  • 劉以雷:正視問題,對症下藥,高起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一是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推動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改善和保障我國人居環境和經濟社會穩定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黃河流域是連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的生態廊道。我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的「兩屏三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有「兩屏一帶」位於黃河流域,分別是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和北方防沙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