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玉雕紋飾竟然都是外來的?

2020-12-16 如玉人生

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包容的不僅是各個民族,還有各種文化,這些文化經過漫長的發展融合到了一起,不分你我,以至於我們提起一些歷史上原本是外來的事物時,卻已經習慣性的歸為到了漢文化當中。玉雕中有很多我們現在還在使用的紋飾題材,就屬於從其他民族或外國傳入的。

古代制玉

最典型的舶來品:關於佛教的紋飾

提到佛教,我們都知道它來源於古印度,不是中國本土信仰,但卻並不清楚,有哪些我們現在司空見慣的紋飾是隨著佛教一起來的。

仙氣飄飄的飛天紋就是出自佛經。飛天是古印度神話中司職娛樂和歌舞的神祗,是佛教中乾闥婆和緊那羅的化身。神話中,這二神原本是一對夫妻,後來被世人混淆,不分男女,不分職能,被合稱為「飛天」。飛天在佛教中是歡樂吉祥的象徵,傳入中國後,除了應用於宗教雕塑和壁畫,也廣泛的延伸到了玉器、銅鏡、石刻、建築等領域,表達了世人對於力量的崇拜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宋代 | 玉飛天

除了飛天紋,還有一種起源於西亞和中亞地區的忍冬紋,俗稱金銀花、金銀藤,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運用在佛教中,比作人的靈魂不滅、輪迴永生,取其「益壽」的吉祥寓意。忍冬紋隨著佛教的興起同樣盛行於南北朝時期,應用於金銀器、瓷器、家具等各個領域,但是流行的時期卻比較短暫,到唐代時和蓮花紋、雲紋相結合,演變成了造型更加複雜的「卷草紋」。

唐代 | 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

套馬漢子的風情:春水和秋山

玉飾中有一類題材叫做「春水」和「秋山」,名字非常風雅,但是意向不明,不懂的人不僅不知道這類玉飾題材雕的是什麼,還會誤以為這是漢文化傳統的玉雕題材。

這類題材其實是宋遼時代的典型代表,因為遼金外族入主中原,因此外族的生活情境開始廣泛應用於玉器紋飾之上,例如海東青捕鵝的圖案,就是表現春天時節遼代貴族在水泊之地打獵、捕鵝捉雁的場景,此類題材後世就稱之為「春水」。

金或元 | 白玉鏤雕鶻鵝

金或元 | 青玉鏤雕鶻鵝

秋山玉飾則是表現的遼代貴族於秋天到山林中獵鹿和老虎的場景,玉飾製作中常以山林、群鹿、老虎的形象加以表現,且保留黃褐色的玉皮以呈現秋日風情。這兩類題材的玉飾往往動態十足,充滿野趣和生活之樂,有著濃鬱的民族風情和特色。而這種玉飾的流行和遼金元民族崇尚以小勝大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氣概有著重要關係,從春水的圖案中就能看出來,身軀較小的海東青卻敢與鵝相搏,是無畏無懼,勇猛無敵的最好象徵。

金代 | 秋山玉爐頂

元代 | 白玉鏤雕雙虎環佩

來自絲綢之路的饋贈:石榴和葡萄

絲綢之路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極大的豐富了中國吃貨們的美食生活,西域的土產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蠶豆)、胡瓜(黃瓜)、大蒜、胡蘿蔔等等,紛紛傳入中原內地,古代人將對這些外來美食的熱愛歌頌進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中國傳統紋飾圖案的一部分,其中以葡萄和石榴的應用範圍最為廣泛,也最受歡迎。

如玉人生 | 和田玉翠青碩果纍纍手把件

石榴又名安石榴、海石榴,原產於伊朗地區,西晉人張華在《博物志》中有寫:「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因為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葡萄也是成群成串,因此石榴和葡萄都是多子多福的象徵,二者有時也會成組合出現在各類藝術品中。

參考資料:

《國粹圖典·紋樣》中國畫報出版社

《中國古代玉器》科學出版社

《中國紋飾鑑定圖解》中國出版集團·研究出版社

相關焦點

  • 百轉千回,富貴不斷頭——玉雕裡的回紋!
    凝重而神秘的饕餮紋;端莊而威武的龍紋;優雅而別致的蟬紋;花枝纏轉、繁榮茂密的纏枝紋……說到中國的紋飾,不僅樣式眾多,還有著悠久的歷史。紋飾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貫穿了中國上下五千年,影響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紋飾,反映出不同時期的中國人民的風俗習慣,以及中國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吉祥祈願。不過紋飾千千萬,這次我們主要介紹的是有著悠久歷史,且樣式規整好看的回紋!
  • 海馬、松鼠、蛙紋,這些看不懂的吉祥紋飾歷史來頭居然這麼大?
    只不過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和現代時尚、審美的改變,很多吉祥紋飾都不再被使用了,看著歷史博物館中各種器具上的紋飾,我們依稀能辨別出花鳥魚蟲,大概能猜到它的寓意,卻已經不知道它們背後的歷史淵源了。今天我們就說一說那些不再常見的特殊紋飾,背後有多麼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意味深遠的寓意。
  • 蒲蓆都能做紋樣?8個你應該知道的傳統玉雕紋樣!
    小課堂:玉器的紋飾大致可分為動物類紋飾、人物類紋飾、植物類紋飾,除此之外的基礎形態類的紋飾都是幾何紋飾。玉鏤雕谷紋「長樂」璧|玉璧裝飾幾何紋飾:谷紋|圖源:故宮博物院玉器雕刻中的幾何紋飾在歷史上也曾獨作為主角兒獨當一面,至今在古玉器的斷代及鑑賞中都是判斷與衡量的重要標準依據。
  • 細極微發,玉雕一絕——玉雕裡的梳毛工藝
    玉雕師們也常常從動物的神態與姿勢來表示動物的特點,但僅僅是形態的表現,體現不出來玉雕動物的真實感,給人「活靈活現」的感覺。精益求精的玉雕師們就研究出了一種特殊技法——梳毛。此梳毛非彼梳毛梳毛,不是梳頭髮、順順毛,而是玉雕的一種雕刻技術,可是要比這個梳頭髮難多了。梳毛是通過細微的手法來表現人、動物等的特點。
  • 玉雕器皿:造型自然,意在實用
    "玉雕器皿:造型自然,意在實用"淺談玉雕
  • 沒想到,這個「抄襲」的玉雕,不僅十分值錢,還大受歡迎!
    在玉雕裡,有這麼一種題材,它源於「抄襲」,但卻獲得了許多人的喜愛,並且經久不衰,它就是仿古玉雕。說出仿古玉雕的大名,大家可能一下就不陌生了,基本玩過玉的朋友,或多或少都見過仿古玉雕的作品。現今,和田玉市場上的原料少且貴,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不少玉雕師都面臨著無料可雕的現象。但是古人琢玉,卻沒有這樣的困難,他們有著豐富的原料,所以我們也能看到中國古代很多玉器都是大件,甚至這些大件玉器還是作為日用品和禮器而存在的,看起來非常古樸大氣。
  • 傳承羊脂美玉,26件玉雕大師作品賞析
    花鳥題材講究自然、寫實、層次的對比,而這些在此作品上均得到上佳體現。再者因為它具備黑色這種可塑性很強的色彩,適合於表現神秘的、充滿力量的題材,比如龍、黑豹、鱷魚等這些大自然中具有霸氣的動物。他說:「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各門藝術的興盛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和基礎。能為中國玉雕藝術這個傳承了幾千年的『國粹』出力,是我畢生的追求。
  • 這些玉雕小獸,價格不便宜!
    不少藏友心儀於精巧的玉雕小獸,置於案頭,並上手把玩,頗為愜意。這些小獸目前的市場情況如何呢?中國嘉德(香港)在最近結束的秋拍中,有一場「玉質金相─中國古代玉器藝術珍品」專場,我們不妨從中挑出幾件看看。
  • 珠圓玉潤 奇工競巧—明清宮廷玉雕賞析
    中國琢玉,佩玉歷史悠久,中國文化中的「君子必佩玉」,「無故,玉不去身」等,均體現了玉文化對於我們的影響。更為難得的是此插屏配有紅木嵌碧玉臺座,玉質蔥翠,高雅沉穩,臺座中央的碧玉板前後均刻有壽字紋,下方鏤雕雙龍戲珠紋,紋飾華美,盡顯皇家氣派。
  • 紋飾開瓶器|紋飾,這些隨處可見的小東西,居然有這麼多道道?
    這是開瓶器博物館的第 26 枚開瓶器館藏編號:H220秘藏一覽隨處可見的花紋樣式卻往往匠心獨運火眼晶晶的你是否能認出呢紋飾知識知多少在中西方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和變遷中,有一樣東西,也在不斷的醞釀成長,那就是紋飾
  • 古代玉器常見紋飾大全
    中國玉器上各種紋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鑑定玉器的重要標準之一,今天就介紹一些基本的紋飾。 古玉器上的紋飾,或樸實無華,或精維細琢;或簡單幾刀的簡練勾劃,或繁縟到無以復加。各種紋飾的雕刻技法、構圖、表現的主題一直為鑑賞專家所重視。
  • 玉石市場吹起復古風,豐富的紋飾圖案讓仿古翡翠再次到受追捧
    仿古風的玉石飾品在紋飾、題材、造型等各方面都模仿了某一個歷史階段的玉器,體現了玉雕師對傳統古文化的尊崇與傳承,也是在向古玉文化致敬。我們的歷史很悠久,模仿唐朝的仿古玉石和模仿宋朝的仿古玉石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仿古風格玉石的款式並不單一,它的飾品風格是很多變的。
  • 商代玉器「紋飾琢刻」方法,及「藝術風格」研究
    造型紋飾風格都是體現著,不食人間煙火的神聖氣息。現實類的動物造型也是剛勁有力,線條硬朗流暢,都具有「神化」特徵。圖片來源網絡商代初期,琢玉工藝已經很發達,具備了成熟的砣制工藝,對玉石的開料和雕琢,都已經完全達到了
  • 【原創】玉雕師,請注意這些細節!
    與器皿件和擺件不同,小玉件都是要隨身佩戴和把玩的,所以拴繩和落款的位置也會對玉雕作品的佩戴和視覺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首先說說小玉件的打孔拴繩:除了要讓玉件很端正地佩戴,拴繩的位置還要考慮總體效果。動物題材的雕件有三個位置是拴繩的敏感部位,應儘量迴避:動物的嘴、脖子和尾巴。
  • 認識古代玉器的主要紋飾及其演變
    從商、周乃至今日,夔紋在玉雕工藝紋飾中都佔據著重要地位,其興盛期是在戰國和漢代。到了西漢,類似現代龍的形象開始確立,頭上有了雙角,與夔紋有了區別。在隋唐時期,龍紋的嘴角和腿部均特別長,尾部似蛇。宋代,其形態與唐代一樣,爪子很臃腫,下顎開始上翹。元代,飄拂關的毛髮出現,腿部亦有了「露盤露骨」的紋飾。在明代中晚期,盤骨演變為在腿上全部拉線,頭上毛髮上衝,龍鬚外卷或內卷,並出現風車形狀的五個爪子。
  • 雕刻紋飾在古代家具中的應用,這些紋飾你都認識嗎?飽含中國文化
    它在填布方形空間或做成帶有直角的雕刻構件,都有便利之處。這裡舉黑大漆條案為例,其牙板已顯然呈拐子狀。卷草紋03雲紋雲紋的形態及用法都比較多,有的是單獨完整、左右對稱的雲頭,有的是蜿蜒舒捲、漫無定形的流雲。
  • 這些玉雕作品是雅還是俗?
    雅,經典永不過時。 傳統玉雕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不要總說傳統過時了,要創新要創新。創新是一定的,但傳統是不能丟的,而且要繼續發揚光大。國內總覺得一些傳統手工藝老舊毫無新意,可在國外一些奢侈品眼裡,中國的文化有著神秘悠久的吸引力,人家轉手搞一下,買個幾萬十萬的,國人照樣買單,真是國外的和尚好念經!
  • 中國人都不了解的中國紋飾,你見過嗎?
    致力於傳統陶瓷工藝的傳承,陶瓷文化與美學的傳播,以當代藝術與設計的介入,將傳統融入現代生活,推進景德鎮陶瓷文化的現代轉化與復興。 新書介紹  本書選取了歐洲著名裝飾設計師歐文•瓊斯繪製的100幅經典中國傳統紋樣,並結合60多幅對應的實物圖,深度解讀紋樣背後的工藝、文化和美學傳統。本書上部「紋飾之美」從內容和美學的角度解讀紋樣,說明是什麼、怎麼樣、有什麼含義等等。
  • 神秘莫測的萬字紋,到底是中國本土的符號,還是外來文化侵襲?
    萬字紋在中國傳統紋樣中地位可不簡單,在明清時期發展最為鼎盛,萬字紋的運用,大到建築門窗,小到瓷碗點心盒,都出處可以見到它的身影,說是風靡全國也不為過。馬家窯文化的陶罐要知道,那個時代,可沒有可沒有交通工具供人穿越大洋,這些東西是如何遍布如此之多的國家呢?
  • 萬萬沒想到,這些日語單詞竟然是外來語!
    學日語的小夥伴都知道日語裡面有大量的外來語單詞,大多是來自於英語,也有來自於法語、德語和其他的語言,這些單詞都是由片假名書寫的。大部分和原本的單詞發音很相近,我們很容易辨認。可是日語當中還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單詞,大家都認為它們是地道的日語,但其實卻是外來語單詞!今天就跟小編來看幾個例子吧。イクラ我們在日料店經常吃到的魚子「イクラ」並不是不是日語,但是來自俄語的ikra,也是「魚卵」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