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聲音|徐鳳增:鄉村旅遊要與大項目旅遊形成互補

2020-12-21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許建立

編者按:

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山東戰貧鬥困,不獲全勝誓不收兵,湧現出許多脫貧攻堅的典型案例,「第一書記」、鄉村振興服務隊員、村支書等成為這場「攻堅戰」的一線「領頭雁」、致富帶頭人,他們或為鄉村帶去產業振興的源頭活水,或為鄉村社會治理出謀劃策,或紮根鄉村服務百姓,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小康路上的生動實踐。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邀請了來自全省的脫貧攻堅領域最前沿的參與者,讓我們聽一聽來自一線的「小康聲音」,圓夢小康,我們「一起走」。

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徐鳳增

鄉村旅遊要與大項目旅遊形成互補

很多地方通過開發鄉村旅遊走向了小康生活,村裡也漸漸有了產業基礎,但搞鄉村旅遊,不能就鄉村而論鄉村,一定要跟地方區域布局密切結合。比如,這些年齊河的鄉村旅遊發展非常快,前不久齊河還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對齊河而言,立足大型精品旅遊項目驅動帶來的好處就是不愁客源,同時來自全國的遊客還可以到齊河鄉村體驗民俗、民宿,鄉村旅遊與大項目旅遊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互補關係。

一個地方要搞鄉村旅遊,首先是這個地方對遊客要有吸引力,要讓遊客們知道、了解這裡的自然稟賦、人文環境、村風民風。在自然稟賦差不多的情況下,旅遊服務和產品如何引起消費者的興趣,這就離不開宣傳了。未來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大眾媒體不僅僅宣傳報導,還要讓當地百姓主動宣傳,把村裡的好產品推廣出去。

相關焦點

  • 旅遊減貧③ | 盤州市舍烹村:農旅融合 共赴小康
    ,把鄉村旅遊作為決戰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圍繞「融合、創新、突破」三個關鍵詞,依託鄉村自然風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有力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累計助推112萬貧困人口受益增收。
  • 打造鄉村旅遊大景區!康樂八松鄉鄉村生態旅遊扶貧項目一期工程基本...
    打造鄉村旅遊大景區!近日,記者來到康樂縣八松鄉鄉村生態旅遊扶貧項目建設點,看到項目基礎設施已基本修建完成,一幅美麗的鄉村旅遊藍圖已徐徐展開。「我們八松鄉鄉村生態旅遊扶貧項目分兩期建設,現在主要建設的是電瓶車道、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以及星空帳篷、房車營地、燒烤區等景觀設施,這些一期工程預計今年6月底就能完工。
  • 「決勝全面小康」宜豐縣炎嶺村鄉村旅遊走出致富路
    近年來,宜春市宜豐縣黃崗山墾殖場炎嶺村藉助秀美鄉村建設基礎及先後獲評的「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江西省5A鄉村旅遊點」等名片,以閒置固定資產入股,吸引社會資金,共同打造鄉村休閒旅遊產業,開發出遊客中心、黨建廣場、創客中心等旅遊產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激活發展活力 催生鄉村旅遊新希望
    該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帶動下,乘著易地搬遷、生態文明小康村「一十百千萬」工程,立足「旅遊興鄉」這一理念,深入挖掘資源稟賦,生態旅遊蓬勃興起,著力打造宜居宜遊的鄉村旅遊示範村。 我們認為,要搶抓文化旅遊「一十百千萬」工程機遇,提升改造藏家樂規模,提升服務水平,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活力,帶動群眾增收奔小康!
  • 加快恢復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 繼續實施文化旅遊提升工程
    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新業態不斷湧現,鄉村文化建設和鄉村治理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質量穩步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力逐步提升,都市圈建設有序推進,特大鎮設市取得突破,特色小鎮發展進一步規範。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統籌推進;加大對全民健身中心等項目建設支持力度,冬奧會場館建設有序推進。
  • 休閒農業、美食體驗、風景觀光、文化觀瞻……鄉村旅遊激活鄉村...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鄉村的好山好水好風光、原汁原味原生態、土生土長土特產,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江門鄉村旅遊在發展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密碼」,串起了當地百姓小康路上的「幸福鏈條」。
  • 旅遊扶貧送春風 致富之花次第開 ——看金秀瑤族自治縣鄉村旅遊...
    金秀以全域旅遊發展為主線,推動瑤醫藥康養、民族文化挖掘傳承和鄉村旅遊深度融合,加大旅遊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引進優質旅遊項目,加快推進重大旅遊項目。在推動全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打造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示範點,加快民宿旅遊提質升級,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帶動大量貧困村和貧困戶參與旅遊發展。
  • 國外鄉村旅遊發展的經驗借鑑
    (二)國外鄉村旅遊發展的借鑑和啟示  1、資源保護  世界旅遊組織(WTO)旅遊可持續發展部項目主任費利浦·裡邁斯特先生在首屆國際鄉村旅遊論壇上指出:發展鄉村旅遊要保護河流、山脈、樹木,並讓它們一直乾乾淨淨,綠油油的,富有傳統色彩;要保護獨特的建築,並讓它們依舊是古雅的模樣;要保護獨特的音樂、歌謠或舞蹈,並讓它們古香古色;要保護獨特的耕作方法,並教給他人
  • 潮州市潮安區:特色農業與鄉村旅遊雙聯動 茶山飄香 碧水引客 小康...
    潮州市潮安區:特色農業與鄉村旅遊雙聯動 茶山飄香 碧水引客 小康路就在山水間金羊網  作者:王漫琪 蟻璐雅 丁玲  2020-06-05
  • 鄉村振興下的傳統工藝旅遊體驗項目比較研究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工藝體驗的重要意義傳統工藝是相對於現代工藝而言,在手工技藝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經過世代相傳的製造工藝,它具有明顯的歷史承傳性。由於製作材料不同,製作方法各異,以及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等因素有別,形成了傳統工藝獨特的地方性、 廣泛的群眾性和鮮明的民族性,以及製作多以手工操作為主的特點[2]。
  • 金湖:讓全域旅遊成為全面小康的詩路驛站
    近年來,金湖縣實現了旅遊業態、公共服務從跟跑者到引領者的精彩蝶變,產生了以旅先行、百業興旺的綜合帶動效應,走出了一條與傳統經濟發展歷程不同的生態文明之路,讓全域旅遊成為全面小康的詩路驛站。近年來,金湖縣按照「城市+鄉村+景區」統籌發展的思路,以全域旅遊理念推進精品主城區、城東片區綜合開發、航空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全面實施城區夜景美化提升工程,完成起點公園、柳樹灣溼地公園、荷花廣場、衡陽路、高速公路入口雕塑等重要景點亮化美化工程
  • 日本綠色旅遊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有何啟示?
    鑑於我國目前施行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加之兩國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相似度,日本發展綠色旅遊的理念,對於我國鄉村旅遊和城鄉統籌的發展,以及振興鄉村經濟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下面我們通過兩個案例來看一下他們都是如何推進當地綠色旅遊發展的。1.四賀村:最早的逗留型市民休閒農園四賀村(現松本市四賀地區)是坐落於長野縣中部的山區,82%為森林覆蓋。
  • 秀美鄉村 引客富民 餘干「從無到有」 發展全域旅遊
    目前,全縣已建成2個國家4A級景區,1個國家3A級景區, 2個省級旅遊風情小鎮,2個省4A級鄉村旅遊點,31個省3A級鄉村旅遊點,以及數十個大型農家樂項目,旅遊產業已初具規模。康山大堤賞江豚,鄱陽湖畔觀候鳥,大明湖邊逛花海,農家樂裡品美食,秀美鄉村休閒遊,如今已經成為很多遊客到餘干來的必玩項目。
  • 《臨滄鄉村旅遊攻略》《臨滄鄉村旅遊地圖》出版發行
    日前,由臨滄市文化和旅遊局編撰,雲南出版集團、雲南人民出版社、雲南省地圖院出版的《臨滄鄉村旅遊攻略》《臨滄鄉村旅遊地圖》正式發行。★《臨滄鄉村旅遊攻略》★《臨滄鄉村旅遊攻略》共8章186頁,以全新三維的立體方式介紹臨滄102個鄉村旅遊示範村,讓您深度體驗和了解大美臨滄最舒適的氣候、最古老的民族文化、最遼遠的邊境故事,讓您穿越歷史和現實的時空隧道,一起在知性和感性的交替旅行中,遠離塵世的喧囂,完成一場心靈和自然的回歸之旅,一起領略「大美臨滄、美在鄉間
  • 廣東揭西火炬村鄉村旅遊拓寬農民增收路
    中新社廣州12月9日電 題:廣東揭西火炬村鄉村旅遊拓寬農民增收路中新社記者 周音廣東省揭西縣南山鎮火炬村是廣東省貧困村,過去無水、無電,6戶村民無房住。現在鄉村旅遊帶旺了村民的日子,村民吃上了旅遊飯,步入了小康生活的「快行道」。火炬、號角、革命戰士衝鋒陷陣的身影繪製在村民家家外牆上。「一牆一畫」的美景吸引著四面八方趕來的遊客。(周音 攝)火炬村原名龍躍坑村。解放戰爭時期,潮汕人民抗徵隊就在此地成立。如今,村裡保留著抗徵隊司令部、後勤部、兵工廠、彈藥庫、軍政法庭、後方醫院等革命遺蹟。
  • 馬鈴薯種植基地、鄉村萬人遊!德州平原開啟旅遊扶貧之旅
    據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駐平原恩城陳屯村黨支部書記張子欣介紹「我們為了調整種植結構,通過省農業廳的專家過來分析論證,覺得這種薯類產品,特別適合我們這個地方種,而且他的管理難度非常小,不需要過多的勞動力,不需要複雜的技術,特別適合現在農村、農民種植,所以呢我們就引進了這個項目。」今年,平原縣恩城鎮陳屯村、徐莊村共流轉土地200畝,用於種植優質馬鈴薯。
  • 伊通:百億項目群催生全域旅遊大格局
    建設美麗鄉村,生態須優先,規劃要科學,項目是關鍵。伊通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有效載體,引入百億項目群,全面優化旅遊資源、基礎設施、旅遊要素和產業布局,打造出全域旅遊大格局,使山更綠、水更清,生活更富裕、文化更多彩。「美麗鄉村」呼之欲出,閃亮登場,項目建設立頭功;一村一品,榛林花海覆蒼山;一鎮一特,鹿鳴滿鄉盡歡舞;宜產宜業,稻花香裡說豐年。
  • 2020.1.11 中國鄉村休閒旅遊TED跨年演講會
    決心繼續堅守的鄉村經營者認為,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為他們還有鄉愁、還有詩和遠方,城裡人對鄉村生活的嚮往與日俱增……不依賴新的建築指標,鄉村消費項目未來的發展模式在哪?201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0年要狠抓農業生產保障供給,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湖南】雙牌:「交通+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近幾年,隨著交通條件的大改善,桐子坳村持續快速發展,從一個落後的窮山村發展成國家4A級景區,先後榮獲「湖南省旅遊名村」、「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等多項榮譽,成為永州市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示範村。桐子坳村緊緊依託千年銀杏林這一特色資源,開展旅遊扶貧,流轉土地近300畝。將昔日的民房、農田、荒山、溪溝通過科學規劃建設,變成一處處鄉村美景。
  • 峨邊「綠色崛起 全域旅遊」 奮力打造大小涼山鄉村振興新典範
    峨(眉)-峨(邊)-漢(源)高速公路年底建成通車,它將把雅西高速、樂雅高速、成樂高速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川西「小環線」。就「大峨眉」旅遊環線而言,峨漢高速將四川旅遊資源與雲南對接,從攀枝花、西昌乃至雲南開車到成都,從漢源取道經峨邊到樂山,更節省時間;成昆鐵路複線預計2023年通車,成都到攀枝花3.5小時可達,到昆明7小時左右,「高鐵機遇、高速機遇」奔襲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