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許建立
編者按:
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山東戰貧鬥困,不獲全勝誓不收兵,湧現出許多脫貧攻堅的典型案例,「第一書記」、鄉村振興服務隊員、村支書等成為這場「攻堅戰」的一線「領頭雁」、致富帶頭人,他們或為鄉村帶去產業振興的源頭活水,或為鄉村社會治理出謀劃策,或紮根鄉村服務百姓,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小康路上的生動實踐。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邀請了來自全省的脫貧攻堅領域最前沿的參與者,讓我們聽一聽來自一線的「小康聲音」,圓夢小康,我們「一起走」。
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徐鳳增
鄉村旅遊要與大項目旅遊形成互補
很多地方通過開發鄉村旅遊走向了小康生活,村裡也漸漸有了產業基礎,但搞鄉村旅遊,不能就鄉村而論鄉村,一定要跟地方區域布局密切結合。比如,這些年齊河的鄉村旅遊發展非常快,前不久齊河還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對齊河而言,立足大型精品旅遊項目驅動帶來的好處就是不愁客源,同時來自全國的遊客還可以到齊河鄉村體驗民俗、民宿,鄉村旅遊與大項目旅遊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互補關係。
一個地方要搞鄉村旅遊,首先是這個地方對遊客要有吸引力,要讓遊客們知道、了解這裡的自然稟賦、人文環境、村風民風。在自然稟賦差不多的情況下,旅遊服務和產品如何引起消費者的興趣,這就離不開宣傳了。未來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大眾媒體不僅僅宣傳報導,還要讓當地百姓主動宣傳,把村裡的好產品推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