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有一部比《寄生蟲》更驚豔的作品,名叫《天才瑞普利》

2020-12-14 八卦超快車

肺炎疫情讓更多人宅在了家中,為了打發無聊,多刷抖音之餘,還是有很多人願意關注時間更長、更有藝術性的電影作品,韓國電影《寄生蟲》恰逢其時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令其在國內引起了很多關注。

同樣,也帶來了很多爭議。

01

爭議主要來源於很多人認為《寄生蟲》敘事手法過於商業化,雖不似好萊塢大片那樣涇渭分明,但導演奉俊昊顯然為了商業做出很多調整,尤其在文藝青年眼中,遠不如同期的另一部韓影佳作《燃燒》。

《燃燒》與《寄生蟲》一樣講述因貧富階層分化而產生的一系列故事,也在坎城電影節引起了影評人的強烈反響,但在評獎階段輸給了《寄生蟲》。

《寄生蟲》不僅為韓國電影界捧回了第一座金棕櫚獎盃,還是少有的、9位評審一致通過的影片。

我倒感覺《寄生蟲》敘事商業化一些並沒有什麼關係,本來便有文化差異橫亙眼前,如果再過分強調隱喻、文藝,想拿歐美獎項將平添很多困難。

再者,電影作為涉及層面極多的作品,評獎也很難做到絕對客觀,藝術之上更有導演輩分、遊說實力等要素左右獎項,這些《寄生蟲》均更勝《燃燒》一籌。

《寄生蟲》導演奉俊昊很早便憑藉《殺人回憶》《漢江怪物》等優秀作品享譽韓國內外,《燃燒》導演李滄東雖此前也有佳作《綠洲》,但國際知名度尚低。

哪怕李滄東比奉俊昊要大15歲。

好萊塢方面,奉俊昊也在2013年通過執導《雪國列車》牽上了線(另一韓國頂級大導樸贊鬱擔任製片人)、2017年又曾執導Netflix出品的《玉子》,在近年來流媒體強烈影響傳統片廠地位的背景下,《寄生蟲》摘得奧斯卡獎項有著比其他影片更多的優勢。

此外,《寄生蟲》是韓國電影不假,但其製片人Miky Lee是好萊塢老手,好萊塢又一直是將《遊說法》利用得最好的領域。

獲獎後,商業的威力同樣在延續,《寄生蟲》北美放映影院數直接翻倍。

02

《寄生蟲》的優秀之處在於,討論了社會階層分化問題。

這樣的問題,任何國家、任何體制都會存在,大概率不會出現因文化差異而看不懂的問題。 以至於國內不少觀眾因太看得懂而質疑《寄生蟲》的藝術性,畢竟「我們最近就活在一個更適合拿獎的劇本裡」。

可看得懂不代表能改變。當數代人都在面臨同樣的問題時,只要導演功力足夠,便總能出現《寄生蟲》式的作品。

如美國電影界20年前便討論過了,導演安東尼·明格拉1996年憑《英國病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後,1999年拍攝了同樣以階層差異為源頭講述故事的《天才瑞普利》。

上映後,《天才瑞普利》拿到了柏林金熊獎最佳導演提名與第72屆奧斯卡5項提名。

而原著小說《天才瑞普利》早在1955年便已出版暢銷,可見身處不同時代,年輕人所需面對的一些困惑,是相同的。

劇情講述方式上,《寄生蟲》與《天才瑞普利》也有著諸多神似。

這並不涉及抄襲的問題,而是想要扎心表達階層間無形壁壘總框架下的必然結果。

兩部影片均沒有設置鮮明的反派,乃至代表上層階級的許多人物到了「錢多人傻」的地步,反倒代表底層階級的人物在欲望的驅使下世故、欺騙,最終走向犯罪。

這樣的設定,顯然要比一個小人物受盡欺瞞霸凌後的反擊故事更扎心(如《小丑》的黑化),畢竟一開始上層並沒有對底層抱有天然的敵意,可每當底層自以為已完成階級躍遷時,那道無形的壁壘又會將他們打回原形,一次次失敗,一次次落寞,最終不得不用殺人的極端方式報復。

錢可以燙平一切,但他們最缺的就是錢。

03

優秀的電影,總會通過主人公的變化,為觀眾帶來思考與跌宕起伏之感,這在敘事節奏上往往又被歸類為人與環境的衝突、人與人的衝突、人與自己的衝突,以突顯戲劇張力。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導演必須以最短的時間讓觀眾與故事主人公間產生情感連接(一說10分鐘以內為宜),以實現在後續劇情中,大家同喜同悲同感受的效果。

換言之,觀眾在影片中「看到自己」比「看懂人物」更重要。

哪怕從不追求藝術性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塑造人物時也遵循著這一點。美國隊長、鋼鐵俠的前後變化,給了觀眾們很多情感連接,讓他們成為最受歡迎的漫威英雄,到驚奇隊長時就只能呵呵了。

為了讓觀眾感受到影片中所展現的人物就在自己身邊,《寄生蟲》的表現手法很生活化,兄妹倆蹲在地下室廁所蹭WiFi、一家人雖然沒錢但只要做成點事情就要吃炸雞喝啤酒慶祝,其樂融融的樣子,反倒機緣巧合得到為富豪之家服務的機會後,各種劣根性全部釋放出來。

《天才瑞普利》則在開篇展現了一個破落文藝青年瑞普利的分裂生活,有著音樂夢想卻實力撐不起野心,只能到富人聚會上當伴奏,一面眼巴巴望著富人們的光鮮生活,一面又要回去做其他兼職養活自己,很是苦逼,巧合下得到同富人站在一起的機遇時,開始異化。 兩部影片中段敘事的精彩之處,均在展現主人公為贏得富人信任,所設置的精妙騙局,《天才瑞普利》中的「天才」也喻指於此,《寄生蟲》更狠,一家人都在富人那裡找到了工作,「寄生」在富人之家。

只是別人無意間接受你,跟你主動不拿自己當外人,是不同的,那道無形的壁壘依舊還在,而為了具象表現出這道壁壘,安東尼·明格拉與奉俊昊均在影片中設置了很多抓手。

一到關鍵時刻,「你也配姓趙」的問題便顯露出來。

04

《寄生蟲》的抓手是「氣味」,由於此前長期蝸居地下室,主人公一家身上都有著富人們難以接受的「黴味」,聞到這種氣味時,富人捂鼻子只是一種本能反應,但每次都像在凌遲著主人公一家的尊嚴。

哪怕影片中很多場景表現,主人公一家也認為自己身上那些微不足道的尊嚴,跟蟑螂差不多。

《天才瑞普利》的抓手則是「感情」,富二代每日優哉遊哉,懷中從不缺美人,瑞普利只有靠偽造的上層身份才能得到美人芳心,敗露後馬上被拋棄。

雙性戀的瑞普利想要向富二代表達愛意,自然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自尊與感情都是人的本能需求,但因階級錯位,在影片中顯得那麼蒼白而不合時宜,時間一長,應該怪罪於自己,還是怪罪於階級?

人都是習慣於為自己找外因的。

最終,兩部影片均以悲劇收尾,主人公用殺人的方式打破了原有格局,但自己非但沒有完成階級升遷,反而陷入了背負罪惡的深淵。

他們之外,那道無形的壁壘依舊存在。

05

《寄生蟲》閃耀好萊塢引發熱議的另一面,還包含韓國總統文在寅於Twitter上表達祝賀,並說了下面一番話:

「《寄生蟲》的奧斯卡四冠是過去一百年裡所有韓國電影人不斷努力的結果,今後政府將進一步為電影人提供能夠發揮想像力,大膽創作電影的環境。」

文化輸出,先有適合創造輸出文化的環境。

相關焦點

  • 20年前的另一部《寄生蟲》,名叫《天才瑞普利》
  • 《天才瑞普利1》:一部好看的電影
    洛主演的黑色犯罪電影《天才瑞普利》。這個故事來自於作家崔特裡西亞·史密斯1955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太陽背面》,原作也相當精彩,對於喜歡看推理懸疑的朋友,值得一看。劇情有些晦澀難懂,但我相信喜歡推理的朋友一定會喜歡上這本書。一開始主角瑞普利想請湯姆?克魯斯出演,可能是阿湯哥在外界的形象過於完美化,這種犯罪類型的男主角,恐怕顛覆了他的形象。
  • 電影賞析:《天才瑞普利》
    電影《天才瑞普利》影片劇情介紹年輕有錢又置身於義大利的豔陽下,這是湯姆·瑞普利(馬特·達蒙 Matt Damon 飾)所渴望的生活,卻是迪基·格林利(裘德·洛 Jude Law 飾)早已擁有的東西。由於瑞普利一心覬覦迪基的生活,最後這樣的欲望竟擴張成想要將迪基取而代之,他縝密的心思不僅令人咋舌,而冷靜的犯罪手法更教人措手不及。
  • 即使過去了20年,他仍是最讓人討厭的電影角色
    關於「謊言」的文學、影視作品,我們早已看過太多太多。但其中有一部電影不得不提,它上映於21年前的1999年,至今仍是一部難以超越的經典影片——《天才瑞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
  • 是枝裕和的新片,是下一部《寄生蟲》?
    前段時間,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終於有了拍新作的消息。 在上一部作品《真相》拍了一部英語/法語的作品之後,是枝裕和這次依然沒有「回歸日語」,轉而挑戰韓語片,是枝裕和會成為「真·國際大導」嗎?
  • 《天才瑞普利》沒有人一開始想要做壞人,一部經典的電影
    《天才瑞普利》沒有人一開始想要做壞人,一部經典的電影《天才瑞普利》是1999年由安東尼·明格拉執導,馬特達蒙和裘德洛共同主演的黑色犯罪電影。瑞普利是一個家境不怎麼樣的青年,他有一些技能,但是沒有固定的職業,有時候他會在學校的鋼琴系當調音師,有時候為了生計去做侍應生。他很嚮往那些燈紅酒綠的上層生活,但是一天結束後,他又不得不回到自己小小的、破舊的公寓,去直面自己卑微的生活環境。
  • 《寄生蟲》憑什麼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2020奧斯卡深度回顧解析
    有一個數據很有趣,就是奧斯卡在2019年的時間裡,增加了將近2000名更為年輕的國際投票電影人,這也讓奧斯卡更為國際化,同時也更充滿著驚喜,也更向歐洲電影節靠攏,這或許也是間接造成《寄生蟲》能拿到最佳影片的原因之一。
  • 《寄生蟲》女主這部10年前的猛片又火了
    從去年開始,韓國電影《寄生蟲》就獲得了很多的關注,今年奧斯卡勇奪4獎後,簡直是在烈火上又澆了一桶油,有人說《寄生蟲》拿奧斯卡有些"過譽",也有人覺得實至名歸,在這裡我們就不做辯論了,來說說《寄生蟲》的女主之一趙汝貞。
  • 階層對立的人性變異比偷走別人人生更可怕
    其實,英國著名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在1999年拍過一部電影叫《天才瑞普利》,講述了一個模仿別人最後偷走別人人生的故事,主人公瑞普利看似獲得了世俗上的成功,卻陷入了精神上的無盡噩夢中,結合現實生活的事例,這看上去像是一個寓言。有人說《天才瑞普利》是另類版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同樣是一個出身卑微者試圖躋身上流社會的毀滅人生。
  • 《寄生蟲》一部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的電影
    當時韓國一年一度極為成功的《寄生蟲》已經播出,就成了朋友們的熱門話題。導演奉俊昊的最新作品《寄生蟲》(Parasite)於2019年5月在坎城電影節首映,好評如潮,並獲得金棕櫚獎。不管是故事,細節,還是人物,《寄生人》都是一部偉大的電影,當然,最精彩的部分是故事本身。這種魅力的關鍵在於《寄生蟲》的敘事風格,它給了觀眾很大的思考空間。電影中的很多地方都是空白的。
  • 即使沒有《諜影重重》,馬特·達蒙憑這8部作品同樣是好萊塢巨星
    本期我們就來盤點8部他主演過的優秀作品,重溫這位男神在銀幕上的高光時刻。由於承擔電影中最主要的戲份才更能彰顯出演員的真正實力,因此這份盤點會把《星際穿越》、《拯救大兵瑞恩》以及群星薈萃的「羅漢」系列排除在外。1、《心靈捕手》:上映於1997年本片是馬特·達蒙的成名作,他和一生摯友本·阿弗萊克憑藉本片在好萊塢聲名鵲起。
  • 比《寄生蟲》還狠!由中國人主演的一部電影,曾獲得9座奧斯卡
    《寄生蟲》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四座小金人。這不僅是奧斯卡獎史上濃厚的一筆,也是亞洲電影的一個「奇蹟」。《寄生蟲》先前就榮膺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這次在奧斯卡又獲得此般殊榮,許多電影人都表示興奮。
  • 一集棄番兩集追定的一月新番,這可是20年前的作品,你能看懂嗎?
    比如《盾之勇者成名錄》第1集是1小時特別篇,實際上就是兩集合在一起的48分鐘內容,雖然第2集更新將會延遲到1月16日更新,不過剛剛好把重點的內容做出來,不會讓觀眾覺得是一部死宅穿越異世界開心玩耍的傲天番,而是死宅被社會教育做人的傲天番,這樣就會讓更多人喜歡作品而追番,所以小編覺得導演這種安排挺合理。
  • 遠被高估的《寄生蟲》,吹得再厲害也比不過韓國電影《燃燒》
    號稱「最強亞洲片」的《寄生蟲》在美國頒獎季宣傳了將近2周,最後取得北美票房3940萬美元,相比20年前的中國武俠片1.28億美元相差甚多,就連在國內被號稱爛片的《英雄》在18年前北美票房都達到了5370萬美元。更不要提亞洲市場,不僅比不過華語商業片,就連在韓國本土商業片中比較,它的票房都不算突出。
  • 網友的時間觀念錯亂,《高達seed》原來是近20年前的作品了
    你印象中的20年前的高達作品,指的就是《機動戰士高達》,而現實中接近20年前的高達作品,則是《機動戰士高達seed》。 《機動戰士高達》作為一部元老級作品,不少粉絲基本上都聽過它的名字,也知道這部高達作品確實是幾十年前的作品,要說出一部二十年以上的高達系列作品,想必不少網友第一時間都會想起它;
  • 看了那部被《寄生蟲》「抄襲」的電影,我很憤怒-虎嗅網
    《Minsara Kanna》的導演KSRavikumar也加入了這場鬧劇,他在採訪中表示:「我還沒看過《寄生蟲》,但按照人們的說法,我為我20年前就選擇了奧斯卡最佳劇本感到很高興。」《寄生蟲》與《Minsara Kanna》在思想範疇的創意上已經有明顯區分,表達上更有巨大的差別。
  • 韓國每年一部爆款,《寄生蟲》被封神作卻仍有人噴不合格?
    經歷了千難萬險後,影迷對《寄生蟲》的期待可謂到達了定點,豆瓣開分高達9.2,現在有些回落,但穩穩保持在8.9分,沒有辜負影迷的期待。但有一部分影迷卻沒有滿足,分分指出影片的重多bug,「史上最差金棕櫚」的稱號一度甚囂塵上。那麼這部拿下韓國首座金棕櫚的《寄生蟲》,到底怎麼樣呢?
  • 《天才瑞普利》燒腦驚悚片
    《天才瑞普利》這是一部看到最後你才能恍然大悟的影片。就像有人評論說:剛開始以為是青春勵志片,後來以為是gay片,看到最後原來是一部驚悚恐怖片。還真是不到最後一秒,你永遠猜不到結局。本片主演馬特·達蒙、裘·德洛、凱特·布蘭切特、格溫妮絲·帕特洛。那時候四人主演《天才瑞普利》的時候,都是無名小卒 。
  • 韓國100年製作精良作品《寄生蟲》獲奧斯卡四大獎項,驚豔世界
    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個來自於亞洲人的面孔,韓國奉俊昊導演製作電影《寄生蟲》斬獲四大獎項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這是亞洲歷史上的最大一次突破,同時也是亞洲首個非英語最佳電影。
  • 不喜歡《寄生蟲》?這四部韓國現實題材高分電影也許更對你口味
    自在海外上映開始,《寄生蟲》就一直保持著非常高的討論度。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是奧斯卡有史以來首次獲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