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佔有,也不被佔有
因為愛在愛中滿足了
文章/攝影:島主
最近的日子,感覺自己被平靜、喜悅、幸福充盈著。
不太需要社交,也不想交談。需要耗費心智和腦力的事,都不太做。
從十二歲開始體驗到的黃昏憂鬱,也不存在了。明白了自己是誰,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腳下的路,只需築夢踏實,堅定地行走即可。
世界本來是如此簡單,我們可以輕鬆地活在愛裡,可以輕易地實現心中的願望。當然,我們也可能被蒙著眼睛,看上去是一個快樂的愚人,但雙腳正在踏上懸崖之路。
你可以自由選擇的,看清我們身上並無任何枷鎖。
談談我的一些變化和未變
1. 食
過去,我對待食物的熱愛,也可以說是食慾的貪婪,在今年自動瓦解。之前只要經過幾條美食街,腸胃就會被牽引,反射性地行動。現在,因為覺知的提升,慢慢感受到外面大多數食物,添加劑、調味料才是重點。
但凡吃的時候很開心,在晚上入睡時卻會感覺到口乾舌燥、喝水更多的食物,我就不會再去吃第二次。
如此一來,自製食物、自己下廚,成了常事。
想想讀書時,爸爸說在家多吃一點,外面不一定有。我當時說,只要有錢,什麼都可以買到。他說,那要是你在沙漠,在叢林,在野外呢?
當我自己清除掉「金錢」的迷思幻象後,發現錢買來的食物,背後的人只是為錢而烹飪,並非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的身心健康和快樂而烹飪。所以他們可以不顧一切地添加,在外形上越能吸引人,或是越能讓人忘不掉的刺激口感,越能賺取更多。
一個心中有愛的人,做出來的簡單食物,會讓我多少年都一直惦記著。
能吃得簡單、清淡,不謀求口感多變和五光十色的人,本身也是透澈的。
我想我對食物的選擇,也會和對人一樣,喜歡來往的由始至終,都清清爽爽、乾乾淨淨、讓人舒心。食物和人,都講究離開之後,於無形之中,留下來的是什麼。
2. 身
我常常觀察自己的身體。
洗完澡、換衣服時,都會裸著在房間裡,盯著全身鏡欣賞自己。這是年輕的臉蛋,這是年輕的身體,這是年輕的生命,是我的寄居之處。
她不應該承受太多的負累。不應該被他人的標準、我的欲求奴役著,消耗過多的精力。
她不應該被比較,她本身的存在即是完美。
她有蒼老的時候,就像冬天覆蓋大地。願那時她已充分體驗過,坦然接受每一道皺紋的來臨。
她爬過幾千米的山,徒步十幾公裡的海岸線,她在零下三十度的早晨去拍雪景,她在沙漠望到直升機飛過旱柳,她愛所有湖泊,所有小溪,以及所有蕩得高高的鞦韆。
旁人不知她心中有過的澎湃體驗,只會看到一個普通的身體。
最愛自己的人,當然會是自己。
3. 思
一生的時間,顯然沒我想像的那麼長。一年,更是。
到了冬天,在夏天和秋天時熱絡交流的人,紛紛沉寂下來。我們各自有思想獨居的洞穴,各自還有要跋涉的風景。人與人之間,都是短暫交匯。
我在閒暇的日子裡,做的大部分是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甚至也無關意義,就是自己享受,自己沉浸。已經確定,一個人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那些外在的誘惑,已不再是什麼誘惑。
從前聊天,最愛問人理想。仿佛它,如同人體的心肝脾肺腎一樣,人人必備。有人告訴我,他想當一條鹹魚。有人說,她想閒散一生。有人寫,閒雲野鶴。這幾種回答,我當時完全不能感同身受。好像我自己穿著什麼戰衣,註定要披荊斬棘,成為閃閃發光的人物。
不知道眼前的狀態,會持續多久。現在的想法是,讓每一個時刻都渾圓飽滿了。以不畏懼死亡的心,去活每一日。
想要成就的那顆心,已經不再盯著遠方的結果。不過,眼前的困難是,難以安住在不適之中。有無數篇小說的開頭,有無數個靈光一閃的選題,真是虎頭蛇尾集大成者。
讀得太少,寫得太少,反芻太少。而交談太多,享受太多,放鬆太多。
今年能想起來的,一頓暴哭,是前陣子看《天道》和《后翼棄兵》的時候。
再繼續往前走,這兩部劇,已經不再高超。做一個旁觀者,是不過癮的。我仍想為自己必要寫的故事服務。
4. 境
近來因為一些人和事,觸發我小小地思考了一下,關於「位置」和「境界」。
我們常常感受到的,是他人把我們放在什麼位置。譬如,作為一個XX(我在這找不到形容自己的詞)的女性,男性會把我當成一個符號,只要他們覺得想要,就可以隨便佔用我時間,以帶著各種精美包裝的言語來接近。
我尚且是普通長相,美女受到的此類幹擾,想必是我的數倍。
這類人不曾把我們真正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沒有從心底裡生發的尊重。只覺得你或許可以陪他做點什麼,在你身上他是有利可圖的。至於真正交心的、有益的對話,萬裡挑一。
我決定,遵從本心,憑真心辨認真心。若我不喜歡、沒感覺、心底裡生出排斥,那就自動不理即可。以往我的憤怒,其實不必要。人應常自省,問題往往不在他人那,而在自己這兒。
在父母那、在同事那、在朋友那,我們所處的位置,是一個個人類原型的模版,大同小異。他們對我們的期待,與我們相處的方式,人情、關係的連結,古往今來並無劇變。
人人都各自演繹著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劇本,編劇一是自己,二是天命。第二個,是我們把自己放在這世間的什麼位置。想成就什麼事,想成為什麼人,想為自己贏得什麼樣的身份背景,想怎樣活一場。
今年知道的是,走別人所認可、景仰、羨慕的道路,毫無必要。有自由意識後,自己需要去摸索。
聽課、參加講座工作坊、看書、和他人交流,都是外在價值觀的打撈。沒有經過自己內在消化、實踐、沉澱的知識/訊息,不過過眼雲煙而已。
我一直在用上述方式累積,但也漸漸到了清零的時候。不清零,無法悟「空」,無法得「一」。
歡欣鼓舞認識的人,大都慢慢淡了。於是知道,「新」的人事物,取悅的究竟是哪個層面的自己。
從天真到複雜,再從複雜回歸天真。這是世間之旅。
道理看太多、講太多、辨太多,不如好好生活,豐盛予己,平和待人。
再談談「境界」。
以往我熱衷於說創造二字,現在發現,凡是人、人造之物,都有境界之分。
人很容易被自己所能向下兼容的人吹捧,渾然不知自己真正的「境」。又容易陷入「同頻」的閒聊之中,口頭背誦各種經典名句,引用各種大師的理論。這已經是部分人,和魚群一起努力逆流遊後,所達能到的境界了。
往前,還有汪洋大海,還有萬仞深山。
5. 愛
愛自己,很容易。愛另一個人,很容易。愛天地,很容易。
愛眾生,愛世間萬象,卻不是那麼簡單的。
這是源創者、造物主的眼光。
明白——沒有對錯,沒有好壞,沒有比賽,沒有輸家贏家,需要不少經歷去踐行體會。地球是個遊樂場,而非競技場。我們見到過多少人,真真正正放下了比較之心。
我自己也依然是一個學習者,一個體驗者。
知道痛苦、不安、憂鬱、焦躁,所有的負面,都是一種禮物。這種知道,是我收到的多完美的禮物呀。
包括人際關係也如此,不是如膠似漆天長地久恩愛一生,才是100分的關係。可以遠遠地彼此關心,或者只是在心裡問候,甚至連問候也沒有地相忘於江湖,這些全都完美。
花會枯萎,水果會腐爛,萬物皆有時,都是完美的設定。
我不介意短暫的幸福,我在乎我們曾擁有。
當自己幸福的時候,會一同認為,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幸福著。
以上,謝謝你,我愛你。
「
NATURE
南靈島
」
作者:南靈島有小鹿。90後,閱讀寫作十餘年,工作從文化創意撰稿人到時尚編輯到品牌策劃,不變的是探索世界的熱情。樂此不疲的天命,是活出內在的智慧,以真心觸動真心,給世界帶來樂觀性的真理。從小愛植物,愛自然,愛博物人生。日常寫東西、做菜、種植、攝影、畫畫、彈吉他、戶外運動、瑜伽、冥想靜坐……一切只因愛的創造是無限的。
微博:@南靈島有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