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遮陽傘、自動傘等等,傘的花樣越來越繁多了,那你知道雨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雨傘一開始並不是以單單的雨具出現的,最早的傘用油紙做成,成為油紙傘。關於油紙傘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當是白娘子與許仙,白娘子與許仙在斷橋上以借傘定情並不是隨意設定的環節和道具,油紙傘本身就有情意綿綿的意思。我們常常看到的油紙傘都是在古裝劇裡,比如大熱的《錦衣之下》,男女主角在雨中同撐一把傘,也是兩人情誼的象徵,也是兩人姻緣已定的意思。為什麼這麼說呢?油紙傘在古代是可以用於婚嫁的,油紙傘可以驅惡闢邪,,也象徵著平安健康。如今的油紙傘已經不是百姓家的日常用品,而是一種傳統工藝品。
從第一把油紙傘誕生至今已經有1000年的歷史了,油紙傘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雨傘的誕生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傳說魯班妻子尋找一件可以遮風擋雨的工具,她發現了竹子這種植物,竹子非常容易被劈開,於是魯班妻子將竹子劈成細條,再把細條做成雨傘的樣子,將獸皮鋪在傘撐上,這樣世界上最早的雨傘就誕生了。等到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工匠們發現用紙來代替獸皮製作雨傘不僅價格低廉,而且美觀大方。文人們將水墨畫畫在雨傘上,使得油紙傘更加美觀。油紙傘之所以叫做油紙傘是因為它的紙不一般,普通的紙滲水嚴重,古人將桐油刷在紙上,這樣原本普普通通的紙就成了油紙。
唐朝時期,是中日韓三國歷史文化交流最為繁盛的時期,作為中國傳統的一部分,油紙傘也傳到日韓,並得到了發揚光大。尤其是以日本為最,油紙傘剛剛進入日本的國門時,便得到名字——唐傘。到了現代社會,日本依然保持著油紙傘的傳統。目前國內傳統的油紙傘製作工作室已經很少了,但留下來的無一不是精品產家。譬如秦風漢月油紙傘,這家油紙傘作坊採用最傳統的工藝來製作油紙傘,傘的通身無一不是純天然材料,而整個製作過程也是純手工,與現在鋼架結構的雨傘截然不同,相比較而言油紙傘更加多了些東方儒雅的氣息。
油紙傘剛開始出現只是單純的雨具,但是隨著人們對油紙傘的喜愛,賦予了它許多美好的寓意。油紙傘寓意著五子登科、多子多福、節節高升、恩愛百年、金榜題名等等。可以說中國人最想要的祝福都有,可見古代對於油紙傘的喜愛程度。油紙傘的寓意漸漸豐富起來,甚至成為嫁娶的必須之物。且道教對油紙傘非常重視,在宗教盛典上,轎輦之上一定會撐著一把油紙傘,這是因為油紙傘在道教中有驅惡闢邪的功效。另外,油紙傘還是古代愛情的象徵符號,身穿漢服,手持油紙傘時中國古代典雅高貴的代表裝扮。
一把好的油紙傘的製作過程十分繁瑣。第一步就是選擇竹子,油紙傘對於竹子的選取十分的嚴格;其次是製作傘骨,為了使得油紙傘能夠呈現最優美的狀態,油紙傘的製作必須全程手工,經過精細的製作一把好的傘骨才能產生;之後是製作傘面,傘面就是將紙黏在傘骨上,經過修正、暴曬之後油紙傘就算是初次定型了;將圖案畫在傘面上,油紙傘就適合各種各樣的場合使用,有一些書畫名家會在傘上繪畫題字,這樣的傘價值連城,千金難求。但是到此油紙傘的製作並不算完成,最後也是比較重要的一步是,將桐油刷在傘面上曬乾,最終一把合格的油紙傘才算是完成。
許多人認為只有南方才有油紙傘,油紙傘的產地也只有南方才有,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但是這種錯誤的認知是有原因可循的。油紙傘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產量和速度十分有限,根本不適合現在大眾的生活節奏所需,而鋼架結構的雨傘價格低廉,製作完全可以用機器來代替,久而久之傳統油紙傘的市場受到嚴重的衝擊,原本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都隨處可見的油紙傘作坊都消失了,只留下了實力強勁的江浙一帶的作坊。即使是在世界上,能古法製作油紙傘的作坊也已經屈指可數了。
事實上,油紙傘對古代皇家以及官員的儀仗隊形式有很大的啟迪,在後魏時期已經出現皇帝用的「羅傘」,其他官員依據官階的大小可以享受不同規格的羅傘,皇帝的羅傘固定為黃色,三公九卿的則為黑色。「傘」這個字也並非是油紙傘出現後的名稱,在傘剛剛出現時,它的名字通常是「蓋」。比如天子所用的華蓋,《說文解字》中也有記載,簦,立蓋也。在清代文學家對《說文解字》中的註解中,第一次出現「傘」字,傘的名稱也由此而來。此外,以傘為代表的傘文化十分豐富;不管是傘的哪一種寓意都在告訴我們傘中有愛。在黃河流域以及黃土高原,也就是山西和陝西一帶,有著傳統的「傘頭秧歌」。傘頭秧歌是指領隊舞蹈者手持花傘,與隊伍一起跳秧歌舞的一種民間傳統活動。
經過一千多年的進化、演變,雨傘已經變成另外的樣子,鋼架傘比油紙傘更加的牢固。有人對雨傘加以改進,改變了傳統雨傘自下而上的打開方式,使得現代雨傘更加的貼合人們生活的需求。日本也在積極研發一種隱形的新型雨傘,旨在解放人的雙手。只是,不管雨傘怎麼變化,油紙傘都沒有淡出中國人的記憶。在漢服文化逐漸興起的今天,油紙傘也隨之興盛。油紙傘它不僅僅是一把雨傘,我們要記得油紙傘它的寓意。三月江南,細雨綿綿,迷離如煙,那半空中靚麗著的,或是如花般綻放的,便是江南的油紙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