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需要用人的前線,我願意!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赴鄂醫療隊許典雙...

2021-01-14 中國僑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馬秀秀

接受穿脫防護服、院感知識培訓,制定規章紀律,學習信息系統操作及各項流程……日前,在武漢大學附屬中南醫院,由65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第三批支援醫療隊伍已經正式投入工作。

圖為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三批赴鄂醫療隊接管病房的第一個班(左起:醫療組長尹海燕主任,呂榮釗醫生,護理組長藍靜儒)。 受訪者供圖

「因為是醫療隊伍聯合接管中南醫院,做好前期培訓非常重要,否則影響的是整個團隊。」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三批赴鄂醫療隊領隊許典雙表示,醫務人員、當地相關部門等通力合作、眾志成城,大家都卯足了勁兒,一起幫武漢渡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據了解,目前有8個省的醫療隊伍聯合接管了中南醫院,8省醫療隊醫務管理人員成立了聯合醫務部,共同處理醫務;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65位醫護人員正是廣東省醫療隊伍中的一支。

「一定要保證隊員安全。」此次帶隊出行,許典雙坦言,自己感受到不小壓力。「前期培訓,只有隊員考核通過了,才被允許上崗;我常常叮囑大家,做什麼事情前首先要確保自身的安全,否則影響的是整個抗疫。」

圖為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長陳祖輝主任給第三批隊員作培訓。 受訪者供圖。

時間回到1月24日。那天正值除夕,下午在接到廣東省衛健委組建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通知後,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便發出了徵集令,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此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已經於1月24日晚、2月18日中午先後派出兩批支援醫療隊伍,接管武漢漢口醫院呼6病區(原呼吸內科)。

圖為空無一人的漢街。 受訪者供圖。

雖然自己是一名神經外科醫生,與急需的呼吸、感染專業有些距離,但因為在重症病房和急診科都工作過,許典雙也早早報了名。在得知第三批支援醫療隊伍需要醫務管理人員時,作為醫院醫務部主任的許典雙立即再次請戰,「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武漢疫情嚴峻,能夠去更需要用人的前線,和當地民眾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並肩作戰,我願意。」

從21日奔赴武漢至今,醫療隊已經逐漸適應了在當地的生活。許典雙說,剛剛到達時,大家很謹慎,經過培訓、看到中南醫院醫生的工作方式、了解到相應防護級別後,大家都做到了心中有數,表示信心滿滿,要幹好這件事。

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第三批赴鄂醫療隊伍中,有17位醫生和48位護士,年齡最大的52歲,最小者僅23歲。許典雙說,雖然團隊成員來自不同科室,但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協調配合令他感動不已。

比如,出徵前,隊員林輝翠請來剪髮志願者,幫隊員們理頭髮,針對頭髮的美觀和安全性問題,大家共同「出謀劃策」;比如,大家有各種資源都會互相分享,有什麼累活兒也都搶著幹。

「因為前方人手緊張,許多醫生既要治病救人又要兼職行政工作。」許典雙舉例說,因為後方不斷有捐助物資到達,臨床醫生黃濤便承擔起監管物資的工作。雖然沒有任何物資儲存經驗,但從物資出入庫、清點,再到分發、帳目登記等,他都做得很專業到位;還有醫學影像科的汪飛,兼職整個醫療隊秘書和醫務幹事,工作繁多,還積極為隊員拍下第一次上班進病房前的珍貴時刻,為大家留念,「通過抗疫,可以發現很多人身上平日裡很少顯露的亮點。」

圖為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三批赴鄂醫療隊「全家福」。 受訪者供圖。

許典雙坦言,雖然在前方工作辛苦,但來自多方的關愛讓他們感到格外暖心。

出徵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65位白衣戰士準備了人手一份的「暖心行李箱」,箱子裡,從藥物、防護用品到毛巾、軟水桶、筷子等生活用品,再到「每日堅果」,一應俱全,「現在,後方的支援也在源源不斷湧來。」

「當地相關部門也十分給力。」許典雙介紹,他們入住的酒店裡,設立了站長,站長由各級政府部門人員擔任,醫護人員有需求時,站長會馬上協調提供幫助。比如,幫助上晚班的醫生護士約車、酒店24小時為醫護人員備好熱飯菜等,「當然我們不會提個性化要求,不隨便給對方添麻煩,自己能克服的困難就自己克服。」

在武漢一周以來,每天凌晨一點多睡,早上六、七點起已經成為不少醫務人員的常態。

「前期部署工作比較燒腦,要花很多時間處理。」許典雙說,根據工作性質,他們已經建立了醫務、醫療、護理、物資、信息、安全、宣傳、黨務等十幾個微信群來溝通協調相關事宜,每個人都根據分工,站好自己那班崗。

某天下班,許典雙從中南醫院步行回駐地,他說看到水果湖邊上的蘆葦已經長得很高了,霓虹燈閃耀在空無一人的漢街上,「我依稀能看到之前這裡的熙熙攘攘,聽到之前的人聲鼎沸……而現在,連空氣都是寥落的。」

他還說,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消滅疫情,武漢一定會恢復昔日的繁華!

原標題:《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赴鄂醫療隊許典雙:去需要用人的前線,我願意》

編輯:趙婧竹

相關焦點

  • 戰疫院長訪談錄|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王昆華:外防輸入...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王昆華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雲南省地理位置特殊,口岸通道眾多,出入境人流量大,醫院作為雲南省省級定點新冠肺炎收治醫療機構責任重大,對內要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優化流程構築健康屏障;對外要科學防控擔當責任,分享中國抗疫寶貴經驗。
  •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赴湖北醫療隊出徵
    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遊華玲報導 廣東省衛健委組織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聽聞消息,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共有 338 位醫護人員踴躍報名,按衛健委要求,醫院選派 18 位醫護人員奔赴疫區 , 其中 3 名醫生,1 名技師,14 名護士。
  • 上海:華山醫院214人第四批援鄂醫療隊今天出徵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14人組成的第四批援鄂醫療隊,今天(2月9日)前往武漢,將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重症監護室(ICU)。昨天(2月8日)元宵節晚上,華山人正沉浸在與前三批援鄂醫療隊員連線祝福的氣氛中。20點57分,丁強院長在科主任群裡發布了召集令:明天需要210人馳援武漢,45分鐘報名人數已超過需要人數。
  • 2020好醫生好故事|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
    他說 , 只要國家和人民有需要 , 就 " 黃沙百戰穿金甲 , 不破樓蘭終不還 "。戰疫心語" 我的老師鍾南山 84 歲高齡了都還奮戰在前線 , 我這個弟子又怎麼能退縮 ?"人物檔案程遠雄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主任醫師 , 博士、博士後導師。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
  •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選派檢驗醫療隊支援大連
    12月22日凌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到遼寧省衛健委通知——選派10名具備核酸檢測資質並有較豐富檢測經驗的隊員,組成應急檢測隊伍,從瀋陽前往大連支援當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報名、組隊、集結、設備物資準備……短短幾個小時內,按照通知要求,由領隊趙敏、副領隊董曉龍,何川、李浩、王齊暉、楊志東、王佳美、劉宇思、李富順、馮永輝等1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援大連檢驗醫療隊組建完畢。
  • 戰疫院長訪談錄|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尹震宇:網格化管理,多...
    「我從小在武漢長大,雖然現在離得很遠,但我的根在那裡,武漢的父老鄉親需要我。」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尹震宇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武漢又是重點疫區,牽動著尹震宇的心。為了能回到家鄉出一份力,尹震宇多次向上級部門請纓,要求馳援武漢。最終,尹震宇的願望得以實現,作為廈門援鄂醫療二隊的領隊,他懷著這顆赤子之心,與隊員踏上馳援武漢的徵程。
  • 吉大一院「五朵金花「奔赴援鄂前線
    1月30日上午,我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此次出發的援鄂小分隊由吉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管護師劉欣敏、溫馨、戴爽,護師李婷婷、呂雪五位女性組成。即將支援的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醫療小分隊組長劉欣敏說:「這次院裡接到的任務是抽調神經內科的護理人員去前線支援。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鄂...
    人民網北京5月4日電 (許心怡)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醫療隊支援湖北抗擊疫情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領隊、醫學工程部主任朱慶棠表示,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那時候重症患者非常多,重症患者是需要送到ICU去救治的,但是當時ICU的床位比較緊張,這些患者有可能失去搶救機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派出的隊伍裡面有18個專科, 40%的隊員長期在ICU工作,90%以上的隊員有ICU工作經驗,所以提出,要在普通病區裡面增設高端設備,建設具有ICU功能的高級生命支持單元。
  • 武漢抗疫主題天橋走紅 橋上刻下了全國援鄂醫療隊名字
    護欄上印著全國援鄂醫療隊的名稱,感恩你們為湖北拼過命。」這兩天,同濟醫院門口的同濟健康天橋在網上走紅了。視頻中,夜晚的武漢解放大道車水馬龍,燈光璀璨,印著援鄂醫療隊名稱的玻璃,在明亮的燈光下格外耀眼。抖音網友「武漢鬍子哥」說:「全國援鄂醫療隊馳援湖北,武漢為此在最繁華的解放大道跨街天橋上設置感恩銘牌。」
  • 21批2248人:一條時間軸縱覽廣州醫療隊援鄂日誌
    劉老口中的「大專家」就是廣東醫療隊領隊、南方醫學大學南方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郭亞兵,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援漢醫療隊隊長周宇麟,廣東省人民醫院醫療隊隊長、急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鄧醫宇,廣東醫療隊醫療組組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陳愛蘭等等,他們在原醫院已經是二線、三線值班的教授級人馬,如今都衝在一線。
  • 北京援鄂醫療隊隊長劉立飛臨危受命,穩住「軍心」 挺過「至暗...
    劉立飛臨危受命 許下諾言「要派醫療隊去武漢,大家商量了一下,讓你去帶隊,有沒有問題?」 1月26日,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醫療護理處副處長劉立飛接到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各省市組建援鄂醫療隊的通知。「沒問題,我去帶隊,一定把大家都照顧好。」劉立飛說道。這通電話也正是北京市援鄂醫療隊傳奇故事的開始。
  • 河南援鄂醫療隊幕後:相同的使命,不同的故事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護人員出徵武漢前合影。 河南省委宣傳部供圖 攝中新網鄭州2月9日電 (門傑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河南接連派出四支醫療隊馳援武漢。醫療隊中,不乏很多年輕人,他們是戰「疫」前線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朱慶棠:慎終如始 打好最後「攻堅戰」
    正在緊張救治病人的朱慶棠  平安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朱慶棠,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馳援武漢醫療總隊領隊在那天晚上的醫院會議上,任務突如其來:院領導要求他於次日率領一支131人組成的國家醫療隊,到武漢去支援新冠肺炎重症定點收治醫院。  4月2日,當多支醫療隊奉命交接病人、撤離武漢時,已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奮戰55天的朱慶棠和同事們,還在忙於接收從其他醫療隊轉來的病人。
  • 北醫三院與義大利維羅納大學附屬醫院舉辦新冠肺炎臨床救治技術線...
    應義大利維羅納大學附屬醫院邀請,為進一步交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在國家衛健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指導下,4月29日,「一帶一路」醫學人才培養聯盟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主辦了線上「命運與共,全球戰『疫』——中意新冠肺炎臨床救治技術交流會」。
  • 申晨間|我已剪短我的發,即刻就出發!華山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出徵...
    今天一早,華山醫院門診樓12樓門庭若市,並非是前來就診的病人,而是即將出徵武漢的醫護人員,他們在此進行著一項特殊的備戰——理髮。從昨晚到今晨,華山醫院緊急下達召集令,要派出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短短90分鐘,214人集結完畢,他們用最快的速度,做好了行前準備,即刻踏上徵途。
  • 《相牽 向前》——致敬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支援湖北的醫療隊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羅維2020年2月25日,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發的日子。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護理部原創MV《相牽 向前》是疫情特殊時期,在沒有專業設備、全是非專業音樂人士在電話裡頭腦風暴的一部MV。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回應
    有記者提問,在這次救治的工作當中有個重要舉措,就是把重症患者集中到高水平醫院,然後由高水平的醫療隊進行集中救治,重症患者數量超過ICU的床位數,這個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領隊、醫學工程部主任朱慶堂介紹,我們援鄂醫療隊共有三批150人馳援武漢。
  • 吃飯用鼻罩為醫護人員添安全屏障,中山醫院在武漢前線的「上海發明...
    12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發出「英雄帖」:「疫情防控正處於膠著對壘狀態,這項來自我院援鄂醫療隊隊員的前線發明,已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現向全國募集企業迅速轉化投產!」武漢抗疫前線,無數當地醫務人員和來自全國的近兩萬名醫療隊員們全力以赴抗擊新冠病毒。令人揪心的是,有的醫務人員在工作中也被病毒感染。
  • 長沙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王莎獲「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其中,長沙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王莎醫生獲評「湖南省先進個人」。為抗擊疫情,馳援湖北,長沙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派出2批共計18人的援鄂醫療隊,第一批10人的援鄂醫療隊於2月11日出徵對口支援黃岡;第二批8人援鄂醫療隊於2020年2月21日在國家衛健委的統一安排下出徵疫情重災區——湖北武漢,參與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團隊所在金銀潭醫院重症病區的治療。
  • 西北民大附屬醫院、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火速集結第六批援鄂醫療隊
    2月19日,西北民大附屬醫院、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選派7名醫護人員組建了第六批醫療隊火速集結,整裝待命!第六批赴武漢醫療隊由2名醫生、5名護士組成,他們是呼吸內科副主任徐建東、心內科住院醫師劉斌斌,神經重症科護師劉豔春、陶小芳,普外科主管護士姚禪娟、護士鄭慧,泌尿科護師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