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新發現!關閉基因組中「垃圾DNA「的表達或能促進游離幹細胞...

2020-12-22 生物谷

2020年7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對機體中的每個細胞來說都有一個時刻,其都必須決定自己餘生要做的事情;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國家神經性疾病和卒中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發現,曾經被認為是「垃圾DNA」的古老病毒基因或許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系列臨床前實驗,其揭示了一些嵌入到12號和19號染色體中的人類內源性逆轉錄病毒(HERV-K)基因是如何幫助控制人類幹細胞分化或成熟為在神經系統中連接的數以萬億計的神經元細胞的。

圖片來源:Nath lab, NIH/NINDS

在進化過程中,人類基因組會吸收成千上萬個人類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基因,所造成的結果就是,人類染色體上大約8%的DNA中包含有這些基因的殘留物,儘管這些基因一度被認為是不活躍(垃圾DNA)的,但最近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基因或許參與到了人類胚胎的發育、某些腫瘤的生長和多發性硬化症發病期間的神經損傷過程中。此前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或許與HERV-K基因的激活有關,而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則表示,該基因的失活或會促進游離的幹細胞轉化為神經元細胞。

研究者對採集自NIH臨床中心健康志願者體內的血細胞進行實驗,通過對這些細胞進行遺傳修飾來使其轉化為誘導多能幹細胞(能轉化為機體中任何類型的細胞),讓研究者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發現,這些幹細胞表面排列著高水平的HERV-K,而病毒常常會利用一種名為亞型HML-2的包膜蛋白來吸附並感染宿主細胞,在經過兩輪「雞尾酒」混合製劑治療後,這些蛋白質就會逐漸消失。第一輪治療會推動細胞進入中間狀態-神經幹細胞狀態,隨後第二輪治療就會推動細胞轉化稱為神經元細胞。

隨後研究人員通過關閉幹細胞中的HERV-K、HML-2基因或利用抵禦HML-2蛋白的抗體來治療細胞加快游離幹細胞轉化為神經元細胞的過程。相比之下,通過人為給予細胞過載安裝HML-2基因就能減緩神經分化,最終研究者發現,幹細胞表面的HML-2與另外一種名為CD98HC的免疫細胞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或能通過誘發一種控制細胞生長和腫瘤的內在化學反應來抑制細胞的分化,下一步,研究人員還將繼續深入研究來揭示HERV-K基因如何塑造神經系統中的布線。(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Wang, T. et al., Regulation of stem cell function and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by HERV-K via mTOR pathway, PNAS (2020). DOI:10.1073/pnas.2002427117

相關焦點

  • 編寫Python代碼解析病毒基因組
    病毒游離於細胞之外時,沒有複製能力,不表現任何生命特徵,只是一種有機物質的存在的形式;但進入細胞後就表現出生命的特徵,能利用細胞體系進行複製,感染鄰近細胞,是一種非常小的感染性細胞內(分子)專性寄生物。言歸正傳,今天就讓我們來編寫Python程序解析病毒基因組。首先,下載病毒基因組信息。
  • 兩篇Nature論文揭示促進造血幹細胞生長的突變會導致白血病和心...
    這些研究結果顯示一些遺傳基因變異會促進造血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從而可能導致造血幹細胞池擴大。這增加了血細胞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有害突變從而導致MPN或CHIP產生的風險。我們希望這些發現最終可能會提出我們可以減輕這種風險的方法。」麻省總醫院預防心臟病學主任、哈佛醫學院醫學助理教授Pradeep Natarajan說,「如果你能在這些與年齡相關的突變發生之前預防它們的發生,那麼你就有可能在阻止從癌症到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疾病中獲得好處。」
  • 揭示人造血幹細胞從潛伏狀態切換到激活狀態之謎
    從研究正常血液中獲得的這一發現可用於增強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也可能為研究癌細胞在化療後存活下來並在治療多年後重新生長的過程提供線索。這項研究利用最先進的測序技術對人類造血幹細胞的表觀遺傳學景觀進行全基因組剖析,揭示了基因如何通過染色質的三維摺疊進行調控的重要信息。
  • 華中農業大學在生菜結球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生菜結球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萵苣屬於菊科,起源於地中海地區,由野生萵苣Lactuca serriola馴化而來,是非常重要的蔬菜之一。萵苣的主要栽培類型包括葉用的結球生菜和莖用的萵筍。在結球生菜中,該基因的第一個外顯子中插入了一個CACTA轉座子。研究發現,CACTA轉座子的插入並未敲除LsKN1基因的功能。相反,轉座子插入後LsKN1基因的表達量顯著上調。啟動子活性實驗證明,該CACTA轉座子本身具有啟動子活性。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UKDNA幹細胞生物養膚,讓你的肌膚保持年輕態
    據目前臨床醫學的發展情況我們發現,幹細胞應用在美容整形醫學行業也有著非常突出的效果乾細胞美容護膚技術的應用,有效激活皮膚幹細胞,促進肌膚細胞的再生,也能夠延緩肌膚細胞老化的速度。幹細胞作為一類具有自我更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群體,能進一步分化成多種類型的細胞,構成機體各種複雜的組織和器官,在生物科學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幹細胞正在被應用到抗衰老醫學領域,幹細胞醫學美容是現代醫學美容與幹細胞前沿技術的完美結合。
  • ...發表研究論文,發現兼具上皮和間質表達譜特徵的前列腺基底幹細胞
    of a Zeb1 expressing basal stem cell subpopulation in the prostate,該工作揭示了前列腺基底細胞的異質性,發現了一群兼具上皮和間質表達譜特徵、高表達上皮間質轉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調控基因的前列腺基底幹細胞亞群,並報導了EMT誘導轉錄因子Zeb1
  • PNAS:修改血液幹細胞基因可治療黑色素瘤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癌症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該校醫學、微生物學、分子遺傳學教授傑羅姆·扎克的領導下,從一位黑色素瘤病患體內提取出T細胞受體(其能找出被黑色素瘤表達的抗原)的基因,並用一個病毒載體將該基因引入人體血液幹細胞的細胞核中,對血液幹細胞進行了遺傳修改。
  • Rosa26:作為基因組中的安全位點是種怎樣的體驗?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探索小鼠基因組中的最經典的安全位點之一:Rosa26,作為基因組中的安全位點是種怎樣的體驗吧。Rosa26:安全這塊我拿捏的死死地!隨機整合存在哪些問題?功能獲得通常通過基因敲入技術從而促使基因過表達實現,而功能缺失通常通過基因敲除方式獲得。在本文主要討論基因敲入模型。基因敲入(過表達)是指利用轉基因或同源重組等方式將外源功能基因或片段插入到基因組中,使其在細胞內持續發揮功能的技術。
  • MYC促進範可尼貧血骨髓幹細胞功能障礙
    MYC促進範可尼貧血骨髓幹細胞功能障礙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0 23:26:03 美國哈佛醫學院Alan D. D』Andrea研究組發現,MYC促進範可尼貧血骨髓幹細胞功能障礙。
  • UKDNA淨慢如謎獨家親膚透皮技術!顛覆傳統無效護膚
    為此,UKDNA與瀋陽細胞中心達成深度戰略合作,經過不懈研發,終於開發出了能給幹細胞提供生長環境與營養,富含皮膚所需最佳營養的各種幹細胞生長因子組合的核心成分!UKDNA以「幹細胞培養液」為核心原料,推出了首款真正意義上的「生物養膚」產品——淨慢如謎套盒,這也標誌著生物養膚時代的真正來臨!
  • UKDNA幹細胞生物養膚,皮膚問題的終極捍衛者
    再生醫學的發展,幹細胞技術在皮膚損傷修復及美容護膚方面的應用,讓皮膚損傷患者看到了希望。以間充質幹細胞為例,間充質幹細胞易培養、增殖能力強、可以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在適當條件下間充質幹細胞可定向分化參與組織損傷修復過程。幹細胞技術除了應用於皮膚損傷,在大眾日常皮膚保養、美容護膚方面,幹細胞護膚也受到現代人的青睞。
  • 從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新一代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一經問世,就被廣泛地運用於生物醫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中。Rapidly-evolving CRISPR/Cas-based Genome Editing▲長按識別二維碼閱讀論文Trends in Cell Biology程林團隊於Trends in Cell Biology發表造血重編程的綜述文章經典的造血發育是自上而下、多層級分化系統──造血幹細胞先分化為多能祖細胞
  • UKDNA幹細胞生物養膚,效果更甚傳統護膚
    隨著皮膚生物科技的飛速發展,生物護膚已經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自從幹細胞技術引起科學界的關注後,&34;應運而生。相較於我們平時接觸的傳統護膚技術的護膚品,想必大家對&34;的概念有點陌生。傳統護膚的理念是從外在為肌膚補充所流失成分,某些成分本身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代謝消耗,僅僅靠外界補充是趕不上基底營養的流失速度。
  • UKDNA的護膚小知識:幹細胞——喚醒肌膚深層的活力
    幹細胞族群的老化,嚴重減弱了細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新生的細胞補充不足,衰老的細胞不能及時被替代,全身各系統功能下降,讓人體一天天老去。衰老的實質就是皮膚幹細胞的衰老而無法及時更新,衰老的皮膚得不到修復。
  • 改造酵母使其在細胞表面表達最大的纖維素小體複合物
    近年來,幾組研究人員成功地在釀酒酵母細胞表面表達了微型化的纖維素體,稱為「微型纖維素體」,並使用微晶纖維素證明了其纖維素分解和乙醇生產的能力。與游離或固定化酶相比,微纖維素酶中的酶顯示出增強的活性。但是,微纖維體僅包含少量粘著蛋白,因此只能容納幾種酶,從而限制了酶的協同作用。
  • Cell:誘導人胚胎幹細胞快速和高效地產生12種高純度的中胚層細胞群體
    論文通信作者為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幹細胞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所主任Irving Weissman博士和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Lay Teng Ang。論文第一作者為來自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幹細胞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所的研究生Kyle Loh和研究助理Angela Chen。
  • UKDNA幹細胞生物養膚,肌膚新生的秘寶
    幹細胞因子群:在真皮層1-2mm深度下,幹細胞發揮超乎想像的生命力激活、修復、再生、營養,迅速新建肌膚結構肌膚宛若新生。>幹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群體,具有修復受損組織、免疫調節等功能,因幹細胞免疫原性低
  • 人類基因組DNA環高清4D圖譜繪成
    人類基因組DNA環高清4D圖譜繪成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聶翠蓉)最新一期《細胞》雜誌以封面文章刊登了美國貝勒醫學院、萊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布羅德研究所聯合科研團隊的重要成果:他們為基因組在細胞核內摺疊成環狀結構繪製出高清4D圖譜。
  • 近期多篇重要成果解讀癌症幹細胞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癌症幹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的新方法,相關研究發現或能幫助開發治療惡性難治性血液癌症的新型療法。研究者Gomika Udugamasooriya表示,我們在癌症幹細胞中發現了這種名為網蛋白(plectin)的新型生物標誌物,網蛋白或能作為一種新型靶點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可用的抗癌藥物;網蛋白是一種特殊的結構蛋白,其主要在細胞內進行表達,但其在細胞表面上的易位於腫瘤的侵襲性和轉移發生直接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