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杜輝
板油是指豬肉裡面、內臟外面成片成塊的油脂叫「板油」,這是豬油最集中的地方,出油率高。煉出的豬油和煉油剩下的油渣都是很好的食材和美味。
自己是70末,所以小時候雖然也窮,但還沒挨過餓。待上小學後,油和肉就基本是隨便吃了。但歲數再大一點的人,小時候可是都挨過餓的,那個年代對動物脂肪和蛋白的渴望是沒挨過餓的人不能理解的。看過很多回憶的文字,對豬油和油渣多有記錄並回味無窮。那時窮,吃肉一年也就沒多少,但豬板油則相對容易獲取一些,就成了多少人家又便宜又解饞的美味食物。用豬板油可以煉出葷油,剩下的下腳料就是油渣。葷油炒菜相比素油自有一種香味,油渣酥脆也是解饞的美味,油渣卷烙餅相信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憶。
現在豬板油也是相當便宜的,一斤前兩年買還不到十元一斤,今年沒買過行情不了解了。現在人平常吃飯油大,所以對於豬板油的需求也就很少了。而且大部分人都血脂高,所以對葷油更是不敢食用。不過各有說辭,西醫中醫還有很多文章說動物油脂對人體有益,所以只要不是經常大量食用,也無所謂了。
網上搜了一些菜譜,介紹的是用板油加水煉豬油,不過我自己經驗是直接煉也可以,自己做飯不講究,好吃省事就是。
1. 先把板油切成丁。
2. 用中火熱鍋,同時下油丁。
3. 鍋就用中小火慢慢熬油丁即可。
4.油丁會隨著鍋熱不停的出油,邊翻炒,邊用勺子把煉出的豬油舀出來。
5. 待出油越來越少,剩下的油丁變成了油渣。
6. 油渣焦脆但別糊了,就可以關火了。
舀出來的黃色液體就是豬油,待冷卻後成為白色的油脂,所謂的膚如凝脂,可以體會一下。剛煉出的豬油和油渣,熱乎乎的可以拌飯吃,豬油拌飯也是很多人兒時的解饞美食。古代還沒榨取植物油的技術時(大約兩晉前、漢代開始榨取食用油,沒詳細考據過),動物油脂可是食用油的主力。秦漢時據說就已經有炒菜,但那時鐵鍋什麼的也還沒普及,青銅器釜據說就是用來炒菜的。按時間對比早期炒菜應該使用的就是動物油脂。
豬油非但不腥氣,還有一股清香味道,所以炒出的菜別有味道,尤其是炒一切素菜,特別相宜。老北京炸灌腸,據說最正宗的就是用豬腸子上的油脂煉出的葷油炸。當然用板油煉出的葷油炸,味道也不錯。自己買過灌腸,在家用豬油炸食,只要火候到位絕對不比外面老字號的差。個人喜歡用豬油炒飯吃,還可以加上油渣和一些蔥姜蒜菜末同炒,如果加上一些醬油,味道更贊,不信您自己試試。
油渣趁熱撒些細鹽就可以直接食用,如果講究的還可以再加上胡椒、五香粉一類的調料。其酥香油滑的美味難以描述,只有愛吃肥肉的朋友可以想像。用油渣趁熱作為卷餅的配菜也極妙。油渣炒菜味道也是非常的好,尤其是炒白菜個人最為愛吃。
豬油和油渣雖然熱量高、膽固醇高,但別多吃,偶爾嘗嘗也無不可。其香味是多少人童年的美好回憶,對於愛吃肥肉的朋友來說絕對是人間美味。尤其是乾重體力勞動的,弄點板油,又有食用油了還有油渣這種食材,絕對是又經濟又實惠的選擇。
萬法隨緣,開心就好